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03至2012年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特征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郭玉梅
秦丽云
+3 位作者
徐保红
王苋
吕国平
张慧贤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73-77,共5页
探讨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为食物中毒事件的判定、预防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收集2003至2012年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报告进行汇总分析。10 a间石家庄地区共报告242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其中111起检出致病菌,...
探讨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为食物中毒事件的判定、预防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收集2003至2012年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报告进行汇总分析。10 a间石家庄地区共报告242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其中111起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45.87%(111/242);单一致病菌和混合致病菌所致食物中毒分别占80.18%(89/111)和19.82%(22/111)。共检出7种病原菌,以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其他还有沙门菌、蜡样芽胞杆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样品中以食品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患者粪便、剩余食品、呕吐物、涂抹物;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主要集中在4至9月份;食物中毒总体呈下降趋势。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呈多样性,以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食物中毒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近2a,沙门菌食物中毒有增多的迹象,应根据以上特点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控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食物中毒
混合型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燕
李从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究我院200例败血症患者病原菌的种类及构成比,并通过耐药性分析探究主要菌种的耐药率,为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治疗的200例败血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标本采集,通...
目的探究我院200例败血症患者病原菌的种类及构成比,并通过耐药性分析探究主要菌种的耐药率,为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治疗的200例败血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标本采集,通过BD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观察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等分布特征。采用美国BD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耐药性分析,分别检测革兰阳性菌以及革兰阴性菌主要菌种对一般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00例败血症患者的血液标本中总检出病原菌22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大,共143株(占65.00%);其中排名前4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阴沟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8.18%(40/220)、17.27%(38/220)、6.36%(14/220)、5.45%(12/220)。革兰阳性菌65株(29.55%);其中排名前3位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肠球菌属,所占比例分别为17.73%(39/220)、5.45%(12/220)、4.55%(10/220)。真菌12株(占5.45%)。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68.42%(26/38)、肺炎克雷伯菌为22.50%(9/4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株比例为25.00%(3/1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82.05%(32/39);败血症患者血液内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主要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分别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结论感染败血症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感染所占比例极小,耐药性分析分析情况不容乐观,对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上需要根据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结果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同时要避免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败血症
病毒性
病原菌
分布
特征
耐药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树嫩叶上的“白馒头”——茶饼病
被引量:
7
3
作者
张瑾
孙晓玲
肖强
《中国茶叶》
2021年第4期32-34,共3页
茶饼病是真菌病害,可为害茶树嫩叶、茎和果实,主要发生在嫩叶上。文章介绍了茶饼病的分布与为害、病原菌生物学特征、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上该病的正确识别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饼病
为害症状
病原菌
生物学
特征
流行规律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3至2012年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特征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郭玉梅
秦丽云
徐保红
王苋
吕国平
张慧贤
机构
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所
河北省血液中心检验科
出处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73-77,共5页
基金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121461733)
文摘
探讨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为食物中毒事件的判定、预防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收集2003至2012年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报告进行汇总分析。10 a间石家庄地区共报告242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其中111起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45.87%(111/242);单一致病菌和混合致病菌所致食物中毒分别占80.18%(89/111)和19.82%(22/111)。共检出7种病原菌,以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其他还有沙门菌、蜡样芽胞杆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样品中以食品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患者粪便、剩余食品、呕吐物、涂抹物;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主要集中在4至9月份;食物中毒总体呈下降趋势。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呈多样性,以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食物中毒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近2a,沙门菌食物中毒有增多的迹象,应根据以上特点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控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关键词
细菌性食物中毒
混合型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菌特征
Keywords
bacterial food-poisoning
mixed bacterial food-poisoning
pathoge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R516.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燕
李从荣
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52-55,共4页
文摘
目的探究我院200例败血症患者病原菌的种类及构成比,并通过耐药性分析探究主要菌种的耐药率,为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治疗的200例败血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标本采集,通过BD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观察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等分布特征。采用美国BD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耐药性分析,分别检测革兰阳性菌以及革兰阴性菌主要菌种对一般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00例败血症患者的血液标本中总检出病原菌22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大,共143株(占65.00%);其中排名前4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阴沟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8.18%(40/220)、17.27%(38/220)、6.36%(14/220)、5.45%(12/220)。革兰阳性菌65株(29.55%);其中排名前3位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肠球菌属,所占比例分别为17.73%(39/220)、5.45%(12/220)、4.55%(10/220)。真菌12株(占5.45%)。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68.42%(26/38)、肺炎克雷伯菌为22.50%(9/4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株比例为25.00%(3/1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82.05%(32/39);败血症患者血液内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主要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分别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结论感染败血症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感染所占比例极小,耐药性分析分析情况不容乐观,对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上需要根据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结果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同时要避免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
关键词
出血性败血症
病毒性
病原菌
分布
特征
耐药性分析
Keywords
Hemorrhagic septicemia
viral
Pathogen distribution
Drug resistance analysis
分类号
R631.3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树嫩叶上的“白馒头”——茶饼病
被引量:
7
3
作者
张瑾
孙晓玲
肖强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中国茶叶》
2021年第4期32-34,共3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0YFD1000700)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13FY113200)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2015-TRICAAS-08)。
文摘
茶饼病是真菌病害,可为害茶树嫩叶、茎和果实,主要发生在嫩叶上。文章介绍了茶饼病的分布与为害、病原菌生物学特征、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上该病的正确识别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饼病
为害症状
病原菌
生物学
特征
流行规律
防治措施
Keywords
blister blight disease
disease symptom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ungus
occurrence regularity
control methods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03至2012年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特征研究
郭玉梅
秦丽云
徐保红
王苋
吕国平
张慧贤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0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张燕
李从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茶树嫩叶上的“白馒头”——茶饼病
张瑾
孙晓玲
肖强
《中国茶叶》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