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rH_5/PR8融合病毒的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乔莹 蔡鑫泽 +5 位作者 温庆华 赵连爽 韩晓旭 陈冬 冀敏 尚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探讨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的人工融合病毒株的生物学活性,对人工合成的融合流感病毒株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对其作为疫苗株的可行性、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rH5/PR8减毒病毒株,测定5代病毒与... 目的探讨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的人工融合病毒株的生物学活性,对人工合成的融合流感病毒株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对其作为疫苗株的可行性、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rH5/PR8减毒病毒株,测定5代病毒与原代病毒HA基因序列,确认外来基因的遗传稳定性;用细胞实验确认其增殖性,用动物实验确认其致病性的强弱。结果人工合成的rH5/PR8融合病毒株除HA外,均来自A/PR/8/34(PR8),HA来自H5N1型强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第1050碱基从G定点突变成C,导致344号氨基酸从精氨酸变为苏氨酸,并剪除第1054~1065碱基,致使第346~349的碱性氨基酸(RKKR)部位被去除。该病毒的增殖能力可以达到109PFU/ml,外来基因HA5基因遗传稳定、不易变异,达到疫苗株的要求;鸡脑内即静脉接种活病毒实验证实病毒呈现弱毒性。结论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的人工融合病毒株有良好的增殖性及基因遗传稳定性,用基因剪切技术对HA的碱性氨基酸连续序列的敲除可以减低病毒的致病性,对鸡呈现弱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 流感病毒 强致病鸡禽类流感病毒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rH5/PR8融合病毒的免疫学相关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乔莹 才娜 +4 位作者 温庆华 蔡鑫泽 韩晓旭 赵连爽 尚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91-894,共4页
目的研究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的rH5/PR8融合病毒株的免疫学特性,为人工合成的融合流感病毒株,作为疫苗株的免疫性、有效性、稳定性及可持续性提供科学数据。方法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减毒rH5/PR8融合病毒株,用动物实验确... 目的研究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的rH5/PR8融合病毒株的免疫学特性,为人工合成的融合流感病毒株,作为疫苗株的免疫性、有效性、稳定性及可持续性提供科学数据。方法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减毒rH5/PR8融合病毒株,用动物实验确认此病毒株的免疫原性、免疫稳定性及免疫防御实验确认防御效果。结果人工合成的rH5/PR8融合病毒株除HA外,均来自A/PR/8/34(PR8),HA来自H5N1强致病性鸡流感病毒,剪除第346-349的碱性氨基酸(RKKR)部位。用灭活rH5/PR8病毒免疫鸡后,平均抗体水平HI Titer达到29以上,持续达1个月之久;免疫原在一定条件下保存2个月及4个月后重复上述实验,抗体水平上升与立即免疫组相似,有效抗体水平可持续到免疫后7个月以上,表明rH5/PR8病毒HA5抗原稳定,不易被降解;免疫防御实验表明:非免疫组鸡的死亡率达到60%左右,而免疫组无死亡,防御率达到100%,表明免疫防御有效。结论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的人工融合减毒病毒rH5/PR8株,外来基因HA5抗原性安定、免疫原性可靠,有效抗体持续时间长,免疫防御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 流感病毒 强致病鸡禽类流感病毒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7 RNA聚合酶的犬瘟热病毒微型基因组构建与拯救
3
作者 王慧 孙艺洋 +1 位作者 王哲 赵建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186,共5页
为建立基于T7 RNA聚合酶的CD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以犬瘟热活疫苗CDV3弱毒株基因组序列为基础,人工合成CDV3株基因组3'-leader、5'-tailer序列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序列,反向克隆入T7启动子调控的表达质粒pCRscript,同... 为建立基于T7 RNA聚合酶的CD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以犬瘟热活疫苗CDV3弱毒株基因组序列为基础,人工合成CDV3株基因组3'-leader、5'-tailer序列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序列,反向克隆入T7启动子调控的表达质粒pCRscript,同时在微型基因组5'端和3'末端分别引入锤状核酶和丁肝核酶序列,构建犬瘟热病毒CDV3株微型基因组质粒pCR-mCDV3-EGFP。将pCR-mCDV3-EGFP质粒和表达麻疹病毒(MeV)N、P和L蛋白的3个辅助质粒共转染表达T7 RNA聚合酶BSR细胞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荧光。质粒共转染BSR细胞48 h后,在BSR细胞内可观察到特异绿色荧光成功拯救CDV微型基因组。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CDV微型基因组的反向遗传操作平台,有望后期进行CDV的病毒拯救,为CDV新型疫苗研制和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微型基因组 病毒反向遗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GX074野毒株M基因重组病毒的拯救与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陆丽莹 彭璟 +3 位作者 李文芳 韦显凯 李晓宁 罗廷荣 《广西畜牧兽医》 2022年第5期195-197,203,共4页
为了探究狂犬病病毒M蛋白功能区域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将狂犬病强毒GX074株和弱毒rRC-HL株的M基因进行比对,运用反向遗传技术以弱毒rRC-HL株为母本,将强毒GX074株的P基因和部分M基因替换至rRC-HL株相应位置,构建出重组病毒的全... 为了探究狂犬病病毒M蛋白功能区域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将狂犬病强毒GX074株和弱毒rRC-HL株的M基因进行比对,运用反向遗传技术以弱毒rRC-HL株为母本,将强毒GX074株的P基因和部分M基因替换至rRC-HL株相应位置,构建出重组病毒的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并成功拯救重组病毒;经过RT-PCR扩增测序检测、测定多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拯救的重组病毒序列与预期一致,其生长趋势与亲本毒株rRC-HL相似,复制增殖能力高于亲本强毒株。在前24 h重组病毒滴度高于亲本毒株rRC-HL,48 h后由于重组病毒引起严重细胞病变死亡,病毒滴度上升幅度减缓。与强毒株GX074、CVS相比,重组病毒复制能力明显高于强毒株,且重组病毒可引起细胞病变,而强毒株不引起细胞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病毒重组 病毒反向遗传技术 M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