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预测肝细胞癌病理分级中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齐晓辉 王琦 +7 位作者 沈智威 段梦婷 刘响 潘江洋 王丽佳 贾丽涛 王亚宁 杜煜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3,共6页
目的 探讨三维酰胺质子转移加权(three-dimensions 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3D-APTw)成像在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理分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招募2020年10月至202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并进... 目的 探讨三维酰胺质子转移加权(three-dimensions 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3D-APTw)成像在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理分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招募2020年10月至202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并进行Edmondson-Steiner四级(Ⅰ~Ⅳ)分级的患者共43例。将Ⅰ级和Ⅱ级HCC定为低级别HCC,Ⅲ级和Ⅳ级病变定为高级别HCC。采用飞利浦3.0 T MRI设备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扫描,分别采集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及多期增强图像。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测量HCC及正常肝实质的APTw值。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APTw值的诊断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阈值及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APTw与HCC的组织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低级别HCC的APTw值(2.15%±0.13%)低于高级别HCC(2.63%±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APTw值鉴别高级别及低级别HCC的AUC为0.69(95%CI:0.53~0.82),最佳阈值为1.85%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0%和42.3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Tw值与HCC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3(P=0.003)。结论 APTw值可用于鉴别高级别及低级别HCC,3D-APTw成像在术前预测HCC病理分级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肝细胞癌 病理分级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瘤内及瘤周特征预测肝内肿块型胆管癌病理分级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2
作者 李晓萌 邢立红 +6 位作者 卓利勇 刘学彦 代硕 董景辉 张岩岩 李宏军 殷小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8,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瘤内及不同瘤周区域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影像学因素术前预测肝内肿块型胆管癌(intrahepatic mass-forming cholangiocarcinoma,IMCC)病理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基于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瘤内及不同瘤周区域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影像学因素术前预测肝内肿块型胆管癌(intrahepatic mass-forming cholangiocarcinoma,IMCC)病理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IMCC患者的临床及术前MRI资料,于轴位T2WI及DWI图像上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分别向外扩展3、5、10、15和20 mm以获得不同范围的瘤周ROI。利用PyRadiomics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方差齐性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递归特征消除算法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筛选特征,采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分类器及5折交叉验证法建模并验证,建立临床影像学模型、瘤内组学模型、瘤周组学模型、瘤内+瘤周组学模型、双序列融合模型及多模态联合模型,比较以上各个模型预测效能,选出最佳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性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差异,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拟合能力,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瘤周组学模型中DWI序列3 mm模型表现最优,训练集及验证集中AUC分别为0.836和0.777。性别、年龄、病灶位置及血管受累是IMCC病理分级的独立预测因子,临床影像学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658和0.614。DWI序列瘤内+瘤周3 mm模型具有最佳预测效能,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892和0.814,优于双序列融合模型及多模态联合模型。结论基于DWI序列的瘤内+瘤周3 mm组学模型表现出最佳预测能力,能够在术前无创性地预测IMCC病理分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肿块型胆管癌 影像组学 瘤周 病理分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期相增强CT的肾细胞癌病理分级深度学习算法
3
作者 陈皓中 刘军 +3 位作者 邓凯 梅习龙 彭德红 肖恩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1-663,共13页
目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一种肾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术前病理分级的准确判断对确定RCC的治疗方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深度学习技术已成为RCC病理分级的重要方法,但是现有方法主要基于单期相计算机断层扫描(com... 目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一种肾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术前病理分级的准确判断对确定RCC的治疗方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深度学习技术已成为RCC病理分级的重要方法,但是现有方法主要基于单期相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进行分析与预测,仍存在微小病灶的漏诊、评估片面性和局部聚焦等方面的不足。本研究提出一种联合多期相增强CT影像和临床变量数据的多模态深度学习算法,以期为预测RCC病理分级提供依据。方法:首先,该算法以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4个期相增强CT影像与临床变量为输入模块;然后,使用嵌入编码模块提取临床变量中的异构信息,采用三维ResNet50模型捕捉多期相增强CT影像数据的空间信息;最后,使用Fusion模块将临床变量的特征信息与各期相CT影像的特征信息进行深度融合,并进一步利用交叉自注意力机制实现多期相特征融合,从而更全面捕捉患者数据中的深层次语义信息,充分利用多模态、多期相数据的信息互补优势。纳入1229例RCC患者的资料以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该算法在准确率(83.87%)、召回率(95.04%)和F1分数(82.23%)等指标上均优于传统的影像组学方法和其他深度学习算法。结论:本研究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敏感性,显著提升了RCC病理分级的预测能力,为RCC的精准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分级 深度学习 跨模态融合 肾细胞癌 三维Res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和MRI特征对预测其病理分级的价值
4
作者 王夕江 郭炜 刘剑羽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4,共8页
目的探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anNEN)的CT和MRI特征对预测其病理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06例panNE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本研究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 目的探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anNEN)的CT和MRI特征对预测其病理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06例panNE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本研究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9年第五版的分类和分级标准,将panNEN中的G1、G2、G3级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和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分别划分为低级别组(G1级NEN)和中高级别组(包括G2、G3级NEN和NEC)。对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灶的形态、位置、体积、囊实性质、CT特征(平扫、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相CT值、动脉期和静脉期CT图像的增强模式)、MRI特征[T1、T2加权MRI图像上的信号强度、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b值=1000 s/mm^(2)图像的信号强度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的信号强度],以及血管侵犯和肝转移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panNEN不同病理分级和病灶相关参数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的AUC值的差异。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拟合度,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低级别组与中高级别组在肿瘤体积、肝转移和血管侵犯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囊实性质和发生部位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特征中,仅DWI和ADC图信号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体积、肝转移和血管侵犯是panNEN病理分级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后构建的模型预测panNEN中高级别组的AUC达0.861(95%CI:0.798~0.923),敏感度为78.1%,特异度为83.3%。结论基于肿瘤体积、肝转移和血管侵犯的联合模型在术前能有效预测panNEN病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神经内分泌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癜性肾炎患儿纤维蛋白原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病理分级及肾单位微观病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敏 丁樱 +5 位作者 吴瑞红 代彦林 徐炎 韩姗姗 黄岩杰 杨晓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91-2497,共7页
背景 临床中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多存在纤维蛋白原(FIB)升高现象,但FIB与肾脏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HSPN患儿FIB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ISKDC)病理分级及肾单位部分微观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明确FIB能否评估HSPN患儿肾损伤轻... 背景 临床中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多存在纤维蛋白原(FIB)升高现象,但FIB与肾脏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HSPN患儿FIB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ISKDC)病理分级及肾单位部分微观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明确FIB能否评估HSPN患儿肾损伤轻重。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2022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肾病病区住院同时行肾活检的HSPN患儿922例,汇总其做肾活检期间的临床信息、FIB及肾脏病理信息,并依据FIB水平将患儿分为A组(偏低)<2.38 g/L、B组(标准)2.38~4.98 g/L、C组(偏高)>4.98 g/L。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FIB与ISKDC病理分级、肾小球系膜增生比例、新月体增生比例及肾小球急慢性病变情况的相关性;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IB对肾单位微观病理变化的预测情况。结果 922例已做肾活检的HSPN患儿中,FIB为(3.48±1.01)g/L。A组113例,FIB偏低率占12.26%;B组734例,FIB标准率占79.61%;C组75例,FIB偏高率占8.13%。ISKDC病理分级中Ⅱa型173例(18.76%)、Ⅱb型29例(3.15%)、Ⅲa型466例(50.54%)、Ⅲb型232例(25.16%)、Ⅳ型及以上22例(2.39%)(其中Ⅳa型2例,Ⅳb型18例,Ⅴ型2例)。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PN患儿FIB及FIB分组与肾脏病理ISKDC分级(r_(s)=0.146,P<0.001;r_(s)=0.129,P<0.001)呈正相关性。922例HSPN患儿中有911例(98.80%)存在系膜细胞增生,655例(71.04%)存在新月体增生。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IB、FIB分组均与系膜细胞增生率呈弱正相关性(r_(s)=0.092,P=0.005;r_(s)=0.096,P=0.003),与新月体增生率呈正相关性(r_(s)=0.132,P<0.001;r_(s)=0.830,P=0.012)。922例HSPN患儿中肾小球急性病变763例(82.75%)、急慢性病变97例(10.52%)、慢性病变62例(6.73%)。HSPN患儿FIB与肾小球病变的急慢性情况呈正相关(r_(s)=0.145,P<0.001)。同时,HSPN患儿部分肾活检指标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FIB对肾小球硬化的灵敏度最高(灵敏度=0.900,特异度=0.303),FIB最佳截断值为2.835 mg/L;FIB对小管间质纤维化正向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623,对小管细胞颗粒变性反向预测的AUC=0.641。结论 FIB可作为一项反映HSPN患儿肾脏病理变化轻重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能反映肾脏病理分级的轻重,与肾小球硬化、球囊粘连等肾单位微观指标关系密切,可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 紫癜性肾炎 病理分级 凝血指标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ADC值与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新华 孟志华 +3 位作者 杜日昌 程英 胡景皓 孙俊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导管癌(ID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ADC值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共45个病灶)经病理学证实为IDC的动态增强MRI及DWI表现,测量肿块的早期强化率、ADC值,描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对不同病理学分级... 目的探讨浸润性导管癌(ID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ADC值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共45个病灶)经病理学证实为IDC的动态增强MRI及DWI表现,测量肿块的早期强化率、ADC值,描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对不同病理学分级IDC的早期强化率、TIC曲线分型及ADC值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其与病理组织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43例IDC中,Ⅰ级8例,Ⅱ级24例,Ⅲ级11例。不同级别IDC两两比较,早期强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IC曲线分型、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DC的TIC曲线分型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40,P<0.01),与ADC值呈负相关(r=-0.79,P<0.01)。正常乳腺组织与不同病理组织分级IDC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动态增强MRI的TIC曲线结合ADC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IDC的组织学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扩散磁共振成像 组织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卫 苏丹柯 +5 位作者 罗宁斌 金观桥 谢东 韦苇 黄向阳 康巍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乳腺癌病理分级是否具有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具有病理分级的6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对病灶进行ADC值测量,取感兴趣区的ADC均值ADCmean及最小值ADCmi...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乳腺癌病理分级是否具有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具有病理分级的6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对病灶进行ADC值测量,取感兴趣区的ADC均值ADCmean及最小值ADCmin。依据治疗及预后(病理分级、淋巴结情况)分为病理分级、预后复发两组,采用SPSS19.0(One-way ANOVA、LSD检验、Spearman等级秩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Cmean值在病理分级1、2、3组内均数分别为0.993×10-3 mm2/s、0.969×10-3 mm2/s、0.926×10-3 mm2/s,ADCmin值的均数分别为0.849×10-3 mm2/s、0.660×10-3 mm2/s、0.535×10-3 mm2/s。ADCmean值在预后复发A、B、C组内均数分别为1.014×10-3 mm2/s、1.029×10-3 mm2/s、0.919×10-3 mm2/s,ADCmin值的均数分别为0.918×10-3 mm2/s、0.750×10-3 mm2/s、0.540×10-3 mm2/s。A D C m e a n与病理分级、预后复发分组间不具有相关性,A D C m i n与病理分级组(r=-0.615,P=0.000)、预后复发组(r=-0.754,P=0.000)间呈负相关。结论ADCmin值可以作为对乳腺癌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复发进行初步评估的一种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病理分级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乳腺癌MR动态增强图像的血管表现与肿瘤形态、大小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8
作者 彭程宇 刘万花 +1 位作者 王瑞 李逢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48-185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3.0T MR动态增强图像中血管表现与肿瘤形态、大小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53例乳腺癌术前患者(54个病灶)行双侧乳腺3.0T MR动态增强扫描,重建得到3D MIP图像,分别对图中病灶邻近血管、患侧与对侧的差异血管数目进行评... 目的探讨乳腺癌3.0T MR动态增强图像中血管表现与肿瘤形态、大小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53例乳腺癌术前患者(54个病灶)行双侧乳腺3.0T MR动态增强扫描,重建得到3D MIP图像,分别对图中病灶邻近血管、患侧与对侧的差异血管数目进行评分,分析其与肿瘤形态、肿瘤最大径及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①肿块型、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差异血管数目评分、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肿块型乳腺癌肿瘤最大径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呈正相关(r=0.46,P<0.01);非肿块型乳腺癌肿瘤最大径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呈正相关(r=0.57,P<0.05),与肿瘤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呈正相关(r=0.79,P<0.01);总体乳腺癌的肿瘤最大径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及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均呈正相关(r=0.37、0.47,P均<0.01)。③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程度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乳腺癌MR动态增强图像血管表现与肿瘤最大径有关,与肿瘤的形态及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最大强度投影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例口腔鳞癌不同区域的病理分级差异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强 张永福 +1 位作者 卓夏阳 贾云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68-269,共2页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的WHO病理分级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分别对于 3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进行WHO病理分级 ,观察、评估不同区域的病理学分级是否存在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Radit分析。结果 ...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的WHO病理分级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分别对于 3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润区进行WHO病理分级 ,观察、评估不同区域的病理学分级是否存在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Radit分析。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表面区、中心区和浸润区在WHO分级上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其中深层浸润区分化程度最差。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分化程度不同 ,深层浸润区分化程度要比肿瘤表面区、中心区要差 ,最能体现肿瘤当前阶段的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病理分级差异 临床意义 口腔区域 WH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定量参数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的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帆 刘文罡 +3 位作者 范园 潘雪琳 陈洁 孙家瑜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4-488,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定量参数在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019年7月-2020年3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的52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乳腺癌病理分级为Ⅱ级者31例,Ⅲ级者21例。所有患者行动脉期和静脉期双能胸...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定量参数在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019年7月-2020年3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的52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乳腺癌病理分级为Ⅱ级者31例,Ⅲ级者21例。所有患者行动脉期和静脉期双能胸部CT增强扫描。将双期增强图像传输至MMWP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获得碘图和能谱曲线。在双期碘图上分别选取病灶强化最明显的层面,在病灶及主动脉中心勾画ROI测量碘浓度(IC),记录各ROI的能谱曲线上40~140 keV各单能级水平时的CT值,计算病灶的相对碘浓度(SIC)及能谱曲线的斜率(λ)。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双期图像上各项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和检验分析定量参数与乳腺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动脉期中,Ⅱ级和Ⅲ级组中病灶的IC分别为(1.084±0.365)和(1.690±0.839)mg/mL,SIC分别为0.124±0.616和0.196±0.118,λ值为1.645±0.473和3.029±1.548;静脉期中,Ⅱ级与Ⅲ级组中病灶的IC分别为(1.819±0.696)和(2.271±0.850)mg/mL,SIC值分别为0.307±0.118和0.405±0.192,λ值分别为3.508±0.815和4.112±1.176。动、静脉两期中,两种组织学分级病灶之间IC、SIC和λ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病灶的IC、SIC和λ值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之间呈弱或中等程度相关(r值分别为0.408、0.357和0.501),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0.710和0.794,λ值鉴别Ⅱ级和Ⅲ级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1.0%、特异度为67.7%。结论:浸润性乳腺癌的双能CT碘图和能谱曲线的相关定量参数与组织学分化程度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双能CT定量参数能为不同分化程度的浸润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定量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浸润性乳腺癌 病理分级 碘图 能谱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检查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瑞娜 董刚 +2 位作者 张喜梅 李燕 丁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0-284,共5页
目的:研究多模态超声检查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拟诊断为小肝癌的患者92例,患者均实施多模态超声检查,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对比良恶性结节多... 目的:研究多模态超声检查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拟诊断为小肝癌的患者92例,患者均实施多模态超声检查,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对比良恶性结节多模态超声征像差异及不同超声技术对小肝癌诊断结果,分析不同超声技术对小肝癌的诊断效能及多模态超声征像与小肝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92例患者共102个结节,病理诊断为恶性结节75个,良性结节27个;恶性结节中低分化结节35个,高中分化结节40个。恶性结节中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不变/增强、血流分级1~2级、超声弹性评分4~5分、超声造影增强方式快进快出的检出率高于良性结节(P<0.05)。多模态超声诊断小肝癌的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均高于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P<0.05)。多模态超声诊断小肝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80,P<0.001)。低分化恶性结节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不变/增强、血流分级1~2级、超声弹性成像评分4~5分、增强方式为快进快出的检出率高于高中分化结节(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诊断小肝癌与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多模态超声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影像组学特征在鉴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中的价值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吴佩琪 刘再毅 梁长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8-942,共5页
目的影像组学在鉴别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方面有一定价值。文中旨在探讨基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MRI的影像组学特征与IDC的组织学分级的关系,进而为术前预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 目的影像组学在鉴别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方面有一定价值。文中旨在探讨基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MRI的影像组学特征与IDC的组织学分级的关系,进而为术前预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71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记录病灶MRI传统定量指标: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初始强化率(IER);对ADC图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图上的肿瘤病灶进行手动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分析比较影像组学标签在低级别(Ⅰ级+Ⅱ级)和高级别者(Ⅲ级)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比较ADC值、IER值及ADC图和DCE图影像组学标签模型在鉴别低级别和高级别IDC时的效果。结果高级别IDC患者其乳腺癌灶的ADC、B_sum_variance、L_SRE和R_RP值低于低级别,而B_uniform、B_GLN、L_energy、R_homogeneity2和R_IDN值则高于低级别(P<0.05)。IER值在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ID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图影像组学标签模型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IDC的AUC[0.858(0.774~0.942)]明显大于ADC值模型[0.709(0.588~0.830)]、DCE图影像组学标签模型[0.691(0.565~0.818)]。ADC图影像组学标签模型的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优于ADC值模型和DCE图影像组学标签模型。结论 ADC值和乳腺MRI的影像组学标签对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IDC有一定价值,尤其是ADC图影像组学标签模型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病理分级 MRI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兴趣区选取方法对不同病理分级肝细胞癌ADC测量值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灼彬 郑晓林 +3 位作者 杨水清 邹玉坚 张世豪 杨沛钦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ROI设置方法对不同病理分级肝细胞癌ADC值测量结果的影响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方法:44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行肝脏DWI扫描,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采用整体容积法(A组)、单层面最大面积法(... 目的:探讨不同ROI设置方法对不同病理分级肝细胞癌ADC值测量结果的影响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方法:44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行肝脏DWI扫描,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采用整体容积法(A组)、单层面最大面积法(B组)和小圆形ROI法(C组),对47个肝细胞癌病灶进行ADC值测量。对三种测量方法获得的不同分化程度HCC的ADC值以及观察者间的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HCC的ADC值测量结果,小圆形ROI法分别为(1.41±0.26)×10^(-3)、(1.29±0.33)×10^(-3)和(1.23±0.44)×10^(-3) mm^2/s;单层最大面积法分别为(1.58±0.19)×10^(-3)、(1.40±0.38)×10^(-3)和(1.32±0.39)×10^(-3) mm^2/s;整体容积法分别为(1.59±0.18)×10^(-3)、(1.42±0.29)×10^(-3)和(1.28±0.30)×10^(-3) mm^2/s。A和B组中测得的总体ADC值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2,P=0.000,t=-4.616,P=0.000);而A与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9,P=0.309)。B和C组中测量的不同级别HCC的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测量的不同级别HCC的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4,P=0.011)。三种ROI设置方法在不同观察者间均存在较好的一致性,A、B、C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0.759和0.843。C组中ADC值与肝癌的病理分级间无显著相关性(r=0.250,P=0.09);而A和B组中ADC值与肝癌的病理分级间呈正相关(r=0.374,P=0.01;r=0.366,P=0.01)。结论:ROI的大小、位置对肝细胞癌ADC测量值和不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具有一定影响,整体容积法测量的ADC值有助于高分化与低分化肝细胞癌的鉴别,而且在不同观察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感兴趣区 表观扩散系数 病理分级 组内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瘤周移行带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肺腺癌病理分级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欢 梁明柱 +4 位作者 雷益 李昕 谢传淼 张兰军 柳学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8-483,共6页
目的:探讨含肿瘤外缘5mm移行带的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肺腺癌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1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的胸部增强CT薄层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女96例,男77例;年龄33~84岁,平均(60.0±1.2)岁;病灶直径6... 目的:探讨含肿瘤外缘5mm移行带的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肺腺癌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1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的胸部增强CT薄层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女96例,男77例;年龄33~84岁,平均(60.0±1.2)岁;病灶直径6.0~30.0 mm,平均(18.0±1.6)mm;实性结节102例,亚实性结节71例;Ⅰ期134例,Ⅱ期18例,Ⅲ期21例;病理分级为1级51例,2级114例,3级8例。病理分级按最主要亚型分为1级(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和贴壁为主型腺癌)、2级(包括腺泡或乳头为主型腺癌)和3级(包括实性或微乳头为主型腺癌)。根据结节可见边缘(瘤内组)和自动外扩5 mm(含瘤周组)对结节进行分割并使用软件自动提取影像组学特征。训练集与验证集比例为7∶3,使用随机森林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利用混淆矩阵的准确性来评价瘤内及含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肺腺癌病理分级的效能。结果:每例患者共提取病灶的385个影像组学特征,其中瘤内组中8个影像组学特征和含瘤周组中12个影像组学特征与肺腺癌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瘤内影像组学模型及含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肺腺癌病理分级的准确性在训练集为90.83%vs.92.61%(P>0.05),在验证组为90.74%vs.94.44%(P>0.05)。结论:与瘤内组影像组学模型相比,含5mm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可略提高对肺腺癌病理分级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肺肿瘤 腺癌 病理分级 移行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CNA表达与病理分级、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屈建强 杨庆余 +2 位作者 师蔚 王康敏 黄莺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54-55,共2页
用免疫组化法对 50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 PCNA表达 ,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作了分析 ,取 10例正常脑组织作对照。结果显示 ,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染色强弱与肿瘤的病理分... 用免疫组化法对 50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 PCNA表达 ,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作了分析 ,取 10例正常脑组织作对照。结果显示 ,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染色强弱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而与预后呈负相关。提示检测肿瘤组织中 PCNA表达能快速、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及评估患者预后 ,有望成为临床判定胶质瘤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 预后 脑胶质瘤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PTEN表达的丢失与病理分级、分期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晋夏 叶大雄 +3 位作者 吕怀盛 孟芝兰 姜英 刘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14-516,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丢失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了 38例前列腺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 ,同时结合肿瘤病理分级及分期进行分析。结果 阳性信号定位于上皮细胞...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丢失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了 38例前列腺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 ,同时结合肿瘤病理分级及分期进行分析。结果 阳性信号定位于上皮细胞胞质中 ,呈棕色颗粒状物 ,所有良性前列腺上皮均阳性着色。所有肿瘤细胞均出现颗粒状胞质着色为阳性组 ,瘤细胞阳性与阴性共存为混合组 ,肿瘤组织完全不着色为阴性。其中阳性 4例 (1 0 5 2 % ) ,混合 2 7例 (71 0 5 % ) ,阴性 7例(1 8 4 2 % )。PTEN表达的丢失与Gleason分级相关且与高分级 (Ⅳ、Ⅴ级 )及高分期 (进展期癌T3b、T4 )相关。结论 前列腺癌的进展中PTEN基因失活可能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PTEN表达 病理分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联合循环肿瘤细胞对预测食管鳞癌病理分级的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邢文群 路双 +3 位作者 张宏凯 贾争艳 秦建军 曲金荣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81-1088,共8页
目的:分析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食管鳞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探讨其预测食管鳞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活检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的62例患者,入组患者术前均行食管MRI扫描及CTCs检测,得到食... 目的:分析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食管鳞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探讨其预测食管鳞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活检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的62例患者,入组患者术前均行食管MRI扫描及CTCs检测,得到食管DCE-MRI定量参数[包括容积转移常数(K trans)、速率常数(K 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 e)、血浆分数(V p)、对比剂最大浓度值(MAX Conc)、时间信号曲线最大斜率值(MAX Slope)、增强后时间信号曲线下面积(AUC)]及CTCs总数及各亚型数目。采用CanPatrol TM CTC-二代分离富集技术将CTCs分为上皮型、间质型和混合型。分析术后病理标本得到食管鳞癌的病理分级(高、中、低分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 H检验得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效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Z检验分析比较有效参数及联合因素对低分化食管鳞癌的诊断效能。结果:62例食管鳞癌中高分化5例,中分化38例,低分化19例。DCE-MRI定量参数、CTCs与食管鳞癌病理分级均呈正相关。不同病理分级间的K trans、K ep、Vp、AUC、Max Slope、间质型CTCs、CTCs总数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间质型CTCs、K trans、K ep、Vp、Max Conc、AUC、Max Slope诊断低分化食管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3、0.820、0.744、0.745、0.718、0.711、0.695,DCE-MRI参数中K trans的诊断效能最佳,优于间质型CTCs。DCE-MRI有效参数联合间质型CTCs诊断低分化食管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优于任意单一因素的诊断效能。结论:食管鳞癌DCE-MRI定量参数及间质型CTCs均可预测食管鳞癌病理分级,且DCE-MRI定量参数的预测价值优于间质型CTCs,联合DCE-MRI定量参数及间质型CTCs预测低分化食管鳞癌的效能优于任意单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鳞癌 磁共振成像 循环肿瘤细胞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在膀胱癌术前病理分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兴华 常玲玉 +4 位作者 吴广太 程连华 李淑祎 王芳 王青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7-102,共6页
目的研究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膀胱癌术前组织学分级评估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 目的研究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膀胱癌术前组织学分级评估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接受了MRI检查。MRI扫描除常规序列外,另外包括APT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测量病灶的APT及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级别肿瘤的各参数值之间的差异。然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DeLong检验分析APT、ADC及两者联合(APT+ADC)使用的诊断性能。结果低级别膀胱癌的APT值(1.42%±0.75%)低于高级别膀胱癌(2.99%±1.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级别膀胱癌的ADC值[(1.44±0.27)×10^(-3)mm^(2)/s]高于高级别膀胱癌[(1.17±0.37)×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值、ADC值及两者联合鉴别低级别膀胱癌和高级别膀胱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0.76、0.94,ATP、ADC的AUC值与两者联合的AUC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T和ADC可作为膀胱癌术前预测组织学分级的指标,APT与ADC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功能磁共振成像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p21^(WAF1/CIP1)、PCNA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健文 廖威明 +3 位作者 韩士英 李扬 李佛保 丘钜世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37-938,共2页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P21^WAF1/CIP1 PCNA 病理分级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汗腺癌病理分级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文华 倪型灏 +1 位作者 周丽娟 毛伟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汗腺癌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对复发和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参照Bloom-Richardson乳腺癌分级标准对105例汗腺癌进行分级,并探讨其与复发、转移和预后间的关系。结果:在105例汗腺癌中,属分化型者4... 目的:探讨汗腺癌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对复发和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参照Bloom-Richardson乳腺癌分级标准对105例汗腺癌进行分级,并探讨其与复发、转移和预后间的关系。结果:在105例汗腺癌中,属分化型者42例,属低分化型者63例,两者复发率、多次复发率、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比较,提示在多次复发、远处转移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在预后方面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将汗腺癌按腺管形成多少、核的多形性和核分裂数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级,对选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肿瘤 病理分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