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证结合模式下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研制的实践与策略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建生 冯贞贞 +1 位作者 谢洋 王佳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513-2519,共7页
证候疗效评价量表可为客观评价中医证候疗效提供依据,丰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目前尚缺乏统一、规范的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研制方法。借鉴国际量表研制规范及中医量表研究思路,依据中医证候特点,基于已研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 证候疗效评价量表可为客观评价中医证候疗效提供依据,丰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目前尚缺乏统一、规范的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研制方法。借鉴国际量表研制规范及中医量表研究思路,依据中医证候特点,基于已研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疗效评价量表(COPD-STES),初步提出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研制基本流程及关键技术,包括7个主要环节(成立研究小组、预设量表基本特征、构建理论框架及条目池、筛选条目、初步形成量表、确定条目权重及量表的考核)、3项关键技术(基于关联规则及隐结构分析的数据挖掘技术,基于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的条目筛选方法,基于随机森林法、因子分析法及百分权重法的条目赋权法),可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病因和病机 病因证候 治疗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疗效评价量表 病人结局评价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患者报告结局纳入临床研究的伦理考量:PRO伦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慧 林颖 +3 位作者 周国进 唐可京 元刚 姚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5-400,共6页
患者报告结局(PRO)可为医疗决策、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证据,还可作为症状监测的参考指标。基于PRO,医务人员可为患者提供及时的、个性化的医疗照护。随着PRO在临床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一些与之相关的伦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将患者报告结... 患者报告结局(PRO)可为医疗决策、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证据,还可作为症状监测的参考指标。基于PRO,医务人员可为患者提供及时的、个性化的医疗照护。随着PRO在临床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一些与之相关的伦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将患者报告结局纳入临床研究的伦理考量:PRO伦理指南》(简称PRO伦理指南)是基于专家共识、专门从伦理角度出发修订的,目的是为临床研究中PRO内容的伦理考量提供参考与依据。优化PRO临床研究的伦理问题能够提高PRO的数据质量,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受试者的风险,减轻受试者负担,避免对受试者造成伤害,保护受试者和研究人员的权益。本文对发表于2022年的PRO伦理指南进行解读,旨在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并引起其对PRO相关伦理问题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报告结局 伦理 指南 临床研究 病人结局评价 指南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关领域专家对缺血性脑卒中居家康复效果评价看法与建议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马佳佳 毛雅芬 +4 位作者 牛淑珍 王莉 王斌 吴松起 施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3489-3493,3500,共6页
背景开展居家康复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和致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我国卒中负担的必然趋势,而客观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效果有助于居家康复方案的良性、持续改进,但目前关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效果评价的研究报道... 背景开展居家康复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和致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我国卒中负担的必然趋势,而客观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效果有助于居家康复方案的良性、持续改进,但目前关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效果评价的研究报道少见。目的了解相关领域专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效果评价的看法与建议,为进一步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居家康复效果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法,于2020年10-12月邀请来自全国7个省市的缺血性脑卒中居家康复领域的护理管理专家、神经内科临床专家及康复专家共22名作为受访者。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受访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Nvivo 12质性研究软件分析访谈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1)开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效果评价是医患双方共同的迫切需求;(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结局是居家康复效果评价的核心内容;(3)知-信-行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效果评价的重要维度;(4)应根据患者自身特点灵活开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效果评价工作。结论患者的健康结局、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知-信-行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效果评价的重点。建议组建多学科联合的专业团队,细化各团队成员职责与分工,提高评价团队的专业水平,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区域内多元合作平台,推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效果评价工作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康复 医务人员 家庭医疗保健服务 基于医院的 结果评价 卫生保健 病人结局评价 定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任斌 杨雷方 +1 位作者 丁新民 梁继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493-2497,共5页
背景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保护作用,但关于颅脑损伤后其水平动态变化及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 背景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保护作用,但关于颅脑损伤后其水平动态变化及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手术治疗需术后监护的患者103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例组患者住院28 d的生存结局将其分为生存亚组(n=74)与死亡亚组(n=29)。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入重症医学科第1、3、5、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对照组入组第1天进行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检测。结果病例组第1、3、5、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第3、5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均高于第1天,第5、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均低于第3天,第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低于第5天(P<0.05)。生存亚组第1、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高于死亡亚组(P<0.05)。术后第1、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结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6〔95%CI(0.587,0.774)〕、0.710〔95%CI(0.612,0.796)〕,两者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5,P=0.79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可引起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升高,且在伤后第3天达最高峰,对其动态监测有利于指导临床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KLOTHO蛋白 预后 病人结局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