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转录的检测在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赵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5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转录的检测在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HBV表面抗原(HBs Ag)为阳性的40例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HBe Ag阴性/阳性分为HBe Ag阳性组(21例)... 目的探究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转录的检测在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HBV表面抗原(HBs Ag)为阳性的40例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HBe Ag阴性/阳性分为HBe Ag阳性组(21例)和HBe Ag阴性组(19例),分别抽取2 m L母亲外周血和新生儿脐静脉血,提取RNA,经过逆转录及RT-PCR扩增,得到乙肝病毒DNA(HBx DNA),全长型病毒转录体(f RNA),顿挫型病毒转录体(tr RNA),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出产物。结果 HBe Ag阳性组中母体HBx DNA阳性率和f R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 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母体HBx DNA表型分为HBx DNA阳性组和HBx DNA阴性组。HBx DNA阳性组中母体f RNA阳性率、tr RNA阳性率和新生儿tr RNA阳性率高于HBx D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 RNA、HBx DNA相比,tr RNA更早出现在HBV母婴传播过程中,有利于确定新生儿HBV感染情况,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垂直传播 全长型病毒转录 顿挫型病毒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非韦伦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对照研究
2
作者 王翀 李智勇 《北方药学》 2024年第3期98-100,共3页
目的:比较依非韦伦(EFV)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AIDS)患者的效果及对脂代谢水平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200例接受EFV、LPV/r与ART的AID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EFV组(n=1... 目的:比较依非韦伦(EFV)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AIDS)患者的效果及对脂代谢水平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200例接受EFV、LPV/r与ART的AID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EFV组(n=105)和LPV/r组(n=95),两组均予以替诺福韦与拉米夫定基础治疗。EFV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依非韦伦片治疗,LPV/r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治疗。两组均持续给药1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RNA载量、T淋巴细胞(CD_(3)^(+)、CD_(4)^(+)、CD_(8)^(+)和CD_(4)^(+)/CD_(8)^(+))水平、血脂指标[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LPV/r组临床疗效优于EFV组(P<0.05);治疗后,两组HIV RNA载量、CD_(4)^(+)/CD_(8)^(+)、HAD-A、HAD-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LPV/r组低于EFV组(P<0.05)。治疗后,两组CD_(3)^(+)、CD_(4)^(+)、CD_(8)^(+)、FTG、TG、T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LPV/r组高于EFV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EFV,LPV/r更能有效提高AIDS患者临床疗效,导致血脂代谢异常,提高AIDS患者免疫力,调节不良情绪,两者用药安全性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 血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Bm56缺失对病毒复制和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石扬辉 朱丽萍 +3 位作者 张臣 袁佳 解纯刚 于威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6期734-739,共6页
研究Bm56的生物学功能,利用Red重组系统构建了Bm56基因缺失型病毒vBm56-KO-Bacmid,并利用Bac-to-Bac系统构建了Bm56基因补回型病毒vBm56-Re-Bacmid。然后将构建好的上述病毒转染BmN细胞,qPCR研究发现,Bm56敲除型病毒与野生病毒相比,在... 研究Bm56的生物学功能,利用Red重组系统构建了Bm56基因缺失型病毒vBm56-KO-Bacmid,并利用Bac-to-Bac系统构建了Bm56基因补回型病毒vBm56-Re-Bacmid。然后将构建好的上述病毒转染BmN细胞,qPCR研究发现,Bm56敲除型病毒与野生病毒相比,在囊膜病毒(Budded virus,BV)的产量上并没有统计学差异,表明Bm56基因不是病毒形成有感染活力病毒粒子的必需基因。同时qRT-PCR研究结果也显示,Bm56缺失没有明显降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水平,进一步研究Bm56缺失对BmNPV基因转录的影响。qRT-PCR结果显示,Bm56对早晚期和极晚期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Bm56不是BmNPV病毒复制的必需基因,对病毒早期基因、晚期基因和极晚期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无显著影响,推测Bm56可能作为一种病毒结构蛋白,在病毒装配等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NPV Bm56 RED重组 病毒复制 病毒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关怀度对接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聪 周凯 +6 位作者 何浩岚 徐国红 李永红 陈丽娟 罗灿伟 蔡卫平 李凌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10期1405-1409,共5页
目的 :分析家庭关怀度对接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取112例在门诊接受国家免费HAART 1~95个月的HIV/AIDS患者,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和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调查其家庭... 目的 :分析家庭关怀度对接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取112例在门诊接受国家免费HAART 1~95个月的HIV/AIDS患者,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和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调查其家庭关怀度及服药依从性,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关怀度及各维度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HAART的HIV/AIDS患者家庭关怀度总分为(7.26±2.75)分,其中家庭关怀良好占62.5%;HAART的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为(6.94±1.20)分,其中依从性好占33.9%,中等及以下占66.1%;家庭关怀总分及家庭关怀度中的适应度、合作度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是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家庭关怀度是影响HIV/AIDS患者HAART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可通过鼓励患者家属与其共同面对感染HIV的事实,共同作出服药的决定,及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式,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HIV 服药依从性 家庭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TK的建立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道桢 李淑锋 +7 位作者 鲁晓萱 王静 苏宁 刘璐 黄鹰 童冠圣 洪泽辉 张丽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研究肿瘤的自杀基因疗法 ,建立含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TK。 方法 :应用脂质体转移方法将逆转录病毒载体GINaTK导入PA317,经G4 18筛选阳性克隆细胞后分别用PCR和扫描电镜检测HSVtk基因... 目的 :研究肿瘤的自杀基因疗法 ,建立含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TK。 方法 :应用脂质体转移方法将逆转录病毒载体GINaTK导入PA317,经G4 18筛选阳性克隆细胞后分别用PCR和扫描电镜检测HSVtk基因整合和病毒颗粒分泌情况。 结果 :逆转录病毒载体GINaTK导入PA317,G4 18后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 ,命名为PA317/TK。PCR检测PA317/TK细胞出现一特异性 4 0 4bp阳性条带 ,而PA317细胞没有扩增出相应条带。PA317/TK细胞经扫描电镜检测见其表面有颗粒状突起 ,其周围有许多呈团状的病毒颗粒。证实含HSV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存在于包装细胞中。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Vtk 基因重组 转录病毒 包装细胞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希望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聪 周凯 +6 位作者 何浩岚 徐国红 李永红 陈丽娟 罗灿伟 蔡卫平 李凌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8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调查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PLWHA)的希望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取206例在门诊接受国家免费ART1~109个月的PLWHA,采用Herth希望量表调查其希望水平,使用Logis... 目的:调查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PLWHA)的希望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取206例在门诊接受国家免费ART1~109个月的PLWHA,采用Herth希望量表调查其希望水平,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6例患者的希望水平得分为(36.2±3.89)分,3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为:采取积极行动(12.48±1.73)分,对现实与未来积极态度(11.98±1.35)分及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11.74±1.47)分。统计结果提示,自我接受程度、月收入及感染途径影响接受ART的PLWHA的希望水平。结论:接受ART的PLWHA有较高水平希望值,帮助其接受感染HIV事实、理性面对自身性行为及获取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其希望水平,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希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口蹄疫病毒衣壳前体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炯 刘艳红 +4 位作者 安芳兰 刘俊林 刘湘涛 尚佑军 殷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6-382,共7页
为建立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口蹄疫病毒衣壳前体蛋白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将口蹄疫病毒(FMDV)衣壳前体基因(P1)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依次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P1-2A-EGFP。将重组逆转录病... 为建立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口蹄疫病毒衣壳前体蛋白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将口蹄疫病毒(FMDV)衣壳前体基因(P1)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依次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P1-2A-EGFP。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和pVSV-G质粒载体共转染GP2-293包装细胞,用产生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幼仓鼠肾细胞(BHK-2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用嘌呤霉素筛选抗性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中FMDV衣壳前体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P1-2A-EGFP构建正确,绿色荧光蛋白和FMDV衣壳前体蛋白在细胞中能稳定表达。FMDV衣壳前体蛋白基因细胞表达体系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开展口蹄疫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病毒载体 口蹄疫病毒 衣壳前体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BHK-2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艾滋病合并HCV感染儿童肝功能与病毒载量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饶和平 王炜 +3 位作者 姚水洪 叶剑华 余新 卢伟力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1期6-7,17,共3页
目的观察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后肝功能、病毒载量、CD+4T细胞变化特点,探讨艾滋病患儿合并HCV感染对HAART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艾滋病患儿合并HCV感染者19例为研究组,单纯艾滋病患儿64例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后肝功能、病毒载量、CD+4T细胞变化特点,探讨艾滋病患儿合并HCV感染对HAART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艾滋病患儿合并HCV感染者19例为研究组,单纯艾滋病患儿64例为对照组,患儿均接受HAART治疗,采用酶法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采用PCR法检测病毒载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ALT、CD+4T细胞均显著升高,HIV-RNA降低(P均<0.01)。对照组治疗后,ALT、TBIL、CD+4T细胞均显著升高,HIV-RNA降低(P均<0.01)。研究组治疗后ALT高于对照组(P<0.05)。HAART治疗后,研究组2级以上肝毒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07,P<0.01)。结论 HAART增加了艾滋病患儿合并HCV感染者肝毒性的发生率,但合并HCV感染对HAART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丙型肝炎病毒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肝功能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EGFP基因在SK-N-SH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朝晖 杨宇 +3 位作者 庄鹏辉 许杰华 马延兵 胡海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反转录病毒载体,并且探讨病毒载体对SK-N-SH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的感染效率。方法使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携带EGFP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RV/EGFP)。将稀释的RV病毒液感染NIH3T3细胞,计数NIH... 目的构建携带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反转录病毒载体,并且探讨病毒载体对SK-N-SH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的感染效率。方法使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携带EGFP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RV/EGFP)。将稀释的RV病毒液感染NIH3T3细胞,计数NIH3T3荧光表达细胞的数量来确定病毒的浓度;使用RV载体感染SK-N-SH细胞,通过流式细胞学荧光检测明确RV在SK-N-SH细胞的感染效率。结果成功构建了基因转移载体RV/EGFP,确定重组病毒的浓度为8.3×106病毒颗粒/mL。在SK-N-SH细胞RV/EGFP稳定转染并有效表达。在SK-N-SH细胞EGFP的荧光表达显示RV的转移并且表达的效率达到30%以上。结论SK-N-SH细胞能被RV病毒载体有效感染,在转基因细胞株外源基因的表达长期稳定并且显示RV病毒载体具有良好的基因转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N—SH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转录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逆转录病毒RT-PCR和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炜 蒋静 +5 位作者 张强 盘宝进 李健 魏晓锋 黄忠荣 胡建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1-54,共4页
猴逆转录病毒(Simian type D retrovirus,SRV)是引起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Simian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SAIDS)的病原之一,其严重危害猴的健康,并威胁与猴接触人员的健康,是无特定病原体(SPF)猴必须排除的病毒之一。... 猴逆转录病毒(Simian type D retrovirus,SRV)是引起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Simian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SAIDS)的病原之一,其严重危害猴的健康,并威胁与猴接触人员的健康,是无特定病原体(SPF)猴必须排除的病毒之一。为了应对口岸对进出境野生及实验用灵长类动物SRV感染情况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需要,建立了RT-PCR和real-time RT-PCR检测SRV的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逆转录病毒 RT-PCR REAL-TIME RT-PCR TAQ 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沙子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检测及亚型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黎淑娟 邢晓为 +3 位作者 薛立群 黄生强 袁洪 王维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0-534,共5页
为探明湖南沙子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携带情况及病毒亚型分布,应用gag,pol特异性引物,对31头湖南沙子岭猪耳部组织的DNA,RNA样品进行了PCR,RT-PCR检测,依据env基因表型env-A,env-B,env-C,鉴定了每头猪携带PERV亚型.结果表明,在所检31头... 为探明湖南沙子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携带情况及病毒亚型分布,应用gag,pol特异性引物,对31头湖南沙子岭猪耳部组织的DNA,RNA样品进行了PCR,RT-PCR检测,依据env基因表型env-A,env-B,env-C,鉴定了每头猪携带PERV亚型.结果表明,在所检31头个体中,93.5%的个体基因组中同时有PERV的A,B 2种亚型(记为env-AB),另外6.5%的个体基因组中则同时有PERV的A,B,C 3种亚型(记为env-ABC),所有个体的耳样组织中均未检测到单独存在的PERV的A,B或C亚型.说明湖南沙子岭猪中存在PERV序列,且能以mRNA的形式表达,病毒亚型以env-AB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病毒亚型 湖南沙子岭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惠兰 李桂英 +3 位作者 何春梅 赖伟珍 周亚红 王辉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方法对157例艾滋病患者进行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加强抗病毒药物不良反... 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方法对157例艾滋病患者进行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加强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建立随访制度等。结果患者能够重视治疗过程中的定期监测和随诊,能按时复诊,遵医嘱用药,均未出现擅自停、换药物情况,无1例患者私自退出治疗。157例患者病毒复制被控制,成功实现免疫功能重建。结论优质的护理指导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取得最佳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依从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血脂水平与饮食习惯及血脂知识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叶 余旻虹 +4 位作者 宋晓璟 杨慧 张小娟 李佳倩 赵艳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84-86,90,共4页
目的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血脂水平与其饮食习惯及血脂知识情况,为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306例门诊HIV/AIDS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饮食习惯及血脂知识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HAART治疗HIV/A... 目的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血脂水平与其饮食习惯及血脂知识情况,为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306例门诊HIV/AIDS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饮食习惯及血脂知识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HAART治疗HIV/AIDS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为40.52%;不同饮食习惯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脂知识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HAART治疗HIV/AIDS血脂异常发生率较高,与其饮食习惯及血脂知识有一定的关系。护理人员应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其血脂知识,从而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血脂 饮食习惯 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代的免疫重建问题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智 吴南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7-89,共3页
HIV感染引起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的免疫损伤。抗 HIV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产生特异性的抗病毒免疫反应以清除病毒。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ART)改变了 HIV感染的进程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但HAART在多大程度上恢复了患者的免疫功... HIV感染引起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的免疫损伤。抗 HIV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产生特异性的抗病毒免疫反应以清除病毒。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ART)改变了 HIV感染的进程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但HAART在多大程度上恢复了患者的免疫功能 ,以及在应用 HAART的条件下如何促进免疫重建 ,均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 治疗 免疫重建 生活质量 预后 HIV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辅助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HIV/AIDS思路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世敬 王阶 潘菊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6-7,共2页
由于艾滋病(AIDS)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目前仍无法治愈,加上合并难治性丙型肝炎和耐药性结核,使之成为一项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波及全球的严重传染病。尽管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发达国家艾滋病毒(HIV)... 由于艾滋病(AIDS)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目前仍无法治愈,加上合并难治性丙型肝炎和耐药性结核,使之成为一项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波及全球的严重传染病。尽管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发达国家艾滋病毒(HIV)相关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使本病成为一种慢性可控性疾病,但同时又伴随着HIV耐药、药物毒性问题和其他不良事件。笔者就目前在应用HAART的同时,如何结合中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地方性鼻内腺瘤病毒和内源性逆转录病毒gag变异区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小玉 冯迎春 +5 位作者 颜其贵 张国俊 陈瑜 韩国全 任玉鹏 郭万柱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2,共4页
根据病毒gag变异区的两端设计引物,PCR扩增ENTV及ERVs的gag变异区,TA克隆并测序,经比对分析发现,在ERVs的783位~803位的"CCT"重复序列,编码多聚脯氨酸"PPPPPPP",对应在ENTV gag中存在缺失突变和点突变,编码氨基酸为"PSL",生物信... 根据病毒gag变异区的两端设计引物,PCR扩增ENTV及ERVs的gag变异区,TA克隆并测序,经比对分析发现,在ERVs的783位~803位的"CCT"重复序列,编码多聚脯氨酸"PPPPPPP",对应在ENTV gag中存在缺失突变和点突变,编码氨基酸为"PSL",生物信息学预测该区域的变异位于一个重要的抗原决定簇中,对gag在ENTV和ERVs中的功能有较大影响,为进一步研究gag的抗原性及相关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鼻内肿瘤 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 羊源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G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Klf4基因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产毒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辛晓玲 吕长荣 +1 位作者 陈冬梅 窦忠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36-1641,共6页
为了克隆牛Klf4基因并构建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得到稳定的产毒细胞株,本研究设计了带有酶切位点的一对引物,以接触抑制生长状态的MDBK细胞为材料,用RT-PCR方法克隆出牛Klf4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将之插入干细胞反转录病毒载体pMSCVneo... 为了克隆牛Klf4基因并构建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得到稳定的产毒细胞株,本研究设计了带有酶切位点的一对引物,以接触抑制生长状态的MDBK细胞为材料,用RT-PCR方法克隆出牛Klf4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将之插入干细胞反转录病毒载体pMSCVneo构成真核表达载体pMSCV-Klf4;采用脂质体法将pMSCV-Klf4转染包装细胞PT67,通过G418筛选得到稳定的产毒细胞株,电镜观察培养液上清中的病毒颗粒,同时病毒感染NIH3T3细胞测定其病毒滴度。结果表明,本研究克隆的牛Klf4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与已发表序列(NM-001105385)比对有99.9%的高同源性;构建的重组载体质粒可正常包装,电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病毒颗粒,筛选出的产毒细胞株病毒滴度达7.16×107CFU·mL-1。本研究成功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MSCV-Klf4和得到的产毒细胞株,为进一步开展有关牛iPS细胞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f4基因 IPS细胞 转录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T7RNA聚合酶在猪源细胞PK15及SK6中的稳定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锦艳 田宏 +4 位作者 郑海学 陈妍 靳野 尚佑军 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7-532,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将T7RNA聚合酶基因导入猪源细胞,并对该基因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作者克隆并构建含T7RNA聚合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pBABEpuro/T7。将pBABEpuro/T7与水泡性口炎病毒载体pVSV-G共转染GP2-293细胞... 本研究旨在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将T7RNA聚合酶基因导入猪源细胞,并对该基因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作者克隆并构建含T7RNA聚合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pBABEpuro/T7。将pBABEpuro/T7与水泡性口炎病毒载体pVSV-G共转染GP2-293细胞,收获重组病毒并用该病毒在Polybrene的介导下分别感染PK15和SK6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克隆。对此阳性细胞进行传代,并对不同代次细胞中的T7RNA聚合酶基因进行扩增,确定其遗传稳定性。用直接荧光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细胞中T7RN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及其活性。结果表明T7RNA聚合酶能够被稳定地整合进靶细胞基因组内,细胞系内的T7RNA聚合酶具有较好的转录活性,其活性传代不减弱。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所表达的T7RNAP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表明T7RNA聚合酶基因稳定整合进猪源细胞,该基因的稳定整合为建立高效体内病毒拯救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RNA聚合酶基因 转录病毒载体 PK15细胞 SK6细胞 稳定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研究进展与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书堂 马玉媛 夏颖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44-1248,共5页
作者介绍了国内外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研究进展,简述了中国不同品种小型猪PERV存在情况、PERV前病毒全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细胞水平鉴定方法、感染HEK293细胞研究平台的创建、猪A3F对PERV的抑制作用研究,以及从分子遗传学上揭示... 作者介绍了国内外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研究进展,简述了中国不同品种小型猪PERV存在情况、PERV前病毒全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细胞水平鉴定方法、感染HEK293细胞研究平台的创建、猪A3F对PERV的抑制作用研究,以及从分子遗传学上揭示不同品系PERV特异性等创新性研究成果,分析了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具有PERV基因拷贝少且没有PERV-C等特异性,以及展望培育中国PERV阴性猪新品系方法等研究,以期为人类异种器官移植和生物医用材料产品安全性研发,解决小型猪PERV疾病传播危险性提供科学对策和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型猪 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 感染性克隆 异种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抗凋亡基因bcl-2重组逆转录病毒重组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素芳 魏锐利 金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781-782,共2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含鼠bcl-2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方法:将抗凋亡基因bcl-2片段从载体pcDNA3.1中切下,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中,酶切鉴定;脂质体法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入包装细胞系PT67,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bcl-2的细胞株。结果:双... 目的:构建并鉴定含鼠bcl-2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方法:将抗凋亡基因bcl-2片段从载体pcDNA3.1中切下,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中,酶切鉴定;脂质体法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入包装细胞系PT67,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bcl-2的细胞株。结果: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入包装细胞PT67,经G418筛选,形成了抗性克隆,并测得病毒滴度为3×1011cfu/L,提示构建的含鼠bcl-2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稳定的包装细胞系成功。结论:含抗凋亡基因bcl-2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凋亡基因BCL-2 转录病毒重组体 酶切鉴定 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PCDNA3.1 包装细胞系 bcl-2基因 脂质体法 稳定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