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病毒白介素-10基因在广东地区人群中的变异特征及与鼻咽癌的相关性
1
作者 沈智超 刘芡芡 +2 位作者 晁艳 罗兵 王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48-53,共6页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基因变异与EBV相关疾病发生的关系尚无明确结论,本研究旨在了解广东地区人群中EBV白介素-10基因(viral interleukin-10,vIL-10)基因变异特征,探讨其变异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发生的关...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基因变异与EBV相关疾病发生的关系尚无明确结论,本研究旨在了解广东地区人群中EBV白介素-10基因(viral interleukin-10,vIL-10)基因变异特征,探讨其变异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发生的关系。采用PCR和DNA测序检测NPC组织和健康成年人咽漱液中vIL-10序列。50例NPC和70例健康人群完成序列测定,其中42例(84.0%)NPC和60例(85.7%)健康人群与EBV标准株B95-8氨基酸序列一致,被分类为B95-8型;剩余8例(16.0%)NPC和10例(14.3%)健康人群在信号肽区域出现氨基酸突变,被分类为SPM变异型。2种型别及4处共有突变在2种人群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广东地区NPC和健康人群中EBV vIL-10高度保守,均以B95-8型为主,而SPM变异型的地域性分布及与鼻咽癌的确切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基因多态性 病毒白介素-10基因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靶向表达大鼠白介素-10基因对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月红 陈运新 +3 位作者 郑伟达 张莉娟 陈治新 王小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353-1357,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靶向表达rIL-10基因对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rIL-10基因通过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法转移至大鼠体内,RT-PCR法检测大鼠肝、肾、脾和肺组织rIL-10 mRNA的表达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rIL-10蛋白在肝脏中表达... 目的探讨肝脏靶向表达rIL-10基因对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rIL-10基因通过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法转移至大鼠体内,RT-PCR法检测大鼠肝、肾、脾和肺组织rIL-10 mRNA的表达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rIL-10蛋白在肝脏中表达。30只体质量100~120 g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6)、纤维化模型对照组(n=8)、rIL-10基因干预组(n=8)和空质粒对照组(n=8)。正常对照组与其余3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猪血清,0.5 ml/只,每周2次。第5周开始造模同时,rIL-10基因干预组和空质粒对照组大鼠分别从尾静脉注射pcDNA3-rIL-10和pcDNA3空质粒,每周1次。第8周末处死全部大鼠收集组织和血清备用。HE、天狼星红染色分别检测各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和Ⅰ、Ⅲ胶原的改变,生化检测血清ALT和AST含量。结果 RT-PCR和免疫组化证实rIL-10基因经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转染到大鼠体内后主要在肝组织中转录及表达;纤维化模型和空质粒对照组:HE染色显示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大量胶原沉积形成粗细不等的纤维隔,部分假小叶形成;天狼星红染色显示肝组织中大量Ⅰ、Ⅲ型胶原纤维沉积;血清中ALT和AST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rIL-10基因干预组大鼠HE染色显示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减轻、炎细胞的浸润减少,胶原沉积明显减少,天狼星红染色显示Ⅰ、Ⅲ型胶沉积面积显著下降(P<0.01),血清中ALT和AS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法可使rIL-10基因在肝组织靶向表达,靶向表达的rIL-10有效抑制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白介素-10 裸质粒DNA 尾静脉注射 基因干预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Ⅱ型和巨噬细胞对体外培养仔猪淋巴细胞白介素-6和白介素-10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陈耿 华利忠 张书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3-998,共6页
选取5头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血清抗体阴性的普通断奶仔猪,无菌取其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后,分设淋巴细胞(L组)、淋巴细胞+PCV2(L+V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L+M组)和淋巴细胞+巨噬细胞+PCV2(L+M+V组)4组... 选取5头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血清抗体阴性的普通断奶仔猪,无菌取其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后,分设淋巴细胞(L组)、淋巴细胞+PCV2(L+V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L+M组)和淋巴细胞+巨噬细胞+PCV2(L+M+V组)4组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在培养后0 h、6 h、12 h和24 h收获淋巴细胞及其上清液。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猪淋巴细胞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含量,用RT-PCR检测淋巴细胞中IL-6、IL-6R、IL-10和IL-10R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L组相比,L+V组中IL-6的含量在攻毒后24 h显著升高(P<0.05);PCV2在攻毒后12 h对IL-6RmRNA的表达呈显著抑制(P<0.05);PCV2在攻毒后6 h显著促进IL-10的表达(P<0.05)。上述结果表明,PCV2能促进淋巴细胞中IL-6和IL-10的表达;而巨噬细胞能抑制PCV2对淋巴细胞中IL-6表达的上调作用,同时协同PCV2促进淋巴细胞中IL-10及其受体持续性高表达,导致持续的免疫抑制,在PCV2的致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Ⅱ型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白介素-6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鳞癌中γ-干扰素及白介素-10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瑞萍 邱春霞 徐建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鳞癌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10(IL-10)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组织共8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5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鳞癌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10(IL-10)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组织共8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5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R-HPV的感染状态及分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组织标本中IFN-γ及IL-10的表达并采用图象分析技术对其阳性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正常宫颈组、CIN组和宫颈鳞癌各组的HR-HPV感染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正常宫颈组、CIN组及宫颈鳞癌组中IFN-γ阳性表达的IOD值分别为(3.556±1.356)、(3.085±1.081)及(1.617±0.754),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IL-10阳性表达的IOD值分别为(3.384±1.310)、(4.381±1.295)及(7.276±1.98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3)在HR-HPV非感染组与感染组中IFN-γ阳性表达的IOD值分别为(3.340±1.053)和(2.481±1.210),IL-10阳性表达的IOD值分别为(3.590±1.350)和(5.772±2.048),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局部IFN-γ的表达减弱,IL-10的表达增强,与HR-HPV的感染结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Γ-干扰素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4基因C-33T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董琳 黄志英 +1 位作者 张亚丽 陈小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1,175,共4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4(IL-4)基因C-33T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易感性、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血清总IgE和鼻咽分泌物(NPS)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LP)检测13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10... 目的研究白介素-4(IL-4)基因C-33T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易感性、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血清总IgE和鼻咽分泌物(NPS)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LP)检测13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108例对照组儿童IL-4/C-33T位点多态性,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总IgE和NPS中IL-4水平。结果两组IL-4启动子区C-33T位点均可见TT、CT和CC3种基因型,其中病例组TT、CT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6.9%、26.9%和6.2%,对照组分别为69.4%、26.9%和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8,P>0.05);病例组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0.3%、19.7%,对照组分别为82.9%、17.1%,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P>0.05;OR=0.847,P>0.05)。病例组三种基因型间NPS中IL-4及血清总Ig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0.103,F=0.529,P均>0.05);三种基因型频率在轻度组和中重度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825,P>0.05)。结论温州地区儿童存在IL-4/C-33T位点的多态性,但未发现其与RSV毛细支气管炎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基因多态性 白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0受体A基因突变致新生儿极早发炎性肠病2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谢雨婕 谢利娟 +1 位作者 朱天闻 王依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9-412,共4页
病例1:男,36 d,2019年4月因“反复腹泻伴便血14 d”就诊。查体见营养不良,口腔散在溃疡,肛周红肿,有波动感。入院后行肛周引流术。结肠镜检查见全结肠多发溃疡隆起性病变,基因检测提示白介素-10受体A基因突变(c.301C>T,c.537G>A)... 病例1:男,36 d,2019年4月因“反复腹泻伴便血14 d”就诊。查体见营养不良,口腔散在溃疡,肛周红肿,有波动感。入院后行肛周引流术。结肠镜检查见全结肠多发溃疡隆起性病变,基因检测提示白介素-10受体A基因突变(c.301C>T,c.537G>A),诊断为极早发炎性肠病。家长选择姑息治疗,自动出院。随访至6月龄时患儿存活,生长发育迟缓,临床症状无好转。病例2:男,9 d,2019年11月以“发热伴咳嗽半天”就诊。患儿入院后出现反复腹泻,炎症指标进行性升高,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结肠镜检查提示结肠散在小溃疡,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白介素-10受体A基因复杂杂合突变(c.106G>A,c.299T>G)。患儿口服沙利度胺后肠道炎症改善,仍间断腹泻,肛周脓肿未见明显好转。随访至4月龄时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受体A 极早发炎性肠病 新生儿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人白介素-10基因治疗载体构建与鉴定
7
作者 韩飞 张宁 唐福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2-482,共1页
关键词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白介素-10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白介素-10减少脂多糖所致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英文) 被引量:8
8
作者 贺正华 肖目张 郭曲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2-397,共6页
目的:观察携带人IL-10基因的慢病毒(LV-hIL-10)对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确定脂多糖(LPS)诱导DI TNC1细胞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利用表达白介素-10(IL-10)的慢病毒感染DI TNC1细胞,使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LPS诱导下DI TNC1细... 目的:观察携带人IL-10基因的慢病毒(LV-hIL-10)对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确定脂多糖(LPS)诱导DI TNC1细胞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利用表达白介素-10(IL-10)的慢病毒感染DI TNC1细胞,使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LPS诱导下DI TNC1细胞促炎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改变。结果:LPS激活的DI TNC1细胞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增加。LV-hIL-10感染DI TNC1细胞后,IL-10表达明显上调,LV-hIL-10感染LPS诱导的DI TNC1细胞后,明显抑制TNF-α,IL-1β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结论:LPS能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产生免疫细胞样作用分泌TNF-α,IL-1β,而LV-hIL-10能抑制其分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载体 白介素-10 星形胶质细胞 促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介素-10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效应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汪小平 赵雄飞 +2 位作者 易绍萱 陈渝 太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24-726,共3页
目的 观察IL 10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将构建好的pLXHIL 10载体,经包装细胞PA3 17包装后感染小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 ,用ELISA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hIL 10的表达,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观察。结果 检测到感染细胞中有hIL 10mRNA... 目的 观察IL 10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将构建好的pLXHIL 10载体,经包装细胞PA3 17包装后感染小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 ,用ELISA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hIL 10的表达,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观察。结果 检测到感染细胞中有hIL 10mRNA的表达,感染细胞培养上清中存在hIL 10 ,证实感染细胞培养上清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hIL 10可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免疫抑制 基因表达 NIH3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24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跃红 赵文清 +3 位作者 李文玲 潘宝根 梁传栋 赵晓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24基因转染对胶质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载有人白介素-24cDNA的新型重组腺病毒(Ad5F35-IL24)感染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体外观察Ad5F35-IL24对该细胞系生长的影响;建立人胶质瘤动物模型,瘤内注射Ad5F35-IL24,观察肿瘤生长情... 目的探讨白介素-24基因转染对胶质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载有人白介素-24cDNA的新型重组腺病毒(Ad5F35-IL24)感染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体外观察Ad5F35-IL24对该细胞系生长的影响;建立人胶质瘤动物模型,瘤内注射Ad5F35-IL24,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和Bax/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Ad5F35-IL24感染U251细胞和肿瘤组织后,IL-24蛋白高表达,U251细胞和组织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凋亡率明显升高,Bax/Bcl-2也明显升高。结论白介素-24具有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Ad5F35-IL24转导白介素-24基因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胶质瘤基因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4 基因治疗 胶质瘤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hIL-10基因的腺病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前 王卫兵 程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85-1388,共4页
目的探讨在体内试验中携带人白介素(hIL)-10基因的腺病毒是否有较高的转染效率、能够发挥抗炎和抗纤维化的作用以及hIL-10表达时间的长短。方法向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脏纤维化模型大鼠尾静脉中注射含携带hIL-10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的林... 目的探讨在体内试验中携带人白介素(hIL)-10基因的腺病毒是否有较高的转染效率、能够发挥抗炎和抗纤维化的作用以及hIL-10表达时间的长短。方法向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脏纤维化模型大鼠尾静脉中注射含携带hIL-10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的林格液,观察其与不经过CCl4处理的肝脏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纤维化4项指标(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以及病理结果对比;以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作为荧光标记,观察腺病毒的转染效率;并使用ELISA、Western blot检测hIL-10在大鼠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携带hIL-10基因的腺病毒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在大鼠体内,能够发挥抗炎和抗纤维化的作用;在血浆中,8h hIL-10的表达量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1周之内代谢完全。结论携带hIL-10基因的腺病毒对肝病的治疗可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病毒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易感性的关系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沈凤 李德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探讨IL-10多态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易感性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抽取空腹静脉血并提取D... 目的:探讨IL-10多态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易感性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抽取空腹静脉血并提取DNA,设计-819 T/C(rs1800871)、-592 A/C(rs1800872)、-1082 G/A(rs1800896)PCR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酶切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确定基因类型,采用Logistic回归计算校正相对危险度(OR)和95%置信区间(95%CI)评价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易感性,并分析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1)病例组患者IL-10多态位点rs1800896基因类型AA、GG和AG分布频率与对照组受试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rs1800896基因型AA比较,基因型为GG的患者溃疡性结肠炎危险性显著升高(P<0.01),并且临床缓解率显著降低(P<0.01);(3)病例组患者IL-10多态位点rs1800871基因类型CC、CT和TT分布频率与对照组受试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例组患者IL-10多态位点rs1800872基因类型AA、AC和CC分布频率与对照组受试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多态位点rs1800896基因类型GG可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易感性,并且显著降低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基因多态性 白介素-10 临床预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L-10基因干预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胶原、MMP13及TIM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月红 陈运新 +2 位作者 张莉娟 陈治新 王小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3-617,共5页
目的:观察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及其抑制物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在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大鼠白介素10(rat interleukin-1... 目的:观察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及其抑制物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在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大鼠白介素10(rat interleukin-10,rIL-10)基因干预的影响,探讨rIL-10基因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纤维化模型组。C组每周腹腔注射2次生理盐水,每次0.5 ml,共8周;纤维化模型组每周腹腔注射2次猪血清,每次0.5 ml,共8周。至造模第5周开始模型组随机分为纤维化组(M组),rIL-10基因干预组(I组)及空质粒对照组(P组)。C组和M组大鼠尾静脉注射林格氏液作为试剂对照,I组大鼠尾静脉注射rIL-10质粒pcDNA3-rIL-10,P组大鼠尾静脉注射pcDNA3空质粒,每周1次。于第8周末处死所有大鼠。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各实验组大鼠肝组织胶原沉积情况,S-P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肝脏MMP13及TIMP1表达的情况。结果:天狼猩红染色显示:与C组比较,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M组及空质粒对照P组大鼠肝组织中胶原沉积面积显著增多(P<0.01);与M组和P组比较,rIL-10基因干预I组大鼠肝组织中胶原的沉积面积显著减少(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M组及空质粒对照P组大鼠肝组织中MMP13及TIMP1表达明显增强(P<0.01),I组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MMP13表达上调而TIMP1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M组和P组比较,I组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MMP13及TIMP1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rIL-10基因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沉积与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大鼠白介素10 基因治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vIL-10的逆转录病毒重组体的构建及体外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宁 唐福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9-901,共3页
目的构建携带vIL-10表达序列的重组逆转录病毒rRV-vIL-10并检测该重组病毒对体外培养的兔滑膜细胞的转染情况和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①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引物,对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进行PCR扩增并纯化目的基因片段。②双酶切目的基... 目的构建携带vIL-10表达序列的重组逆转录病毒rRV-vIL-10并检测该重组病毒对体外培养的兔滑膜细胞的转染情况和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①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引物,对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进行PCR扩增并纯化目的基因片段。②双酶切目的基因vIL-10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将pLXSN与vIL-10进行定向克隆连接,筛出阳性克隆并进行鉴定。③扩增逆转录病毒重组体rRV-vIL-10,与辅助质粒pVSVG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法共转染GP-293包装细胞,收集病毒并测定滴度。④将获得的重组逆转录病毒rRV-vIL-10转染体外培养的兔滑膜成纤维样细胞。细胞免疫组化测定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成功构建了携带治疗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rRV-vIL-10,病毒滴度为5×106cfu/ml。②rRV-vIL-10能有效转染体外培养的兔滑膜成纤维样细胞,细胞免疫组化法可检测到vIL-10的表达。结论①成功构建了携带治疗基因vIL-10的重组逆转录病毒rRV-vIL-10。②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可以成功地将vIL-10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兔滑膜成纤维样细胞并表达vIL-10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基因治疗 逆转录病毒载体 病毒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L-10转基因治疗兔膝关节炎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宁 唐福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60-1061,1063,共3页
目的以逆转录病毒重组体rRV-vIL-10为治疗基因,通过体内外基因转移的动物实验研究,建立局部兔膝关节炎间接体内基因治疗方法。方法①利用可以稳定表达hIL-1β的兔滑膜原代细胞(MFG-hIL-1β-neo-HIG-82)诱导出兔膝关节炎模型。②在体内... 目的以逆转录病毒重组体rRV-vIL-10为治疗基因,通过体内外基因转移的动物实验研究,建立局部兔膝关节炎间接体内基因治疗方法。方法①利用可以稳定表达hIL-1β的兔滑膜原代细胞(MFG-hIL-1β-neo-HIG-82)诱导出兔膝关节炎模型。②在体内实验中,将在体外培养的已转染rRV-vIL-10的兔关节滑膜细胞经G418筛选出阳性细胞后回输注入兔膝关节腔内,进行间接体内基因治疗。③通过RT-PCR方法和免疫组化法证实治疗基因转移至体内的滑膜组织并有效表达目的蛋白。④ELISA方法测定关节炎的相关细胞因子在基因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结果①通过RT-PCR及免疫组化的方法证实逆转录病毒重组体rRV-vIL-10能有效转染兔膝关节的滑膜组织。②应用rRV-vIL-10重组体进行局部间接体内基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hIL-1β诱导的兔膝关节炎模型的关节炎症,下调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hIL-1β的水平。结论逆转录病毒重组体rRV-vIL-10可以成功地将vIL-10基因导入兔滑膜成纤维样细胞和滑膜组织,明显降低hIL-1β诱导的兔膝关节炎的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基因治疗 动物模型 逆转录病毒 病毒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5基因对犬细小病毒VP2 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霍珊珊 李楠 +5 位作者 吴峰洋 崔丹 张建楼 张永红 徐建 仲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104,共6页
为弄清犬白介素-15(cIL-15)能否增强犬细小病毒VP2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本研究首先通过RT-PCR方法从犬脾脏淋巴细胞中扩增全长cIL-15cDNA基因,并构建其与Myc-His-tag融合和非融合的表达载体:pcDNA-cIL-15/MH和pcDNA-cIL-15。将pcDNA-cIL-1... 为弄清犬白介素-15(cIL-15)能否增强犬细小病毒VP2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本研究首先通过RT-PCR方法从犬脾脏淋巴细胞中扩增全长cIL-15cDNA基因,并构建其与Myc-His-tag融合和非融合的表达载体:pcDNA-cIL-15/MH和pcDNA-cIL-15。将pcDNA-cIL-15/MH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确定构建的表达载体能否介导cIL-15进行分泌表达。利用过去构建的VP2表达载体和pcDNA-cIL-15载体共免疫小鼠,用ELISA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滴度,并用MTT检测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用ELISA测定淋巴细胞干扰素-γ和IL-4的表达。结果显示,构建的cIL-15表达载体能够介导cIL-15在真核细胞中的分泌表达。用VP2和cIL-15表达载体共免疫小鼠,抗体水平明显高于VP2载体单免疫组(P<0.01)。当免疫35d时,共免疫组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干扰素-γ和IL-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VP2载体单免疫组(P<0.05)。结果表明,cIL-15可明显增强VP2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5 免疫佐剂 犬细小病毒 VP2基因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BCRF-1基因表达及其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艳鑫 李晓江 +7 位作者 杨洁 马静 赵留芳 喻博 王虎 孙强民 龙海庭 隋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BCRF-1mRNA及病毒白介素-10(VIL-10)蛋白质的表达,明确VIL-10对鼻咽癌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在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炎症组织中,分别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CRF-1mRNA和蛋白产物VIL-10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BCRF-1mRNA及病毒白介素-10(VIL-10)蛋白质的表达,明确VIL-10对鼻咽癌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在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炎症组织中,分别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CRF-1mRNA和蛋白产物VIL-10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D4+T、CD8+T细胞的比例。结果①BCRF-1mR-NA在34/40例(85%)鼻咽癌组织和16/20例(80%)鼻咽炎症组织中表达阳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0/40例(75%)鼻咽癌组织VIL-10呈阳性,10/20例(50%)鼻咽炎症组织VIL-10呈阳性,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40例鼻咽癌患者分为VIL-10阳性组和VIL-10阴性组,VIL-10阳性鼻咽癌患者组CD4+T细胞及CD4+T/CD8+T比值明显低于VIL-10阴性鼻咽癌患者组(24.99%±3.88%vs.35.92%±6.31%,0.86 vs.1.99,均P<0.05),而VIL-10阳性鼻咽癌患者组CD8+T细胞明显高于VIL-10阴性鼻咽癌患者组(30.61%±3.34%vs.20.10%±7.68%,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BCRF-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VIL-10;VIL-10使鼻咽癌患者的免疫细胞发生偏移,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BCRF-1基因 病毒白介素-10 CD4+T细胞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静脉注射大鼠IL-10真核表达质粒对肝纤维化的拮抗作用及对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月红 陈运新 +2 位作者 张莉娟 陈治新 王小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63-1165,117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IL-10基因干预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拮抗作用及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制备大鼠肝纤维化免疫模型。造模第5周开始,rIL-10真核表达质粒与空质粒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射法转移至大鼠体内,每周... 目的探讨大鼠IL-10基因干预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拮抗作用及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制备大鼠肝纤维化免疫模型。造模第5周开始,rIL-10真核表达质粒与空质粒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射法转移至大鼠体内,每周1次。第8周末处死大鼠,收集肝组织。HE及VG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肝组织中α-SMA的表达。将转染rIL-10基因的BRL细胞与HSC-T6肝星状细胞共培养,Western blot法检测共培养48 h后HSC表达α-SMA的变化。结果 HE及VG染色结果显示rIL-10基因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射法转移至大鼠体内能有效拮抗肝纤维化的形成,减少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α-SM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增强(P<0.05),α-SMA表达部位与胶原沉积的部位相似。rIL-10基因干预后的大鼠肝组织α-SMA表达明显降低(P<0.05)。rIL-10基因修饰BRL细胞与HSC-T6细胞共培养48 h后,能显著减少HSC-T6细胞α-SMA的表达。结论 rIL-10基因可通过抑制HSC活化拮抗肝纤维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肝星状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基因干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L-10对鼻咽癌细胞株MHC-1类分子抗原加工提呈“操纵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艳鑫 杨洁 +7 位作者 孙瑞梅 赵留芳 李磊 张世文 费继敏 尚艺泰 李舟蕾 李晓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5-530,共6页
目的研究病毒白介素-10(vIL-10)对鼻咽癌细胞株MHC-1类分子抗原加工提呈"操纵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时间段vIL-10处理的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IL-10处理的鼻咽癌细胞中MHC-1类分... 目的研究病毒白介素-10(vIL-10)对鼻咽癌细胞株MHC-1类分子抗原加工提呈"操纵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时间段vIL-10处理的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IL-10处理的鼻咽癌细胞中MHC-1类分子抗原加工提呈"操纵子"(TAP-1、2,LMP-2、7及HLA-I)表达的变化。结果1mRNA水平:CNE-1和CNE-2的TAP-1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vIL-10作用1、4、6、12h时,CNE-1和CNE-2的TAP-2、LMP-2均未出现变化,24h时,两者均出现显著下降甚至消失;CNE-1在vIL-10作用后4h即出现LMP-7下降,而CNE-2在vIL-10作用后6h出现下降;在vIL-10作用24h时CNE-1和CNE-2的HLA-I出现显著下降。2蛋白水平:vIL-10作用后24h时,两种细胞的TAP-1均出现显著下降,TAP-2则在vIL-10作用后1、6、12、24h出现逐渐下降;CNE-2的LMP-2、LMP-7在vIL-10作用后随时间逐渐下降,而CNE-1的两种蛋白仅在作用后12h出现显著下降;HLA-I在vIL-10作用后出现下降趋势,但在CNE-1中各时间段变化无统计学差异,CNE-2在24h显著下降。结论 vIL-10可明显抑制鼻咽癌MHC-I类分子抗原加工和提呈的"操纵子"的表达,并且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病毒白介素-10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蛋白(TAP) 低分子量多肽复合物(LMP) 人类白细胞抗原-I(HL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miR-218鉴定及其对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感染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鉴涛 胡海浩 +3 位作者 马嘉霖 战盈瑾 闫秀英 简纪常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61,共10页
【目的】鉴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miR-218(cid-miR-218)家族成员,分析cid-miR-218在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LCDV-cn)感染草鱼卵巢细胞系(Grass carp ovary cells,GCO)过程中的表达特性,探索cid-miR-218-5p对LCDV-cn感染的调控... 【目的】鉴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miR-218(cid-miR-218)家族成员,分析cid-miR-218在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LCDV-cn)感染草鱼卵巢细胞系(Grass carp ovary cells,GCO)过程中的表达特性,探索cid-miR-218-5p对LCDV-cn感染的调控作用。【方法】从LCDV-cn感染的GCO细胞中,通过茎环RT-PCR获取cid-miR-218家族成员,并进行测序验证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定量PCR分析cid-miR-218家族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的表达;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cid-miR-218家族的靶基因,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cid-miR-218-5p的靶基因;通过转染cid-miR-218-5p mimic和cid-miR-218-5p inhibitor上调和下调cid-miR-218-5p的表达,用定量PCR分析cid-miR-218-5p、靶基因il-10和LCDV-cn mcp基因的表达情况;应用GO和KEGG数据库,对cid-miR-218家族可能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结果】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鉴定到cid-miR-218-5p、cid-miR-218a、cid-miR-218b、cid-miR-218b-1和cid-miR-218b-2等5个cid-miR-218家族成员,其中cid-miR-218-5p的表达呈先升后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差异表达最显著(P<0.05);经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cid-miR-218家族成员有较多共同的潜在靶基因,il-10是共有的靶基因。经验证,pmirGLO-il-10重组质粒与家族成员代表cid-miR-218-5p结合后,其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证明il-10是cid-miR-218-5p的靶基因。cid-miR-218-5p过表达后,il-10与LCDV-cn mcp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而抑制cid-miR-218-5p表达后,il-10与LCDV-cn mcp表达则显著上升(P<0.05)。预测表明cid-miR-218家族参与调控病毒感染致瘤相关信号通路。【结论】在LCDV-cn感染GCO过程中,cid-miR-218家族中cid-miR-218-5p起重要调控作用;cid-miR-218-5p负调控其靶基因il-10的表达,并负调控LCDV-cn mcp基因的表达;cid-miR-218-5p和IL-10对鱼淋巴囊肿病诊断和防控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卵巢细胞系 cid-miR-218家族 鱼淋巴囊肿病毒中国株 基因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