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疼痛评估管理指标提高疼痛评估完整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魏建梅 刘韦辰 +5 位作者 王志剑 王雨彤 宁玉梅 万露 罗丽婷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疼痛评估管理指标提高护士执行疼痛评估完整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建立疼痛评估管理指标,制定护士执行疼痛评估完整检查表及细则。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对全院临床科室各层次护士进行循环式疼痛评估管理培训,取得了... 目的:探讨建立疼痛评估管理指标提高护士执行疼痛评估完整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建立疼痛评估管理指标,制定护士执行疼痛评估完整检查表及细则。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对全院临床科室各层次护士进行循环式疼痛评估管理培训,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为提高护士执行疼痛评估的完整率,从2018年10月起逐步在疼痛相关科室(骨科、肿瘤科、烧伤科、胸外科、产科、麻醉科、小儿科等)建立疼痛评估管理指标,选取疼痛科2018年4月至2018年9月建立疼痛评估管理指标前住院病人5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疼痛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建立疼痛评估管理指标后的住院病人500例作为试验组,将护士执行疼痛评估的完整率、疼痛强度评估的准确率、病人平均住院日及病人满意度等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建立疼痛评估管理指标后护士执行疼痛评估的完整率显著、疼痛强度评估的准确率高于实施前,病人满意度提高,差异较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疼痛评估管理指标的建立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疼痛评估管理意识,正确认识疼痛评估规范性对于病人疼痛管理的重要性,使护士执行疼痛评估完整率、疼痛强度评估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更加规范临床疼痛评估工作,提升疼痛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评估 疼痛护理 疼痛评估管理 疼痛评估完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评估管理在淋巴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彭德艳 欧阳玉燕 +2 位作者 杨玉婷 刘琼 张跃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疼痛评估管理在淋巴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研究资料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淋巴瘤患者,共104例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疼痛... 目的探讨疼痛评估管理在淋巴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研究资料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淋巴瘤患者,共104例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疼痛评估管理护理,各52例,观察两组疼痛程度缓解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较高,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疼痛程度逐渐改善,且VAS、NRS、Faces、NIPS、DPIS评价与同时间段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P<0.05);腰穿患者中观察组VAS、NRS、Faces、NI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PIS评价中度及以上疼痛率60.00%低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穿患者中观察组VAS、NRS、Faces、NI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PIS评价中度及以上疼痛率60.00%低于对照组100.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港术后患者中观察组VAS、NRS、Faces、NI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PIS评价中度及以上疼痛率50.00%低于对照组100.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术后患者中观察组VAS、NRS、Faces、NI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PIS评价中度及以上疼痛率40.00%低于对照组75.0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低,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第一个疗程和第二疗程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逐渐改善,且与同时间段对照组比较明显更高(P<0.05)。结论针对淋巴瘤患者在护理中落实疼痛评估管理利于帮助患者尽快缓解疼痛程度,并安抚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况,提高生活质量,护理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评估管理 淋巴瘤 疼痛程度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