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内经》的预防思想
1
作者 王伟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3年第6期4-5,共2页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它系统地阐述了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问题,而且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重要预防医学思想。《内经》“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它系统地阐述了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问题,而且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重要预防医学思想。《内经》“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就是在身体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内经》主要通过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疾病/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增加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 被引量:10
2
作者 姚美芳 孙雪 +8 位作者 韩珏 屠伊娜 何洁 赵一鸣 楼寒钰 庞晓红 曾文衡 张松照 单鹏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8-274,共7页
目的:采用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FRS)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对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入选1708例于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人体形态学和生化指标... 目的:采用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FRS)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对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入选1708例于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人体形态学和生化指标。采用ATPm2005亚洲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按不同性别分为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和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结果:男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腰围、体质量、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c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组(P〈0.01)。合并代谢综合征组FRS男性[13.0(10.0,15.0)与11.0(9.0,13.0)]、女性[15.0(12.0,18.0)与12.0(6.0,14.8)]和10年心血管风险男性[12.0%(6.0%,20.0%)与8%(5.0%,12.0%)]、女性[3.0%(1.0%,6.0%)与1.0%(0.0%,2.8%)]均高于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均P〈0.01)。FRS和10年心血管风险随代谢综合征组分增加而增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进一步增加FRS和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流行病学 代谢综合征X/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供者肝移植受者胆道并发症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俞军 谢尚奋 +5 位作者 夏伟良 程龙宇 张武 俞松峰 张珉 郑树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4-669,共6页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施行的109例DCD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供者因素对受者胆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109...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施行的109例DCD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供者因素对受者胆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109例DCD肝移植受者术后共24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2.0%。单因素分析显示胆道并发症组与对照组间的热缺血时间( P<0.001)及ICU住院天数( 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O血型是否相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升压药及患者脂肪肝有增加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热缺血时间(P=0.001,OR=1.328,95%可信区间为1.124~1.526)和ICU住院天数( P=0.012,OR=0.840,95%可信区间为0.732~0.963)是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道并发症仍然是DCD肝移植术后的主要难题,热缺血时间和ICU治疗是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供肝紧缺的情况下,使用ABO血型不相容的供肝不失为拯救生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预防和控制 胆道疾病/病因学 肝移植/副作用 手术后并发症 组织供者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2
4
作者 詹可顺 王华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4-666,共3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CCl4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中ALT、AST水平和肝匀浆MDA、SOD、GSH-Px含量,HE染色法对肝脏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白芍总苷(60、120、2...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CCl4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中ALT、AST水平和肝匀浆MDA、SOD、GSH-Px含量,HE染色法对肝脏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白芍总苷(60、120、240mg/kg)灌胃给药均能降低血浆中升高的转氨酶水平,病理检查也发现其可明显减轻肝组织坏死范围及程度,减少炎细胞浸润。同时发现白芍总苷可降低肝匀浆中升高的MDA水平,使降低的肝匀浆SOD、GSH-Px酶活性升高。结论白芍总苷对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自由基、提高抗氧化物酶的活性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化学诱导 疾病/预防和控制 白芍/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宋洁 胡金兰 +5 位作者 柯道平 黄九龙 周华 李忠稳 马嵘 孔德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总黄酮(FG)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模型,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电镜测微技术分别观察了不同剂量的FG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 目的探讨银杏叶总黄酮(FG)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模型,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电镜测微技术分别观察了不同剂量的FG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一氧化氮(N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的影响以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00、200mg/(kg·d)的FG可明显抑制心肌MDA含量升高及CK含量的降低;50、100、200mg/(kg·d)的FG可提高心肌SOD活力,也可显著抑制心肌NO含量的降低及NOS活性的下降,其中200mg/(kg·d)的FG还可提高心肌LDH活力。电镜下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主要表现为心肌纤维水肿或断裂,肌小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横纹消失,线粒体肿胀;200mg/(kg·d)的FG可明显逆转心肌损伤。结论FG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抗自由基损伤、防止NO的降低及减轻心肌组织损伤等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预防和控制 自由基 糖尿病 实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苷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为 刘娟 +1 位作者 刘干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橙皮苷(HDN)对D-氨基半乳糖胺(D-GalN)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D-GalN诱导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目的探讨橙皮苷(HDN)对D-氨基半乳糖胺(D-GalN)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D-GalN诱导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肝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RT-PCR法检测小鼠肝脏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水平,并作肝组织切片病理观察。结果病理学切片显示HDN能明显改善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病变范围与程度,使炎细胞浸润减少;并且HDN能降低D-GalN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TNF-α水平;降低肝组织匀浆MDA含量;提高SOD、GSH-Px活性;抑制IL-1βmR-NA表达。结论 HDN对D-GalN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小鼠血清中TNF-α的水平、抑制IL-1βmRNA表达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化学诱导 疾病/预防和控制 黄酮类/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饮食对犬类心脏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任晓梅 辛宝 +1 位作者 钱文文 张荣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3-438,共6页
目的:探讨低盐饮食对哺乳动物心脏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可能涉及的分子生物学功能。方法: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中获取低盐饮食心脏组织基因芯片数据(GSE17149),将数据导入Qlucore Omics Explorer3.1、STRING 1... 目的:探讨低盐饮食对哺乳动物心脏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可能涉及的分子生物学功能。方法: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中获取低盐饮食心脏组织基因芯片数据(GSE17149),将数据导入Qlucore Omics Explorer3.1、STRING 10.0、Genclip 2.0、GCBI等分析软件,筛选低盐饮食组与正常饮食组实验动物心脏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编码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等,筛选两组之间的关键节点基因。结果:与正常饮食组比较,低盐饮食组犬心脏组织基因表达谱发生改变,在43 035个基因中共有1343个(3.12%)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1个最明显的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以NF-κB抑制因子-α(NFKBIA)蛋白为核心,主要发挥减弱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分化、促进胆固醇排出和分解等生物学功能。结论:低盐饮食动物心脏组织基因转录谱发生明显改变,低盐饮食可能通过上调NFKBIA基因的表达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 限钠 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学 基因表达 转录 遗传 质谱分析法 计算生物学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