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细胞中脂褐素的体电镜研究
1
作者 陈泽崧 加苏尔·阿力甫 +7 位作者 郭帅 朱梦云 李海玲 刘伟静 祝建 徐亚伟 车文良 刘铮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脂褐素又称为“年龄色素”,是一种不可被溶酶体水解酶降解的黑色或褐色脂溶性物质。既往研究发现在炎症等病理情况下会加剧脂褐素的形成,并在心脏早衰症以及心肌肥大的患者心肌细胞中观察到了脂褐素的堆积。本研究首次在长新冠诱发心血... 脂褐素又称为“年龄色素”,是一种不可被溶酶体水解酶降解的黑色或褐色脂溶性物质。既往研究发现在炎症等病理情况下会加剧脂褐素的形成,并在心脏早衰症以及心肌肥大的患者心肌细胞中观察到了脂褐素的堆积。本研究首次在长新冠诱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肌活检组织中观察到大量堆积的脂褐素,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与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脂褐素进行了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结构上的观察和重构,为研究线粒体与脂褐素形成之间的联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褐素 毒性心肌 线粒体结构功能障碍 氧化应激 长新冠 体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徐奕 罗震 +2 位作者 尤洁瑜 蓝县武 巫少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3-790,共8页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各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疾病,由于其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因此建立适合的实验模型对于研究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发展规律、早期诊断及新药新疗法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常见...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各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疾病,由于其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因此建立适合的实验模型对于研究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发展规律、早期诊断及新药新疗法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常见病毒性心肌炎实验模型(从细胞模型到小型动物如小鼠、仓鼠、兔子,再到大型动物如猪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等不同种属)的构建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临床上防治病毒性心肌炎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心肌 实验模型 动物模型 模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解毒方对病毒性心肌炎大鼠氧化应激及Sirt1/FoxO3a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姜花 沈延梅 马驯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2-997,共6页
目的 基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叉头蛋白O3a(FoxO3a)通路探究扶正解毒方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大鼠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CVB3)法建立VMC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扶正解毒方低剂量组(28 g/kg)、扶正解毒方高... 目的 基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叉头蛋白O3a(FoxO3a)通路探究扶正解毒方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大鼠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CVB3)法建立VMC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扶正解毒方低剂量组(28 g/kg)、扶正解毒方高剂量组(112 g/kg)、EX527组(Sirt1抑制剂,1μg/kg)、扶正解毒方(28 g/kg)+EX527(1μg/kg)组,每组15只,另取未造模的正常大鼠15只为正常组,连续给药10 d。检测大鼠超声心动图Tie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氧化应激水平,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Sirt1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FoxO3a、磷酸化FoxO3a(p-FoxO3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坏死加重,大鼠出现死亡,Tie指数、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均升高(P<0.05),Sirt1/FoxO3通路蛋白及其介导的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扶正解毒方各剂量组大鼠无死亡,心肌组织损伤得以缓解,Tie指数、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Sirt1/FoxO3通路蛋白及其介导的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升高(P<0.05);EX527可加重VMC大鼠的死亡及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等症状,并逆转扶正解毒方对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P<0.05)。结论 扶正解毒方可通过激活Sirt1/FoxO3a通路缓解VMC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方 毒性心肌 氧化应激 Sirt1/FoxO3a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IC-Ⅳ数据库的脓毒性心肌病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
4
作者 熊斌 刘银洲 张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1-677,共7页
目的分析脓毒性心肌病(SC)的危险因素,构建与评价SC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从MIMIC-Ⅳ数据库中提取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数据,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根据是否患有SC,分为SC组和非SC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C... 目的分析脓毒性心肌病(SC)的危险因素,构建与评价SC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从MIMIC-Ⅳ数据库中提取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数据,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根据是否患有SC,分为SC组和非SC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C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正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适用度。结果共纳入2628例脓毒症患者,其中训练集1865例,验证集763例。训练集和验证集SC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98%比62.25%,P=0.120)。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0.015)和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长(P=0.016),其余临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患有冠心病(P=0.028)、心力衰竭(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P=0.001)、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0.036)、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P<0.001)、尿素氮升高(P=0.042)是SC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集列线图预测模型的AUC为0.759(95%CI=0.732~0.785),验证集列线图预测模型的AUC为0.765(95%CI=0.723~0.807);两个数据集拟合度较好(训练集P=0.075,验证集P=0.067);DCA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度。结论基于基础疾病及临床生化指标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SC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IC-Ⅳ数据库 脓毒症 毒性心肌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素调节PD-1/PD-L1通路增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抗病毒免疫水平
5
作者 谭冠文 朱朱 周文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76-1882,共7页
目的:探讨鸢尾素调节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通路增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抗病毒免疫水平的作用。方法:取50只C57BL/6小鼠经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构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探讨鸢尾素调节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通路增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抗病毒免疫水平的作用。方法:取50只C57BL/6小鼠经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构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鸢尾素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另取10只C57BL/6小鼠记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给予10000 U/g干扰素,鸢尾素低、中、高剂量组经腹腔注射给予30、60、120μg/kg鸢尾素,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次/d,共2周。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空斑形成单位(PFU)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的病毒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NK细胞)比例和CD4^(+)T/CD8^(+)T;ELISA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IL-6、IL-17、TNF-α和IFN-γ水平;RT-qPCR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PD-1及心肌组织PD-L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PD-1及心肌组织PD-L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结构改变明显,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成片灶性坏死,心肌组织的病理积分、病毒滴度、炎症细胞因子IL-6、IL-17、TNF-α、IFN-γ水平和PDL1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T淋巴细胞PD-1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及CD4^(+)T/CD8^(+)T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鸢尾素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组织病变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心肌组织的病理积分、病毒滴度、炎症细胞因子IL-6、IL-17、TNF-α、IFN-γ水平和PD-L1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T淋巴细胞PD-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及CD4^(+)T/CD8^(+)T升高,其中鸢尾素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鸢尾素具有增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抗病毒免疫水平作用,推测是通过抑制PD-1/PD-L1通路激活,改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程序性死亡因子-1 毒性心肌 毒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信号通路与病毒性心肌炎
6
作者 邱月清 陈振翼 +3 位作者 申晓秋 宋成昊 孔桂选 王振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45-1455,共11页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心肌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可迁延至慢性心肌炎症甚至心力衰竭,最终导致死亡。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种多功能转录因子,参与调节广泛的生物过程。现有证据表明,促炎和抗炎之间...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心肌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可迁延至慢性心肌炎症甚至心力衰竭,最终导致死亡。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种多功能转录因子,参与调节广泛的生物过程。现有证据表明,促炎和抗炎之间的平衡对VMC的预后起决定性作用,NF-κB通路不仅可介导炎症反应,还可调控细胞焦亡、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等途径参与VMC的病理进展。本文从以上5个方面分析与总结NF-κB信号通路调控VMC的分子机制,以期为VMC未来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 毒性心肌 炎症反应 细胞焦亡 能量代谢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RT3/AMPK通路探讨齐墩果酸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炎症及纤维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丽霞 徐丹桂 +1 位作者 陈琦 黎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89-2395,共7页
目的探究齐墩果酸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炎症及纤维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CVB3)构建VMC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齐墩果酸组、SIRT3抑制剂(3-TYP)组、齐墩果酸+3-TYP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小鼠作为正常组,各... 目的探究齐墩果酸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炎症及纤维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CVB3)构建VMC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齐墩果酸组、SIRT3抑制剂(3-TYP)组、齐墩果酸+3-TYP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小鼠作为正常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7d。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以评价免疫功能,HE、Masson及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炎症、纤维化、凋亡等病理损伤,免疫荧光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SIRT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阳性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SIRT3/AMPK通路及下游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饮食减少,萎靡、耸毛、弓背蜷缩行为增多,出现死亡,心肌细胞病理损伤严重,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肌组织SIRT3阳性表达、SIRT3、p-AMPK/AMPK蛋白表达降低(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清CK-MB、cTnI、IL-1β、IL-6水平、外周血Th17/Treg比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心肌细胞凋亡率、TGF-β阳性表达、p-NF-κB/NF-κB、Bax、TGF-β、p-Smad3/Smad3、α-SMA、FN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齐墩果酸可缓解小鼠VMC病理症状,上调SIRT3/AM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P<0.05),下调其介导的炎症、凋亡、纤维化反应(P<0.05),而3-TYP可逆转齐墩果酸的上述作用(P<0.05)。结论齐墩果酸可能通过激活SIRT3/AMPK通路,抑制CVB3感染引起的VMC小鼠心肌组织炎症、凋亡及纤维化反应,从而改善VMC小鼠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毒性心肌 心肌损伤 炎症 凋亡 纤维化 SIRT3/AMP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M24调控STAT6磷酸化介导的巨噬细胞M2极化缓解病毒性心肌炎
8
作者 朱良宇 李雪琴 +3 位作者 张欣 殷国泉 张苑 吕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5-1600,1606,共7页
目的:探讨TRIM24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中的作用及初步分子机制。方法:建立柯萨奇B3病毒(CVB3)诱导的VM小鼠模型,检测心肌组织TRIM24表达。体内实验观察TRIM24抑制对VM小鼠心肌炎症及心脏浸润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TRIM24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中的作用及初步分子机制。方法:建立柯萨奇B3病毒(CVB3)诱导的VM小鼠模型,检测心肌组织TRIM24表达。体内实验观察TRIM24抑制对VM小鼠心肌炎症及心脏浸润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的影响。建立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s)体外极化模型,观察TRIM24抑制在BMDMs向M1及M2极化中的作用,及其对BMDMs吞噬和杀菌功能的影响。检测TRIM24抑制对STAT6总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TRIM24在VM小鼠心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01),抑制TRIM24能有效缓解VM,并促进心脏浸润巨噬细胞向M2极化。体外实验证实TRIM24在BMDMs向M2极化的过程中显著下调(P<0.01),抑制TRIM24表达能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并抑制M1表型,同时伴随STAT6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TRIM24通过激活STAT6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M2极化缓解V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24 巨噬细胞极化 毒性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2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格丽 陈国桢 +2 位作者 覃有振 李运泉 朱延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92-2004年我院收治的217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17例患儿中,男141例,女76例,年龄2h~15.4岁,平均6.6岁。发病季节以盛夏和初春较高。有明确感染史20...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92-2004年我院收治的217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17例患儿中,男141例,女76例,年龄2h~15.4岁,平均6.6岁。发病季节以盛夏和初春较高。有明确感染史203例;临床表现轻重不一,72%以心律失常为主住院,轻型占78%,中型占12%,重型占10%。实验室检查异常变化:心电图88%,心肌酶谱92%,肌钙蛋白Ⅰ或肌钙蛋白 T 阳性43%,抗心磷脂抗体 IgM 28%,抗心磷脂肮体 IgG 17%,胸片25%,超声心动图26%,心脏核素70%。全部用综合、对症治疗,3例安装起搏器。治愈92例,好转122例,死亡3例。【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多见,心肌酶谱以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 NB 增高多见,24h 动态心电图能全面了解患儿心律紊乱及心肌缺血,心脏核素检查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要提高对暴发型心肌炎的认识,诊断靠综合判断,排除其他诊断。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断,综合、对症治疗,阿-斯综合征者尽早安装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肌 毒性/诊断 心肌酶谱 心电图 心肌 毒性胎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NK和LAK细胞活性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方凤 沈茜 +2 位作者 汪隽瑛 蒋汉明 姜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0-181,共2页
目的:系统地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CVB)心肌炎患儿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并分析两者的内在关系,以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年龄3~12... 目的:系统地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CVB)心肌炎患儿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并分析两者的内在关系,以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年龄3~12岁,男26例,女30例;另设对照组30例,年龄3~12岁,男16例,女14例。采集静脉血,应用3H-TdR标记法测定NK和LAK细胞活性。结果:(1)心肌炎时NK和LAK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2)心肌炎时NK和LAK细胞活性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72,P<0.01);(3)CVB心肌炎患儿的NK和LAK细胞活性下降更显著,且心脏增大和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发生率亦高于非CVB心肌炎者。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CVB心肌炎对NK及LAK细胞活性有明显影响。在病毒性心肌炎诊疗中应同时检测NK和LAK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心肌 心肌损伤 NK LAK 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学专家问卷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军平 吕仕超 +4 位作者 朱亚萍 张俊清 周亚男 裴丽 肖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9期1942-1944,共3页
目的:从专家经验角度研究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证候学。方法:在系统整理文献资料和总结既往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学专家问卷,采取现场问卷、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专家问卷。结果:大部分专家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与中医的... 目的:从专家经验角度研究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证候学。方法:在系统整理文献资料和总结既往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学专家问卷,采取现场问卷、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专家问卷。结果:大部分专家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与中医的心悸、胸痹和温病密切相关;其发病的关键因素是邪毒、气阴两虚、瘀血、痰浊;主要病机为邪毒侵心,耗气伤阴,瘀阻心络,心脉失养;证候要素以热毒、气阴两虚为主,挟痰挟瘀为患;中医辨证分型为邪毒侵心型、气阴两虚型及瘀阻心络型;其治法为解毒护心,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邪毒侵心型常以银翘散加减,气阴两虚型常以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瘀阻心络型常以血府逐瘀汤加减。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之气阴两虚,标实为热毒,兼挟痰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心肌 证候 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提取液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锋 高兴玉 +3 位作者 饶邦复 刘利 董波 崔连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了解早期应用冬虫夏草提取液(CSAE)治疗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病变、血清IFN-γ水平及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100只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G)、感染组(IG)和CSAE治疗组(CTG)。IG及CTG小鼠腹腔感染柯萨奇病... 目的了解早期应用冬虫夏草提取液(CSAE)治疗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病变、血清IFN-γ水平及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100只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G)、感染组(IG)和CSAE治疗组(CTG)。IG及CTG小鼠腹腔感染柯萨奇病毒B3(CVB3),于感染CVB3后第7天和第14天,计算小鼠的生存率,然后并分批处死,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及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的水平。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中CD3+、CD4+、CD8+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与CG组相比较,IG小鼠血清IFN-γ的水平及脾脏中各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均降低;而CD4+/CD8+T细胞的比例升高。CTG小鼠的心肌炎症坏死较轻,感染病毒后14d的存活率为85%,显著高于IG的55%(P<0.05)。血清IFN-γ的水平及脾脏中CD3+、CD8+T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IG组。CTG小鼠脾脏中各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及CD4+/CD8+T细胞的比例与CG组无显著差异。结论CSAE可诱导VMC小鼠IFN-γ产生并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对VMC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毒性心肌 冬虫夏草提取液 IFN-Γ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蒋崇慧 谢钢 +4 位作者 张励庭 宁晔 尹刚 连丽虹 吴美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94-2295,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住院的18例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併心脏骤?现匦穆墒С#墓δ芩ソ叩幕颊呓?ECMO支持治疗的效果。结果18例患者均在...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住院的18例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併心脏骤?现匦穆墒С#墓δ芩ソ叩幕颊呓?ECMO支持治疗的效果。结果18例患者均在ECMO支持下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和心原性休克得以纠正,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15例经原发病治疗康复出院,治愈率为83.3%。结论ECMO支持下,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度过急性危险期,明显提高了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存活率,是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心肌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重症毒性心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14
作者 文红英 贾维坤 +6 位作者 刘利 杨苓 杨艳 孙雪梅 苟静 张小燕 魏蜀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85-686,共2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8—01/2009—12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5例作为实验组,以67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后24h内静脉采血,对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8—01/2009—12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5例作为实验组,以67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后24h内静脉采血,对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TNF)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与入院时比较,入院24h后实验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均有所提高,且CD3、CD4及CD4/CD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略低于对照组,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与入院时比较,入院24h后实验组NK及TNF均有所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略低于对照组,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更加深入地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免疫损伤机制将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治疗,而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心肌 T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黄酮对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治疗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孙非 衣同辉 +2 位作者 梁重阳 张淑芹 刘志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6-479,共4页
目的评价三七总黄酮对柯萨奇B3病毒感染体外、体内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柯萨奇B3型病毒感染原代培养Wistar乳鼠心肌细胞方法,建立体外病毒感染模型;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B3型病毒感染建立病毒性心肌炎体内实验动物模型。结果三... 目的评价三七总黄酮对柯萨奇B3病毒感染体外、体内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柯萨奇B3型病毒感染原代培养Wistar乳鼠心肌细胞方法,建立体外病毒感染模型;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B3型病毒感染建立病毒性心肌炎体内实验动物模型。结果三七总黄酮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病变;治疗组小鼠生存率明显增加,心肌酶释放活性明显降低;小鼠干扰素水平上升,病毒滴度降低;炎性浸润作用明显减轻。结论三七总黄酮对柯萨奇B3病毒所致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黄酮 毒性心肌 柯萨奇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条目筛选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郭晓辰 张军平 +3 位作者 朱亚萍 周亚男 吕仕超 肖楠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目的在预调查量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条目。方法收集100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在此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频数分布法、离散趋势法、t检验法、克朗巴赫α系数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分别从不同... 目的在预调查量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条目。方法收集100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在此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频数分布法、离散趋势法、t检验法、克朗巴赫α系数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分别从不同角度筛选量表的条目。结果采用频数分布法从集中趋势的角度筛选出17个条目,采用离散趋势法从敏感性角度筛选出15个条目,采用t检验法从敏感性和体现区分度的角度筛选出16个条目,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法从内部一致性的角度筛选出16个条目,采用相关系数法从代表性和独立性角度筛选出12个条目,采用因子分析法从条目的代表性角度筛选出18个条目。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条目筛选可以在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统计方法较科学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心肌 生活质量 量表 条目筛选 统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对病毒性心肌炎实验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魏征人 刘国梁 +3 位作者 梁蕾 翟淑波 孙景辉 杨思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2-394,共3页
目的研究天麻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给Balb/c小鼠接种柯萨奇B3病毒制作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感染病毒72h后将存活小鼠分为模型组、天麻组、氯沙坦组,并以... 目的研究天麻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给Balb/c小鼠接种柯萨奇B3病毒制作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感染病毒72h后将存活小鼠分为模型组、天麻组、氯沙坦组,并以未感染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天麻组、氯沙坦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干预7d后,4组小鼠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未见到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心肌细胞大量凋亡,凋亡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天麻组和氯沙坦组凋亡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caspase-3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天麻组和氯沙坦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天麻能够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的凋亡,通过caspase-3通路的调节,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毒性心肌 细胞凋亡 CASPASE-3蛋白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6
18
作者 肖曙芳 刘益林 +1 位作者 杨芸凤 李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4-225,共2页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儿期较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为了解不同病情程度患儿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及其程度,我们对58例住院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了心肌酶学测定,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婴幼儿 毒性肠炎 轮状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肌结构及左室功能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万朝敏 王正荣 +3 位作者 周密 邓建军 吴泰相 俞红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91-494,I000,共4页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时的心肌结构与收缩力变化的关系。方法 :建立病毒性心肌炎的动物模型 ,观测病毒损伤阶段和免疫损伤阶段心肌的超微结构和心肌收缩力改变。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早期的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了变化 ,心肌细...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时的心肌结构与收缩力变化的关系。方法 :建立病毒性心肌炎的动物模型 ,观测病毒损伤阶段和免疫损伤阶段心肌的超微结构和心肌收缩力改变。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早期的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了变化 ,心肌细胞收缩力下降 ,左室压 (LVP)为 (14 2± 0 8)kPa ,dp/dt为 (2 73 1±10 0 )kPa/s,正常对照LVP为 (17 1± 0 7)kPa ,dp/dt为 (35 9 8± 9 3)kPa/s,P <0 0 1;后期心肌组织严重损害 ,不仅有线粒体溶解破坏 ,而且肌原纤维变细、减少等 ,并且心肌收缩力指标明显下降 ,LVP为 (11 8± 0 2 )kPa ,dp/dt为(2 0 9 5± 6 9)kPa/s,与早期相比差异有显著 ,P <0 0 1。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早期 ,即病毒损伤期 ,造成心脏功能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病毒引起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 ,特别是对线粒体的损伤 ,使心肌细胞供能障碍 ,心肌收缩力减小 ;病毒性心肌炎后期 ,免疫反应造成心肌组织损害较病毒直接损害更严重 ,造成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心肌 心肌结构 左室功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I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临床评价 被引量:23
20
作者 孙文娟 陈燕 张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8-279,共2页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Ⅰ 小儿 毒性心肌 诊断 临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