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肝脾脏硬度变化及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鹏 胡新红 +1 位作者 杨桑杰草 谢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肝脾脏硬度变化及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进行病毒性肝硬化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 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肝脾脏硬度变化及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进行病毒性肝硬化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和肝脾硬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肝脾脏硬度变化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肝脾脏硬度对肝硬化患者HVPG≥12 mmHg的预测价值。结果:病毒性肝硬化Child-pugh B级和Child-pugh C级患者HVPG(F=16.643,P<0.001)、肝脏硬度(F=14.403,P<0.001)、脾脏硬度(F=11.775,P<0.001)明显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患者HVPG与肝脏硬度和脾脏硬度均呈正相关(r=0.591,0.502,P<0.001)。肝脏硬度、脾脏硬度及联合分析预测肝硬化患者HVPG≥12 mmHg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66、0.821、0.914。结论: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肝脾脏硬度与HVPG呈正相关,且对门静脉高压的无创诊断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硬化 肝脾脏硬度 肝静脉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病人营养状况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班凌伟 于淑清 +4 位作者 华鑫 王卫红 邹亚娜 赵亚平 赵乾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病人的营养状况,为营养支持提供针对性依据。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硬化病人95例,病毒性肝硬化病人260例,入院后48 h内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主观整体评估(SGA)法对病人进行评估,记... 目的:对比分析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病人的营养状况,为营养支持提供针对性依据。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硬化病人95例,病毒性肝硬化病人260例,入院后48 h内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主观整体评估(SGA)法对病人进行评估,记录病人的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和血红蛋白(Hb)指标,测量病人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病人的NRS 2002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76.80%和65.00%,SGA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7.40%和61.90%。两组病人的性别、Child-Pugh A级、ALB、PA、Hb、NRS 2002筛查等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而年龄、Child-Pugh B级、Child-Pugh C级、BMI、SGA评估等结果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类型肝硬化病人普遍存在营养问题,酒精性肝硬化病人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贫血程度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硬化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硬化 病毒性肝硬化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鲑鱼降钙素对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周百岁 崔晓纯 李传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对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生化、代谢指标,细胞因子及骨密度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4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及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钙剂治疗,治疗组给予鲑鱼降钙...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对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生化、代谢指标,细胞因子及骨密度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4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及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钙剂治疗,治疗组给予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进行治疗,共12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钙、磷及1,25(OH)2D3、降钙素、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水平;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水平以及腰椎2~4(L2~4)、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清钙、磷及1,25(OH)2D3、骨钙素、甲状旁腺素、IL-10,IL-6、TNF-α、IGF-1及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钙、1,25(OH)2D3、IL-10、IGF-1及腰椎2~4(L2~4)、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骨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磷、PTH及骨钙素、IL-6、TNF-α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述治疗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对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有保护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骨密度,改变骨代谢及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鱼降钙素 骨质疏松 病毒性肝硬化 钙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移植预后差异配对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宋占宇 潘崎 +2 位作者 于杨 贾德功 刘永锋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移植的预后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肝移植的75例受者临床资料。将受者分为AILD组(25例)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50例)。观察受者的术中情况,包括器...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移植的预后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肝移植的75例受者临床资料。将受者分为AILD组(25例)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50例)。观察受者的术中情况,包括器官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无肝期、输血量;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重度急性肾损伤(AKI)、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胆道相关并发症、血管相关并发症、移植后糖尿病(PTDM);观察出院后随访情况。分析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ILD组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的器官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无肝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ILD组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高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受者(P<0.05),术后重度AKI发生率低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受者(P<0.05)。AILD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87%、87%,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术后1、3、5年生存率88%、88%、88%,两组受者累积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重度AKI、感染、胆道相关并发症等5个指标是受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为P<0.05)。结论AILD组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受者移植术后总体生存预后无明显差异,年龄、MELD评分、重度AKI、感染、胆道相关并发症是影响肝移植预后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毒性肝炎肝硬化 肝移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卷1期疑难病案讨论选登
5
作者 许萍 蒋庆源 高岩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9-400,共2页
1诊断 ①G1P0孕36^+2周;②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③肝癌待排?2鉴别诊断2.1胆汁性肝硬化(PBC)以肝脏细小胆管非感染性慢性炎症、坏死及慢性胆汁淤积为特点,细胞炎性不明显,肝细胞损伤不明显。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外胆管阻塞持... 1诊断 ①G1P0孕36^+2周;②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③肝癌待排?2鉴别诊断2.1胆汁性肝硬化(PBC)以肝脏细小胆管非感染性慢性炎症、坏死及慢性胆汁淤积为特点,细胞炎性不明显,肝细胞损伤不明显。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外胆管阻塞持续存在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案讨论 毒性肝炎肝硬化 肝内胆汁淤积 肝细胞损伤 胆汁性肝硬化 肝外胆管阻塞 慢性炎症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的药物治疗现状 被引量:2
6
作者 欧蔚妮 邢卉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87-1089,共3页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aension)是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在我国病毒性肝炎肝...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aension)是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在我国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是常见原因之一,此外尚有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病因。肝硬化时.由于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药物治疗 毒性肝炎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门静脉系统 理生理特征 酒精性肝硬化 纤维组织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