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石家庄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立 王环宇 +6 位作者 张世勇 赵婉佳 侯雨丰 翟世勇 徐宝红 张弘 张双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3580-3583,共4页
目的分析2013年石家庄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暴发疫情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乙脑疫情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次乙脑暴发疫情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于本次疫情暴发期间(2013年10月中旬)选择藁城市、无极县、... 目的分析2013年石家庄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暴发疫情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乙脑疫情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次乙脑暴发疫情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于本次疫情暴发期间(2013年10月中旬)选择藁城市、无极县、平山县和井陉县有乙脑病例发生的村进行健康人群血清乙脑抗体检测。收集2003年石家庄市乙脑抗体检测资料作为历史对照。在疫情发生县采用诱蚊灯法进行蚊种监测,收集成蚊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结果 2013-08-26至11-05,石家庄市医疗机构共报告乙脑患者121例,其中农村101例(83.5%),市区20例(16.5%);男女性别比为0.92∶1;20岁及以上患者占全部患者的79.3%(96/121);职业以农民为主,共73例(60.3%)。患者发病后中位就诊时间为2 d,发病后中位诊断时间为17 d。94例采集血清进行乙脑病毒Ig M抗体检测,其中阳性79例,阳性率为84.0%。50.0%及以上的患者表现有急性起病、发热、精神萎靡、意识障碍。随访到的105例患者有后遗症35例(33.3%),死亡11例,病死率为10.5%。6例(5.0%)有乙脑疫苗接种史。2013年石家庄市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为13.4%(114/850),低于2003年的30.9%(122/395)(P〈0.05);其中2013年10岁~及20岁~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低于2003年(P〈0.05)。2013年监测到的641只蚊中,淡色库蚊600只(93.6%),骚扰阿蚊25只(3.9%),帕氏按蚊16只(2.5%)。结论 2013年石家庄市乙脑暴发疫情呈现成年人患者增多的特点,后遗症和死亡风险较高,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较低。需密切关注人群抗体水平、蚊媒密度变化,加强乙脑疫情监测,及早发现流行态势以有效控制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日本 疾病暴发流行 成年人 库蚊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30年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与对策 被引量:52
2
作者 刘丁 陈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87-392,399,共7页
目的调查中国近30年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1980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索近30年国内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共352起,感染7 656人,病死341人。感染病原体以细... 目的调查中国近30年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1980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索近30年国内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共352起,感染7 656人,病死341人。感染病原体以细菌、病毒为主,占91.48%;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44.32%)、医源性传播(43.18%);夏季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概率最高(35.51%,125/352);婴幼儿是感染暴发事件中的最大受害者(占43.99%),新生儿病死率达84.58%(192/227);普通级医院(省、市、县级医院)是感染暴发事件的高发区(73.58%,259/352);感染部位主要为肠道(32.07%)、下呼吸道(26.19%)、血液系统(14.07%);医务人员手交叉感染、血液制品污染、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违反操作规程等是感染事件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医院感染的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应针对其暴发流行的特征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感染的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暴发 流行病学 感染控制 疾病暴发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流行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立 韩江涛 +2 位作者 庞志钊 张世勇 郭建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之间的关系,为预测石家庄市手足口病发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1年石家庄市每月气象资料(气温、露点、气压、降水量、风速)和手足口病发病资料,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气象因素和手足口...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之间的关系,为预测石家庄市手足口病发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1年石家庄市每月气象资料(气温、露点、气压、降水量、风速)和手足口病发病资料,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气象因素和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每月平均气温与手足口病发病数呈正相关(r=0.614,P=0.033);平均气压与手足口病发病数呈负相关(r=-0.688,P=0.013);平均露点、平均降水量、平均风速与手足口病发病数无线性相关性(P>0.05)。选择平均温度(X1)、平均露点(X2)、平均气压(X3)作为自变量,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stepwise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为Y=247713.701-64.830X1-33.988X2-241.515X3,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复相关系数=0.784,决定系数(R2)=0.615,F=8.985,P=0.013〕。对3个自变量进行筛选显示,气压与手足口病发病数间的线性依存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温、露点与手足口病发病数间线性依存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关系密切,深入探讨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流行的关系,对于建立疾病早期气象预警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气象因素 疾病暴发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某高级中学学生结核病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静 江渊 +8 位作者 唐利红 张祖荣 张阳奕 武洁 王莉莉 郁晨蕾 李向群 沈鑫 朱国峰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采用分子流行病学和传统流行病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014年8-9月发生在上海市闵行区某高级中学的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方法根据首发患者线索,对该校全体师生分阶段采用肺结核症状筛查和胸部X线摄影检查,胸片有异常阴影者进一步行CT扫... 目的采用分子流行病学和传统流行病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014年8-9月发生在上海市闵行区某高级中学的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方法根据首发患者线索,对该校全体师生分阶段采用肺结核症状筛查和胸部X线摄影检查,胸片有异常阴影者进一步行CT扫描检查,再经临床专家组会诊后筛查出可疑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痰涂片、分离培养及GeneXpert MTB/RIF检测)。将收集到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9+3”12个位点(QUB11b、QUB18、Mtub21、Mtub21、MIRU26、QUB26、Mtub04、MIRU31、MIRU40、VNTR2372、VNTR3820、VNTR3232、VNTR4120)结核分枝杆菌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ycobacterial interspersed repetitive unit-variable numbertandem repeat,MIRU-VNTR)多态性分析。结果密切接触者中筛查出该校学生中疑似肺结核患者12例,最终确诊肺结核患者11例,其中分枝杆菌培养阳性5例,一线抗结核药物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均敏感;GeneXpert MTB/RIF检测4例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阳性,对利福平敏感。将本次结核病疫情首例患者菌株,以及密切接触者筛查分离培养得到的5株菌株和1株该校2012年11月确诊肺结核患者保存菌株(共7株菌株)进行“9+3”的12个位点MIRU-VNTR基因型分型。结果显示,7例患者9个位点拷贝数均相同;3个高变位点中除1例患者在VNTR3820位点相差1个拷贝数外,其他位点拷贝数均相同。结论此次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中有12例患者确诊为肺结核,其中6例患者的菌株与2012年发病患者的菌株具有同源性。因此,发现学校结核病患者应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将分子诊断技术应用到结核病筛查工作中,以尽早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疾病暴发流行 分子流行病学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RS在北京市流感大流行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代涛 杨鹏 +8 位作者 张奕 张莉 彭晓旻 石伟先 卢桂兰 梁慧洁 刘医萌 刘民 王全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的:阐明累积和法用于北京市流感暴发预警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基于累积和算法的早期异常报告系统(early aberration reporting system,EARS)对北京市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分析,以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作为判断流感高峰来临的金标... 目的:阐明累积和法用于北京市流感暴发预警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基于累积和算法的早期异常报告系统(early aberration reporting system,EARS)对北京市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分析,以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作为判断流感高峰来临的金标准。结果:2009年至2010年北京市共有421家医院开展了流感样病例监测,7家网络实验室开展了流感病原学监测。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421家医院的平均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2.56%,共在11家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19 262份,分离流感病毒5 045株,以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主。使用累积和法对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较好地预警了流感高峰的来临。结论:应用累积和法对北京市流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高效准确地对流感高峰进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疾病暴发流行 人群监测 疾病报告 数据说明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暴发切口脓肿分枝杆菌感染 被引量:6
6
作者 朱红军 柯永坚 +1 位作者 林祥伟 周倪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93-395,共3页
目的分析汕头某卫生院发生的一起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暴发流行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3月,采集该卫生院2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32份标本(包括病灶组织、切口分泌物和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革兰、抗酸染色,... 目的分析汕头某卫生院发生的一起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暴发流行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3月,采集该卫生院2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32份标本(包括病灶组织、切口分泌物和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革兰、抗酸染色,在分离出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的基础上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例患者中,11例分离出14株抗酸染色阳性的快速生长非结核分枝杆菌,经鉴定均为脓肿分枝杆菌。所有菌株均对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对亚胺培南、利奈唑胺和庆大霉素中介,对其余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此次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暴发流行是由脓肿分枝杆菌引起。重视并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监控工作,是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切口感染 脓肿分枝杆菌 快速生长分枝杆菌 医院感染 疾病暴发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病原学检测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爱霞 郭桐生 +7 位作者 徐军 郭静霞 马洪滨 赵敏 阎亮 郝健 李伯安 毛远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通过实验室病原学筛查,结合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初步筛查某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致病病原体。方法采集51例患者血液和咽拭子标本,分别采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病毒分离及微生物学细... 目的通过实验室病原学筛查,结合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初步筛查某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致病病原体。方法采集51例患者血液和咽拭子标本,分别采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病毒分离及微生物学细菌培养等实验室诊断方法筛查、确定致病病原体,并对15例恢复期患者(发病后15~28d)血清进行IgG滴度检测,比较急性期与恢复期抗体滴度的变化。结果所有咽拭子的细菌培养及7例咽拭子的病毒分离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对24例患者血清进行的免疫荧光法呼吸道常见20种病原体IgM抗体筛查结果显示:流感A型阳性率为20.8%(5/24),流感B型阳性率为12.5%(3/24),肺炎衣原体阳性率为20.8%(5/24),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50.0%(12/24),其余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ELISA检测IgM抗体结果显示:总流感病毒IgM抗体阳性2例(3.92%),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7例(13.7%),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20例(39.2%),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阳性2例(3.92%),EB病毒抗体阳性1例(1.96%)。免疫荧光法肺炎支原体IgG抗体滴度检测结果显示1∶100稀释后阳性反应37例(72.5%),其中的31例(60.8%)在1∶1000稀释后仍呈阳性反应,对照组仅2例(6.45%)IgG抗体1∶100时呈阳性,在1∶1000稀释后均为阴性。PCR实验未见特异扩增反应。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检测发现15例中有7例肺炎支原体抗体效价有4倍以上变化。结论初步推断此次某部群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事件系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该疫情的实验室快速诊断为今后疫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疾病暴发流行 支原体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特点及分子基础 被引量:4
8
作者 姜涛 赵慧 +1 位作者 秦成峰 秦鄂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1-912,915,共3页
关键词 流感病毒 A型 H1N1亚型 疾病暴发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ecA-RFLP调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血流感染暴发 被引量:6
9
作者 吕琳 宋诗铎 +1 位作者 王玉宝 孙二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调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暴发的价值。方法对分离自某医院心脏手术后发生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的经API20NE条鉴定系统鉴定的28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进行recA基因PCR扩增,应用限...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调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暴发的价值。方法对分离自某医院心脏手术后发生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的经API20NE条鉴定系统鉴定的28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进行recA基因PCR扩增,应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对recA基因PCR扩增片段进行PCR-RFLP分析。同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全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血流感染临床株recA基因的PCR扩增阳性,PCR产物经HaeⅢ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出现一致的谱型,符合RFLP-J型,即B.stabilis(基因型Ⅳ)。28株菌对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对氟喹诺酮、碳青霉烯类、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氨噻肟的敏感性存在微小差异。结论此次医院血流感染暴发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tabilis(基因型Ⅳ)所致。recA基因的PCR-RFLP分型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及追踪溯源有重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复合体 医院感染 血流感染 疾病暴发流行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首起乡镇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分析
10
作者 赵生虎 封永建 +1 位作者 赵振川 李伟 《中国健康教育》 2013年第9期850-851,共2页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9年9月西宁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乡镇中学所有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对发病3 d内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使用荧光定量...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9年9月西宁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乡镇中学所有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对发病3 d内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 d的医学观察。收集学校所在社区部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结果疫情持续14 d,共发生流感样病例96例,罹患率为18.46%。采集53份患者咽拭子标本中27份甲型H1N1核酸为阳性,阳性率为50.94%。302名密切接触者未发生被感染病例。275份社区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率为10.18%。结论西宁市首起乡镇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疾病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分子流行病学和传统调查相结合分析嘉祥县某中学结核病聚集性疫情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建翠 汪延举 +3 位作者 史衍席 王秀珍 李学政 王海英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655-658,共4页
目的分析2007—2008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某中学一起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情况。方法以线索病例为依据,对该校3254名学生进行PPD试验和症状筛查。对分离培养的Mtb进行24位点分枝杆菌散在重复单位—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ycobacterial int... 目的分析2007—2008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某中学一起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情况。方法以线索病例为依据,对该校3254名学生进行PPD试验和症状筛查。对分离培养的Mtb进行24位点分枝杆菌散在重复单位—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ycobacterial interspersed repetitive unit-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MIRU-VNTR)基因分型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菌阳患者暴露程度和确诊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active tu-berculosis,ATB)或潜伏感染者(LTBI)的关系。结果筛查该中学学生的Mtb潜伏感染率为28.8%,共确诊1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3例培养阳性。24位点MIRU-VNTR基因分型3株菌株结果显示,2株菌株基因型成簇,1株菌株位点Mutub4、Mtub21和QUB-26拷贝数不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菌阳患者同班级或同年级是被诊断为ATB或LTBI的危险因素。结论该次结核疫情中,3位菌阳患者在学校引起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可能导致了另外7例ATB的暴发。因此对学生结核病患者的及时确诊和有效治疗,以及对学生及时进行结核病筛查对控制学校结核病暴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流行病学 疾病暴发流行 结核 肺/传播 基因型 流行病学 分子 流行病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与规范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的处置 被引量:17
12
作者 路希维 王毳 陆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531-538,共8页
结核病悬发是我国校园面临的严峻公共卫生挑战,建立科学的结核病暴发疫情处置流程和防治对策是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笔者综合国内外文献,对结核病暴发疫情的定义、分类、分级响应、调查处置流程及预防进行系统归纳和整... 结核病悬发是我国校园面临的严峻公共卫生挑战,建立科学的结核病暴发疫情处置流程和防治对策是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笔者综合国内外文献,对结核病暴发疫情的定义、分类、分级响应、调查处置流程及预防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明确了结核病暴发疫情调查的目的、方法和内容,并结合我国学校结核病流行特点和当前面对的挑战对结核病暴发疫情的处置流程进行补充和完善,重点介绍了患者管理、接触者暴露分级与干预、提高潜伏感染者依从性,以及应对舆情危机等方面的新理念和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疾病暴发流行 传染病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校园肺结核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大宽 何翼君 +6 位作者 刘自森 王坤 王静 张利超 李杰 高磊 潘守国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对一起校园肺结核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工作中的难点和不足,为完善学校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思路和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一起学校结核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同时... 目的对一起校园肺结核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工作中的难点和不足,为完善学校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思路和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一起学校结核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同时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和胸部X线摄片(简称"胸片")开展肺结核筛查和密切接触者调查。结果在确诊1例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例之后,共开展4次密切接触者筛查并陆续确诊4例活动性结核病病例。其中,针对指示病例的54名密切接触者(学生47名,教职工7名)开展首次调查时,调查对象的胸片均未见异常,学生的TST强阳性率为4.44%(2/45),教职员工为1/7。本次疫情TST强阳性且排除活动性结核病的学生无人接受预防性治疗。与首次筛查相比,后续筛查中与指示病例同宿舍的学生TST阳转率为6/8、同小组学习的学生TST阳转率为4/5、经常性共同就餐的学生TST阳转率为3/3。此外,后续筛查中发现的4例肺结核新发患者均为随访过程中的TST阳转者。结论本次学校肺结核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示,密切接触者调查和处置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新近感染的追踪应成为随访密切接触者的重要内容,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界定应更加明确并应提高预防干预的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结核 疾病暴发流行 接触者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结核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专家共识 被引量:57
14
作者 上海市防痨协会 中国防痨协会青年理事会 +1 位作者 《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沈鑫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9-13,共5页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容易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甚至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专家共识从学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及效果评估三方面,对指示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调查方法、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及结核潜伏感染者诊断治疗与管理等提...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容易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甚至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专家共识从学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及效果评估三方面,对指示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调查方法、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及结核潜伏感染者诊断治疗与管理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疾病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方法 疾病影响状态调查 潜伏性结核病 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结核病暴发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78
15
作者 路希维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752-756,共5页
结核病暴发是我国面临的严重校园公共卫生挑战之一。笔者对学校结核病疫情面临的挑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结核病暴发处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重点概述了结核病潜伏感染的筛检手段与干预措施研究进展。归纳得出:肺结核患者早期发... 结核病暴发是我国面临的严重校园公共卫生挑战之一。笔者对学校结核病疫情面临的挑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结核病暴发处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重点概述了结核病潜伏感染的筛检手段与干预措施研究进展。归纳得出:肺结核患者早期发现是控制结核病暴发的基本手段;暴露关系与PPD试验相结合是评价结核潜伏感染的有效手段;预防治疗方案的短程化与全程管理是提高潜伏感染者治疗依从性的关键,等等,为制定科学的学校结核病防控技术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预防和控制 疾病暴发流行 预防和控制 结核菌素试验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内科病房挪威疥暴发的治疗与防控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增文 朱怀宇 郭晓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759-1762,共4页
目的回顾一起挪威疥暴发的治疗与防控措施。方法 2014-10-23,1例患阿尔茨海默病多年的83岁退休女教师以"肺部感染"收入清华大学医院内科病房。入院时即发现该患者周身较多皮疹,且搔抓不止。治疗过程中发现该患者护工及多例患... 目的回顾一起挪威疥暴发的治疗与防控措施。方法 2014-10-23,1例患阿尔茨海默病多年的83岁退休女教师以"肺部感染"收入清华大学医院内科病房。入院时即发现该患者周身较多皮疹,且搔抓不止。治疗过程中发现该患者护工及多例患者、护工、家属、医护人员陆续出现皮疹,2015-03-19,原发患者刮片镜检发现大量疥螨、虫卵及粪便,确诊挪威疥。挪威疥暴发诊断确立后,立即进行上报、成立挪威疥防控小组、追踪记录接触者、治疗、隔离、环境消杀等。结果共治疗64例患者、员工及家属,其中查到病原体者仅6例。原发患者外用药物2个月,结痂均脱落,指趾间无脱屑,经反复多次镜检未发现疥螨及虫卵。其他患者治疗2~4个疗程。2个月后所有确诊及疑似患者未发生反复,而且相关人员未出现新发患者。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挪威疥是预防疥疮暴发的关键措施,一旦发生了疥疮暴发,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原发患者,并追寻病区内所有与原发患者有接触者,同时治疗及预防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疥 疾病暴发流行 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呼吸科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被引量:7
17
作者 白红 吉云丽 +3 位作者 杨露琼 郭月珠 赵桂珍 段俊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呼吸科铜绿假单胞菌(PA)下呼吸道感染暴发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以临床资料、流行病学、环境监测和药敏试验为依据,核实诊断并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医院感染暴发由PA血清Ⅳ型引起,其主要流行因素是所使用的氧气湿化瓶、...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呼吸科铜绿假单胞菌(PA)下呼吸道感染暴发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以临床资料、流行病学、环境监测和药敏试验为依据,核实诊断并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医院感染暴发由PA血清Ⅳ型引起,其主要流行因素是所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数量不足,消毒不严。采取相应措施后感染得以控制。结论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控制PA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医院感染 流行病学 疾病暴发流行 呼吸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为大流行做好准备
18
作者 周淑新 杨景震 李尔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4期1163-1164,共2页
关键词 禽流感 疾病暴发流行 化学预防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局部暴发伤寒疫情的应对
19
作者 钟爱珍 李建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9期1653-1654,共2页
目的 研究社区局部暴发伤寒疫情的应对策略。方法 总结2005年6月23日~2005年8月5日因伤寒疫情留院及门诊病例的救治情况。结果 通过(1)成立伤寒防治工作小组;(2)加强健康教育;(3)实施流行中的综合控制及保障措施,全部患者均... 目的 研究社区局部暴发伤寒疫情的应对策略。方法 总结2005年6月23日~2005年8月5日因伤寒疫情留院及门诊病例的救治情况。结果 通过(1)成立伤寒防治工作小组;(2)加强健康教育;(3)实施流行中的综合控制及保障措施,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积极而有效的综合控制措施,可应对社区局部暴发的伤寒疫情且行之有效,此经验值得在基层卫生单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伤寒 疾病暴发流行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校5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灵绸 石海萍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88-1394,共7页
目的:分析某高校5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发生原因,为高校肺结核防控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分析方法,查阅某高校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结核病档案资料,对5起符合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接触者筛查、患者临床... 目的:分析某高校5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发生原因,为高校肺结核防控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分析方法,查阅某高校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结核病档案资料,对5起符合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接触者筛查、患者临床特征和就诊情况、防控措施等资料进行整理,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疫情传播链、传染源和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5起疫情均为因症就诊患者的接触者筛查发现,2014—2018年发生4起、2022年发生1起,集中发生在大学本科二、三年级和学期中间。5起疫情累计关联的23例患者中,91.30%(21/23)为校内学生,8.70%(2/23)为校外家属;95.65%(22/23)为男性学生。21例校内患者,38.10%(8/21)病原学阳性,52.38%(11/21)有症状;11例有症状患者中,8例(72.72%)主动就诊,其中6例就诊延误、4例诊断延误;4例诊断延误中,3例误诊,1例漏报。筛查检出患者16例,均为密切接触学生,密切接触者患者检出率为3.50%(16/457)。结论:高校易发肺结核聚集性疫情,患者就诊延误和未就诊、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误诊和漏报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疾病暴发流行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