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罗张进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4期116-118,共3页
目的:分析对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田东县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45例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试验组(22例,实... 目的:分析对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田东县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45例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试验组(22例,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Barthel评分、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效果更佳,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正君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8期204-205,共2页
目的:分析对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自贡市贡井区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12例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结合组。为常规组5... 目的:分析对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自贡市贡井区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12例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结合组。为常规组56例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为结合组56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结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治疗后,结合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其QOL-BREF评分、Barthel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可取得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疼痛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3
作者 任雨春 倪义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9期53-56,共4页
目的比较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保守治疗)和观察组(40例,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 目的比较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保守治疗)和观察组(40例,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睾酮(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型胶原C端异物肽(CTX-Ⅰ)、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1.85±0.37)分、椎体前缘高度(37.50±5.50)mm、后凸Cobb角度(5.34±1.23)°、ODI评分(13.34±2.39)分均优于对照组的(2.24±0.36)分、(20.84±3.65)mm、(6.81±1.62)°、(23.33±3.64)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T(0.94±0.09)ng/L、IGF(167.25±26.43)μg/ml、CTX-Ⅰ(0.26±0.07)μg/ml均优于对照组的(0.62±0.12)ng/L、(126.72±25.71)μg/ml、(0.38±0.11)μg/ml(P<0.05)。两组治疗3周的治疗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1、3个月的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优于保守治疗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伤椎双侧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楼宇梁 陈国英 +5 位作者 王灿锋 费慧 孙观荣 全仁夫 李伟 洪锋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双侧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双侧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单侧骨水泥强化组(骨水泥组)和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双侧置钉(螺钉组)。骨水泥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62.1±8.1)岁。螺钉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65.1±9.3)年。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节段后凸畸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中央高度比值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5~36个月。骨水泥组手术时间(70.1±17.3)min,明显短于螺钉组(78.6±1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VAS术后1年(1.5±0.5)分、末次随访(0.5±0.3)分低于螺钉组术后1年(1.8±0.3)分、末次随访(0.8±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节段后凸畸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中央高度比值术后1年(6.2±1.2)°、(86.6±3.5)%、(91.1±2.5)%,末次随访(6.4±0.7)°、(85.5±3.3)%、(90.5±6.3)%,均优于螺钉组术后1年(6.8±1.4)°、(83.1±2.4)%、(89.9±3.4)%和末次随访(7.1±1.1)°、(82.6±4.1)%、(87.6±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出现3例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螺钉组出现2例椎弓根螺钉拔出,末次随访时予拆除螺钉。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双侧置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可达到满意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但前者内固定系统更稳定,长期随访时能有效维持伤椎前中柱高度和伤椎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慢性腰背痛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折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疼痛及脊柱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5
作者 李玲慧 王达 +5 位作者 刘治泽 王晓阳 谢榕 彭啸 王尚全 李光华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82-87,共6页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研究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在2024年3月之前公开发表在PubMed、Cochran...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研究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在2024年3月之前公开发表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EMBASE数据库、SinoMed文献服务系统、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手法复位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和数据提取,并参照Cochrane协作网标准,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逐一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8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702例患者,其中手法复位联合PVP组857例,PVP组8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法复位联合PVP与单纯PVP组相比较,近期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数差值(mean difference,MD)=-0.5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7~-0.07,P=0.03)、远期VAS评分(MD=-0.78,95%CI:-1.09~0.47,P<0.00001)、近期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MD=-3.99,95%CI:-4.91~-3.07,P<0.00001)、远期ODI评分(MD=-7.02,95%CI:-7.99~-6.05,P<0.00001)、椎体后凸Cobb角(Cobb′s angle,Cobb)(MD=-6.07,95%CI:-8.10~-4.03,P<0.00001)、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值比(odds ratio,OR)=0.33,95%CI:0.17~0.67,P=0.002)等诸多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PVP在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脊柱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手法复位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分析
6
作者 张滔 李兰 +3 位作者 李旭雪 李东明 吴海燕 陶一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OVCF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完全骨髓水肿组(51例)、部分骨髓水肿组(52例)以及无骨髓水肿组(51例)。三组均接受经皮椎...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OVCF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完全骨髓水肿组(51例)、部分骨髓水肿组(52例)以及无骨髓水肿组(51例)。三组均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术后随访一年。比较三组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统计三组术后骨折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天,三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a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低,且完全骨髓水肿组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低,部分骨髓水肿组较无骨髓水肿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三组伤椎椎体高度均较术前高,Cobb角度较术前小,且完全骨髓水肿组伤椎椎体高度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高,Cobb角度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低,部分骨髓水肿组伤椎椎体高度较无骨髓水肿组高,Cobb角度较无骨髓水肿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三组骨折再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VCF患者MRI显示其骨髓水肿程度与其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改善效果成正相关(P<0.05)。结论OVCF患者骨髓水肿程度越严重,其PKP治疗效果相对越好,越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椎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凸畸形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孟令鑫 石岩 +2 位作者 李斌 张浩然 宋华伟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1期39-42,共4页
目的 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后凸畸形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接受治疗的114例OVCF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骨科... 目的 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后凸畸形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接受治疗的114例OVCF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骨科机器人辅助PVP治疗)和对照组(给予传统X线透视辅助PVP治疗)各57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术者辐射量均短于或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1 d,2组伤椎前缘高度增加,伤椎Cobb角减小,且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伤椎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后1d时减小,伤椎Cobb角较术后1d时增大(P<0.05),但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低于术后1 d(P<0.05),但2组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28%(7/57)低于对照组的28.07%(1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机器人辅助PVP在治疗OVCF后凸畸形中展现出良好的临床优势,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术者辐射量,更好地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脊柱后凸 机器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手术时间 伤椎前缘高度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旁肌退变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8
作者 苟于炜 谢贤松 +4 位作者 陈骞 文永杰 王琦琳 贾雨豪 张映波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313-316,共4页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伴椎旁肌退变(PMD)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4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85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PMD...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伴椎旁肌退变(PMD)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4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85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PMD将其分为PMD组(合并PMD,n=45)和NPMD组(未合并PMD,n=40)。两组均采用PKP治疗,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骨密度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节段(T10~L2、L3~L5)、单侧或双侧穿刺、骨水泥注射量等术中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两组腰背部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伤椎节段占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单或双侧穿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 d两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D组术后1、3个月ODI评分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高于NPMD组(P<0.05)。结论 PMD患者经PKP治疗,可有效改善腰背疼痛和腰椎功能。PMD可作为OVCF合并PMD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临床疗效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椎旁肌 脊柱微创 椎体强化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跌倒恐惧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梁晓蕾 秦德春 +3 位作者 夏晓燕 李文卿 刘姿显 冯嘉航 《护士进修杂志》 2025年第9期903-909,共7页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术后6个月内患者跌倒恐惧(fear of falling,FOF)水平,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8月在潍坊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经...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术后6个月内患者跌倒恐惧(fear of falling,FOF)水平,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8月在潍坊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2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明版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short falls efficacy scale international,short FES-I)、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tilburg frailty indicator,TFI)对其进行调查。分别在出院当日、出院后1、3、6个月评估患者的FOF程度,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FOF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参与调查的219例OVCF术后患者FOF在出院后半年内呈下降趋势;FOF存在3种不同的变化轨迹:高水平缓慢下降组(28%)、中水平快速下降组(47%)和低水平持续稳定组(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低水平持续稳定组,高水平缓慢下降组的影响因素为高龄(OR=1.241,P=0.002,95%CI:1.084~1.420)、平衡能力越差(OR=0.272,P<0.001,95%CI:0.187~0.396)、多个椎体骨折(OR=0.110,P=0.023,95%CI:0.016~0.739)、近6个月有跌倒史(OR=0.067,P=0.002,95%CI:0.012~0.370)、并存慢性病(OR=0.171,P=0.042,95%CI:0.031~0.939)、未呈现衰弱(OR=8.260,P=0.044,95%CI:1.057~64.515),中水平快速下降组的影响因素为平衡能力越差(OR=0.458,P<0.001,95%CI:0.347~0.603)、近6个月有跌倒史(OR=0.115,P=0.002,95%CI:0.029~0.466)、并存慢性病(OR=0.206,P=0.021,95%CI:0.054~0.787)、未呈现衰弱(OR=6.529,P=0.041,95%CI:1.077~39.559)。结论OVCF术后患者FOF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变化轨迹重视高龄、多个椎体骨折、近6个月有跌倒史、平衡能力差、并存慢性病、未呈现衰弱的患者,给予及时的评估及干预措施,从而防范FOF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跌倒恐惧 变化轨迹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营养支持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白蛋白水平及康复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琚绍静 臧砚超 +3 位作者 梁卫东 杨丽 夏艳玲 刘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年第3期91-96,共6页
目的:观察个体化营养支持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白蛋白水平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120例,采用信封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常规组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 目的:观察个体化营养支持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白蛋白水平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120例,采用信封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常规组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个体化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干预。比较两组主动功能锻炼开始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患肢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营养指标、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NRS 2002)评分、Harris评分、骨代谢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个体化组主动功能锻炼开始时间(1.82±0.74)d、首次下床时间(5.47±1.88)d、患肢肿胀消退时间(12.38±2.54)d、住院时间(11.32±2.08)d均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营养指标、骨代谢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均较干预前升高,且个体化组干预后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sTRACP5b)、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均较干预前降低,且个体化组干预后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NRS 2002评分、Harri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Harri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个体化组干预后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NRS 2002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个体化组干预后低于常规组(P<0.05)。个体化组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支持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可改善营养状况和骨代谢指标,提高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营养支持 老年 骨质疏松髋部骨折 骨代谢 康复质量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壮筋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马成 赵飞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9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壮筋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60例OVCF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并择期行PVP,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 目的:观察补肾壮筋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60例OVCF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并择期行PVP,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壮筋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个月患椎高度丢失比、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后1周(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患椎椎体高度丢失比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患椎高度丢失比低于术后1个月(P<0.05)。结论:PVP治疗OVCF对恢复患椎高度有良好疗效,术后加服补肾壮筋汤可促进OVCF患者骨折愈合,有助于减轻术后残余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腰椎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肾虚骨痿 经皮椎体成形术 补肾壮筋汤 疼痛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患椎高度丢失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杨磊 郝宇鹏 +2 位作者 廖亦佳 崔宏勋 周英杰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239-244,共6页
目的通过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比较,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OVCF-NU)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符合选择标准的40例OVCF-NU患者... 目的通过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比较,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OVCF-NU)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符合选择标准的40例OVCF-N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PCVP,对照组采用PKP。采集两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手术时间、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骨水泥分布、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局部后凸角(Cobb角)等资料进行比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功能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试验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4周的VAS、ODI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试验组发生骨水泥渗漏4例,对照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增加,Cobb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75,P=0.001)。结论与PKP相比,手法复位联合PCVP治疗OVCF-NU患者不仅能获得相似效果,还具有治疗费用少,骨水泥分布好等优势,值得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骨折不愈合 手法复位 弯角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风险预测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邹颖 赵腾飞 +4 位作者 张恒 邓亚萍 段会婷 赵天玲 柳桓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8期1525-1529,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骨科损害控制(DCO)的风险预测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南省职工医院收治的行骨水泥PVP治疗的114例老年OVCF患者,按随... 目的 探讨基于骨科损害控制(DCO)的风险预测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南省职工医院收治的行骨水泥PVP治疗的114例老年OVCF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常规干预组和风险预测组,各57例。常规干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风险预测组行基于DCO的风险预测护理干预。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AD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个月,风险预测组FRS评分、ODI评分、Cobb角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风险预测组椎体前缘高度、ADL评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风险预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 基于DCO的风险预测护理能减轻老年OVCF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促进伤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老年 骨科损害控制 经皮椎体成形术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TREM-1、TNF-α水平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关系及其检测价值
14
作者 李飞霞 汪文录 +1 位作者 梅德琴 刘志昂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0期1764-176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肺部感染的关系及其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83...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肺部感染的关系及其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83例OVCF患者,根据PVP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3例)及未感染组(1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sTREM-1和TNF-α水平、免疫功能,分析血清sTREM-1、TNF-α水平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随访1 a比较两组预后。结果两组性别、吸烟史、麻醉方式、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血清sTREM-1、TNF-α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未感染组(P<0.05),而两组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项指标联合诊断OVCF患者PVP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均高于单一sTREM-1、TNF-α的0.846、0.831。随访1 a后,感染组的优良率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TREM-1、TNF-α水平与OVCF患者PVP术后肺部感染相关,临床需关注血清sTREM-1、TNF-α水平,积极进行感染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肺部感染 可溶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脊柱定位器加手法复位后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达 王尚全 +3 位作者 李玲慧 陈明 冯泳铿 蔡明扬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38-545,共8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治疗的61例OVCFs患者,随机分为自制脊柱定位器定位+手法复位组(治疗组)...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治疗的61例OVCFs患者,随机分为自制脊柱定位器定位+手法复位组(治疗组)和传统克氏针定位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4例,女26例;年龄61~87(73.61±7.17)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5.24~28.89(23.90±3.20)kg·m-2;骨密度T值-4.90~-2.50(-3.43±0.75)SD;骨折至手术时间6.50(4.00,10.25)d;骨折压缩情况Genant分级,Ⅰ级10例,Ⅱ级13例,Ⅲ级7例。对照组31例,男7例,女24例;年龄61~89(73.63±8.77)岁;BMI为18.43~27.06(23.67±2.35)kg·m-2;骨密度T值-4.60~-2.50(-3.30±0.68)SD;骨折至手术时间6.00(3.00,8.00)d;Genant分级,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1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穿刺次数、X线透视次数、穿刺所需时间,并于术前及术后3 d和1个月观察并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评分及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10±0.80)个月。治疗组穿刺次数、X线透视次数、穿刺所需时间分别为5.00(4.00,6.00)次、(29.53±5.89)次、14.83(12.42,21.20)min,对照组分别为7.00(6.00,8.00)次、(34.58±5.33)次、22.19(17.33,27.01)min,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VAS、JOA及TUG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JOA及TUGT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术后3 d,治疗组JOA评分23.00(20.75,25.00)分,高于对照组20.00(19.00,23.00)分(P<0.05);术后3 d治疗组TUGT为6.26(5.86,6.57)s,优于对照组6.90(6.80,7.14)s(P<0.05)。术中治疗组出现1例骨水泥渗漏,对照组出现2例骨水泥渗漏。结论:自制脊柱定位器定位下行椎体成形术联合手法复位的优化方案应用于OVCFs患者,能减少术中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减少X线透视次数,在恢复术后患者短期腰椎功能、站立行走能力上,相较单纯克氏针定位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定位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后凸成形术结合周期性康复训练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VAS评分、腰椎功能及恢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海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170-173,共4页
目的分析脊柱后凸成形术结合周期性康复训练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VAS评分、腰椎功能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12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 目的分析脊柱后凸成形术结合周期性康复训练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VAS评分、腰椎功能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12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术后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周期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椎体康复指标以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66±0.54)分、ODI评分(19.74±1.51)分低于对照组的(4.15±1.09)、(27.87±2.35)分,ADL评分(85.39±9.72)分高于对照组的(75.36±8.46)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伤椎后缘高度、前缘高度、前后缘高度比均升高,且观察组伤椎后缘高度(2.89±0.09)cm、前缘高度(2.37±0.32)cm、前后缘高度比(80.35±7.38)%均高于对照组的(2.79±0.08)cm、(2.13±0.26)cm、(72.44±5.17)%(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8.39%高于对照组的83.87%(P<0.05)。结论脊柱后凸成形术与周期性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能够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VAS评分,改善其腰椎功能,提高恢复效果,是患者满意度较高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成形术 周期康复训练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视觉模拟评分法 腰椎功能 恢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志斌 徐晓辉 万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行PVP治疗的70例老年OVCF患者,根据穿刺方法分为单侧组(n=36,单侧穿刺行PVP手术)和双侧组(n=34,双侧穿刺行...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行PVP治疗的70例老年OVCF患者,根据穿刺方法分为单侧组(n=36,单侧穿刺行PVP手术)和双侧组(n=34,双侧穿刺行PVP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在术前、术后3m、6m采用ODI和VA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并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和骨水泥用量更少(P<0.05)。双侧组术后6mODI、VAS评分低于单侧组(P<0.05)。结论:双侧穿刺行PVP治疗OVCF在缓解疼痛及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更优,但单侧穿刺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和骨水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方倾斜投影法定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汤波 张伟 王林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6期9-12,共4页
目的:探究侧方倾斜投影法定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抽取新沂市人民医院骨科2021年9月—2023年8月收治的66例接受PV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术中不同定位方法进行分组,正... 目的:探究侧方倾斜投影法定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抽取新沂市人民医院骨科2021年9月—2023年8月收治的66例接受PV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术中不同定位方法进行分组,正侧位透视法定位纳入A组,侧方倾斜投影法定位纳入B组,各33例。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单侧穿刺入路成功率、骨水泥分布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即刻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Cobb角小于A组,伤椎前缘高度大于A组(P<0.05)。B组骨水泥分布优于A组,单侧穿刺入路手术成功率高于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PVP中应用侧方倾斜投影法定位可提高单侧穿刺入路成功率,利于骨水泥分布,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侧方倾斜投影法定位 椎体成形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疗效及疼痛度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化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8期233-235,共3页
目的分析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疗效及疼痛度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保守治疗,研究组35例使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 目的分析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疗效及疼痛度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保守治疗,研究组35例使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果及疼痛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15.30±1.28)d和卧床时间(3.30±1.22)d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为(3.98±0.62)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心理功能(95.75±1.11)分、躯体疼痛(95.75±1.12)分、社会功能(96.40±1.33)分及生理功能等各项指标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临床使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创手术 保守治疗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临床疗效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
作者 张迎春 吴旭旭 +1 位作者 曹鲁梅 李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143-146,共4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诊治的156例OVC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所有患者行骨水泥...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诊治的156例OVC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所有患者行骨水泥微创术治疗,围手术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6个月时骨密度、中文版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E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1、3、6个月时视觉模拟评法(VAS)评分;比较两组出院6个月内跌倒率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对照组69例,观察组71例完成研究。出院6个月时,观察组骨密度高于入院时及对照组(P<0.05);两组OSE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VAS评分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组内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出院3、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内,观察组跌倒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可以提高OVCF患者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程度,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骨质疏松管理模式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