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 PET/CT显像半定量参数SUVmax、TBR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1
作者 张晶晶 温鑫 +2 位作者 阮翘 韩星敏 王瑞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半定量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靶/本比(TBR)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动脉炎患者110例,根据Kerr评分将患者分为临床活动组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半定量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靶/本比(TBR)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动脉炎患者110例,根据Kerr评分将患者分为临床活动组92例和非活动组18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显像,采用感兴趣区技术测量动脉壁SUVmax,将SUVmax分别与下腔静脉中心平均SUV及肝右叶最大SUV相比得到TBR_(血池)、TBR_(肝)。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SUVmax、TBR_(血池)、TBR_(肝)对大动脉炎活动性的诊断效能,评价PET/CT各参数与Kerr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果临床活动组的SUVmax、TBR_(血池)和TBR_(肝)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3.70(3.03,5.18)比1.45(1.38,1.53)、2.50(1.93,3.88)比0.91(0.79,1.16)、1.37(1.00,1.96)比0.44(0.39,0.63);Z=5.510~5.900,P均<0.001];SUVmax判断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界值为2.65(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100%,曲线下面积为0.91);TBR_(血池)判断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界值为1.63(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94.4%,曲线下面积为0.93);TBR_(肝)判断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界值为0.81(敏感度为87.0%,特异度为100%,曲线下面积为0.94)。SUVmax、TBR_(血池)、TBR_(肝)与Kerr评分均呈正相关(r=0.88、0.89、0.90,P均<0.001),以TBR_(肝)与Kerr评分的相关系数最高。结论SUVmax、TBR_(血池)、TBR_(肝)有助于评估大动脉炎患者疾病活动性,以TBR_(肝)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疾病活动性 氟脱氧葡萄糖F18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质指数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常玲 徐建华 +4 位作者 徐胜前 肖会 黄玲玲 刘娜 马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质指数(BMI)与疾病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0例确诊为RA的患者,分为体重过低(BMI1)组:110例(17.7%);体重正常(BMI2)组:354例(57.1%);超重(BMI3)组:156例(25.2%,其中肥胖者占3.0%),比较各组临床特...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质指数(BMI)与疾病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0例确诊为RA的患者,分为体重过低(BMI1)组:110例(17.7%);体重正常(BMI2)组:354例(57.1%);超重(BMI3)组:156例(25.2%,其中肥胖者占3.0%),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异同,分析RA患者BMI与疾病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BMI1、BMI2、BMI3三组首发症状为膝、踝及髋负重关节炎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3.6%、28.0%、44.2%,首发症状为手、足等外周小关节炎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6.4%、72.0%、55.8%(P<0.001);BM11组较BMI2、BMI3组双手X线骨破坏较重、关节功能差(P<0.001);三组在是否使用激素及改变病情抗风湿药、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TJC)、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组较其他组ESR、CRP、DAS28、HAQ评分高,SJC及TJC数目多(P<0.05);③相关性分析显示:BMI与RA患者的ESR(r_s=-0.174,P<0.001)、CRP(r_s=-0.138,P=0.001)、DAS28(r_s=-0.155,P<0.001)、SJC(r_s=-0.110,P=0.006)、TJC(r_s=-0.123,P=0.002)、关节功能(r_s=-0.102,P=0.012),以及双手X线分期(r_s=-0.113,P=0.007)呈负相关性,与类风湿因子、疼痛VAS评分、HAQ评分、病程等指标间无相关性;④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为CRP和ESR的影响因素。结论低或正常BMI的RA患者发病以小关节为主,而高BMI患者以负重关节发病比率增高;低BMI的RA患者有着更高CRP、ESR及疾病活动性,而高BMI对疾病活动性及骨破坏可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体质指数 疾病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FN-γ、IL-4、IL-10水平及疾病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施为 谢红付 +4 位作者 李捷 陈明亮 杜乾君 陈翔 陈服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99-500,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清 TFN-γ IL-4 IL-10 疾病活动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SLE患者辅助T细胞因子和疾病活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谢红付 李捷 +4 位作者 施为 陈明亮 杜乾君 陈翔 陈服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83-685,共3页
为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SLE患者辅助T(Th)细胞因子及疾病活动性的影响,将SLE患者分为处理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于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并评估疾病活动性。治疗后处理组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 为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SLE患者辅助T(Th)细胞因子及疾病活动性的影响,将SLE患者分为处理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于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并评估疾病活动性。治疗后处理组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IL-10均降至正常;治疗后对照组IFN-γ水平低于正常,而IL-4、IL-10水平仍高于正常,处理组疾病活动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BCG-PSN可作为SLE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菌多糖核酸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细胞因子 疾病活动性 T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IL-17、IFN-γ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孟庄 王娟 阿克木江.阿西木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6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将78例SLE患者根据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分为稳定期(SLEDAI≤9分)47例,...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将78例SLE患者根据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分为稳定期(SLEDAI≤9分)47例,活动期(SLEDAI>9分)3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SLE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0例)血浆中IL-17、IFN-γ的水平。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IL-17、IFN-γ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活动期患者IL-17、IFN-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SLE患者IL-17、IFN-γ表达与SLEDAI均呈线性正相关(P<0.05);与无肾损伤者相比,有肾损伤的SLE患者IL-17、IFN-γ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4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IL-17、IFN-γ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治疗后2周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IL-17、IFN-γ呈过度表达状态,且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IL-17有望成为SLE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细胞介素-17 干扰素-Γ 疾病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患者肾组织中抗-C1q抗体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古再丽努尔.赛来阿吉木 王梅红 +1 位作者 米娜瓦儿.玉诺斯 桑晓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3545-3548,共4页
背景随着医学领域技术更新加快,国内外专家对抗-C1q抗体(抗-C1qAb)与狼疮性肾炎(LN)疾病活动性进行了较多研究,但由于新疆地区医疗技术薄弱,研究人才严重缺乏等原因,对此课题尚未开展系统的、完整的研究。目的探讨LN患者肾组织中抗-C1qA... 背景随着医学领域技术更新加快,国内外专家对抗-C1q抗体(抗-C1qAb)与狼疮性肾炎(LN)疾病活动性进行了较多研究,但由于新疆地区医疗技术薄弱,研究人才严重缺乏等原因,对此课题尚未开展系统的、完整的研究。目的探讨LN患者肾组织中抗-C1qAb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13年7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行肾脏穿刺活检术的LN患者129例,根据患者肾组织中有无抗-C1qAb,分为抗-C1qAb阳性组(n=64)和抗-C1qAb阴性组(n=65),其中抗-C1qAb阳性患者根据肾组织中抗-C1qAb表达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记录患者临床表现,并抽取血液,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球蛋白、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清蛋白(Alb)、补体C_3、C_4水平。评估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活动情况(SLEDAI)、LN活动性指数(AI)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ESR、球蛋白、Scr、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1qAb阳性组Hb、Alb、C_3、C_4水平、eGFR低于抗-C1qAb阴性组,SLEDAI评分高于抗-C1qAb阴性组(P<0.05)。两组患者发热、颧部红斑、黏膜溃疡、关节痛/关节炎、心包炎、胸膜炎、管型尿、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1qAb阳性组蛋白尿、Hb减少、低C_3、低C_4发生率高于抗-C1qAb阴性组(P<0.05)。不同表达程度抗-C1qAb血清C_3、C_4水平、eGFR、SLEDAI、A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抗-C1qAb轻度、中度、重度组血清C_3、C_4水平低于抗-C1qAb阴性组,AI评分高于抗-C1qAb阴性组;抗-C1qAb中度、重度组eGFR低于抗-C1qAb阴性组,SLEDAI评分高于抗-C1qAb阴性组;抗-C1qAb重度组血清C_3水平低于抗-C1qAb轻度组;抗-C1qAb中度组eGFR低于抗-C1qAb轻度组;抗-C1qAb中度、重度组AI评分高于抗-C1qAb轻度组(P<0.05)。结论抗-C1qAb在LN患者肾脏损害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与肾脏病变程度及疾病活动性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抗-C1q抗体 疾病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标志物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和骨折风险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雷 刘志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28-1832,共5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与HLA-B27相关的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免疫疾病,该病易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以及外周关节,严重者可有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风险。对于普通AS患者,如何预估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甚至发生骨折...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与HLA-B27相关的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免疫疾病,该病易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以及外周关节,严重者可有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风险。对于普通AS患者,如何预估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甚至发生骨折的风险,以确定哪些患者能从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中获得最佳益处,是预防骨折发生、降低患者致残率的必然要求。骨代谢标志物可以反映骨的整体转换率,在AS患者的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及其分型、预测骨折发生的危险性、观察药物治疗疗效等均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对骨代谢标志物与AS患者疾病活动性及其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代谢标志物 骨质疏松 骨折风险 疾病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塞综合征患者疾病活动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8
作者 朱珠 葛文静 +1 位作者 钱丽萍 栾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50-1553,共4页
目的·分析白塞综合征(白塞病,Behcet disease,BD)患者疾病活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风湿免疫科收治并确诊为BD的178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 目的·分析白塞综合征(白塞病,Behcet disease,BD)患者疾病活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风湿免疫科收治并确诊为BD的178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利用电子病历疾病活动性指数(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based activity index,EMRAI)评分系统对疾病活动性进行评分,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78例BD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病程长短的患者之间,有无C反应蛋白异常、阵发性腹痛和体温升高的患者之间EMRA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MRAI评分的相关因素为病程、C反应蛋白和治疗方案(均P<0.05)。结论·BD患者的疾病活动性与患者病程、C反应蛋白与治疗方案之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综合征 临床表现 疾病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炎诊断及活动性评价中国专家调查 被引量:6
9
作者 戴晓敏 董智慧 +20 位作者 陈盛 程永静 达展云 戴生明 董静 侯勇 李芬 刘晓兵 梅轶芳 青玉凤 施春花 史伟浩 舒强 王勇 温鸿雁 徐健 徐胜前 薛静 叶霜 朱剑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目的调查中国医师对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临床诊断与活动性评价的现状。方法全国19位风湿免疫专家、3位血管外科专家参与,通过问卷设计、网络打分,首次就目前TA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估等问题进行回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相... 目的调查中国医师对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临床诊断与活动性评价的现状。方法全国19位风湿免疫专家、3位血管外科专家参与,通过问卷设计、网络打分,首次就目前TA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估等问题进行回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相应问题的平均分。结果中国专家目前主要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分类标准进行TA临床诊断。其中,年龄、肢体跛行、黑矇等症状,无脉或脉搏减弱、血管杂音、双侧脉压差增大、高血压等体征,以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疾病诊断。此外,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无创影像学检查均被认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于TA活动性评估,中国专家主要采用美国Kerr评分体系。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各种无创影像学检查均具有重要的病情活动性评估价值。在影像选择方面,颈动脉受累者更推荐血管超声检查,对于肺动脉、胸/腹主动脉主干受累者则CTA略优于MRA。结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无创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中国医师对TA的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诊断 疾病活动性 中国 专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五聚体蛋白-3(PTX-3)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病情活动性的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颖 马莉莉 +4 位作者 刘豪 侯君 丁玉芹 严福华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0-394,406,共6页
目的探索正五聚体蛋白-3(pentraxin-3,PTX-3)在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病情活动性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科的TA患者45名、健康体检者25名及类风湿关节炎(rheu... 目的探索正五聚体蛋白-3(pentraxin-3,PTX-3)在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病情活动性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科的TA患者45名、健康体检者25名及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1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s)检测血浆PTX-3水平,采用Kerr指标作为疾病活动性评定的金标准。结果 TA患者血浆PTX-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18.5±13.9)ng/mL vs.(0.52±0.26)ng/mL,P<0.01]和RA患者[(18.5±13.9)ng/mL vs.(0.73±0.47)ng/mL,P<0.01];且活动期患者PTX-3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26.7±16.8)ng/mL vs.(6.2±4.7)ng/mL,P<0.01],并与疾病活动性评分呈正相关(Rho=0.78,P<0.01);而健康人与RA患者血浆PTX-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分析后发现,TA患者血浆PTX-3水平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水平(Rho=0.65,P<0.01)、全身血管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受累血管管腔狭窄程度(Rho=0.67,P=0.04)及管壁增厚程度(Rho=0.54,P=0.05)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PTX-3(≥10.71ng/mL)在评估TA活动性方面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77.78%,准确性为84.44%(ROC曲线下面积=0.95,95%CI:0.89~1.00)。结论 PTX-3有望成为一种评估TA病情活动性的有效的血清学指标,且其血浆水平可能反映了患者血管损伤情况,用于监测疾病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五聚体蛋白-3(PTX-3) 多发性大动脉炎(TA) 疾病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受累的超声表现及活动性评估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亚红 李建初 +5 位作者 刘赫 王蕾 齐振红 孔晶 蔡胜 戴晴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颈动脉受累的声像图特点并评价超声在TA诊断及活动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TA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测量受累颈总动脉管壁厚度。将TA患者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两组,以5... 目的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颈动脉受累的声像图特点并评价超声在TA诊断及活动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TA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测量受累颈总动脉管壁厚度。将TA患者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两组,以58名正常人作为对照,比较各组间颈动脉管壁厚度的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管壁厚度对TA活动性的评估效果。结果 58例TA患者共106条颈动脉受累,其中76条(71.7%)管壁超声表现为弥漫性、均匀性增厚,增厚管壁呈中等或中低回声。35条(33.0%)管壁呈通心粉征,67条(63.2%)呈靶环征。TA活动期组管壁厚度大于非活动期组,且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以管壁厚度来判断TA活动状态,最佳诊断阈值为2.25 mm,敏感性为71.4%,特异性66.0%。按照有无管腔狭窄进一步分组,分别确立诊断阈值后,非狭窄组中特异性提高为81.5%,狭窄组中敏感性提高为90.0%。结论靶环征是TA受累颈动脉除通心粉征外的另一超声新征象,有助于TA的超声诊断。管壁厚度对于评估TA活动性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颈动脉 超声 疾病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新喋呤及钙卫蛋白对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2
作者 叶院宁 余纳 +5 位作者 孙文荣 张钰坪 陆恒 吴晓辰 王少东 汪芳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粪便生物标志物目前已成为评价和监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活动性的一项重要工具。文中探讨粪便新喋呤(fecal neopterin,FNP)及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P)对IBD活动性的诊断价值,并与作为炎症标志物... 目的粪便生物标志物目前已成为评价和监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活动性的一项重要工具。文中探讨粪便新喋呤(fecal neopterin,FNP)及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P)对IBD活动性的诊断价值,并与作为炎症标志物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进行比较。方法研究共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间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行结肠镜检查的IBD患者151例,其中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84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67例。所有IBD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留取2g以上新鲜粪便标本和2m L新鲜血液,通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FNP与FCP浓度,同时检测血清CRP浓度。CD疾病活动性评价采用CD活动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UC疾病活动性评价采用改良的Mayo评分。比较各标志物与IBD活动性评分的相关性,各标志物诊断IBD活动性的最佳临界值,以及敏感性、特异性,并绘制操作者受试曲线。同时纳入50例结肠镜检查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于结肠镜检查前留取2g以上的新鲜粪便标本。结果 IBD患者FNP和FC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IBD患者FNP、FCP浓度均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01)。FNP、FCP与CD患者CDA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和0.59(P<0.001),与UC患者改良的Mayo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77(P<0.001)。血清CRP与CD和UC患者疾病活动性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和0.60(P<0.001)。FNP和FCP诊断CD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和0.80,诊断UC活动性的AUC分别为0.85和0.90,血清CRP诊断CD和UC疾病活动性的AUC分别为0.65和0.74,FNP与FCP联合诊断CD和UC疾病活动性的AUC分别为0.85和0.92。结论 FNP是一种可靠评价IBD活动性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具有与FCP相似的IBD活动性评价准确性,临床上可以通过联合检测FNP和FCP来实时评价IBD患者的疾病活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新喋呤 粪便钙卫蛋白 炎症性肠病 疾病活动性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及其与疾病活动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4
13
作者 冯秀南 袁艺 +1 位作者 宿凯笙 姜振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15-1421,共7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并阐明其与SLE疾病活动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初治SLE患者外周血,分析不同临床亚型SLE患者(肾脏受累、皮肤受累、关节受累、血液系统受累和不同疾病活动期)T淋...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并阐明其与SLE疾病活动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初治SLE患者外周血,分析不同临床亚型SLE患者(肾脏受累、皮肤受累、关节受累、血液系统受累和不同疾病活动期)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评估初治SLE患者基线期临床指标与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之间的关系。100例患者中有78例随访12个月,随访患者中26例出现不良预后,比较预后不良组与临床缓解组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狼疮肾炎组SLE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狼疮肾炎组(P<0.05),关节受累组SLE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关节受累组(P<0.05),皮肤受累组SLE患者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皮肤受累组(P<0.05),血液系统受累组SLE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血液系统受累组(P<0.05)。SLE患者基线水平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标(SLEDA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391,P=0.001;r=-0.360,P=0.002;r=-0.315,P=0.008);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SLE患者血浆C3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07,P=0.001;r=0.395,P=0.001;r=0.254,P=0.035);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Y)计数呈正相关关系(r=0.717,P=0.000;r=0.617,P=0.000;r=0.599,P=0.000);重度活动组SLE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轻度活动组(P<0.05);预后不良组SLE患者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于临床缓解组(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在不同亚组SLE患者中各有不同,并且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关联;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SLE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有可能成为SLE疾病活动性标志物和预后判断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淋巴细胞亚群 疾病活动性 预后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TNF-α及IL-1β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王志中 王勇 +7 位作者 牟方祥 方勇飞 陈军 罗彦 石颖 成娴 吴红 蒋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疾病活动性与炎症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收集363例住院和门诊RA患者的血清及临床数据,包括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及类风湿因子(RF),ELISA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疾病活动性与炎症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收集363例住院和门诊RA患者的血清及临床数据,包括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及类风湿因子(RF),ELISA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按DAS28(ESR)分为疾病高活动及中低活动组,分析PLT、TNF-α及IL-1β在RA疾病高、中低活动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探讨其与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RA疾病高活动组PLT水平明显高于中低活动与正常对照组(P=0.000)。3组间TNF-α、IL-1β计量值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根据平均秩次推断,RA疾病高活动组TNF-α、IL-1β中位数分别为[2.97(1.87,13.53)、0.95(0.55,5.47)]pg/ml,中低活动组中位数分别为[2.78(1.91,8.18)、0.72(0.57,5.14)]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高活动组与中低活动组之间TNF-α或IL-1β比较计量值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LT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VAS、DAS28(4)、CRP及ESR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TNF-α与关节压痛数、VAS、DAS28(4)及ESR呈正相关(P<0.05),IL-1β仅与ESR相关(r=0.179,P=0.001)。PLT、TNF-α及IL-1β均与CCP、RF、GPI无相关性(P>0.05)。结论 PLT及TNF-α可作为RA疾病活动度的灵敏指标之一,IL-1β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炎症活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活动性 血小板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厉彦山 陈慧勇 +2 位作者 潘文志 王臻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索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RA分类标准筛选出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 目的探索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RA分类标准筛选出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内科收治的89例RA患者,收集疾病状况相关的临床资料(关节肿胀、疼痛、患者对疾病总体评价等)、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ioid factor,RF)等实验室指标。以ESR40mm/h和hs-CRP 5mg/L为界分为高炎症组和低炎症组,以Hb 110g/L为界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分别比较两组的RDW水平,并对RDW与ESR、hs-CRP及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炎症组患者的RDW水平为(14.88%±1.80%),明显高于低炎症组患者(14.14%±1.45%)(P=0.04)。RDW与ESR、hs-CRP、DAS28-ESR、DAS28-CRP和健康评定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有明显相关性,rho值分别为0.22、0.27、0.25、0.24和0.34(P均<0.05),RDW与ESR、log hs-CRP和HAQ有线性回归关系。排除贫血因素后,RDW与上述疾病活动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RA患者的RDW与疾病活动性存在相关关系,这种相关性可能受到贫血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类风湿关节炎(RA) 红细胞沉降率(ESR)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桂英 曾华 +1 位作者 冯修高 徐向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64例,治疗组(n=32)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n=32)予非甾体消炎药和免疫抑制剂常规治疗,共观察24周,以疾病活动性指标BASDAI、CRP和ESR作为疗效评...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64例,治疗组(n=32)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n=32)予非甾体消炎药和免疫抑制剂常规治疗,共观察24周,以疾病活动性指标BASDAI、CRP和ESR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2组活动性指标在治疗第4~20周较治疗前下降(P〈0.05),在第20~24周有上升趋势,逐渐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在治疗0~16周观察期间,治疗组活动性指标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下,对照组高于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有助于较长时间控制疾病活动,减少疾病复发,药物安全性良好,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阿奇霉素 疾病活动性 临床疗效 肺炎衣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中相关尿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佳丽 崔安凤 +2 位作者 韩伟霞 祁国烨 王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89-2193,共5页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型肾炎,是SLE诱发死亡及终末期肾脏病(ESKD)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减少复发是延缓LN进入ESKD的重要手段。肾活检是确诊和判断LN分型及活动性的“金...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型肾炎,是SLE诱发死亡及终末期肾脏病(ESKD)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减少复发是延缓LN进入ESKD的重要手段。肾活检是确诊和判断LN分型及活动性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性操作,不易重复。因此,尚需一些能早期正确监测肾脏受损程度、有效反映组织学分型、疾病活动性、判断疗效和预后的临床指标。本文就LN相关尿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LN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狼疮性肾炎 肾活检 肾脏损伤 疾病活动性 组织学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俊 罗娇 +3 位作者 徐巍 张晓雪 袁兆林 沈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谱(ANAs)及抗双链DNA抗体(dsDNA)的检测,评价这些自身抗体对SLE的诊疗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的依据。方法:选择SLE组患者90例、疾病对照组患者74例和正常对照组患者53...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谱(ANAs)及抗双链DNA抗体(dsDNA)的检测,评价这些自身抗体对SLE的诊疗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的依据。方法:选择SLE组患者90例、疾病对照组患者74例和正常对照组患者5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免疫印迹法测定ANAs,放射免疫法测定抗ds-DNA,对所选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患者的抗dsDNA、AnuA、抗Sm敏感性为41.1%、32.2%、22.2%,特异性均为97.3%,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5.22、11.93、8.22,三者联合检测敏感性达到62.2%,特异性达到90.5%。结论:抗dsDNA、AnuA、抗Sm是SLE的诊断性标记抗体,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联合检测可以避免因单项检测出现的漏诊,提高对SLE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诊断 红斑狼疮 系统性/血液 DNA/免疫学 自身抗体 疾病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2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邵勤 高洪燕 +1 位作者 周小莉 曹春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RA患者IL-2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50例)、OA患者(15例)、健康对照组(15例)外周血及RA关节滑液Th22细胞所占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及RA关节滑液中IL-22水平。检测RA患者疾病活动性、临床指标... 目的:探讨RA患者IL-2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50例)、OA患者(15例)、健康对照组(15例)外周血及RA关节滑液Th22细胞所占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及RA关节滑液中IL-22水平。检测RA患者疾病活动性、临床指标、骨破坏情况,分析其与IL-22水平相关性。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多组样本比较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RA患者外周血中Th22细胞比例高于OA组(t=2.290,P=0.021)及健康对照组(t=2.524,P=0.015);RA患者血清IL-22水平高于OA患者(t=2.560,P=0.014)及健康对照组(t=2.768,P=0.009)。RF阳性RA血清IL-22水平高于RF阴性RA(t=2.322,P=0.035)。抗CCP抗体阳性RA血清IL-22水平高于抗CCP抗体阴性RA(t=2.504,P=0.015)。RA血清IL-22水平与ESR、RF、DAS28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12、0.314、0.332,P<0.05)。RA患者血清IL-22水平随骨侵蚀的加重呈递增趋势,X线不同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14,χ_(0.05(3))~2=7.81,H>χ_(0.05(3))~2,P<0.05)。有关节积液RA患者血清IL-22水平高于无关节积液RA患者(t=2.587,P=0.012),关节滑液IL-22水平高于血清(t=2.668,P=0.011),与关节滑液Th22细胞比例无相关性(r=0.287,P=0.065)。结论:R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液IL-22水平增高,与疾病活动性及骨破坏相关,可成为病情评估与骨破坏的指标。IL-22可能为RA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白细胞介素22 疾病活动性 骨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蔡静 徐胜前 +4 位作者 童辉 王欣荣 滕玉竹 纵何香 徐建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17-1421,共5页
目的探讨肌少症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与RA患者病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30例RA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156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四肢骨骼肌质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作为肌少症的判断标准,记录R... 目的探讨肌少症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与RA患者病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30例RA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156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四肢骨骼肌质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作为肌少症的判断标准,记录RA患者疾病相关的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46例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计算疾病活动性指标DAS28积分,摄双手X线片并进行Sharp评分。结果 RA患者组SMI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 1),肌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 1)。肌少症RA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女性占比、HAQ评分、红细胞沉降率、DAS28、Sharp评分均明显高于无肌少症RA组(P<0.05~0.000 1),肌少症RA组患者的25-(OH)D水平明显低于无肌少症RA组(Z=3.756,P<0.000 1),RA患者中有、无肌少症组间关节功能和关节X线分期构成比也有明显差别(P<0.000 1)。RA患者高活动组SMI、右上肢肌肉量、左上肢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均明显低于低-中活动度组(P<0.05~0.000 1),高活动组肌少症发生率(59.4%)则明显高于低-中活动度组(47.8%)(χ2=5.256,P=0.022)。RA患者SMI与年龄、病程、关节功能、关节X线分期、HAQ评分、ESR、DAS28积分和Sharp评分均呈负直线相关(P<0.05~0.000 1),与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直线相关(P<0.000 1);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年龄(P=0.001,OR=1.033,95%CI:1.013~1.054)、性别(P<0.000 1,OR=4.564,95%CI:2.304~9.041)和DAS28(P=0.018,OR=1.276,95%CI:1.043~1.561)和X线分期(P=0.028,OR=1.282,95%CI:1.027~1.601)均为RA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肌少症在RA患者中普遍存在,其与RA患者的疾病活动性、血清25(OH)D水平和功能状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活动性 骨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