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HBV DNA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温怀凯 余坚 +2 位作者 李小永 陶洪群 张信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LP水平及HBV DNA载量。结果:HBV-LP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LP水平及HBV DNA载量。结果:HBV-LP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r=0.949);不同模式的HBeAg血清中HBV-LP与HBV DNA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V-LP水平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复制程度,是判断HBV复制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病毒/血液 病毒包膜蛋白质类/血液 肝炎抗原 乙型/血液 HBVDNA 乙肝病毒蛋白 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橡胶包膜炭床血液灌流器的实验研究报告
2
作者 叶有新 朱琮 +6 位作者 王逸民 顾亚琴 朱立中 吴兔荣 吴光华 徐敏 杨松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2年第S1期191-192,共2页
血液灌流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血液净化新技术,本文介绍硅橡胶包膜炭床血液灌流器(SACB)的制作工艺及其特点。根据人工细胞原理,直径2mm微粒活性炭经硅橡胶包膜后,电镜扫描观察呈多孔网状结构,测定血液相容性良好。灌流器内选用固定炭... 血液灌流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血液净化新技术,本文介绍硅橡胶包膜炭床血液灌流器(SACB)的制作工艺及其特点。根据人工细胞原理,直径2mm微粒活性炭经硅橡胶包膜后,电镜扫描观察呈多孔网状结构,测定血液相容性良好。灌流器内选用固定炭床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电工橡胶 病毒结构 血液灌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凡瞿明 汪光蓉 +3 位作者 张国元 王东生 张金花 唐中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8-350,共3页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蛋白质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构建人胚椎间盘髓核上皮膜蛋白-1基因低表达细胞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胡明 马远征 +4 位作者 李大伟 黄凤山 杨达宇 杨同磊 刘玉川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0期842-845,共4页
目的:构建人胚椎间盘髓核上皮膜蛋白-1基因低表达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EMP-1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想的研究平台。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小发夹状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转入人胚胎肾细胞(293FT)包装慢病毒,48h后... 目的:构建人胚椎间盘髓核上皮膜蛋白-1基因低表达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EMP-1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想的研究平台。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小发夹状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转入人胚胎肾细胞(293FT)包装慢病毒,48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72h后收集病毒上清并感染人胚椎间盘髓核细胞,Western blot、RT-PCR鉴定基因干扰效果,凝胶成像分析软件对条带显色程度进行分析,得到EMP-1/GAPDH的平均值。结果:重组慢病毒滴度测定约为1×107U/ml,感染靶细胞后得到EMP-1基因低表达细胞模型,EMP-1mRNA表达水平比正常细胞下降了50%。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EMP1/GAPDH的平均值由0.46±0.03降至0.32±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EMP1/GAPDH的平均值由0.50±0.01降至0.25±0.01。结论:通过慢病毒包装技术,成功构建人胚椎间盘髓核上皮膜蛋白-1基因低表达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病毒 蛋白质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活前后HIV-1包膜基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樊卫平 李敬云 +2 位作者 王红霞 鲍作义 陈向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 深入了解HIV在灭活因素作用下包膜基因变异。方法 对HIV - 1B3亚型毒株在S/D法及低pH法灭活作用前后的样品 ,套式PCR扩增其包膜基因C2~C3区 5 6 4bp的核酸片段 ,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灭活前后 ,包膜基因变... 目的 深入了解HIV在灭活因素作用下包膜基因变异。方法 对HIV - 1B3亚型毒株在S/D法及低pH法灭活作用前后的样品 ,套式PCR扩增其包膜基因C2~C3区 5 6 4bp的核酸片段 ,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灭活前后 ,包膜基因变异均不显著 ,核苷酸同源性均为 98%。结论 S/D法及低 pH法灭活作用前后HIV包膜基因变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艾滋病毒 基因变异 血液制品 灭活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IV-1 gp4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意义
6
作者 邓郁青 张坤娟 +4 位作者 王从印 张征峥 宋小天 张红中 王润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48-49,共2页
目的为HIV-1感染的检测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基因工程重组抗原HIV-1 gp4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和间接ELISA法制备抗gp4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用ELISA法鉴定所得mAb的Ig亚类、效价及特异性。单抗经饱和硫酸铵(SAS)... 目的为HIV-1感染的检测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基因工程重组抗原HIV-1 gp4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和间接ELISA法制备抗gp4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用ELISA法鉴定所得mAb的Ig亚类、效价及特异性。单抗经饱和硫酸铵(SAS)纯化和HRP标记后,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筛选检测gp41蛋白的最佳配伍单抗,分别包被ELISA板及作为酶标mAb,建立双mAb夹心ELISA法。结果经细胞融合、筛选、克隆化,获得了12株可分泌高效价mAb的杂交瘤细胞。纯化的腹水mAb经配对试验,选出2株mAb:7D4和9G2-HRP建立了双mAb夹心ELISA法,检测HIV-1 gp41抗原的灵敏度是1μg/L。结论获得12株效价高的抗HIV-1 gp41的mAb,建立了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的检测HIV-1 gp41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1 HIV蛋白质gp41 单克隆抗体 双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