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Ⅱ N端肽调控SDF-1α/CXCR4诱导趋化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清玲 丁勇兴 +2 位作者 陈昌杰 杨志峰 高艳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评价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ⅡN端肽(NT21MP)是否通过干扰SDF-1α/CXCR4信号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以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SKBR3和MCF-7两种人乳腺癌细胞中CXCR4的表达;用细胞转移实验检测在NT21MP存在或缺... 目的:评价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ⅡN端肽(NT21MP)是否通过干扰SDF-1α/CXCR4信号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以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SKBR3和MCF-7两种人乳腺癌细胞中CXCR4的表达;用细胞转移实验检测在NT21MP存在或缺乏的情况下SDF-1α诱导SKBR3细胞的趋化作用;以Fluo3/AM为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荧光指示剂,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NT21MP对SDF-1α诱导SKBR3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ERK1/2和FA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相对于MCF-7细胞,SKBR3细胞中CXCR4蛋白表达水平较高;经SDF-1α处理后,SKBR3的迁移能力提高,CXCR4抑制剂AMD3100可有效抑制SKBR3细胞的迁移,细胞经NT21MP预处理后,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KBR3细胞的迁移(P<0.05);NT21MP也可抑制由SDF-1α诱导的细胞内Ca2+峰值(P<0.05),而钙离子浓度升高是SKBR3细胞迁移的重要信号之一;另外,相对于阴性对照组,NT21MP也可下调SDF-1α诱导的SKBR3中信号蛋白ERK1/2和FAK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NT21MP可抑制SDF-1α诱导的SK-BR3细胞的迁移,可能与其上游钙离子释放和ERK1/2及FAK磷酸化阻断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CXCR4 钙流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Ⅱ-N端肽联合三氧化二砷对乳腺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素莲 郭玉红 +4 位作者 童芳 李自岩 张枫 杨清玲 陈昌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目的利用荷乳腺癌动物模型观察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Ⅱ-N端肽(NT21MP)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乳腺癌生长和肺转移的抑制效应,为选择最佳的乳腺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荷乳腺癌BALB/c小鼠模型,测量荷瘤小鼠的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 目的利用荷乳腺癌动物模型观察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Ⅱ-N端肽(NT21MP)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乳腺癌生长和肺转移的抑制效应,为选择最佳的乳腺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荷乳腺癌BALB/c小鼠模型,测量荷瘤小鼠的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病理组织学变化和肺转移情况;苦味酸浸泡法计数肺结节;利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原发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NT21MP和As2O3均可抑制原发瘤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0.4%和40.0%,联合用药效果更显著(54.4%)。NT21MP和As2O3均可抑制肺转移,以两者联合用药作用更明显。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NT21MP组、As2O3组及NT21MP+As2O3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明显降低(均P<0.05),凋亡指数明显升高(均P<0.05),以联合用药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 NT21MP和As2O3可通过抑制增殖、促进凋亡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并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蛋白 N端肽 三氧化二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au蛋白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永华 李萍 +2 位作者 张洪红 王志胜 董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tau蛋白、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 目的探究血清tau蛋白、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白蛋白商值(QAlb)评估患者血脑屏障损伤,将研究组180例患者分为轻度组83例(QAlb 7.5~10)、中度组54例(10<QAlb≤30)、重度度组43例(QAlb>30)。对研究组180例患者展开6个月随访,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119例(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61例(mRS评分3~6分)。检测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分析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与患者血脑屏障损伤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度组、重度组tau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重度组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血清tau蛋白(r=0.532,P=0.000)、MIP-1α(r=0.487,P=0.001)和GFAP(r=0.571,P=0.000)分别与QAlb呈正相关。血清tau蛋白(r=0.507,P=0.000)、MIP-1α(r=0.425,P=0.004)和GFAP(r=0.533,P=0.000)分别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au蛋白和MIP-1α及GFAP三者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787~0.897,P=0.000),显著高于三者单一检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升高,与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TAU蛋白质类 细胞蛋白质类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mRNA在人炎症牙髓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男男 张志民 +2 位作者 王成坤 王金蕊 孟秀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2-31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炎症牙髓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表达,揭示MIP-1α在牙髓炎发生及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正常牙髓组织及炎症牙髓组织各4例,采用HE染色观察正常牙髓组织及牙髓炎牙髓组织形态学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 目的:探讨炎症牙髓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表达,揭示MIP-1α在牙髓炎发生及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正常牙髓组织及炎症牙髓组织各4例,采用HE染色观察正常牙髓组织及牙髓炎牙髓组织形态学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正常牙髓组织及牙髓炎牙髓组织中MIP-1α的表达。结果:正常牙髓组织镜下可见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毛细血管及组织细胞;炎症牙髓组织可见血管扩张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受损区可见毛细血管增生和胶原纤维的形成。正常牙髓组织中MIP-1αmRNA表达率为0;而炎症牙髓组织中MIP-1αmRNA表达率为100%,各例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7、1.11、1.21和0.96。经确切概率法分析,炎症牙髓与正常牙髓组织中MIP-1α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P-1α在正常牙髓组织中无表达,而在炎症牙髓组织中有表达,MIP-1α参与了牙髓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 细胞蛋白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妙 雷后兴 +1 位作者 颜碧清 吴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5-276,共2页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水平的变化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感染性咳嗽患儿(感染性咳嗽组)49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组)37例及体检无异常儿童30例(正常组)...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水平的变化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感染性咳嗽患儿(感染性咳嗽组)49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组)37例及体检无异常儿童30例(正常组),检测并比较3组儿童的血清MIP-1α水平。结果3组儿童的血清MIP-1α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感染性咳嗽组、正常组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比较血清MIP-1α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性咳嗽组与正常组儿童血清MIP-1α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MIP-1α水平与咳嗽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MIP-1α水平可反映气道炎症类型,是鉴别感染性咳嗽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蛋白质类 咳嗽 哮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OH)_2D_3干预IL-17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表达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校天 尹燕 +2 位作者 郭永泽 周丽云 游子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331-2336,共6页
目的探讨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及外周血中IL-17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3α的表达变化,以及1,25(OH)2D3经干预IL-17通路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橄榄油)、模型组(CCl4橄榄油溶液)、药物... 目的探讨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及外周血中IL-17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3α的表达变化,以及1,25(OH)2D3经干预IL-17通路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橄榄油)、模型组(CCl4橄榄油溶液)、药物对照组(CCl4橄榄油溶液+橄榄油灌胃)、治疗组(CCl4橄榄油溶液+1,25(OH)2D3橄榄油溶液灌胃)。8周后取肝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并对其纤维化程度进行病理分期;采用ELISA法检测干预后不同时间点(4、6、8周)血清中IL-17水平;免疫组化法分析不同时间点(4、6、8周)各组大鼠肝组织IL-17和MIP3α的蛋白表达;real time-PCR法检测第8周各肝组织IL-17和MIP3α的mRNA表达。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8周时模型组及药物对照组肝纤维化显著,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4组间各个时间点(4、6、8周)血清IL-17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13、5.79、7.18,P值均<0.05);正常组血清IL-17水平很低,各个时间点(4、6、8周)模型组及药物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值均<0.01);治疗组各时间点血清中IL-17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和药物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但均以第4周表达水平最高。免疫组化和real time-PCR法检测显示,对照组肝组织中几乎不表达IL-17,且MIP3α表达甚微;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血清中IL-17水平逐渐降低,肝组织中IL-17水平逐渐升高(r=-0.793,P<0.01);4组间各时间点(4、6、8周)肝组织表达IL-17、MIP3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7:F值分别为11.02、9.61、7.45,P值均<0.05;MIP3α:F值分别为9.47、8.93、6.15,P值均<9.05);模型组及药物对照组各时间点(4、6、8周)肝组织表达IL-17、MIP3α蛋白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治疗组肝组织各时间点表达量较模型组和药物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均于第8周时表达量最高。模型组及药物对照组第8周IL-17、MIP3α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多,治疗组较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显著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36、10.15,P值均<0.05)。结论 (1)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IL-17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而肝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提示肝纤维化后期血清中Th17渐被趋于肝脏;(2)1,25(OH)2D3治疗组肝脏中IL-17和MIP3α蛋白及mRNA水平较模型组及药物对照组均明显降低,提示IL-17通路可能为1,25(OH)2D3抑制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细胞介素17 细胞蛋白质类 骨化三醇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在颅内动脉瘤壁内的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曹勇 赵继宗 +2 位作者 王硕 钟镐稿 吴秉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11-214,共4页
为探讨脑动脉瘤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 ,对 2例未破裂动脉瘤和 1 1例破裂的动脉瘤壁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 ,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 )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IP 1α)在颅内动脉瘤壁内的表达及位置。 2例正常脑动... 为探讨脑动脉瘤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 ,对 2例未破裂动脉瘤和 1 1例破裂的动脉瘤壁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 ,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 )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IP 1α)在颅内动脉瘤壁内的表达及位置。 2例正常脑动脉做对照比较。结果 :2例未破裂和 1 0例破裂动脉瘤HE染色 ,瘤壁由增厚的内膜和结缔组织外膜组成 ;纤维增厚的内膜有长梭形的成纤维细胞不规则排列 ;瘤壁全层有单核性细胞浸润。 1例破裂动脉瘤壁仅存玻璃样纤维结构 ,几乎不存在细胞成分 ;9例有附壁血栓 ,血栓呈机化表现。免疫组化 :正常动脉未见MCP 1和MIP 1α表达。 2例未破裂和 1 0例破裂动脉瘤壁内有MCP 1和MIP 1α的高表达 ,表达细胞多为成纤维细胞 ,颗粒沉积于胞质。阳性细胞呈局灶聚集 ,分布于动脉瘤内膜 ,多在排列紊乱的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聚集处。 1例破裂动脉瘤壁仅存玻璃样纤维结构 ,几乎不存在细胞 ,未见表达信号。动脉瘤附壁血栓内有MCP 1和MIP 1α的表达 ,表达细胞有成纤维细胞、微血管的内皮细胞 ,表达部位在胞质。未破裂的和破裂动脉瘤的病理表现和MCP 1、MIP 1α在动脉瘤壁内的局灶性的高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颅内动脉瘤 表达 动脉瘤 细胞蛋白-1Α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淑秀 邹飞雁 +2 位作者 邓仲端 瞿智玲 倪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1-744,T002,共5页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是否诱导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方法 :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 0 1mmol/L、0 5mmol/L、和 1m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 ,孵育 8h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其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是否诱导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方法 :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 0 1mmol/L、0 5mmol/L、和 1m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 ,孵育 8h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其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的表达 ,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其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显示 ,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能低水平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 ,为胞质内紫蓝色颗粒。培养的内皮细胞暴露于梯度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后其胞质内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明显增加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组间差异极为显著 (P <0 0 1) ;细胞ELISA显示 ,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升高 ,各实验组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蛋白的表达逐步升高 ,组间差异亦极显著 (P <0 0 1)。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能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和蛋白 ,可能在单核细胞向动脉内膜的募集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 内皮 血管 细胞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a、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及上皮细胞钙黏素mRNA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潘永正 王飞 骆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LC)表面标志分子CD1a、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及黏附分子上皮细胞钙黏素(E-cadherin)mRNA表达,探讨CA局部LC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法检测2...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LC)表面标志分子CD1a、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及黏附分子上皮细胞钙黏素(E-cadherin)mRNA表达,探讨CA局部LC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法检测26例CA组织中CD1a、MIP-3α、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以10名正常人包皮组织作为对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0.7444±0.3667)相比,CA组织中CD1a mRNA表达(0.4066±0.2671)显著降低(P<0.01),MIP-3α mRNA表达(0.3181±0.1632)低于正常对照组(0.6163±0.1939)(P<0.01),E-cadherin mRNA表达(0.1737±0.1083)较正常对照组(0.3786±0.1460)显著降低(P<0.01)。②CD1a和MIP-3α分子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9533,P<0.01),CD1a和E-cadherin分子mRNA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8381,P<0.05)。结论:CA组织中存在LC缺失和抗原提呈功能下降,LC的减少可能与表皮MIP-3α表达下降,进而导致LC前体细胞难以到达表皮有关,还可能与E-cadherin表达下降导致LC在表皮内难以滞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朗格汉斯细胞 CD1A 细胞蛋白 上皮细胞钙黏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及氧化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促进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mRNA 被引量:5
10
作者 瞿智玲 阮秋蓉 朱大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478,共4页
目的 :探讨天然及氧化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n -LDL ,n -VLDL ,ox -LDL ,ox -VLDL)是否能促进培养的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MIP) 1αmRNA。方法 :将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暴露于上述 4种脂蛋白后 ,分别用原位分子... 目的 :探讨天然及氧化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n -LDL ,n -VLDL ,ox -LDL ,ox -VLDL)是否能促进培养的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MIP) 1αmRNA。方法 :将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暴露于上述 4种脂蛋白后 ,分别用原位分子杂交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其MIP - 1αmRNA的表达。结果 :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能表达低水平的MIP - 1αmRNA ,4种脂蛋白均能增强平滑肌细胞表达MIP - 1αmRNA ,氧化型脂蛋白作用强于天然型脂蛋白 ,其中又以ox-VLDL作用最强 ,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n -LDL ,n -VLDL ,ox -LDL和ox -VLDL可能通过诱导平滑肌细胞表达MIP - 1α ,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细胞蛋白1 平滑 血管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浓度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mRNA及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馨 张锦 +1 位作者 滕颖 甘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浓度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mRNA及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不同浓度(5.6,11.1,16.7,220,280mmol/L)的葡萄糖孵育10d及同一浓度(220mmol/L)葡萄糖孵育0,5,10,15d。采用原... 目的探讨葡萄糖浓度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mRNA及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不同浓度(5.6,11.1,16.7,220,280mmol/L)的葡萄糖孵育10d及同一浓度(220mmol/L)葡萄糖孵育0,5,10,15d。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及WesternBlot检测MIP1α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5.6~280mmol/L),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内皮细胞内MIP1α表达明显增加,220mmol/L时表达最高,280mmol/L时表达稍降低;各组内皮细胞内MIP1αmRNA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254±278,1769±1.38,23.35±2.13,32.23±2.25及28.46±2.46(P<005);各组内皮细胞内MIP1α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5.6mmol/L葡萄糖组的1.42倍、1.87倍、2.58倍及2.12倍(P<0.05)。同一浓度葡萄糖(220mmol/L)孵育后,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内皮细胞内MIP1α表达逐渐增加,至15d时表达最高;各组内皮细胞内MIP1αmRNA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043±213,1867±1.46,32.23±2.25及38.28±314(P<005);各组内皮细胞内MIP1α蛋白的表达量分别0d组的1.75倍、3.06倍及3.64倍(P<0.05)。结论葡萄糖浓度可促进内皮细胞MIP1αmRNA及蛋白的表达,这种作用与葡萄糖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内皮细胞 血管 细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7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早期产生可提高局部白介素-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效云 李蓟龙 +2 位作者 董明纲 高丽芬 钟光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9-513,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早期产生与细胞分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2,MIP-2)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体内,用沙眼... 目的:探讨炎症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早期产生与细胞分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2,MIP-2)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体内,用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MoPn)通过鼻腔感染小鼠,用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ent assay,IFA)检测衣原体在肺组织的生长;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肺组织IL-17,IL-6和MIP-2的表达,未感染小鼠作为对照组;在体外,用重组鼠IL-17(recombinant murine IL-17,rmIL-17)预处理L929细胞24h,rmIL-17预处理并感染MoPn的细胞作为实验组,未用rmIL-17预处理但感染MoPn的细胞作为对照组,24h后收集上清液,利用ELISA检测IL-6和MIP-2的产生,细胞则通过IFA进行衣原体包涵体计数(inclusion-forming unit,IFU)。结果:体内实验表明,MoPn感染后第1天,肺组织有衣原体生长,感染后第8天达高峰,以常用对数(lg)计数每个肺组织的IFU为6.49±0.19。感染后第2天,IL-17在小鼠肺组织中的产生达峰值(83.0±35.8)ng/L,并很快下降。IL-6在感染后第3天达到峰值(3.98±0.04)μg/L,而MIP-2则在第8天出现高峰(2.19±0.71)μg/L。体外实验发现,分别用20,100和500μg/L不同剂量的rmIL-17预处理细胞后再感染衣原体MoPn24h,细胞上清液中IL-6含量分别为(531.65±24.40),(629.95±7.71)和(646.51±35.92)ng/L,与对照组(55.10±16.54)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上清液中MIP-2含量分别为(107.21±28.40),(181.95±25.51)和(221.9±17.32)ng/L,与对照组(13.71±0.84)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rmIL-17对细胞并无刺激作用,rmIL-17对感染细胞衣原体包涵体生长无直接抑制作用。结论:IL-17在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早期出现,rmIL-17能诱导感染MoPn的L929细胞分泌IL-6和MIP-2。IL-17在衣原体呼吸道感染早期可能通过诱导IL-6和MIP-2的产生,在宿主抵御细胞内病原菌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沙眼 呼吸道感染 细胞介素17 细胞介素6 细胞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鱼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世会 史雨红 陈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3-149,共7页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是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可趋化中性粒细胞到炎症部位,从而消除炎症反应。从香鱼巨噬细胞转录组测序中获得MIP-2基因,阅读框序列长为318个核苷酸,编码一个由105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1.6kD的前体蛋白。N...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是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可趋化中性粒细胞到炎症部位,从而消除炎症反应。从香鱼巨噬细胞转录组测序中获得MIP-2基因,阅读框序列长为318个核苷酸,编码一个由105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1.6kD的前体蛋白。N端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香鱼MIP-2与白斑狗鱼MIP-2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为54%。健康香鱼MIP-2基因mRNA主要在脾、肾、脑、鳃中表达,在肝、心、肌肉、肠中表达量次之。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鳗利斯顿氏菌侵染香鱼后,各组织中MIP-2基因mRNA表达量均呈上调趋势。尤其以肾组织和肌肉组织中变化最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香鱼MIP-2基因表达与鳗利斯顿氏菌的侵染密切相关,揭示了MIP-2可能在香鱼抗菌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蛋白-2香鱼 鳗利斯顿氏菌感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和活性氧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博 万敬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52-2755,共4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炎症细胞因子和活性氧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机制的探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处理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6 h后,分别用酶连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生成...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炎症细胞因子和活性氧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机制的探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处理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6 h后,分别用酶连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生成;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信使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相对于空白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地促进巨噬细胞生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产生活性氧,上调Toll样受体4信使RNA和蛋白表达(P<0.05);进一步发现小檗碱剂量依赖地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生成;减轻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活性氧产生;下调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结论:小檗碱能有效地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和活性氧的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oll样受体4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细胞 Toll样受体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终产物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馨 张锦 +1 位作者 吴伟 柏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8-602,共5页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 (AGE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 1α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用不同浓度 (10 0mg/L、2 0 0mg/L、4 0 0mg/L)的AGEs孵育 2 4h及同一浓度 (40 0mg/L)AGEs孵育...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 (AGE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 1α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用不同浓度 (10 0mg/L、2 0 0mg/L、4 0 0mg/L)的AGEs孵育 2 4h及同一浓度 (40 0mg/L)AGEs孵育 0h、12h、2 4h及 36h。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及Westernblot检测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 1α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BSA组内皮细胞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 1α呈弱表达 ;10 0mg/L、2 0 0mg/L及 4 0 0mg/LAGEs孵育 2 4h后 ,各组内皮细胞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 1αmRNA表达的平均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 18 76±3 17、2 6 5 8± 1 6 1及 34 2 3± 2 2 5 (BSA组为 13 83± 1 2 4 ,P <0 0 5 ) ;4 0 0mg/LAGEs孵育 12h、2 4h及 36h后 ,各组内皮细胞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 1αmRNA表达的平均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 2 2 6 7± 1 4 6、34 2 3± 2 2 5及 4 2 2 8± 3 14 (0h组为 12 5 6± 1 2 4 ,P <0 0 5 )。 10 0mg/L、2 0 0mg/L及 4 0 0mg/LAGEs孵育 2 4h后 ,各组内皮细胞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 1α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BSA组的 1 34倍、1 87倍及 2 4 6倍 (P <0 0 5 ) ;4 0 0mg/LAGEs孵育 12h、2 4h及 36h后 ,各组内皮细胞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 1α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 0h组的 1 8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内皮 血管 细胞蛋白质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在吸烟诱导的支气管炎大鼠模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红星 杨荣时 曾玉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234-2236,共3页
目的:制备吸烟诱导的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在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模型组。采用单纯吸烟的方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 目的:制备吸烟诱导的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在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模型组。采用单纯吸烟的方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光镜下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MIP-2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在各组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病理形态学改变符合人类慢性支气管炎的特点。模型组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强度与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成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82及r=0.843;均P<0.01);肺组织匀浆MIP-2与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成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706及r=0.819;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强度明显增强(P<0.01);肺组织匀浆MIP-2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ICAM-1表达上调及MIP-2的特异性趋化作用可能参与了吸烟诱导的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的气道炎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蛋白-2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糖基化终产物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孟馨 商秀丽 +1 位作者 张锦 刘中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高糖浓度和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AGEs(100,200,400mg/L)单独培养24h;400mg/LAGEs和22mmol/L葡萄糖联合... 目的:探讨高糖浓度和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AGEs(100,200,400mg/L)单独培养24h;400mg/LAGEs和22mmol/L葡萄糖联合培养24h。RT-PCR方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MIP-1α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平滑肌细胞内MIP-1α呈弱表达;100,200,400mg/LAGEs培养平滑肌细胞24h及22mmol/L葡萄糖和400mg/LAGEs联合孵育24h后显著增高MIP-1αmRNA的表达,其电泳条带相对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36,1.75,2.45及2.76倍(P<0.05);各组平滑肌细胞MIP-1α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对照组的1.24,1.63,2.37及2.68倍(P<0.05)。结论:AGEs能刺激平滑肌细胞MIP-1α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且与高糖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糖基化终产物:细胞蛋白 平滑肌细胞 血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18
作者 王纯洁 张丽 +3 位作者 马学恩 哈斯阿古拉 王彩云 姚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0-221,225,共3页
为进一步研究鸡巨噬细胞炎性蛋白_1β(MIP_1β)的生物学功能,用反转录_多聚酶链反应(RT_PCR)技术,以鸡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提取的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合成和PCR扩增,获得MIP_1β的cDNA克隆,并测得MIP_1β的cD NA序列为273bp。其... 为进一步研究鸡巨噬细胞炎性蛋白_1β(MIP_1β)的生物学功能,用反转录_多聚酶链反应(RT_PCR)技术,以鸡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提取的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合成和PCR扩增,获得MIP_1β的cDNA克隆,并测得MIP_1β的cD NA序列为273bp。其核苷酸序列与OleksiPetrenko等报道的序列有98%的同源性,氨基酸同源性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蛋白-1β(MIP-1β)基因 CDNA克隆 核苷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通过SRC/LDHA信号通路调节子痫前期蜕膜巨噬细胞分化
19
作者 李学春 甘倩 +1 位作者 黄绍平 张阳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5-614,共10页
目的:探究乳酸(LA)通过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肉瘤病毒蛋白/乳酸脱氢酶A(SRC/LDHA)信号通路调节子痫前期(PE)蜕膜巨噬细胞分化的具体机制。方法:收集16例PE产妇蜕膜组织与16例同期正常妊娠的产妇蜕膜组织,免疫荧光检测蜕膜组织巨噬细胞分型... 目的:探究乳酸(LA)通过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肉瘤病毒蛋白/乳酸脱氢酶A(SRC/LDHA)信号通路调节子痫前期(PE)蜕膜巨噬细胞分化的具体机制。方法:收集16例PE产妇蜕膜组织与16例同期正常妊娠的产妇蜕膜组织,免疫荧光检测蜕膜组织巨噬细胞分型与LA分泌情况,生化、Western blot检测组织LA、LDHA、MCT-4水平。生化检测正常滋养层细胞在不同细胞密度、氧气条件下细胞上清的L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蜕膜组织巨噬细胞在不同LA、氧气、培养基条件下的极化情况,qRT-PCR、Western blot、ROS、NAD+/NADH检测糖酵解、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相关mRNA、蛋白、SRC/LDH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ROS水平、NAD+/NADH。取30只孕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ZD3965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建立PE大鼠模型,检测各时间点孕鼠收缩压与尿液蛋白水平。对比胎龄20 d各组胎盘和胎鼠发育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蜕膜组织滋养层细胞侵袭与子宫螺旋动脉重塑情况,免疫组化、流式检测胎儿血管发育、巨噬细胞极化情况。结果:与正常产妇相比,PE患者M1型巨噬细胞、CK7+LDHA+、CK7+MCT-4+细胞比例、LA、LDHA、MCT-4水平升高(P<0.05),M2型巨噬细胞比例降低(P<0.05)。与常氧处理相比,低氧处理滋养层细胞上清LA水平升高(P<0.05)。在常氧条件下,与各组对照组相比,条件培养组M1/M2细胞降低(P<0.05),LA组NDUFA1、NDUFA2、UQCRC1、UQCRC2、COX4I1、COX4I2、ATP5F1A、ATP5F1B mRNA,SDHB、COX4I1、LDHB、p-SRC(Y416)、p-LDHA(Y10)、VEGF、ARG-1蛋白表达增加(P<0.05),NAD+/NADH降低(P<0.05),PX478组p-SRC(Y416)表达升高(P<0.05),LA+PX478组p-SRC(Y416)、p-LDHA(Y10)表达升高(P<0.05),VEGF表达降低(P<0.05)。在低氧条件下,与各组对照组相比,条件培养组、LA组、LA+PX478组M1/M2细胞升高(P<0.05),LA组LDHA mRNA、HIF-1α、LDHA、p-SRC(Y416)、p-LDHA(Y10)、iNOS蛋白表达上调(P<0.05),LDHB mRNA、NDUFA1、UQCRC2蛋白表达下调(P<0.05),ROS水平、NAD+/NADH降低(P<0.05),PX478组HIF-1α表达降低(P<0.05),p-SRC(Y416)表达升高(P<0.05),LA+PX478组HIF-1α表达降低(P<0.05),p-LDHA(Y10)表达升高(P<0.05);与LA组相比,LA+PX478组ROS水平升高(P<0.05),NAD+/NADH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孕鼠血压、尿蛋白、蜕膜组织M1/M2升高(P<0.05),胎鼠发育异常,滋养层细胞浸润不足,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受损,胎盘迷路层胎鼠血管数量减少,管腔变窄;与模型组相比,AZD3965低、中、高剂量组血压、尿蛋白、M1/M2下降(P<0.05),胎鼠发育、滋养层细胞浸润、子宫螺旋动脉重塑情况改善,胎盘迷路层胎儿血管增加,管腔扩大。结论:LA可通过SRC/LDHA途径调节PE蜕膜组织巨噬细胞极化,阻断LA摄取可减轻PE孕鼠病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肉瘤病毒蛋白 乳酸脱氢酶A 子痫前期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组织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4的表达及其与肺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晓敏 胡海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513-3516,共4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炎性蛋白4(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MIP4)在骨肉瘤患者原发灶和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75例骨肉瘤病人原发灶组织病理切片,及其中配对的31例肺...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炎性蛋白4(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MIP4)在骨肉瘤患者原发灶和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75例骨肉瘤病人原发灶组织病理切片,及其中配对的31例肺转移灶组织病理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原发组织和肺转移组织中MIP4的表达。根据原发灶MIP4组化评分的中位值将75例患者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组,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分析原发灶MIP4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相关性。结果 MIP4在肺组织和原发灶的表达有相关性(r=0.527,P <0.001);原发灶MIP4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相关(P <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肿瘤坏死率无明显相关(P> 0.05)。结论 MIP4有可能是判断骨肉瘤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趋化因子配体18 细胞蛋白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