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番鸭源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的分离鉴定及其VP1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傅秋玲 傅光华 +7 位作者 陈翠腾 程龙飞 万春和 施少华 陈红梅 陈珍 朱春华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3-817,共5页
自胰腺泛黄的雏半番鸭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命名为FJ1605株),经RT-PCR检测为鸭1型甲肝病毒,通过鸭胚中和试验发现该株病毒可被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DHAV-1a)高免血清特异性中和,确定该株病毒为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对该株病毒VP1基因进行分... 自胰腺泛黄的雏半番鸭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命名为FJ1605株),经RT-PCR检测为鸭1型甲肝病毒,通过鸭胚中和试验发现该株病毒可被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DHAV-1a)高免血清特异性中和,确定该株病毒为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对该株病毒VP1基因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发现其核苷酸大小为714bp,与GenBank登录的DHAV-1a同源性为98.1%~99.7%,与DHAV-1FJ1220毒株同源性最高达99.7%;而与鸭2型甲肝病毒(DHAV-2)、鸭3型甲肝病毒(DHAV-3)VP1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仅分别为65.7%和68.3%左右。基于VP1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FJ1605分离株属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谱系。以该株病毒对7日龄雏半番鸭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可完全复制出同于临床病例的病变。以上结果显示,雏半番鸭也可感染DHAV-1a,且表现为胰腺泛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 半番鸭源 VP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VP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傅秋玲 刘伟 +9 位作者 黄瑜 傅光华 万春和 程龙飞 陈红梅 施少华 刘荣昌 陈珍 陈翠腾 林建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4-560,共7页
为制备抗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DHAV-1a)结构蛋白VP1的单克隆抗体(MAbs),本研究以pGEX-VP1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同时以纯化浓缩的全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筛选抗VP1蛋白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的间接ELISA方法,经融合、筛选制备杂交瘤细胞... 为制备抗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DHAV-1a)结构蛋白VP1的单克隆抗体(MAbs),本研究以pGEX-VP1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同时以纯化浓缩的全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筛选抗VP1蛋白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的间接ELISA方法,经融合、筛选制备杂交瘤细胞及鉴定MAbs的稳定性、特异性、腹水效价和中和活性等生物学活性,获得了2株持续且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A2和5G3)。MAbs腹水ELISA效价分别为1∶3.2×104和1∶2.0×106。亚类鉴定均为IgG1/κ型。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2株MAbs均能与DHAV-1aVP1蛋白和DHAV-1a全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2株MAbs能与鸭1型甲肝病毒(DHAV-1)和DHAV-1a发生交叉反应。中和试验结果显示5G3株具有中和活性。结果表明2株MAbs的ELISA效价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均能与DHAV-1和DHAV-1a全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其中一株具有中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6年无锡市HIV/AIDS病毒亚型及耐药变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剑双 殷玥琪 +6 位作者 成浩 张轩 袁德富 张晓轩 王晓敏 魏乾坤 王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2-616,627,共6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无锡市2014年和2016年调查随访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人群病毒亚型及耐药的变化特征。方法:以2014年无锡市HIV/AIDS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HI... 目的:了解江苏省无锡市2014年和2016年调查随访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人群病毒亚型及耐药的变化特征。方法:以2014年无锡市HIV/AIDS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HI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随访研究。收集感染者的基本信息,并从其血液样本中提取DNA,通过巢式-PCR扩增HIV的pol、env和gag 3个基因片段并测序,综合判断感染者的HIV基因型。将pol序列提交至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突变位点分析。2016年随访相同人群并筛选出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群,再次检测HIV亚型和耐药突变情况,分析两年间亚型及耐药变化情况。结果:共整理收集HIV/AIDS者117例,检测234例样本,检出CRF01AE、CRF07BC、B、CRF6701B、CRF08BC、CRF5501B和CRF6801B 7种HIV-1亚型和6种独特重组型。2014年原发性耐药率为4.95%,2016年获得性耐药率为5.75%。5例感染者耐药情况发生变化,其中1例亚型发生变异。结论:无锡市HIV/AIDS人群HIV-1亚型多样且复杂,亚型及耐药变化大,应继续加强对亚型及耐药突变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 艾滋病患者 病毒亚型 耐药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VP3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4
作者 黄剑梅 傅秋玲 +7 位作者 傅光华 万春和 陈翠腾 陈珍 程龙飞 施少华 陈红梅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5-429,共5页
参照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DHAV-1a)的基因组序列设计了1对VP3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获得了DHAV-1a结构蛋白VP3基因,将纯化的VP3基因与pEASYTM-Blunt Zero Cloning Vector连接,构建DHAV-1aVP3基因克隆重组质粒,然后将VP3... 参照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DHAV-1a)的基因组序列设计了1对VP3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获得了DHAV-1a结构蛋白VP3基因,将纯化的VP3基因与pEASYTM-Blunt Zero Cloning Vector连接,构建DHAV-1aVP3基因克隆重组质粒,然后将VP3基因片段插入pET-32a(+)表达载体,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以1.0mmol·L-1 IPTG于37℃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VP3基因于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其分子量为47kDa,且表达的VP3蛋白能够与Anti-His Mouse mAb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为进一步研究DHAV-1aVP3蛋白功能和以VP3蛋白为抗原研制DHAV-1a诊断试剂盒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 VP3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血清4型禽腺病毒与HH9亚型禽流感病毒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混合感染的鉴定 被引量:7
5
作者 梅梅 陆吉虎 +2 位作者 张雪花 唐应华 侯继波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9-62,共4页
试验对临床疑似血清4型禽腺病毒与H9亚型禽流感、新城疫混合感染鸡的病例进行了病毒分离与鉴定。通过接种鸡胚、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PCR鉴定,确定该病例为三种病毒混合感染。动物回归试验证明,1 000 ELD_(50)病毒量对2日... 试验对临床疑似血清4型禽腺病毒与H9亚型禽流感、新城疫混合感染鸡的病例进行了病毒分离与鉴定。通过接种鸡胚、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PCR鉴定,确定该病例为三种病毒混合感染。动物回归试验证明,1 000 ELD_(50)病毒量对2日龄SPF鸡致死率达到100%,剖检病变呈现典型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而H9亚型禽流感和新城疫病变特征不明显,说明混合感染中血清4型禽腺病毒病变非常典型,H9亚型禽流感和新城疫则呈现非典型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4型禽腺病毒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新城疫病毒 混合感染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病毒学家发现全新艾滋病毒亚型
6
作者 宋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病毒亚型 法国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病毒 MICHAEL 美国加州大学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弱毒疫苗对商品蛋鸡的免疫效果
7
作者 薛晓晓 孟令宅 +6 位作者 王素艳 于蒙蒙 陈运通 祁小乐 李留安 于晓雪 高玉龙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58-3966,共9页
为评价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弱毒疫苗对商品蛋鸡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用实验室前期制备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弱毒疫苗(LN16-A株),通过滴鼻方式以400 TCID_(50)·只^(-1)的剂量接种21日龄的商品蛋鸡。免疫后7、14和21 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 为评价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弱毒疫苗对商品蛋鸡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用实验室前期制备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弱毒疫苗(LN16-A株),通过滴鼻方式以400 TCID_(50)·只^(-1)的剂量接种21日龄的商品蛋鸡。免疫后7、14和21 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测定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免疫后21 d免疫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0%,中和抗体平均效价为7.51 log2。免疫后21 d,使用B亚型禽偏肺病毒强毒(LN16-V株)进行攻毒保护评价,攻毒剂量为5000 TCID_(50)·只^(-1),结果显示,攻毒对照组鸡出现混浊或黏稠样鼻涕,发病率为80%,免疫组鸡均未发病;采用RT-qPCR方法测定各组鸡1~7 d腭裂拭子中的病毒拷贝数,结果显示,免疫组病毒载量仅为攻毒对照组的1/100;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攻毒对照组鸡的鼻甲骨及气管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而免疫组鸡均未出现任何病理变化。以上结果表明,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弱毒疫苗(LN16-A株)对商品蛋鸡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为控制蛋鸡群B亚型禽偏肺病毒的流行和制定预防B亚型禽偏肺病的免疫程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亚型禽偏肺病毒 弱毒疫苗 商品蛋鸡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亚型禽偏肺病毒B1分离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与鉴定
8
作者 于泽坤 姜承源 +4 位作者 袁洪兴 周生 段笑笑 李彦 宋勤叶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802,共15页
B亚型禽偏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rus,aMPV)可引起鸡肿头综合征,造成免疫抑制,引发严重的继发感染并导致鸡生产性能下降。建立国内aMPV分离株的反向遗传学系统对病毒研究及开发针对性疫苗具有重要意义。将病毒基因组扩增片段分别测序... B亚型禽偏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rus,aMPV)可引起鸡肿头综合征,造成免疫抑制,引发严重的继发感染并导致鸡生产性能下降。建立国内aMPV分离株的反向遗传学系统对病毒研究及开发针对性疫苗具有重要意义。将病毒基因组扩增片段分别测序,通过序列拼接获得了完整的aMPV B1分离株基因组序列。根据病毒基因组序列中的酶切位点,将基因组分4段依次连入pTH载体,获得病毒基因组质粒pTH-B1。在病毒基因组的第7474位引入同义突变,沉默原有SalⅠ酶切位点以作为遗传标记,在pTH-B1质粒M与F基因之间引入PmeⅠ酶切位点,并利用该位点插入EGFP基因,获得质粒pTH-B1EGFP。将病毒N、P、M 2.1基因的表达盒共同克隆到pCI-Neo表达载体中,获得辅助质粒pCI-NPM2.1。将L基因单独克隆到pCI-Neo表达载体中,获得辅助质粒pCI-L。将pTH-B1质粒和pTH-B1EGFP质粒分别与两种辅助质粒共转染BSR/T7细胞,然后将转染细胞与Vero细胞共培养并连续传代。结果显示:通过细胞病变(CPE)和绿色荧光观察,以及N基因和遗传标记检测、间接免疫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共同验证,表明构建的rB1株和rB1-EGFP株拯救成功。rB1株和rB1-EGFP株与亲本毒株的增殖水平和趋势相似。本研究通过三质粒拯救系统获得了B亚型aMPV B1株的感染性克隆,M和F基因间的非编码区可插入基因表达序列,为进一步探究B亚型aMPV的致病机理和疫苗研发奠定了必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亚型禽偏肺病毒 感染性克隆 三质粒 病毒拯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2024年我国部分地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株筛选
9
作者 王金右 车艳杰 +3 位作者 宋新宇 张博文 付旭彬 孙英峰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2,共11页
为了解2023年12月—2024年9月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变异情况,并筛选免疫原性更好的H9N2亚型AIV疫苗株,本试验自甘肃、广西、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广东、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内蒙古和山西采集280... 为了解2023年12月—2024年9月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变异情况,并筛选免疫原性更好的H9N2亚型AIV疫苗株,本试验自甘肃、广西、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广东、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内蒙古和山西采集280份疑似AIV发病肉鸡和蛋鸡的临床样本,进行AIV-H9亚型核酸检测、HA基因测序分析和病毒分离,并采用分离毒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与购买的商品化三联灭活疫苗进行交叉血凝抑制(HI)试验和攻毒保护试验,以筛选出免疫原性较好的毒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280份样本中24份呈H9N2亚型AIV阳性,24份阳性样本的HA基因均属于h9.4.2.5分支(也被称为Y280谱系),它们之间的HA核苷酸同源性为90.10%~99.90%,氨基酸同源性为91.44%~99.82%。24份阳性样本的HA蛋白裂解位点均为333PSRSSR↓GLF341,符合低致病性AIV特征;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变异主要表现为在R381K、Q234L和T198V的突变。将24份阳性样本接种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获得9株分离毒,其中A/Chicken/Shandong/JY17/2024(H9N2)(简称SD17株)交叉HI抗体滴度较高,且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对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率不低于90%。结果表明,h9.4.2.5分支为我国H9亚型AIV的HA基因主流分支,结合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H9亚型AIV逐步向哺乳动物适应性和气溶胶传播方向发生变异。本试验分离的A/Chicken/Shandong/JY17/2024(H9N2)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对H9N2亚型AIV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良好,可作为疫苗候选株用于研制新型H9N2亚型AIV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HA基因 交叉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朱明月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2期148-150,共3页
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是一种对全球禽类产业构成严重威胁的肿瘤病毒,自其首次在禽类中被发现以来,流行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该文综述了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其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技术,... 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是一种对全球禽类产业构成严重威胁的肿瘤病毒,自其首次在禽类中被发现以来,流行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该文综述了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其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技术,以及防控与治疗策略。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因其病毒基因组的变异性和进化特征,以及不同地区流行株的差异性,给该病毒的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 流行病学 防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鸭源H1N4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演化分析及其对小鼠的感染性研究
11
作者 崔鹏飞 颜成 +8 位作者 林维鹏 王丛丛 王燕 陈源 缪葭皓 朱春成 施建忠 邓国华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5-1221,共7页
为了解2023年分离自我国广东省家鸭H1N4亚型禽流感病毒(AIV)GD/S1385株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利用一步法RT-PCR扩增GD/S1385株全基因组,并利用二代测序平台对其全基因组测序。在GISAID数据库中经BLAST比对,并下载所有H1N4亚型AIV的全基因... 为了解2023年分离自我国广东省家鸭H1N4亚型禽流感病毒(AIV)GD/S1385株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利用一步法RT-PCR扩增GD/S1385株全基因组,并利用二代测序平台对其全基因组测序。在GISAID数据库中经BLAST比对,并下载所有H1N4亚型AIV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MegAlign软件分析GD/S1385株与其他H1N4亚型AIV各基因节段的同源性,采用MEGA7.0软件构建GD/S1385株与上述AIV各基因节段的进化树,采用GISAID数据库中的FluSurver程序分析GD/S1385株各基因节段关键氨基酸位点的变异。BLAST比对结果显示,H1N4亚型AIV GD/S1385株与鸡源H5N1亚型AIV NP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为99.2%,其他基因节段分别与H1N1、H4N2、H6N2、H8N4和H10N4等野鸟源AIV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达98.2%~99.8%。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GD/S1385株与GISAID数据库中12株H1N4 AIV HA和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4.3%~91.8%和83.2%~97.5%,内部基因PB2、PB1、PA、NP、M和NS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6.6%~94.8%、89%~95.6%、88.4%~95.1%、88%~94.4%、92.5%~96.2%和71.1%~93.4%。进化树结果显示,GD/S1385株部分基因节段与野鸟源H1N1、H4N2、H5N1、H6N2、H8N4和H10N4等亚型AIV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但与H1N4亚型AIV的遗传距离均较远。序列分析结果显示,GD/S1385株HA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323)PSIQSRGL^(330),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的分子特征;NA蛋白未发生茎部缺失,也未出现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的耐药性突变;PB2蛋白出现^(389)R、^(598)T,PB1蛋白出现^(3)V、^(622)G,PA蛋白出现^(37)A、^(409)S,NP蛋白出现^(105)V,NS1蛋白出现106M等多个哺乳动物适应性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将GD/S1385株以10^(6)EID_(50)/50μL经鼻腔感染BALB/c小鼠,评估病毒对哺乳动物的感染性。结果显示,GD/S1385株感染组小鼠的肺脏和鼻甲内均可检测到高水平的病毒,病毒滴度分别为6.1log_(10)EID_(50)/mL和3.6log_(10)EID_(50)/mL;在1只小鼠的肾脏和脾脏内还检测到低水平的病毒,脑内未检测到病毒;且可引起感染组小鼠体质量下降8.2%。对照组小鼠各脏器均未检测到病毒,且体质量呈一直上升趋势。上述结果表明,H1N4 AIV GD/S1385株是一种新型重组病毒,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并可以在小鼠的呼吸道内高效复制,具有感染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潜在风险。本研究阐明了H1N4亚型AIV的遗传进化特点和对哺乳动物的感染风险,为禽流感的监测和综合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4亚型禽流感病毒 遗传进化 感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树花多糖纳米乳的制备及其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与常见细菌抑制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博 毕研丽 +6 位作者 杨丽梅 冯宗玲 李佳 苏海歌 孙红武 张艳 王文秀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6-862,共7页
为制备灰树花多糖(GFP)纳米乳,并观察其理化及形态学特征,评估其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及3种常见细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采用低能乳化法制备GFP纳米乳,经不同方式处理后观察GFP纳米乳的稳定性,分别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 为制备灰树花多糖(GFP)纳米乳,并观察其理化及形态学特征,评估其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及3种常见细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采用低能乳化法制备GFP纳米乳,经不同方式处理后观察GFP纳米乳的稳定性,分别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使用激光粒度仪测定GFP纳米乳的粒径与多分散系数(PDI),使用电位仪测定其Zeta电位。结果显示:该GFP纳米乳外观澄清、透明,8000 r/min离心20 min和室温静止7 d后不分层、不破乳,表明制备的GFP纳米乳性状稳定。电镜观察可见许多单一分布的均匀圆球,其周围包裹着网格状凝胶基质;GFP纳米乳的粒径为10 nm~100 nm,平均粒径24.12 nm,PDI为0.096,Zeta电位为-18.6±4.3 m V,表明GFP纳米乳稳定性较好。将不同浓度的GFP纳米乳及免手洗凝胶消毒剂分别于MDCK细胞中与H9亚型AIV NJ02株作用,通过计算各药物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比较GFP纳米乳对H9亚型AIV的抑制效果。将不同稀释度的GFP纳米乳、GFP溶液及免手洗凝胶和75%乙醇分别与AIV NJ02株作用后,采用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H9亚型AIV基因的拷贝数,并计算各药物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GFP纳米乳、GFP原液、免手洗凝胶对禽舍3种常见细菌的抑菌效果。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检测结果显示,当浓度低于10μL/mL时,GFP纳米乳及免手洗凝胶消毒剂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均小于55%,效果不明显;当浓度大于40μL/mL时,GFP纳米乳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极显著高于同浓度的免手洗凝胶(P<0.01);当浓度为80μL/mL时,GFP纳米乳可以100%抑制病毒增殖,且对细胞无毒性。qPCR结果显示,10倍稀释的各药物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100倍稀释的各药物,且10倍稀释的GFP纳米乳对H9亚型AIV的抑制率均极显著高于免手洗凝胶、GFP原液和75%乙醇(P<0.01)。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GFP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差,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强,但总体GFP纳米乳的抑菌效果比免手洗凝胶稍差。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GFP纳米乳性状稳定,对体外培养的H9亚型AIV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对禽舍常见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有望作为安全高效的纳米消毒剂用于畜禽和人类的消毒。本研究为开发新型抗病毒中草药纳米消毒剂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多糖 纳米乳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2.3.4.4b分支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鸭瘟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效力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小雨 刘静 +8 位作者 赵玉博 焦晨晨 麻琦 陈普泽 谢艳 陈普成 姜永萍 陈化兰 柳金雄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9-1056,共8页
近年来,2.3.4.4b分支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禽流感疫情在全球多国暴发,切断水禽作为AIV传播媒介的途径对于禽流感的防控意义重大。为研制针对当前H5亚型AIV流行株和鸭瘟病毒(DEV)感染均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疫苗,本研究经PCR扩增2.3... 近年来,2.3.4.4b分支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禽流感疫情在全球多国暴发,切断水禽作为AIV传播媒介的途径对于禽流感的防控意义重大。为研制针对当前H5亚型AIV流行株和鸭瘟病毒(DEV)感染均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疫苗,本研究经PCR扩增2.3.4.4b分支H5亚型AIV HA基因,按照文献方法构建以DEV疫苗株为载体,表达2.3.4.4b分支H5亚型AIV代表株A/whooper swan/Shanxi/4-1/2020(H5N8)HA基因的重组DEV,命名为rDEV-14株。将rDEV-14株在CEF中连续传代后,经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检测,并检测各培养时间rDEV-14株的TCID_(50),分析其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在10、15代rDEV-14的PCR产物中检测到HA基因,IF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A基因可在rDEV-14株各代中稳定遗传和表达。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rDEV-14株在CEF中的生长曲线与亲本病毒DEV疫苗株趋势一致。以不同剂量rDEV-14株免疫4月龄SPF鸭14 d后,采用DEV强毒AV1221株攻毒,结果显示,各剂量rDEV-14株均可诱导SPF鸭对DEV感染的完全免疫保护。以不同剂量rDEV-14株免疫2周龄SPF鸭后,分别利用同源和2021年~2022年分离的H5亚型异源高致病性AIV(HPAIV)(H5N6及两株H5N1 AIV)攻毒后记录各组鸭发病和死亡情况、检测排毒情况和HI抗体,结果显示,10^(4)TCID_(50)和10~5TCID_(50)免疫组鸭在攻毒后两周内无发病、无死亡、不排毒,并可诱导鸭产生良好且持久的HI抗体。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重组病毒r DEV-14可对DEV强毒、同源H5亚型AIV强毒以及2021年~2022年分离的H5N1和H5N6异源HPAIV攻毒鸭产生完全的免疫保护力。本研究为我国水禽禽流感和鸭瘟的防控提供了新的候选疫苗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 H5亚型禽流感病毒 重组鸭瘟病毒 活载体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亚型禽流感病毒荧光微球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14
作者 朱向东 李文钢 +3 位作者 尹春博 王犇 王健春 赵静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0期85-90,共6页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方法,将荧光微球偶联标记鼠抗鸡IgG,并将羊抗鼠IgG和重组H7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分别作为质控线(C线)和检测线(T线),喷涂于硝酸纤维素膜上。采用单一变量分析法对反应体系进行了优...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方法,将荧光微球偶联标记鼠抗鸡IgG,并将羊抗鼠IgG和重组H7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分别作为质控线(C线)和检测线(T线),喷涂于硝酸纤维素膜上。采用单一变量分析法对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随后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符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荧光微球抗体检测方法比参照国标建立的血凝抑制试验灵敏度高2倍;特异性较好,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等常见禽病病原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为3.13%~8.46%,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本研究方法和血凝抑制试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95.67%,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荧光微球抗体检测方法性能稳定、结果可靠,为H7亚型禽流感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亚型禽流感病毒 荧光微球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株产生原因的分析
15
作者 乔淑媛 滕巧泱 +6 位作者 李雪松 刘芹防 张志飞 王思琪 李泽君 杨健美 王彩云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目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是我国最主要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造成禽养殖业的严重经济损失。H9N2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是防控该疫病的最有效方式,然而,H9N2病毒在免疫压力下容易产生抗原变异,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其机制尚不清楚。在前期研究... 目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是我国最主要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造成禽养殖业的严重经济损失。H9N2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是防控该疫病的最有效方式,然而,H9N2病毒在免疫压力下容易产生抗原变异,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其机制尚不清楚。在前期研究中,我们通过模拟H9N2禽流感免疫压力筛选出携带HA_(D201N)单点突变的逃逸株,但HA_(D201N)如何导致H9N2病毒逃逸株出现的原因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利用8质粒反向遗传技术方法拯救出1株A/Chicken/Shanghai/1/2006(H9N2)(简称SH1)及其免疫逃逸株rSH1-HA_(D201N)。为了鉴定HA_(D201N)是否通过影响H9N2禽流感病毒复制能力而导致病毒发生免疫逃逸,用0.001 MOI的病毒接种MDCK并测定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HA_(D201N)点突变可显著降低rSH1病毒的复制能力,且病毒复制能力的变化不是rSH1病毒发生逃逸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HA_(D201N)是否通过影响H9N2病毒抗原变异而产生病毒逃逸株,将原毒株与突变毒株加入佐剂后免疫鸡以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利用交叉HI试验,计算R值并分析抗原变异,结果表明rSH1与rSH1-HA_(D201N)的R值为2,说明HA_(D201N)会导致rSH1发生显著的抗原变异,从而使病毒在免疫压力下逃逸。本研究为探索H9N2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规律及其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反向遗传技术 点突变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亚型禽偏肺病毒减毒株对商品肉鸡免疫效果的评价
16
作者 许壮壮 王素艳 +6 位作者 陈运通 张涛 于蒙蒙 孟令宅 范文瑞 祁小乐 高玉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97-4604,共8页
旨在研究B亚型禽偏肺病毒减毒株(LN16-A株)对商品肉鸡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从规模化养殖场选取3周龄的商品肉鸡,将B亚型禽偏肺病毒减毒株(LN16-A株)通过滴鼻方式免疫(200μL,病毒含量≥103 TCID50·只^(-1)),空白对照组以同样剂量的PB... 旨在研究B亚型禽偏肺病毒减毒株(LN16-A株)对商品肉鸡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从规模化养殖场选取3周龄的商品肉鸡,将B亚型禽偏肺病毒减毒株(LN16-A株)通过滴鼻方式免疫(200μL,病毒含量≥103 TCID50·只^(-1)),空白对照组以同样剂量的PBS滴鼻。免疫21 d后,翅下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利用ELISA方法及中和试验检测相应抗体;在6周龄时,通过滴鼻方式使用B亚型禽偏肺病毒强毒(LN16-V株)(200μL,5000 TCID50·只-1)进行攻毒,攻毒后连续观察7 d,并利用RT-qPCR检测各组鸡鼻腔拭子的病毒拷贝数,攻毒后第9天各组随机选取2只鸡进行剖杀,采集鼻甲骨、气管和肺组织,通过HE染色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疫苗免疫后21 d,免疫组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均为100%,平均ELISA抗体效价为1860,平均中和抗体效价为7.44 log2;临床症状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商品肉鸡出现混浊、黏稠、牵丝状的鼻液等明显临床症状,发病率为100%,而免疫组肉鸡无临床症状;RT-qPCR结果表明,免疫组鸡鼻腔拭子病毒基因组拷贝数相较于对照组降低了78%~96%;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对照组肉鸡鼻甲骨、气管以及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免疫组肉鸡各组织器官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综上表明,B亚型禽偏肺病毒减毒株(LN16-A株)可以诱导商品肉鸡产生特异性抗体,能显著降低攻毒后的排毒水平,对商品肉鸡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本研究结果将为肉鸡养殖场禽偏肺病毒病的防控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亚型禽偏肺病毒 减毒株 商品肉鸡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17
作者 万志敏 龚简汐 +7 位作者 赵喆泓 汤婷 李亚锋 谢泉 李拓凡 邵红霞 秦爱建 叶建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39,共6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清学方法,试验利用前期制备的两株抗H6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试验以及对活禽市场采集的48份咽拭子样品的检... 为建立快速检测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清学方法,试验利用前期制备的两株抗H6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试验以及对活禽市场采集的48份咽拭子样品的检测效果。结果显示:该ELISA方法只与H6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应,而与H1、H3、H4、H5、H7、H9、H10、H12等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血清4型禽腺病毒、血清8b型禽腺病毒、血清3型鸭腺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鹅星状病毒、小鹅瘟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以及禽白血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该ELSIA方法可检测2.32×10^(4)TCID50/mLH6亚型禽流感病毒,批间和批内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该ELISA方法和RT-PCR方法对活禽市场采集的48份咽拭子样品检测结果一致,进一步检测攻毒鸡的咽拭子显示该方法可有效检测咽拭子中H6亚型禽流感病毒。研究表明,基于两株单克隆抗体建立的检测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适用于H6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6亚型禽流感病毒 单克隆抗体 血凝素蛋白 双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组血清4型禽腺病毒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估
18
作者 万志敏 李亚锋 +9 位作者 孙建文 姜文杰 赵喆泓 汤婷 谢泉 李拓凡 邵红霞 秦爱建 钱琨 叶建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3,共9页
为构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的二联疫苗候选株,试验通过CRISPR/Cas9和Cre-Loxp系统,以课题组前期构建的表达EGFP蛋白的重组病毒FAdV4-EGFP为载体,构建能够稳定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的重组血清4... 为构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的二联疫苗候选株,试验通过CRISPR/Cas9和Cre-Loxp系统,以课题组前期构建的表达EGFP蛋白的重组病毒FAdV4-EGFP为载体,构建能够稳定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的重组血清4型腺病毒;并通过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Westernblot试验以及SPF鸡保护性试验等方法,探究此重组病毒体外生物学特性并评估其为鸡提供的保护力。结果显示:研究成功构建能稳定表达H7N9禽流感亚型病毒HA蛋白的重组血清4型腺病毒,命名为FAdV4-H7;FAdV4-H7能在LMH细胞高效复制,并能在LMH细胞传代15次后仍能稳定表达HA蛋白;FAdV4-H7不仅高度致弱,而且能诱导机体产生高滴度针对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I抗体和FAdV-4的中和抗体,能为SPF鸡提供足够保护来抵抗致死性FAdV-4感染。研究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病毒FAdV4-H7,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FAdV-4的联防联控提供了二联苗候选疫苗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HA蛋白 重组血清4型腺病毒 CRISPR/Cas9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在水稻胚乳中的表达及其纯化
19
作者 屈小天 王雅楠 +4 位作者 许倩茹 李雪洋 张申立 张二芹 张改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2,共8页
为制备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并评估其免疫原性,利用水稻表达系统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重组HA蛋白。首先构建了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HA,该载体具有GT13特有启动子、信号肽SP和终止子,有利于外源基因在水稻中表达。之后将... 为制备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并评估其免疫原性,利用水稻表达系统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重组HA蛋白。首先构建了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HA,该载体具有GT13特有启动子、信号肽SP和终止子,有利于外源基因在水稻中表达。之后将重组质粒pCAMBIA1300-HA通过电转化法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筛选出阳性菌落并侵染水稻愈伤组织。经过暗培养、潮霉素筛选、分化、生根、成苗,采用CTAB法提取水稻叶片DNA,PCR鉴定结果显示,HA基因已插入到水稻基因组中,重组HA基因大小为4660 bp。将阳性植株移植到大田中,4个月后收获水稻种子,提取水稻胚乳蛋白,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HA蛋白在水稻胚乳中成功表达。重组HA蛋白通过Q阴离子层析、疏水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三步分离纯化,其纯度达到90%以上。最后将纯化后的重组HA蛋白与ISA 50V佐剂混合并乳化制成疫苗,免疫小鼠,小鼠血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抗体水平,表明重组HA蛋白免疫原性较好。综上,成功构建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重组蛋白的水稻表达系统,并分离纯化获得了高纯度和免疫原性良好的重组HA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HA蛋白 水稻胚乳表达 蛋白质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呼吸道应答模式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池周颖 李天旭 +6 位作者 吴亚鑫 瞿孝云 李思婕 孙敏华 张建峰 廖明 杜寿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70-3979,共10页
【目的】通过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感染鸡上呼吸道炎症模型,探索其感染鸡上呼吸道引起的炎症反应。【方法】将H9N2亚型AIV流行毒株GD10142,按照100μL/只(108 EID 50/100μL)的剂量通过滴鼻点眼方法感染SPF鸡,并在感染后观察鸡... 【目的】通过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感染鸡上呼吸道炎症模型,探索其感染鸡上呼吸道引起的炎症反应。【方法】将H9N2亚型AIV流行毒株GD10142,按照100μL/只(108 EID 50/100μL)的剂量通过滴鼻点眼方法感染SPF鸡,并在感染后观察鸡的临床特征,采集感染后0、1、3、5、7、9 d的咽拭子和血清样品;感染后5和9 d剖检观察鸡的呼吸道和肺脏病理变化,收集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咽拭子、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组织中的病毒载量;应用ELISA方法检测感染后血清总IgG和H9N2亚型AIV特异性IgG的变化规律,通过血清中和试验分析血清中和抗体的活性;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气管灌洗液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水平。【结果】H9N2亚型AIV感染后鸡没有出现典型的临床特征,但感染后1~5 d在咽拭子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且感染3 d后病毒载量最高,感染5 d后检测不到病毒核酸;感染5 d时,在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检测到病毒核酸,其中前两者载量高于肺脏;血清总IgG和H9N2亚型AIV特异性IgG在感染后3 d增多,感染后5~9 d维持较高水平,且具有较强的病毒中和活性;血清IL-10、IL-1β、TNF-α和NF-κB也在感染后3 d开始呈上升趋势;但气管灌洗液中IL-6、IL-10、IL-1β、TNF-α和NF-κB含量很低,且感染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H9N2亚型AIV感染鸡呼吸道模型,确定上呼吸道是H9N2亚型AIV主要感染和增殖部位,H9N2亚型AIV感染诱导机体产生促炎和抑炎细胞因子,可能是感染动物维持免疫稳态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深入探索H9N2亚型AIV的致病机制和宿主防御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呼吸道感染 免疫应答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