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疲劳性运动对血浆游离氨基酸和中枢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章小菊 韩慧婉 姚鸿恩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关键词 疲劳性运动 血浆 游离氨基酸 中枢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对小鼠运动性疲劳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建治 王长虹 +3 位作者 周福波 崔新刚 李荣 米彦军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2期1530-1532,共3页
目的观察姜黄对小鼠力竭游泳时间、血液和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其抗运动性疲劳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其在运动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连续灌胃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姜黄30 d后,进行负重游泳实验。结果姜黄能明显延长小鼠... 目的观察姜黄对小鼠力竭游泳时间、血液和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其抗运动性疲劳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其在运动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连续灌胃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姜黄30 d后,进行负重游泳实验。结果姜黄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运动时血清尿素氮水平,减少肝糖原的消耗量,降低运动后血乳酸的含量和增加乳酸脱氢酶活性。结论姜黄明显增强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抵抗疲劳产生,加速疲劳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疲劳 运动 尿素氮 肝糖原 乳酸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指标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林岭 张力为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1-234,242,共5页
目的:为研究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指标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射击、射箭队37名健将级运动员(男19名,女18名)进行追踪性实验测试、访谈、现场观察等综合性实证研究;对125名不同项目国家队健将以上级运动员(男55名、女70名)进行了问卷... 目的:为研究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指标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射击、射箭队37名健将级运动员(男19名,女18名)进行追踪性实验测试、访谈、现场观察等综合性实证研究;对125名不同项目国家队健将以上级运动员(男55名、女7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1)运动员出现轻度负性情绪状态的约占13%,中度负性情绪状态8%左右;达轻度中枢疲劳状态的运动员占30%左右,达中度中枢疲劳状态的15%左右;达轻度心理耗竭程度的不足2%;(2)POMS总分TMD与ABQ问卷中的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维度、负评价维度无明显相关,脑电的疲劳指数与情绪得分、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和负评价各指标间相关均不显著,疲劳指数与主要的躯体行为症状以及训练欲望有较高相关;(3)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指标体系包括中枢疲劳、中枢认知加工能力下降、躯体行为症状、负性情绪、动机水平下降、负评价与成就感降低维度。结果提示:不同维度间关系较为复杂且不稳定,存在平行、相互影响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理疲劳 症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8
4
作者 马骊 徐霞 洪晓彬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8-62,共5页
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定义、产生机理、外部表现、检测手段以及恢复措施来探析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研究现状,从而希望得到更快消除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方法,以便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以及各项素质得到锻炼、改善和提高... 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定义、产生机理、外部表现、检测手段以及恢复措施来探析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研究现状,从而希望得到更快消除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方法,以便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以及各项素质得到锻炼、改善和提高,更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运动心理疲劳 原因 检测 恢复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中枢疲劳及乳酸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MCT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静 刘洪涛 +1 位作者 马强 翟庆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5,62,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性中枢疲劳时大鼠大脑皮质MCT1、MCT2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乳酸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MCT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力竭训练1周组,每组6只。通过7天力竭训练建立中枢疲劳模型,观察中枢疲劳时大... 目的:探讨运动性中枢疲劳时大鼠大脑皮质MCT1、MCT2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乳酸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MCT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力竭训练1周组,每组6只。通过7天力竭训练建立中枢疲劳模型,观察中枢疲劳时大鼠大脑皮质MCT1、MCT2mR-NA表达变化;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观察不同浓度乳酸作用后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MCT2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Trizol法提取大脑皮质和神经元总RNA;用SYBRAgreenI荧光定量RT-PCR测定MCT1及MCT2mRNA表达变化。结果:整体水平:力竭训练1周组MCT1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而MCT2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6·35±3·54倍(P<0·05)。细胞水平:乳酸作用后,神经元MCT2mRNA表达在pH=7·25时较对照组(pH=7·35组)升高3·08±2·38倍(P<0·05)。但随着乳酸浓度进一步升高,MCT2mRNA表达无明显增加。结果提示,中枢疲劳可能引发大脑皮质神经元MCT2mRNA表达升高,MCT2基因表达可能与乳酸在中枢疲劳中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中枢疲劳 神经细胞 一元羧酸转运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骨疲劳大鼠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兰晓霞 覃琨 +4 位作者 赵宏 杨震 高宏生 赵化冰 胡春秀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4,75,共7页
目的: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运动性骨疲劳的差异代谢产物,为运动性骨疲劳的早期筛查提供依据。方法:20只雌性SD大鼠,8周龄,体重210~250 g,适应性训练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和模型组(T组,n=10)。对照组不训练,模型组进行递增负荷的... 目的: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运动性骨疲劳的差异代谢产物,为运动性骨疲劳的早期筛查提供依据。方法:20只雌性SD大鼠,8周龄,体重210~250 g,适应性训练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和模型组(T组,n=10)。对照组不训练,模型组进行递增负荷的跑台训练,6周训练结束后,用Instron 5800双立柱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大鼠胫骨骨刚度判定骨疲劳是否建模成功。血清样品经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UHPLC)分离后用Triple TOF 5600质谱仪(AB SCIEX)进行质谱分析,应用Metabo Analysis软件进行多维统计分析和单维统计分析。结果:构建了正离子和负离子状态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其模型评价参数(R2,Q2)分别为(1.00,0.78)和(0.92,0.82)。共筛选出21个差异代谢产物,主要涉及色氨酸、酪氨酸,胆汁酸和磷脂代谢及丙氨酸-葡萄糖循环。具体来说,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L-赖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甘氨胆酸、牛黄胆酸和牛黄去氧胆酸上调,L-酪氨酸、L-犬尿氨酸、5-羟基多巴胺、5-羟色胺、吲哚乙酸、前列腺素、胆酸、石胆酸、脱氧鹅胆酸、卵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鞘磷脂下调。结论:用代谢组学方法可初步筛选出运动性骨疲劳的差异代谢物,其早期诊断价值的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骨刚度 代谢组学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中枢疲劳时大鼠脑乳酸和糖原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静 刘洪涛 +2 位作者 马强 佘晓俊 翟庆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 :探讨运动性中枢疲劳时大鼠脑乳酸和糖原含量的变化。方法 :运用Bedford递增负荷运动方案建立运动性中枢疲劳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一次性力竭组和过度训练组。检测大脑皮层乳酸和糖原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 目的 :探讨运动性中枢疲劳时大鼠脑乳酸和糖原含量的变化。方法 :运用Bedford递增负荷运动方案建立运动性中枢疲劳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一次性力竭组和过度训练组。检测大脑皮层乳酸和糖原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一次性力竭组和过度训练组大鼠体重增加缓慢 ,7天分别增加 1 3 . 33± 7 . 5 3g和 1 0 . 0 0± 6 . 32g ;血尿素氮分别为 4 . 78± 1 . 99mmol/L和8 . 4 8± 0 . 92mmol/L ,过度训练组较对照组和一次性力竭组升高明显 (P <0 . 0 5 ) ;各组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一次性力竭组和过度训练组大鼠大脑皮层 5 -HT含量分别为 91 7 . 4 4± 1 6 0 . 73ng/ml·g和 730 . 89± 392 . 2 5ng/ml·g ,但无显著差异。过度训练组DA含量为 30 9 . 0 4± 6 3 . 6 8ng/ml·g ,DA/ 5-HT为 0 . 4 2± 0 . 2 5 ,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SEP潜伏期延长 ,P1 :2 98± 0 5 5ms ,N1 :4 2 3±0 35ms ,P2 :5 2 8± 0 . 6 0ms。一次性力竭组脑 5 -HT含量、DA含量DA/ 5 -HT及SEP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一次性力竭组大脑皮层乳酸含量 (1 . 1 2mg/ 1 0 0g)和过度训练组 (1 . 4 6mg/1 0 0g)明显高于对照组 (0 . 92mg/ 1 0 0g)。各组大脑皮层糖原含量变化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含量 糖原 大鼠 5-HT 一次 大脑皮层 过度训练 运动中枢疲劳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消除运动性肌肉疲劳临床实验研究之三——肘屈肌连续递增负荷离心训练及中医恢复方法对肌肉工作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波 马建 +1 位作者 罗小兵 戴国刚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 :观察连续 2周递增负荷离心训练和中药对DOMS肌肉功能的自然恢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测定 2周内 60 %~ 80 %递增负荷肘屈肌离心训练对照组、内服中药组和外敷中药组最大等长收缩力和训练平均作功。结论 :外敷中药对DOMS肌肉后离心... 目的 :观察连续 2周递增负荷离心训练和中药对DOMS肌肉功能的自然恢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测定 2周内 60 %~ 80 %递增负荷肘屈肌离心训练对照组、内服中药组和外敷中药组最大等长收缩力和训练平均作功。结论 :外敷中药对DOMS肌肉后离心收缩做功有明显恢复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肌肉疲劳 实验研究 离心运动 肌肉功能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知觉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彤彤 支二林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10,共7页
根据压力模型探讨压力知觉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及感知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以282名运动员为被试,完成"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等,基于提出... 根据压力模型探讨压力知觉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及感知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以282名运动员为被试,完成"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等,基于提出的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运动员压力知觉对运动性心理疲劳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运动员核心自我评价在压力知觉与运动性心理疲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压力知觉既对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直接影响,又通过核心自我评价间接影响运动性心理疲劳;(3)运动员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受感知社会支持的调节。相对于感知社会支持少的运动员,间接效应对感知社会支持多的运动员更加显著,因此压力知觉对心理疲劳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知觉 运动心理疲劳 核心自我评价 感知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消除运动性肌肉疲劳临床实验研究之一——外用、内服中药对人体骨骼肌两周离心运动肌肉酸痛和形态学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马建 刘波 +4 位作者 罗小兵 戴国钢 向琛 王煜 潘秋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8-273,共6页
30名志愿受试者分别以最大等长收缩力的 6 0 % (第 1周 )和 80 % (第 2周 )完成连续 2周上臂屈肌离心收缩训练 ,随机分成中药内服、外用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和处理 ,对肌肉酸痛部位和等级、肘关节屈曲角度、肘关节伸直角度、上臂臂围、上... 30名志愿受试者分别以最大等长收缩力的 6 0 % (第 1周 )和 80 % (第 2周 )完成连续 2周上臂屈肌离心收缩训练 ,随机分成中药内服、外用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和处理 ,对肌肉酸痛部位和等级、肘关节屈曲角度、肘关节伸直角度、上臂臂围、上臂屈肌硬度、血清CK以及肱二头肌回声的平均光密度和肌肉厚度超声检测进行观测。结果显示 ,强度增加后的第 2周 ,肌肉酸痛程度、肘关节伸直角度和血清CK值在实验结束时均已恢复正常 ;肘关节屈曲角度、上臂臂围和肌肉硬度等与延迟性肌肉酸痛 (DOMS)后期肌肉增粗有关的指标 ,在第 2周训练强度增加后呈恢复趋势 ,无继续加重现象 ;大强度离心训练后肌肉厚度增加 ,训练后第 3天出现肌肉回声增强的改变。实验表明 ,内服和外用中药对DOMS的消除均有一定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运动肌肉疲劳 肌肉酸痛 离心运动 形态学 中药治疗 疲劳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心理疲劳成分的动态变化及其归因 被引量:8
11
作者 毕晓婷 张力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8-413,共6页
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动态变化及其归因。采用追踪式的定性研究方法,邀请6名某项目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女性运动员为研究参与者,使用NVivo7.0软件对其在备战期间的行为记录和半结构化访谈材料进行分析,获得对运动性心... 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动态变化及其归因。采用追踪式的定性研究方法,邀请6名某项目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女性运动员为研究参与者,使用NVivo7.0软件对其在备战期间的行为记录和半结构化访谈材料进行分析,获得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结构和归因的主题归纳结果。结论:(1)"运动性心理疲劳"是一个具有3因素结构的动态构念,其中,"情绪和体力耗竭"与"对运动的负评价"2个因素的变化规律类似,均在比赛期增加,在调整期降低,而"运动成就感降低"因素则相反,在赛期降低而在休息期提高;(2)训练周期和心理疲劳的调节措施同时以运动员的"控制感"为中介对其产生影响,导致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动态变化,因此对其的干预从根本上应当指向如何帮助运动员提高对于训练的控制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理疲劳 动态构念 研究 控制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消除运动性肌肉疲劳动物实验研究——外用、内服中药对两周离心训练后兔骨骼肌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马建 刘波 +3 位作者 戴国钢 罗小兵 官蓬 张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6-151,共6页
72只家兔分成对照组、内服中药组和外用中药组 ,分别进行连续 3、7、14天小腿前群肌肉离心训练 (第 2周增加负荷 ) ,测定肌肉硬度、踝关节松弛角度、胫前肌常规组织学、肌肉细胞凋亡、肌肉骨架蛋白desmin以及透射电镜肌节长度。结果显... 72只家兔分成对照组、内服中药组和外用中药组 ,分别进行连续 3、7、14天小腿前群肌肉离心训练 (第 2周增加负荷 ) ,测定肌肉硬度、踝关节松弛角度、胫前肌常规组织学、肌肉细胞凋亡、肌肉骨架蛋白desmin以及透射电镜肌节长度。结果显示 :离心运动后产生的适应可使骨骼肌承受更大的离心负荷 ,并在一定时间内不影响肌肉的恢复 ,也不对肌肉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实验用的九九疲王口服液和按摩乳对上述形态学、组织学指标的恢复有明显作用 ,大强度连续离心训练后肌肉细胞凋亡、肌肉骨架蛋白desmin染色面积都有明显改变 ,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肌肉疲劳 实验研究 离心训练 骨骼肌 形态学 组织学 细胞学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肌肉疲劳诱发拮抗肌活动变化的特征及机制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乐军 陆爱云 +2 位作者 牛文鑫 龚铭新 李旭鸿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35-745,共11页
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与拮抗肌的活动控制是实现肢体协同运动的基本生理学过程。对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拮抗肌活动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的研究是目前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主动肌与拮抗肌协同收缩的交互抑制与共收缩方式、&... 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与拮抗肌的活动控制是实现肢体协同运动的基本生理学过程。对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拮抗肌活动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的研究是目前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主动肌与拮抗肌协同收缩的交互抑制与共收缩方式、"共驱动"与"异驱动"理论及交互激活与共激活的中枢控制关系模型,阐述了主动肌、拮抗肌协同收缩的神经联系和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中枢与外周的变化特点及相关联系,并对国内外有关运动性肌肉疲劳诱发拮抗肌活动变化特征及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结合有关运动性肌肉疲劳的中枢与外周变化特点及主动肌、拮抗肌协同收缩的神经生理学研究结果,对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拮抗肌活动变化的潜在机制及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肌肉疲劳 拮抗肌 共收缩 交互抑制 中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包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探索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sEMG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乐军 黄勇 +3 位作者 龚铭新 陈志勇 许翔 马国强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1-55,73,共6页
目的:利用小波包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探索60s全力蹬踏自行车致股直肌疲劳过程中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探索利用sEMG定量评价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方法;方法:先按等时间间隔将sEMG划分为不同的段... 目的:利用小波包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探索60s全力蹬踏自行车致股直肌疲劳过程中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探索利用sEMG定量评价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方法;方法:先按等时间间隔将sEMG划分为不同的段,通过比较不同分解层数下各频段能量与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以此确定最优的小波包分解层数,计算各频段的能量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在此基础上以归一化后的各频段能量作为输入,以运动过程中归一化后的输出功率作为输出,构造Elman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建模,经过网络优化过程建立了最佳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果: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和疲劳程度的加深,股直肌sEMG信号经小波包分解后的低频段能量增加,高频段能量衰减,但能量的增加与衰减集中在比较大的频段范围内,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精度;结论:60s全力蹬踏自行车过程中表面电极处肌肉组织低通滤波作用不断变化导致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增加与衰减集中在比较大的频段范围内。在利用sEMG定量诊断肌肉疲劳方面,通过小波包分析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肌肉疲劳 SEMG 小波包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运动性中枢疲劳与营养促力手段 被引量:8
15
作者 聂金雷 黄志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2-104,101,共4页
关键词 5-羟色胺 运动中枢疲劳 营养促力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轴练习对运动性肌肉疲劳恢复过程中肌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廖远朋 于万良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8-721,711,共5页
目的:观察泡沫轴练习对运动性肌肉疲劳恢复过程中肌肉功能变化的影响,为该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4名男性大学生,随机分为泡沫轴组(n=22)和空白组(n=22),运用深蹲负荷造成下肢伸膝肌群运动性肌肉疲劳模型。泡沫轴组在... 目的:观察泡沫轴练习对运动性肌肉疲劳恢复过程中肌肉功能变化的影响,为该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4名男性大学生,随机分为泡沫轴组(n=22)和空白组(n=22),运用深蹲负荷造成下肢伸膝肌群运动性肌肉疲劳模型。泡沫轴组在造模运动后30分钟内接受泡沫轴滚压。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0.5 h、24 h和48 h四个时相通过等长和等速向心两个测试模式分别测定峰力矩和等速模式下的总做功。结果:(1)峰力矩在造模后0.5 h,两组均比造模前显著性降低(P<0.05),24 h泡沫轴组具有高于空白组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48 h时泡沫轴组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基本恢复至造模前水平;(2)在造模后0.5 h,两组的等速向心做功均比造模前显著性降低(P<0.05),24 h时泡沫轴组具有高于空白组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48h时泡沫轴组做功能力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基本恢复至造模前水平(P>0.05)。结论:(1)运动性肌肉疲劳可以导致肌肉最大力量和做功能力的显著下降,这种功能下降在48小时之内都不能完全恢复;(2)泡沫轴练习能够改善运动性肌肉疲劳后肌肉的最大力量和做功能力,加快疲劳后肌肉功能的恢复;(3)泡沫轴练习对运动性肌肉疲劳的影响表现出时间的延迟性和效果的累积性,其干预效果在24 h后显现,在48 h后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轴练习 运动肌肉疲劳 等速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骨疲劳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佑学 李国平 姚鸿恩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4-330,共7页
目的 :探讨运动性骨疲劳发生发展的机理。方法 :实验雄性成年兔 2 5只 ,运用高电压、低电流动物刺激仪 ,刺激实验兔进行主动跑跳训练 ,成功地模拟出运动性骨疲劳的动物模型。结果 :2周训练后 ,X线及核素骨显像均呈阴性 ,血甲状旁腺素 (P... 目的 :探讨运动性骨疲劳发生发展的机理。方法 :实验雄性成年兔 2 5只 ,运用高电压、低电流动物刺激仪 ,刺激实验兔进行主动跑跳训练 ,成功地模拟出运动性骨疲劳的动物模型。结果 :2周训练后 ,X线及核素骨显像均呈阴性 ,血甲状旁腺素 (PTH)和血骨钙素 (BGP)显著高于正常组 ,血睾酮 (T)显著低于正常组 ,胫骨皮质骨吸收腔显著增加 ,组织学表现为破骨细胞增加 ;电镜观察骨细胞呈吸收相。继续跑跳训练( 3 -4周 )可使疲劳向损伤转化 ,X线出现轻微骨膜反应 ,核素骨显像呈现阳性 ,血生化及组织学出现应力性损伤的变化。结论 :运动性骨疲劳的发生是一个由骨细胞直接参与的破骨细胞性重吸收大于成骨细胞性骨形成的生理过程 ;高血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甲状旁腺素 骨钙素 睾酮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模拟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主动肌与拮抗肌sEMG相干性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乐军 黄勇 +3 位作者 龚铭新 毋江波 李占强 岳增科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84,F0003,共7页
目的:通过静态疲劳负荷实验过程中主动肌与拮抗肌sEMG的相干性分析探索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与拮抗肌共神经输入(common neural inputs)同步支配的变化特征。方法:以10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受试者以... 目的:通过静态疲劳负荷实验过程中主动肌与拮抗肌sEMG的相干性分析探索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与拮抗肌共神经输入(common neural inputs)同步支配的变化特征。方法:以10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受试者以50%MVC负荷强度静态屈肘运动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主动肌肱二头肌与拮抗肌肱三头肌的sEMG,为考查疲劳因素对相干性分析结果的影响作用,对记录的sEMG按运动持续时间平均分为两段,分别对两段sEMG进行相干性分析处理。结果:在疲劳负荷实验过程中,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MF指标随运动持续时间表现出显著性的单调递减变化趋势。从相干性分析结果看,在beta频段和gamma频段内,运动后半段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sEMG相干函数值要明显小于运动前半段,而tremor频段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50%MVC静态负荷屈肘运动致肌肉疲劳过程中,随着负荷运动持续时间的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肱二头肌与拮抗肌肱三头肌共神经输入同步支配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主动肌与拮抗肌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及运动皮层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激活能力随疲劳发展的下降不同步性及为维持既定的收缩负荷,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与拮抗肌运动单位的募集策略采取不同的调节方式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肌肉疲劳 主动肌 拮抗肌 表面肌电信号 相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骨疲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林 王平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95,共5页
运动性骨疲劳作为骨代谢的一个研究分支,因其在疲劳性骨折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骨疲劳可能通过与日俱增的疲劳微损伤和过多的骨重建演变成疲劳性骨折,同时也可通过积极的反馈机制避免骨折的发生。就运动性骨疲劳的性... 运动性骨疲劳作为骨代谢的一个研究分支,因其在疲劳性骨折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骨疲劳可能通过与日俱增的疲劳微损伤和过多的骨重建演变成疲劳性骨折,同时也可通过积极的反馈机制避免骨折的发生。就运动性骨疲劳的性别和运动项目特点、运动性骨疲劳发生的可能机理、适宜运动对骨的保护性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运动疲劳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亚军 谢敏豪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72,共5页
从"中枢疲劳"假设与运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中药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运用中医药推迟、消除运动性中枢疲劳3个方面的研究展望,就中医药、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有关问题试作综述。
关键词 中医药 单胺类神经递质 运动中枢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