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在自身免疫病中应用的探讨
1
作者
张宇曦
王韬
梁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自身免疫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细胞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素。中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辨证施治的理念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中...
自身免疫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细胞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素。中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辨证施治的理念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中医药的多成分、多功能性使其现代研究面临挑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在自身免疫病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先从病因学模型、病理学模型和病因病理结合模型三方面概述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类型,并以自身免疫病为例列举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其面临的挑战,最后探讨新颖的人源化动物在模拟中医证候、评价中药疗效及阐明作用机制中的作用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模型
自身免疫病
中医证候
病因学
模型
病理学模型
病因
病理
结合
模型
人源化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构建:对PTH和DFM的超越
被引量:
74
2
作者
王鑫强
张大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4,174,共8页
在对精神病理学模型(PTH)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整合我国心理素质研究成果,借鉴中医体质学、易感性(素质)—应激模型和积极心理学等相关研究成果,尝试构建了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该模型包括机制层级、...
在对精神病理学模型(PTH)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整合我国心理素质研究成果,借鉴中医体质学、易感性(素质)—应激模型和积极心理学等相关研究成果,尝试构建了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该模型包括机制层级、评估与目标层级两个相互关联的层级,强调心理素质在心理健康中的关键核心作用,主张将心理素质纳入个体心理健康整体状况的评估与诊断体系之中,分类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并按个体所处的不同类型安排与其相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素质
精神
病理学模型
心理健康双因素
模型
积极心
理学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在自身免疫病中应用的探讨
1
作者
张宇曦
王韬
梁娟
机构
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金
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FS0AA-KJ919-4402-0027)。
文摘
自身免疫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细胞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素。中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辨证施治的理念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中医药的多成分、多功能性使其现代研究面临挑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在自身免疫病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先从病因学模型、病理学模型和病因病理结合模型三方面概述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类型,并以自身免疫病为例列举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其面临的挑战,最后探讨新颖的人源化动物在模拟中医证候、评价中药疗效及阐明作用机制中的作用和前景。
关键词
动物
模型
自身免疫病
中医证候
病因学
模型
病理学模型
病因
病理
结合
模型
人源化动物
Keywords
animal model
autoimmune disease
TCM syndrome
etiological model
pathological model
combined et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model
humanized animal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构建:对PTH和DFM的超越
被引量:
74
2
作者
王鑫强
张大均
机构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4,174,共8页
基金
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学研究”(10JHQ003),项目负责人:张大均
2010年度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青少年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建构研究”,项目负责人:张大均
文摘
在对精神病理学模型(PTH)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整合我国心理素质研究成果,借鉴中医体质学、易感性(素质)—应激模型和积极心理学等相关研究成果,尝试构建了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该模型包括机制层级、评估与目标层级两个相互关联的层级,强调心理素质在心理健康中的关键核心作用,主张将心理素质纳入个体心理健康整体状况的评估与诊断体系之中,分类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并按个体所处的不同类型安排与其相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关键词
心理素质
精神
病理学模型
心理健康双因素
模型
积极心
理学
本土化
分类号
G443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在自身免疫病中应用的探讨
张宇曦
王韬
梁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构建:对PTH和DFM的超越
王鑫强
张大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7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