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6~15岁儿童高浓度抗麻疹病毒抗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严睿 何寒青 +4 位作者 周洋 邓璇 唐学雯 谢淑云 冯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6~15岁儿童抗麻疹病毒高浓度抗体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丽水市莲都区2069名6~15岁儿童的血清,ELISA法定量检测麻疹Ig G抗体水平,抗体浓度800 m IU/m L以上... 目的:了解浙江省6~15岁儿童抗麻疹病毒高浓度抗体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丽水市莲都区2069名6~15岁儿童的血清,ELISA法定量检测麻疹Ig G抗体水平,抗体浓度800 m IU/m L以上为达到高浓度抗体。利用χ2检验或趋势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麻疹高浓度抗体的阳性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麻疹疫苗接种儿童麻疹高浓度抗体的影响因素。结果:2069名调查对象中,麻疹高浓度抗体阳性率为36.06%(746/20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起始接种月龄是麻疹疫苗接种儿童麻疹高浓度抗体的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高浓度抗体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OR:0.866,95%CI:0.830~0.904,P<0.01);12月龄及以上接种者的高浓度抗体阳性率高于8月龄接种者(OR:0.633,95%CI:0.498~0.805,P<0.01)。结论:为维持高水平人群免疫屏障,建议疫情低发地区可以适当延迟麻疹疫苗首剂次接种时间,并对于大龄儿童适时进行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病毒/分析 麻疹/预防和控制 麻疹疫苗/治疗应用 接种 免疫球蛋白G/分析 年龄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280例非感染科患者HC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2
作者 魏东 张彦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25-1125,1129,共2页
目的了解输血前和手术住院患者肝脏健康状况,避免和预防院内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肝(HCV)检测。结果在12 280例输血前和手术非感染科住院患者中,HCV感染占1.03 %,HBsAg和HCV同时... 目的了解输血前和手术住院患者肝脏健康状况,避免和预防院内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肝(HCV)检测。结果在12 280例输血前和手术非感染科住院患者中,HCV感染占1.03 %,HBsAg和HCV同时感染占0.17%。结论非感染科住院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自然人群,说明进行HCV检测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肝炎样病毒属/免疫学 肝炎病毒 乙型 抗体 病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探针定量PCR法在坏死性基质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君鑫 王林农 +2 位作者 周如侠 俞杨 杜同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6-450,共5页
背景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眼表疾病,复发率高,重者可致盲,尤其是坏死性基质型HSK.以往对坏死性基质型HSK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 目的 检测坏死性基质型HSK角膜上皮组织和泪液中... 背景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眼表疾病,复发率高,重者可致盲,尤其是坏死性基质型HSK.以往对坏死性基质型HSK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 目的 检测坏死性基质型HSK角膜上皮组织和泪液中单纯疱疹病毒(HSV) DNA的表达,为坏死性基质型HSK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纳入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诊断为坏死性基质型HSK患者30例30眼,裂隙灯显微镜下对临床症状进行炎症评分,予以局部及全身药物治疗8周后,全身用药改为维持量治疗6个月,收集其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和8周的病变区角膜上皮组织和泪液标本,应用实时荧光探针定量PCR(real-time PCR)分别检测角膜上皮组织和泪液标本中HSV的浓度和阳性率,2种组织中HSV阳性率的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多水平混合效应模型比较初诊时角膜上皮组织和泪液中HSK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患眼在各随访时间点HSV的浓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患跟治疗前角膜上皮组织中病毒浓度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本组30眼治疗前角膜上皮组织和泪液标本中real-time PCR诊断HSV阳性者分别为13例和4眼,阳性率分别为46.4%和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治疗后1、2和4周,角膜上皮组织中HSV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3、0.004),治疗后6周和8周,均未诊出HSV;而治疗后1周和2周泪液中HSV阳性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583),治疗后4周均未检测出HSV.治疗前30例患者中13例角膜上皮组织和泪液标本HSV阳性者病毒浓度分别为2460(2165 ~ 636500)/ml和0(0~1150)/ml.多水平混合效应模型显示,泪液标本中病毒浓度显著低于角膜上皮组织(P=0.005),随着治疗的进行,病毒浓度显著下降(P=0.001),且角膜上皮组织与泪液中下降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秩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角膜上皮组织中病毒浓度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值之间呈正相关(rs=0.844,P=0.000). 结论 Real-timePCR可检测HSK患眼角膜上皮组织中和泪液中HSV的表达,但病变区角膜上皮组织的检测有较高的检出率.治疗前病变区角膜上皮组织较高的病毒浓度者病变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诊断 角膜基质 角膜炎 坏死 病毒DNA/分析 上皮/病毒 泪液/病毒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