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质酸酶联合C_2F_6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沈丽萍 王剑勇 黄智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酶联合 C2 F6玻璃体腔注药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 (PV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5只兔 (30只眼 )随机分 A、B、C 3组 ,每组 5只 ,每兔一眼为实验眼 ,另一眼为对照眼。A、B两组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射 30 IU透明质酸酶 ,C...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酶联合 C2 F6玻璃体腔注药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 (PV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5只兔 (30只眼 )随机分 A、B、C 3组 ,每组 5只 ,每兔一眼为实验眼 ,另一眼为对照眼。A、B两组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射 30 IU透明质酸酶 ,C组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入 0 .1ml BSS溶液 ,注射后第 7d A组和 C组加注 C2 F60 .5 ml,对照眼均注射 0 .1ml BSS溶液。注射后前 10 d每天行临床裂隙灯、前置镜、检眼镜及 B超和暗适应视网膜电图 (ERG)检查 ,以后除每天常规临床检查外 ,每周复查 B超及 ERG,共观察 8周。处死后眼球标本送光镜和扫描、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A组 5只实验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 ,B组 3只实验眼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 ,C组实验眼和 3组对照眼均无玻璃体后脱离发生。 A、B、C组实验眼注药前后及与对照眼相比较 ,视网膜电图 a、b波振幅和潜伏期均无显著改变 (P>0 .0 5 )。光镜、电镜检查未发现视网膜组织有毒性改变。结论 :动物实验中临床观察结合 B超、扫描电镜有助于准确判断玻璃体后脱离与否。透明质酸酶联合 C2 F6玻璃体腔注药可诱导兔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盾葡糖胺 玻璃体脱离 疾病模型.动物:透明质 玻璃体后脱离 C2F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溶解酶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志良 张皙 +3 位作者 许迅 孙晓东 王方 吴迺川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溶解酶 (简称纤溶酶 )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 (PVD)。方法  16只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各 8、4、4只 ,均右眼为实验眼 ,左眼对照。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溶酶 1U和透明质酸酶 2 0U ,B组纤溶酶 1U ,C组...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溶解酶 (简称纤溶酶 )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 (PVD)。方法  16只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各 8、4、4只 ,均右眼为实验眼 ,左眼对照。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溶酶 1U和透明质酸酶 2 0U ,B组纤溶酶 1U ,C组透明质酸酶 2 0U ,对照眼均注射BSS液。术后 7天内行B超、ERG、扫描及透射电镜等检查。结果 扫描电镜确诊A组实验眼完全性PVD 10 0 %,B组实验眼部分性PVD 75 %,C组实验眼及对照眼无PVD。实验及对照眼ERG振幅无明显下降 (P >0 0 5 ) ,透射电镜等检查无眼内毒性。结论 纤溶酶 1U联合透明质酸酶 2 0U兔玻璃体腔内注射能诱导出完全性PVD ,且无眼内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 透明质 玻璃体后脱离 PVD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苏康 吉爱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21,共7页
透明质酸酶是以降解透明质酸为主的糖苷酶。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透明质酸酶各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透明质酸酶的构效关系及生物学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透明质酸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阐述了各类型透明质酸酶的研究概况包括人... 透明质酸酶是以降解透明质酸为主的糖苷酶。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透明质酸酶各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透明质酸酶的构效关系及生物学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透明质酸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阐述了各类型透明质酸酶的研究概况包括人透明质酸酶、牛睾丸透明质酸酶、毒液透明质酸酶、微生物透明质酸酶。简要介绍了透明质酸酶的活性测定、酶活抑制剂及透明质酸酶制剂的应用情况,最后对透明质酸酶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 哺乳动物 毒液 微生物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酶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切口瘢痕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德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5期622-623,共2页
用透明质酸酶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切口瘢痕愈合83只眼,通过对治疗前后的视力、角膜切口瘢痕、屈光度及角膜屈光力等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发现:透明质酸酶能促进切口瘢痕吸收及重建,减低该处角膜表面张力,改善光线在瘢痕区域内的... 用透明质酸酶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切口瘢痕愈合83只眼,通过对治疗前后的视力、角膜切口瘢痕、屈光度及角膜屈光力等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发现:透明质酸酶能促进切口瘢痕吸收及重建,减低该处角膜表面张力,改善光线在瘢痕区域内的折射及散射,增加视觉清晰度,提高视力。对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分析P<0.01。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治疗另一组83只眼作为对照,观察方法相同,治疗前后视力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的屈光度和角膜屈光力均无明显改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疾病 放射状角膜切开 瘢痕 透明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对海人藻酸癫痫大鼠模型癫痫发作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5
作者 陈艳 余艳华 +2 位作者 陈季南 李圣华 李军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310,共8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海人藻酸癫痫大鼠癫痫发作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于大鼠海马组织注射海人藻酸制备癫痫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癫痫模型组和甘草酸干预组(25 mg/kg组和50 mg/kg组),观察各组癫痫发作潜伏期及严重...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海人藻酸癫痫大鼠癫痫发作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于大鼠海马组织注射海人藻酸制备癫痫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癫痫模型组和甘草酸干预组(25 mg/kg组和50 mg/kg组),观察各组癫痫发作潜伏期及严重程度、监测急性发作期异常脑电活动,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程度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甘草酸25 mg/kg组和50 mg/kg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109.33±42.84)min对(51.17±22.31)min,t=-2.950,P=0.015;(109.50±35.79)min对(51.17±22.31)min,t=-3.388,P=0.007],模型制备后6 h内达≥Ⅳ级发作频次减少[(2.83±0.75)次对(5.00±1.55)次,t=3.081,P=0.012;(2.67±1.75)次对(5.00±1.55)次,t=2.445,P=0.035],脑电图痫样放电减少。癫痫发作急性期,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数目减少且少于假手术组[(40.33±5.69)个对(72.33±7.51)个;t=5.886,P=0.004],甘草酸25 mg/kg组和50 mg/kg组神经元数目增加且多于模型组[(58.33±2.52)个对(40.33±5.69)个,t=-5.014,P=0.007;(57.00±6.25)个对(40.33±5.69)个,t=-3.418,P=0.027]。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HMGB1表达水平[积分光密度值(IOD)]升高且高于假手术组[(3.79±0.50)×10^(6)IOD对(2.16±0.45)×10^(6)IOD;t=-4.216,P=0.014],甘草酸25 mg/kg组和50 mg/kg组海马CA3区HMGB1表达水平下降且低于模型组[(2.50±0.52)×10^(6)IOD对(3.79±0.50)×10^(6)IOD,t=3.090,P=0.037;(2.66±0.44)×10^(6)IOD对(3.79±0.50)×10^(6)IOD,t=2.955,P=0.042]。免疫印迹法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HMGB1表达水平(相对灰度值)高于假手术组(1.19±0.17对0.54±0.14;t=-5.078,P=0.007),甘草酸25 mg/kg组和50 mg/kg组海马组织HMGB1表达降低且低于模型组(0.65±0.04对1.19±0.17,t=5.286,P=0.028;0.58±0.13对1.19±0.17,t=4.953,P=0.008)。结论甘草酸可延长癫痫模型大鼠发作潜伏期、降低发作严重程度、减少脑电图痫样放电,并缓解海马神经元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组织HMGB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红藻氨 甘草 海马 神经元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印迹法 蛋白质 大鼠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透明质酸对小鼠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洁 增田泰伸 +6 位作者 臼田美香 木村守 徐文斌 郑潮鹏 洪怡蓝 任晓静 奚印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透明质酸(HA)对小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只6周龄的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个小组,正常组、模型组、HA组和双氯芬酸钠组。通过给模型组、HA组和双氯芬酸钠组小鼠右后足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建立佐剂性关节炎... 目的:探讨口服透明质酸(HA)对小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只6周龄的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个小组,正常组、模型组、HA组和双氯芬酸钠组。通过给模型组、HA组和双氯芬酸钠组小鼠右后足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经连续4周口服透明质酸进行治疗后,分别对小鼠的体质量、足跖厚度进行测量,观察小鼠膝关节肿胀程度并评分,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白介素-1(IL-1)和HA的含量。结果:口服HA能显著降低小鼠足跖厚度和关节炎指数,同时血清中IL-1和HA含量亦显著降低;并且各项指标与双氯芬酸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口服透明质酸能有效地缓解小鼠膝关节的肿胀,降低血清中IL-1的含量,增强活动能力,因而对小鼠佐剂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透明质 动物模型 佐剂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提取方法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宝璋 杨斌 +1 位作者 赵峰 许敬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92-396,共5页
通过对近50年来透明质酸提取方法的评价,基本阐明了透明质酸的提取方法,即从动物组织生化提取到生化酶工程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演变过程,尤其是对从动物组织生化提取,这种较为普及的方法,从原料到提取用药的各个步骤进行了比较,为... 通过对近50年来透明质酸提取方法的评价,基本阐明了透明质酸的提取方法,即从动物组织生化提取到生化酶工程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演变过程,尤其是对从动物组织生化提取,这种较为普及的方法,从原料到提取用药的各个步骤进行了比较,为从事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 动物组织 基因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志总皂苷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陈伟荣 燕毅男 +1 位作者 崔红丽 李新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21-426,共6页
目的观察远志总皂苷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远志总皂苷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正常对照组)、... 目的观察远志总皂苷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远志总皂苷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正常对照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模型组),以及远志总皂苷低剂量(12.50 mg/ml)和高剂量(37.50 mg/ml)组;采用D-半乳糖致衰老联合鹅膏覃氨酸损毁基底前脑Meynert核法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水平。结果 BDNF和TrkB阳性物质呈棕黄色,主要表达于海马CA1区神经元胞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水平为0.30±0.02和0.21±0.07,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47±0.02和0.46±0.05(均P=0.000);与模型组相比,远志总皂苷低剂量组(0.35±0.05,0.32±0.07)和高剂量组(0.43±0.05,0.37±0.03)大鼠海马CA1区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00),但以高剂量组升高更为显著(均P=0.000)。结论远志总皂苷可以显著升高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A1区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水平,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其改善认知功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皂苷类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蛋白质酪氨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酶酚酸酯对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毕黎琦 刘晓敏 +1 位作者 何成彦 李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681-684,共4页
目的 :研究酶酚酸酯 (MMF)对大鼠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 ,构建大鼠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 ,观察MMF对大鼠肾病综合征血、尿生化指标、淋巴细胞电压依赖性钾通道及肾脏组织学改变的影... 目的 :研究酶酚酸酯 (MMF)对大鼠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 ,构建大鼠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 ,观察MMF对大鼠肾病综合征血、尿生化指标、淋巴细胞电压依赖性钾通道及肾脏组织学改变的影响 ,并与强的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注射阿霉素 14d ,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建立 ,模型鼠表现外周T淋巴细胞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电流增强。MMF治疗可使大鼠尿蛋白和血尿素氮明显下降 ,血白蛋白上升 ,肾脏病理显示足突无明显融合 ,疗效明显优于强的松治疗组。结论 :在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的形成中 ,细胞免疫参与了其发病。MMF能明显改善模型鼠的肾功能并减轻肾脏组织形态学损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钾通道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芹 汤继宏 +1 位作者 张兵兵 朱玉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885-889,共5页
目的观察未成熟癫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未成熟脑癫癎发作的意义。方法采用三氟乙醚诱导建立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惊厥组... 目的观察未成熟癫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未成熟脑癫癎发作的意义。方法采用三氟乙醚诱导建立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惊厥组(单次惊厥组和反复惊厥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大鼠发作第1,2,7和15天时血清NSE、S-100B、GFAP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次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血清NSE[(8.57±0.56)μg/L]和S-100B[(0.45±0.06)μg/L]表达水平即升高(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反复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时血清NSE[(9.33±0.61)μg/L]和S-100B[(0.78±0.10)μg/L]表达水平即达峰值(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第7和15天时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血清GFAP表达水平自反复惊厥发作第1天即升高[(0.44±0.05)μg/L,P=0.004],至第7天达峰值水平[(0.63±0.08)μg/L,P=0.000],此后逐渐下降但至第15天仍高于对照组[(0.40±0.05)μg/L,P=0.018]。结论 NSE和S-100B为单次惊厥发作性脑损伤的高敏感性生物学标志物,反复惊厥发作可使脑损伤程度加重,GFAP表达变化不具有脑损伤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丙酮水合 S100蛋白质类 神经胶质原纤维性蛋白质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4在1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角膜病变中的致病作用及其机制
11
作者 赵文心 张弦 +4 位作者 覃亚周 张明 高宁 秦莉 李晶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2-612,共11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Nox4)在1型DM模型小鼠角膜病变中的致病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Nox4基因敲除(Nox4^(-/-))纯合子雄性小鼠40只,以鼠龄、性别匹配的野生型C57BL/6(Nox4^(+/+))小鼠120只作为对照。采用随... 目的探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Nox4)在1型DM模型小鼠角膜病变中的致病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Nox4基因敲除(Nox4^(-/-))纯合子雄性小鼠40只,以鼠龄、性别匹配的野生型C57BL/6(Nox4^(+/+))小鼠120只作为对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2种小鼠随机分为DM组和非DM组,DM组小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内注射法构建1型DM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Nox4^(+/+)小鼠DM组和非DM组分为普通饲料喂养小鼠和添加Nox4抑制剂GKT137831(GKT)饲料喂养小鼠。于DM造模后第16周采用酚红棉线法检测各组小鼠泪液分泌量;采用荧光素钠染色评分法评估角膜上皮完整性;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基质层神经纤维密度变化;采用CellROX荧光探针检测角膜上皮中活性氧簇(ROS)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角膜上皮中E-Cadherin蛋白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变化;采用角膜铺片TUBB3染色法检测角膜中央区神经纤维密度。结果Nox4^(+/+)小鼠DM组和非DM组泪液分泌量分别为(2.40±1.18)和(5.30±1.02)m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x4^(-/-)小鼠DM组泪液分泌量为(4.19±0.63)mm/min,明显多于Nox4^(+/+)小鼠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饲料喂养小鼠与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泪液分泌量分别为(2.23±0.83)和(4.02±0.71)m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ox4^(+/+)小鼠非DM组比较,Nox4^(+/+)小鼠DM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显著升高,角膜神经纤维密度显著降低,角膜上皮中ROS荧光强度明显增强,E-Cadherin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减弱,NF-κB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增强。Nox4^(-/-)或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与非DM组比较角膜上皮中ROS荧光增强,E-Cadherin蛋白表达荧光减弱。Nox4^(-/-)和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角膜上皮细胞中NF-κB蛋白荧光强度均较弱,与非DM组强度一致。角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ox4^(+/+)小鼠DM组中TUBB3染色的神经纤维密度明显低于非DM组,Nox4^(-/-)或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角膜基质层神经纤维与非DM组比较无明显减少。结论Nox4参与了糖尿病角膜病变的致病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诱导ROS产物聚集,激活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角膜病变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氧化 氧化应激 抑制剂/治疗作用 疾病模型 近交系C57BL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注射玻璃酸酶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眼动脉栓塞兔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海洋 宋浩 +4 位作者 李莎莎 李倩 宁一 张杰 于友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2-815,共4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注射玻璃酸酶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兔眼动脉栓塞的价值。方法将27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A、B、C 3组,每组9只,以微导管超选择至兔眼动脉,注射透明质酸,建立兔眼动脉栓塞模型;建模30 min后,经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分别对... 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注射玻璃酸酶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兔眼动脉栓塞的价值。方法将27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A、B、C 3组,每组9只,以微导管超选择至兔眼动脉,注射透明质酸,建立兔眼动脉栓塞模型;建模30 min后,经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分别对A、B及C组兔眼动脉注射尿激酶、玻璃酸酶及玻璃酸酶联合尿激酶,并行眼动脉造影观察各组溶栓情况,观察玻璃酸酶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兔眼动脉栓塞的价值。结果建立兔眼动脉栓塞模型耗时12~57 min,平均(23.04±10.05)min。溶栓后10 min,A、B及C组兔眼动脉开通率分别为11.11%(1/9)、22.22%(2/9)及44.44%(4/9);溶栓30 min后各组开通率分别为11.11%(1/9)、22.22%(2/9)及55.56%(5/9),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B及C组眼动脉未能开通的兔眼球周围血运较溶栓前明显改善。结论经导管注射玻璃酸酶联合尿激酶溶栓可用于治疗兔眼动脉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脉 栓塞 透明质 模型 动物 溶栓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炎性介质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姜亚秋 郭晓林 谭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0-232,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动脉粥样硬化(AS)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将2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采用皮下注射DL-蛋氨酸制作HHcy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家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IL-...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动脉粥样硬化(AS)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将2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采用皮下注射DL-蛋氨酸制作HHcy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家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IL-1β、IL-6和IL-8水平,并观察家兔主动脉病理学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计算核因子-κB(NF-κB)的阳性细胞数。结果:实验组血清Hcy、IL-1β、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肉眼可见实验组家兔主动脉可见斑块形成,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镜下可见对照组主动脉血管内皮层内皮细胞及内弹力板连续规整,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实验组可见局部内皮细胞坏死脱落及内弹力板损伤断裂,中膜平滑肌细胞胞核固缩且排列紊乱;实验组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性因子的过多分泌可能是HHcy促进AS的重要机制之一,而NF-κB在此过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半胱氨 细胞因子类 核因子-ΚB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酸盐免疫性肺炎家兔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鸿雁 夏前明 +3 位作者 罗克枢 李福祥 全燕 魏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 用不同来源的藻酸盐建立藻酸盐免疫性肺炎动物模型 ,以研究藻酸盐对肺组织的免疫原性及致病作用。方法 本实验以生理盐水作对照 ,分别用海藻藻酸盐、细菌藻酸盐免疫家兔。测定三组家兔的体温外周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对支气管... 目的 用不同来源的藻酸盐建立藻酸盐免疫性肺炎动物模型 ,以研究藻酸盐对肺组织的免疫原性及致病作用。方法 本实验以生理盐水作对照 ,分别用海藻藻酸盐、细菌藻酸盐免疫家兔。测定三组家兔的体温外周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进行细菌计数 ;观察气管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家兔经两种藻酸盐免疫后外周血白细胞数及BALF细菌培养菌落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镜下观察可见细支气管旁淋巴细胞浸润、淋巴小结形成及细支气管管腔狭窄等病理改变。结论 用海藻藻酸盐和细菌藻酸盐都能建立稳定的免疫性肺炎动物模型 ,藻酸盐可导致肺组织发生病理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肺炎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5
作者 卫红齐 陈伟 +4 位作者 徐夏媛 刘志勇 莫江伟 邢洪瑜 曹忠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 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ECR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用普通抗原卵清蛋白(OVA)联合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来诱导小鼠ECRS,建立小鼠ECRS实验模型。方法 将24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腹腔注射及鼻腔滴... 目的 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ECR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用普通抗原卵清蛋白(OVA)联合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来诱导小鼠ECRS,建立小鼠ECRS实验模型。方法 将24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腹腔注射及鼻腔滴入磷酸缓冲盐(PBS)]、SEB组(腹腔注射PBS,鼻腔滴入SEB)、OVA组(腹腔注射及鼻腔滴入OVA)及SEB+OVA组(腹腔注射OVA,鼻腔滴入SEB+OVA),每组6只。在d103获取小鼠鼻腔灌洗液(NLF),采用ELISA检测NLF中IFN-γ、IL-4、IL-5和IL-17A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鼻腔鼻窦黏膜息肉样病变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表达水平。结果 OVA组和SEB+OVA组IL-4、IL-5浓度显著高于PBS组及SEB组(P<0.05);SEB+OVA组与OVA组比较,IL-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EB+OVA组小鼠鼻腔鼻窦见息肉样病变伴明显EOS浸润,息肉样病变以及EOS计数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OVA组和SEB+OVA组鼻-鼻窦黏膜组织中均有较强表达ECP的阳性信号,表达ECP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PBS组及SEB组,且SEB+OVA组表达ECP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OVA组(P<0.05)。结论 持续暴露OVA联合SEB可成功诱导ECRS,该模型的建立为ECRS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对急性肝衰竭犬模型肝功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昊 何成 +3 位作者 陈好 欧阳中敏 刘志强 黄建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76-1581,共6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行MRI增强扫描对急性肝衰竭(ALF)犬模型肝功能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Beagle犬16只,随机分为ALF组(n=8)和空白对照组(n=8),ALF组以0. 5 ml/kg剂量分别于前肢隐静脉注射30%乙酰氨基酚,腹部皮...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行MRI增强扫描对急性肝衰竭(ALF)犬模型肝功能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Beagle犬16只,随机分为ALF组(n=8)和空白对照组(n=8),ALF组以0. 5 ml/kg剂量分别于前肢隐静脉注射30%乙酰氨基酚,腹部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12 h后同样的途径半数剂量注射30%乙酰氨基酚和40%四氯化碳进行造模。24 h后进行Gd-EOB-DTPA增强MRI扫描,注射对比剂Gd-EOB-DTPA(0. 15 ml/kg体质量)后分别测定平扫期及肝细胞期20 min、26 min不同时间段高、中、低不同信号区的信号值,并于不同信号区选定一区域行肝穿刺。对照组直接采用Gd-EOB-DTPA增强MRI扫描,在相应区域进行肝穿刺,穿刺取得的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及电镜检查,对比组间、组内不同信号值的差异性及HE染色、电镜结果。计量资料同一时间点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同一时间不同信号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LF组行Gd-EOB-DTPA增强MRI扫描后不同时期内呈现高、中、低不同信号强度,高、中、低信号区域HE染色及电镜下显示肝细胞呈不同程度的破坏。ALF组给药前,给药6 h、12 h、24 h不同时间点ALT、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4. 909、148. 238、11. 778,P值均<0. 01);ALF组和对照组在平扫期、MRI增强扫描20 min、MRI增强扫描26 min时同一信号值(高、中、低)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F组:F值分别为232. 69、65. 39、24. 91,P值均<0. 01;对照组:F值分别为800. 43、817. 35、795. 71,P值均<0. 01);ALF组平扫期、MRI增强扫描20 min、MRI增强扫描26 min时高、中、低信号值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 914、24. 343、22. 424,P值均<0. 05)。2组间MRI增强20 min时中信号、低信号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 813、-7. 492,P值均<0. 001),MRI增强扫描26 min时高、中、低信号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 075、-4. 785、-6. 326,P值分别为0. 008、<0. 001、<0. 001)。对应的信号降低与HE病理及电镜观察肝细胞破坏程度相关。结论 Gd-EOB-DTPA行MRI增强扫描对ALF犬类肝功能的评价具有可行性,同时可以推测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钆塞二钠 磁共振成像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酸酶在豚鼠组织中的分布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小明 程树军 +1 位作者 董晓菊 BelkhiriMabrouk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7-91,共5页
利用“后偶合技术”对正常豚鼠主要组织中β-葡萄糖苷酸酶(β-GCD)的分布与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肾上腺、脾脏、肝脏、睾丸、卵巢、肾脏和淋巴结的大多数实质细胞中富含β-GCD而脑、肺、肌肉、胃肠和胰腺的实质细胞... 利用“后偶合技术”对正常豚鼠主要组织中β-葡萄糖苷酸酶(β-GCD)的分布与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肾上腺、脾脏、肝脏、睾丸、卵巢、肾脏和淋巴结的大多数实质细胞中富含β-GCD而脑、肺、肌肉、胃肠和胰腺的实质细胞染色较弱组织中呈深染的细胞为巨噬细胞、肝和肾的实质细胞及某些粘液细胞该项工作以豚鼠作为动物模型而研究酶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苷 组织化学 动物模型 性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酮饮食对海人酸点燃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研究
18
作者 张楠楠 丛琳 +2 位作者 方秀英 冯雪梅 朱喜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890-895,共6页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对海人酸点燃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经海人酸制备SD大鼠癫癎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正常膳食(C组)、生理盐水+生酮饮食(K组)、海人酸+正常膳食(E组)和海人酸+生酮饮食(EK组),连续观察21 d后记录不同...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对海人酸点燃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经海人酸制备SD大鼠癫癎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正常膳食(C组)、生理盐水+生酮饮食(K组)、海人酸+正常膳食(E组)和海人酸+生酮饮食(EK组),连续观察21 d后记录不同处理组大鼠体重、观察Ⅳ或Ⅴ级癫癎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并通过HE染色和Nissl染色计数E组和EK组大鼠海马CA3区正常锥体神经元数目。结果 C组和K组大鼠均无癫癎发作,且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数目正常。E组和EK组大鼠在观察过程中均出现Ⅳ或Ⅴ级癫癎发作,但EK组大鼠在饲养第21天时与E组相比,癫癎发作频率减少[(17.90±4.12)次对(30.50±4.40)次,P=0.000]、发作持续时间缩短[(212.70±17.75)s对(335.00±14.21)s,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K组海马CA3区正常锥体神经元数目与E组相比增加[(117.67±7.51)个对(71.33±6.11)个,P=0.0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酮饮食对海人酸点燃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海人 膳食疗法 酮体类 海马 神经元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19
作者 孟红旭 林力 +3 位作者 马彦雷 史跃 刘建勋 李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3,共9页
目的采用高蛋氨酸喂养和5/6肾摘除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大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高蛋氨酸组、单纯肾摘组、复合模型组。分别采用高蛋氨酸饲料喂养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5/6肾摘除... 目的采用高蛋氨酸喂养和5/6肾摘除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大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高蛋氨酸组、单纯肾摘组、复合模型组。分别采用高蛋氨酸饲料喂养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5/6肾摘除建立慢性肾病模型以及复合两种方法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模型,测定大鼠动脉血压、超声心动图、血清生化指标水平;观察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的张力变化和p-p85、p-Akt及p-eNOS(Ser1177)蛋白表达的差异;HE染色观察肾组织、心肌组织和主动脉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三组模型动脉血压均能够持续性显著升高(P<0.01),复合模型组的血压明显高于高蛋氨酸组和单纯肾摘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三组模型心动超声指标LVEDd、LVEDV、LVESV、SV差异显著(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高蛋氨酸组和复合模型组动物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蛋氨酸明显升高(P<0.01),而单纯肾摘组和复合模型组动物血清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5),甘油三脂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三组模型由血管舒张剂诱导的血管环舒张作用曲线均发生右移,而且复合模型组由乙酰胆碱和硝普钠诱导的Emax和EC50较单纯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复合模型组主动脉组织中p-Akt及p-eNOS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模型动物肾组织、心肌组织和主动脉组织皆出现病理改变,复合模型病理改变更严重。结论采用高蛋氨酸喂养和5/6肾摘除可以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大鼠模型,与单纯模型比较功能和形态学指标差异显著,可应用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肾病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血症 慢性肾病 疾病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中对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德胜 谢玉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了解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中对肾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设4组大鼠,分别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加内毒素(LPS),D-GaLN加PAF,D-GaLN加LPS加PAF受体拮抗剂及生理盐水,诱导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 目的:了解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中对肾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设4组大鼠,分别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加内毒素(LPS),D-GaLN加PAF,D-GaLN加LPS加PAF受体拮抗剂及生理盐水,诱导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测肝、肾功能指标并观察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注射D-GaLN大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比生理盐水组升高10倍以上,差异有显著性,病检有肝细胞坏死。注射PAF或LPS组与PAF受体拮抗剂组或生理盐水组比,肾功能指标差异有显著性。肾组织病检可见部分肾小管坏死。结论:PAF与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中的急性肾衰有关;PAF可能参与了内毒素相关的肝肾综合征(HRS)的形成;PAF受体拮抗剂对HRS可能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肾衰竭 急性肝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PAF受体拮抗剂 血清丙氨氨基转移 D-GALN D-氨基半乳糖 肾功能指标 生理盐水组 组织病理改变 肝细胞坏死 肾小管坏死 肝肾综合征 作用机制 总胆红素 急性肾衰 治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