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市社区门诊患者网络和手机预约挂号现况调查 被引量:9
1
作者 刘颖 刘娟娟 任菁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626-1630,共5页
目的探讨杭州市社区门诊患者网络和手机预约挂号现况。方法于2014年10月1—14日,在杭州市6个主城区中各随机抽取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当天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患者62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内... 目的探讨杭州市社区门诊患者网络和手机预约挂号现况。方法于2014年10月1—14日,在杭州市6个主城区中各随机抽取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当天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患者62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机短信和网络的使用频率,以及是否使用过网络或手机预约挂号。共发放问卷623份,回收有效问卷49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8.8%。结果 491例社区门诊患者中,50岁及以上者328例(66.8%)。社区门诊患者短信使用频率1次/d及以上195例(39.7%),1次/周90例(18.3%),1次/月26例(5.3%),从不180例(36.7%);网络使用频率1次/d及以上236例(48.1%),1次/周57例(11.6%),1次/月9例(1.8%),从不189例(38.5%)。不同性别、户口所在地社区门诊患者短信使用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社区门诊患者短信使用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区门诊患者网络使用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口所在地社区门诊患者网络使用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门诊患者网络预约挂号使用情况为是174例(35.4%),否317例(64.6%);手机预约挂号使用情况为是84例(17.1%),否407例(82.9%)。不同性别、户口所在地社区门诊患者网络预约挂号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社区门诊患者网络预约挂号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户口所在地社区门诊患者手机预约挂号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社区门诊患者手机预约挂号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网络使用频率社区门诊患者网络预约挂号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短信使用频率社区门诊患者手机预约挂号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社区门诊患者以50岁及以上人群居多,但这部分人群医疗信息化运用覆盖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门诊病人 病人预约和时间安排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对预约门诊的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陈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对预约门诊的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推进预约门诊、提高预约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家庭医生团队中,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8个团队,依据团队提供的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对预约门诊的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推进预约门诊、提高预约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家庭医生团队中,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8个团队,依据团队提供的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名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团队选取80例,共640例签约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于2015年5月,由培训合格的医护人员对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签约居民的基本情况、是否愿意接受门诊预约服务及影响接受门诊预约的原因等。共发放问卷640份,回收有效问卷632份,有效回收率为98.8%。结果 632例签约居民中,有538例知晓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能够实施预约门诊服务,知晓率为85.1%;有213例愿意接受预约门诊,接受率为33.7%。签约居民接受预约门诊的原因主要有:医生相对固定〔80.8%(172/213)〕、医生了解病情〔78.9%(168/213)〕、避免排队从而节约就诊等候时间〔60.6%(129/213)〕;不接受预约门诊的原因主要有:预约和不预约区别不大〔74.7%(313/419)〕、容易忘记〔54.4%(228/419)〕、对就诊时间约束过多〔48.9%(205/4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接受社区首诊、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是否满意是签约居民接受预约门诊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签约居民对预约门诊的接受率不高,年龄>60岁、患有慢性病、接受社区首诊、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满意的签约居民对预约门诊的接受率更高。建议实施基层首诊,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完善预约门诊的预约流程,全面推进预约门诊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约门诊 病人预约和时间安排 家庭医生式服务 签约居民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国战略视野下全预约服务为起点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赖光强 夏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3378-3380,共3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HiAP)及坚持共建共享、动员全社会参与两大原则。分级诊疗制度的分诊体系、首诊制度和转诊系统三要素,符合以健康为中心和全员参与的健康中国战略。本文以健康中国战略...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HiAP)及坚持共建共享、动员全社会参与两大原则。分级诊疗制度的分诊体系、首诊制度和转诊系统三要素,符合以健康为中心和全员参与的健康中国战略。本文以健康中国战略的视野,分析了以全预约服务为起点和公众体验及满意为目标的参与式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以深圳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样本实践为基础,具体从全预约服务、先全科后专科、团队式专家诊疗模式、急诊五类分级就诊、医患关系和公众满意度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充分论证了全预约服务能有效推动分级诊疗体系的构建,保证了公众在医改阵痛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分级医疗 病人预约和时间安排 全科医学 健康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就诊服务开展现况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舒窈 徐虹霞 +2 位作者 何明 陈荔萍 吴鹏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8-1253,共6页
背景《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卫医管发﹝2009﹞95号)提出公立医院应实施预约就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在实施范围内。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约就诊的开展现况,对于优化其诊疗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上... 背景《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卫医管发﹝2009﹞95号)提出公立医院应实施预约就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在实施范围内。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约就诊的开展现况,对于优化其诊疗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就诊服务开展现况,为优化基层诊疗模式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于2018-08-27至2018-09-11,对上海市黄浦区的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0家)进行调研。采用专题小组访谈的方式,逐家单位进行社区预约就诊实施方案、实施现况及实施效果评价的信息采集,受访者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分管主任及医务科、信息科、一线医护人员代表4~6名。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归类、精简,形成描述性语言。结果共44名医务人员接受了访谈。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9家开展了预约就诊服务。预约就诊模式可分为无记录预约(3家)、有记录预约且按约定日期就诊(7家)、有记录预约且在约定时间段可优先就诊(5家)3种,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不同科室实施不同的预约就诊模式。社区预约就诊门诊量较少,占总门诊量的比重不超过10%;预约就诊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就诊目的主要为复诊和配药,预约全专联合门诊的主要就诊目的为获得专科诊疗服务;预约方式主要为现场预约;预约就诊的爽约率总体较低。减少候诊时长或改善就诊环境的预约就诊,可以缓解患者的就诊焦虑;但各类预约就诊模式在平衡医生接诊的高峰期和低谷期方面无明显效果,医生对预约就诊患者的接诊时间也未延长。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在开展的3类预约就诊模式,从无记录到有记录且具体到时间段优先就诊,体现了预约就诊对医患双方诊疗时间分配的精确度和约束力度的加强;且从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分配方面来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小专科预约就诊,相比于全科预约就诊发展更为成熟;有别于普通全科门诊的、提供家庭健康管理等服务的特色预约门诊,可能为社区全科预约就诊服务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中心 病人预约和时间安排 候诊时长 定性研究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慢性病主动预约健康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管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59
5
作者 杨梅 胡薇 江长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944-2948,共5页
背景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头号疾病,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每年1030万死亡人数的80%。如果不加以控制,其治疗产生的直接成本和由于丧失劳动力、健康损失造成的经济成本会加重个人、企业政府的负担。目的研究慢性病主动预约健康... 背景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头号疾病,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每年1030万死亡人数的80%。如果不加以控制,其治疗产生的直接成本和由于丧失劳动力、健康损失造成的经济成本会加重个人、企业政府的负担。目的研究慢性病主动预约健康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管理效果,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方法2017年3月随机选取成都市武侯区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的450例签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在武侯区其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在管的签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5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针对不同病情分级分层患者制定相应主动预约健康管理干预方案,对照组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高血压随访管理规范要求进行常规管理。干预期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通过前后及平行对照评估慢性病管理效果。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医保、文化程度、病程、并发症)、慢性病管理质量(血压控制率、慢性病近两周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工作效率(患者上午时段就诊率、门诊接诊平均耗时、近1个月内患者就诊次数)。结果试验组干预前血压控制率低于干预后,慢性病近两周医疗费用高于干预后,慢性病管理服务满意度、签约服务满意度低于干预后,患者上午时段就诊率、门诊接诊平均耗时及近1个月内患者就诊次数高于干预后(P<0.05);对照组干预前慢性病管理满意度、签约服务满意度低于干预后(P<0.05)。干预后试验组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上午时段就诊率及门诊接诊平均耗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病主动预约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血压控制率、患者满意度及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缩短门诊接诊平均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社区卫生服务 全科医生 病人预约和时间安排 疾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患者预约门诊现况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琳 宋贝贝 丁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4539-4542,共4页
目的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预约门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5-06-01至2016-05-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 目的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预约门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5-06-01至2016-05-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的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患者200例为调查对象。根据履约情况,将其分为履约组(100例)和爽约组(10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月坛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预约就诊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离异或丧偶)[OR=1.997,95%CI(1.124,3.549)]、预约过程满意度[OR=0.242,95%CI(0.133,0.439)]是慢性病患者履约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爽约组患者爽约原因主要为临时有事无法就诊65例(65.0%)、遗忘51例(51.0%)。结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患者预约门诊履约率偏低,家庭医生应更多关注离异或丧偶患者,提高预约门诊服务满意度,完善预约门诊就诊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履约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预约和时间安排 慢性病 社区卫生中心 全科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检查与被动就诊在肺结核患者发现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刘二勇 周林 +7 位作者 成君 赵飞 夏愔愔 樊海英 周扬 李洋洋 成诗明 王黎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27-330,共4页
目的对比健康检查主动发现和常规被动发现患者的情况,比较分析主动和被动发现患者在人口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主动发现对肺结核患者的意义,为我国肺结核患者发现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十二五”国家科... 目的对比健康检查主动发现和常规被动发现患者的情况,比较分析主动和被动发现患者在人口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主动发现对肺结核患者的意义,为我国肺结核患者发现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结核病流行与干预模式研究”课题部分研究地区健康检查调查221383人(简称“主动发现方式”)和同期研究乡镇所在县(区)通过被动发现方式服务的7625650人中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资料。主动发现方式发现患者的数据来源于项目调查表格;被动发现方式发现患者的相关数据来源于结核病患者管理信息系统、门诊病历、初诊患者登记本。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采用双录入,利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和分析,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各因素组间分布的差异,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主动发现方式共检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44例,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200.56/10万。被动发现方式在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758例,登记率为9.94/10万。主动发现的44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男:女=2.70:1;年龄分布≥60岁者358例,占80.63%。被动发现的758例肺结核患者中,男:女=1.86:1;年龄分布≥60岁者300例,占39.58%。性别和年龄分布上,主动发现组和被动发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x2值分别为5.430和203.090,P值均〈0.05)。主动发现的患者中,痰涂片阳性率为7.43%(33/444),低于被动发现患者的痰涂片阳性率(39.31%,298/758)。主动发现的患者中,病变范围在1~2个肺野者251例,占56.53%;3~4个肺野者153例,占34.46%;5~6个肺野者40例,占9.01%。被动发现的患者中,病变范围在1~2个肺野者508例,占67.02%;3~4个肺野者171例,占22.56%;5~6个肺野者79例,占10.42%;两组相比肺部病灶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17,P〈0.001)。主动发现的患者中,空洞率为6.53%(29/444),显著低于被动发现患者的空洞率(20.84%,158/758)(x2=43.661,P〈0.001)。结论主动发现的患者病情未必轻,但是患者症状不明显。主动发现对于结核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体格检查 病人预约和时间安排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梁平县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蒋玲 王黎霞 +1 位作者 黄飞 张慧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梁平县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探索与就诊延迟相关的主要因素。方法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导出重庆市梁平县2005--2012年登记的结核病患者的个案资料共计3365例,采用描述性分析就诊延迟率;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不同性别、... 目的了解重庆市梁平县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探索与就诊延迟相关的主要因素。方法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导出重庆市梁平县2005--2012年登记的结核病患者的个案资料共计3365例,采用描述性分析就诊延迟率;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患者来源、登记类型的就诊延迟是否有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职业、患者来源、登记类型是否与就诊延迟相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重庆市梁平县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为73.14%(2461/3365),就诊延迟中位数为32d,有52.84%(1778/3365)的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在1个月以上。职业、患者来源和登记类型与就诊延迟相关,农民就诊延迟高于其他职业(OR=1.513,95%CI=1.279~1.778,P〈0.05);因症推荐患者就诊延迟高于转诊患者(OR=2.170,95%CI=1.798~2.618,P〈0.05);复发患者就诊延迟高于新患者(OR=1.222,95%CI=0.9501.572,P〈0.05)。结论重庆市梁平县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高,就诊延迟与患者职业、来源和登记类型相关,建议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减少该地区的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病人预约和时间安排 健康态度 时间知觉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我国城乡肺结核患者就诊报告过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夏愔愔 阮云洲 +7 位作者 张慧 陈伟 杜昕 刘小秋 李雪 姜世闻 成诗明 王黎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31-336,共6页
目的分析2010年中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简称“流调”)发现患者在调查前出现症状、就诊、确诊、报告至开始治疗的全过程并比较城乡差异。方法以2010年在全国77个城镇调查点、99个乡村调查点进行结核病调查发现的≥15岁的肺结核患... 目的分析2010年中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简称“流调”)发现患者在调查前出现症状、就诊、确诊、报告至开始治疗的全过程并比较城乡差异。方法以2010年在全国77个城镇调查点、99个乡村调查点进行结核病调查发现的≥15岁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结构化的问卷,以面对面询问的形式进行社会经济情况及发病、就诊、治疗过程中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按照1301例患者(其中城乡患者分别为373例、928例)自然就诊报告过程进行分析,采用y。检验(显著性水平设为0.05)比较城乡差异并探讨其原因。结果城镇患者中49.3%(184/373)在流调前出现了肺结核相关症状,低于乡村患者(59.9%,556/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5,P〈O.01)。城乡有症状者中就诊者分别占47.3%(87/184)、46.6%(259/556),城乡有症状就诊者中确诊肺结核者分别占41.4%(36/87)、34.0%(88/259),确诊结核病后进行了传染病报告者分别占69.4%(25/36)、70.5%(62/88),开始了抗结核治疗者分别占91.7%(33/36)、88.6G(78/88),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52、0.01、0.03,P值均〉0.05)。总结患者在流调前发病、就诊、诊断、治疗全过程,可见患者分流的最主要环节是无症状不就诊、有症状未就诊、有症状就诊诊断为其他疾病,分别占所有患者的42.1%(548/1301)、30.3%(394/1301)、17.1%(222/1301),最终仅有8.5%(111/1301)的患者出现了症状后确诊并开始了抗结核治疗,另有1.0%(13/1301)的患者虽未出现症状但因为其他原因确诊患了肺结核。结论患者有症状不就诊、就诊未确诊、确诊未治疗应被视为防控策略需重点注意的薄弱环节,城乡患者主要在出现症状的比例上存在差异,乡村患者无症状比例较低,其有症状就诊、就诊者确诊、确诊者治疗比例与城镇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诊断 病人预约和时间安排 健康态度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