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西瓜花叶病病原病毒鉴定 被引量:7
1
作者 秦碧霞 蔡健和 +1 位作者 刘志明 余玉冰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1年第6期296-297,共2页
从广西各西瓜主产区采集到表现花叶症状的样品 12 4份 ,经 EL ISA测定 ,所采样品均与西瓜花叶病毒二号 (WMV— 2 )抗血清呈阳性反应 ,与黄瓜花叶病毒 (CMV)、烟草花叶病毒 (TMV)抗血清呈阴性反应。取典型样本摩擦接种西瓜、西葫芦、南... 从广西各西瓜主产区采集到表现花叶症状的样品 12 4份 ,经 EL ISA测定 ,所采样品均与西瓜花叶病毒二号 (WMV— 2 )抗血清呈阳性反应 ,与黄瓜花叶病毒 (CMV)、烟草花叶病毒 (TMV)抗血清呈阴性反应。取典型样本摩擦接种西瓜、西葫芦、南瓜、黄瓜、毛节瓜、瓠瓜、罗汉果等葫芦科植物表现花叶症状 ;接种苋色藜产生局部坏死斑 ;接种番木瓜、普通烟、心叶烟、番茄、辣椒、豇豆等无任何症状反应。该病毒还可通过棉蚜和嫁接传染。病毒初提纯液经电子显微镜观察 ,发现许多大小为 12 nm× (6 0 0~ 80 0 ) nm的线状病毒。 EL ISA测定结果显示 ,该病毒与莴苣花叶病毒 (L MV)、大豆花叶病毒 (SMV )抗血清呈阳性反应 ,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据此 ,广西西瓜花叶病的病原病毒应为西瓜花叶病毒二号 (WMV—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西瓜 花叶病 病原病毒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昌红梗芋和福鼎槟榔芋花叶病及其病原病毒的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崔瑾 李谦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建昌红梗芋 福鼎槟榔芋 花叶病 病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出血病病原病毒在鱼类细胞中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毛树坚 邵健忠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4期471-475,共5页
应用电子显微镜和放射自显影术,观察草鱼出血病两种病原病毒——草鱼呼肠孤病毒(GCR)和草鱼小RNA病毒(GCP)在鱼类细胞中的形态及增殖过程的一些重要特征。着重描述GCR从“毒浆结构”发生和GCP的特殊装配形式以及两者RNA在细胞中的复制... 应用电子显微镜和放射自显影术,观察草鱼出血病两种病原病毒——草鱼呼肠孤病毒(GCR)和草鱼小RNA病毒(GCP)在鱼类细胞中的形态及增殖过程的一些重要特征。着重描述GCR从“毒浆结构”发生和GCP的特殊装配形式以及两者RNA在细胞中的复制部位和转移过程,也对两种病毒的形态发生动态、释放形式与宿主细胞的病变效应作了观察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出血病 病原病毒 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AHZC-88细胞抗出血病病原病毒机制初探
4
作者 薛良义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89-94,共6页
本文通过细胞表面病毒受体分析,病毒感染细胞的电镜观察以及细胞核和细胞质可溶性蛋白组分的电泳分析,对AHZC-88细胞的抗病毒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病毒不仅能与该细胞表面结合,而且能够进入细胞,但是不能在细胞内复制增殖。... 本文通过细胞表面病毒受体分析,病毒感染细胞的电镜观察以及细胞核和细胞质可溶性蛋白组分的电泳分析,对AHZC-88细胞的抗病毒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病毒不仅能与该细胞表面结合,而且能够进入细胞,但是不能在细胞内复制增殖。电泳分析显示该细胞的胞质可溶性蛋白组分比对病毒敏感的ZC—7901细胞多了一条区带。这些结果提示AHZC-88细胞对病毒的抗性可能是由于病毒在细胞内的脱衣壳过程受到了抑制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出血病 病原病毒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椿花叶病病原病毒的研究
5
作者 姚俊梅 刘仪 周仲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03-508,共6页
从出现花叶症状的臭椿上分离到一种线条状病毒,经过生物学特性、病毒粒体形态、血清学及超薄切片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为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
关键词 臭椿 花叶病 病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1731例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罗蓉 黄英 +1 位作者 罗晓菊 刘恩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279-1281,1346,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的病毒病原学构成,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731例住院的ARI儿童抽取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捡测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的病毒病原学构成,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731例住院的ARI儿童抽取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捡测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Ⅲ、流感病毒A、B。结果:儿童ARI病毒病原的总阳性率与年龄、季节及病种有关,与性别无关。7种病毒中RSV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副流感病毒Ⅲ。RSV在冬季、6~12月的婴儿及毛细支气管炎中感染率较高;剐流感病毒Ⅲ多见于5岁以上、上感的儿童。结论:通过检测儿童ARI的病毒病原,不仅可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防止滥用抗生素,而且为长期的病毒病原监测和病毒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秋冬至2002年夏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98
7
作者 朱汝南 邓洁 +3 位作者 王芳 钱渊 卢竞 车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为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 ,对2000年秋冬至2002年夏收集的1402份临床标本进行了病原分析。所有标本接种Hep_2和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鼻咽洗液脱落细胞涂片后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 ;RT_PCR鉴定RSV亚... 为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 ,对2000年秋冬至2002年夏收集的1402份临床标本进行了病原分析。所有标本接种Hep_2和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鼻咽洗液脱落细胞涂片后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 ;RT_PCR鉴定RSV亚型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鉴定流感病毒型别 ;nested_PCR检测肠道病毒。1402份标本中672份咽拭子标本取自门诊患儿 ,730份鼻咽洗液标本取自住院患儿。结果 :共有614份标本为病毒阳性 ,阳性率为43.8 %。病毒阳性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占66.1 % ,并以A亚型为主 ;RSV阳性标本中91.4 %来自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的住院患儿。2001~2002年冬春季RSV感染比2000~2001年同期高25.1 %。流感病毒阳性标本占总阳性标本的24.4% ,其中89.3 %来自门诊患儿 ;2000~2001年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 ,2001~2002年以甲3型为主。在冬春季还可检测到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 ,夏季检测不到以上几种呼吸道病毒。利用nested_PCR方法检测2002年夏季收集的标本 ,发现7月份肠道病毒感染率相当高。提示RSV是北京地区冬春季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首要病毒病原 ,流感病毒是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首要病毒病原 ,肠道病毒是夏季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主要病毒病原。病毒分离、免疫荧光和PCR等方法的并用提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婴幼儿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文建 钱俊 谢娟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集2006年12月~2007年3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住院治疗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用直接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型(IFVA、B)、副流感病毒Ⅰ、...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集2006年12月~2007年3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住院治疗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用直接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型(IFVA、B)、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PIVⅠ、Ⅱ、Ⅲ)共7种病毒抗原。结果:263例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共107例,阳性率40.6%;所检病毒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型、副流感病毒Ⅲ型、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Ⅰ型和腺病毒。呼吸道合孢病毒占所检出抗原阳性病毒的76.6%,喘息性疾病患儿阳性率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及急性支气管炎患儿(P<0.01),3岁以下患婴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3岁以上患儿(P<0.05)。结论: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体以RSV为主,喘息性疾病和小年龄组感染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病毒病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百合病毒病原形态及内含体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巧兰 魏列新 +2 位作者 徐秉良 师桂英 谢忠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98,共4页
通过带病组织汁液和带病组织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对侵染观赏百合的病毒粒子和内含体进行观察,证明在表现不同症状的5个品种中存在球状、短线状、长线状、短杆状4种病毒粒子和晶体状、风轮状、束状、卷筒状、正六边形5种内含体,通过EL... 通过带病组织汁液和带病组织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对侵染观赏百合的病毒粒子和内含体进行观察,证明在表现不同症状的5个品种中存在球状、短线状、长线状、短杆状4种病毒粒子和晶体状、风轮状、束状、卷筒状、正六边形5种内含体,通过ELISA检测及病毒粒子形态、大小及内含体形态分析,确定球状病毒粒子(直径29.5nm)为黄瓜花叶病毒,短线状病毒粒子(593.29~639.97nm×12.15~14.12nm)为百合无症病毒,长线状病毒粒子(757.58~846.25nm×12.12~12.75nm)为马铃薯Y病毒,短杆状病毒粒子(500-807.69nm×153.85~192.31nm)为烟草脆裂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百合 病毒病原 形态 内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殖患病泥鳅两种病毒病原的电镜观察初报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文枝 范玉顶 +3 位作者 江南 赵建青 周勇 曾令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71,共4页
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湖北荆州池塘养殖患病泥鳅的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患病泥鳅的脾脏、肾脏、心脏及肠道组织中观察到大量球形和杆状两种形态的病毒颗粒。球形病毒颗粒无囊膜,直径约50~75 nm;杆状病毒颗粒... 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湖北荆州池塘养殖患病泥鳅的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患病泥鳅的脾脏、肾脏、心脏及肠道组织中观察到大量球形和杆状两种形态的病毒颗粒。球形病毒颗粒无囊膜,直径约50~75 nm;杆状病毒颗粒有囊膜,形态多样,大小约为(50~100)nm×(300~500)nm;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结果显示,球状病毒可在鲫鱼脑组织细胞系(Gi CB)中增殖,可导致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PE,cytopathic effect),但没有观察到Gi CB细胞中杆状病毒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病毒病原 电镜观察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病毒病原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段立华 何雅青 +1 位作者 杨洪 黄福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婴幼儿 急性胃肠炎 病毒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暴发性流行病病毒病原的电镜观察初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杰 江南 +3 位作者 刘文枝 周勇 文华 曾令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96,共3页
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在国内从患暴发性流行病罗非鱼体内发现病毒病原。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患病罗非鱼脾脏、心脏以及鳃组织细胞质中观察到大量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呈球形,无囊膜,直径约30~40nm,与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相近。
关键词 罗非鱼 流行病 病毒病原 电镜 观察初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殖患病黄颡鱼病毒病原的电镜观察初报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文枝 薛明洋 +5 位作者 周勇 李逸群 范玉顶 孟彦 曾佳 曾令兵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31,共4页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池塘养殖下颌出血的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内脏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患病黄颡鱼的脾脏和肾脏组织中观察到大量球形无囊膜病毒样颗粒,直径约30~40 nm;病毒粒子分布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有的...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池塘养殖下颌出血的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内脏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患病黄颡鱼的脾脏和肾脏组织中观察到大量球形无囊膜病毒样颗粒,直径约30~40 nm;病毒粒子分布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有的由单位膜包裹在包涵体中,而正常黄颡鱼组织中未观察到球形样病毒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病毒病原 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1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罗晓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了解2003—2004年重庆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在季节、呼吸道疾病、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为临床提供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741例住院确诊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抽取其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即... 目的了解2003—2004年重庆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在季节、呼吸道疾病、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为临床提供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741例住院确诊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抽取其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Ⅲ、流感病毒A、B。结果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的总阳性率与季节、呼吸道疾病、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冬季、毛细支气管炎、29d至6个月婴幼儿病毒检出率最高,春季、上感、3岁以上儿童病毒检出率最低。在7种感染病毒中,以RSV占首位,阳性率为87.3%,其次递减为副流感病毒Ⅲ、腺病毒、流感病毒A。其中RSV在0—6个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3岁以上、上感儿童检出率最低;腺病毒常见于夏季、上感、3岁以上、女性儿童;流感病毒A则多见于夏季、上感儿童。结论通过检测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毒病原,不仅可对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防止滥用抗生素。对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者,还可通过季节、疾病、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来鉴别病毒病原,必要时应进行病毒抗体或病毒血清学检查,以便治疗和预防,降低病毒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地区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6
15
作者 陈小芳 董琳 +2 位作者 李孟荣 张正霞 李昌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54-456,共3页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温州地区 病原学分析 2004年3月 2003年1月 婴幼儿时期 病毒实验室 病毒病原 实验室资料 病毒感染 流行趋势 诊断手段 监测资料 流行病学 儿童医院 病人来源 检测结果 常见病 季节性 代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病原学及临床探讨
16
作者 刘兰青 吴佩英 +4 位作者 刘春复 陈淑荣 赵淑琴 沈海波 白桂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5年第2期161-162,共2页
本文对沈阳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肺炎进行了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病原学研究。结果表明:RSV是该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病原。并对其临床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婴幼儿肺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肺炎病毒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兰青 陈淑荣 +2 位作者 刘庆 魏克伦 杨玉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87-288,共2页
新生儿肺炎病毒病原学研究刘兰青,陈淑荣,刘庆,魏克伦,杨玉坤(第二临床学院病毒研究室)(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内科)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法;新生儿病毒性肺炎;IgM抗体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死亡率较高。其主要病毒病原... 新生儿肺炎病毒病原学研究刘兰青,陈淑荣,刘庆,魏克伦,杨玉坤(第二临床学院病毒研究室)(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内科)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法;新生儿病毒性肺炎;IgM抗体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死亡率较高。其主要病毒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肺炎 病原 病毒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免疫荧光法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巧玲 杨永强 +1 位作者 邓卫武 唐永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63-864,867,共3页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儿科常见的疾病, 引起的症状多变, 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很大的困难。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新病毒被发现, 使得呼吸道病毒的检测对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疗越发重要[1-2]。一般实验室常用的病毒...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儿科常见的疾病, 引起的症状多变, 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很大的困难。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新病毒被发现, 使得呼吸道病毒的检测对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疗越发重要[1-2]。一般实验室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学方法和核酸扩增技术[3]。核酸扩增检测技术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等, 其中qRT-PCR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病毒,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实验条件要求较高, 要避免引起假阳性, 成本也较高[4]。免疫学检测方法有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CLIA)、免疫荧光法等。其中直接免疫荧光法(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DIFA)可以对多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 特异性高, 操作简便, 易于在临床实验室推广[5-6]。本研究采用DIFA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童进行了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IFV) A、B型、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 PIV) 1、2、3型及腺病毒(adenovirus, ADV)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免疫荧光法 呼吸道感染 病毒病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现的动物病原性病毒
19
作者 朱其太 于维军 《辽宁畜牧兽医》 1995年第4期44-45,共2页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发现了许多畜禽传染病,并分离到一些新的病原体。它们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其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严重妨碍了畜禽业的发展。本文仅就70年代末至今所发现的新病毒作一简述。1 中山病毒(Chuzan Virus) 1988年日本学者Miura等...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发现了许多畜禽传染病,并分离到一些新的病原体。它们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其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严重妨碍了畜禽业的发展。本文仅就70年代末至今所发现的新病毒作一简述。1 中山病毒(Chuzan Virus) 1988年日本学者Miura等从2头健康犊牛血液和尖喙库蠓分离到。它是环状病毒属palyam亚群中的一个新成员。粗提样品在电镜下可见单个或多个病毒颗粒被弥漫性膜样物即所谓假封膜包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 家禽 传染病 病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
作者 唐聘芳 沈则宏 +1 位作者 黄世群 陈小平 《四川蚕业》 1999年第4期33-34,共2页
家蚕病毒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特定的活细胞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他们在活体外具一般大分子特征,即具有潜在浸染力的病毒粒子(如病毒包含体BmFV和BmDNV、多角体BmCPV和BmNPV等),一但进入宿主细胞,就具有极强的生命特征,其病毒核... 家蚕病毒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特定的活细胞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他们在活体外具一般大分子特征,即具有潜在浸染力的病毒粒子(如病毒包含体BmFV和BmDNV、多角体BmCPV和BmNPV等),一但进入宿主细胞,就具有极强的生命特征,其病毒核酸的遗传活性附加于或取代其宿主细胞核酸的遗传活性,打破细胞的自身规律进行过剩的增殖,使被侵袭的细胞机能低下而出现病害。病毒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病毒 综合防治措施 宿主细胞 病毒病原 病毒粒子 蚕业研究所 防消灵 养蚕效果 活细胞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