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艇锥柱结合壳焊趾表面裂纹疲劳寿命计算 被引量:25
1
作者 黄小平 崔维成 石德新 《船舶力学》 EI 2002年第4期62-68,共7页
随着潜艇用钢屈服强度的不断提高 ,潜艇耐压壳体的直径及锥壳的半锥角的不断加大 ,潜艇耐压壳体锥柱结合壳连接焊缝焊趾处的疲劳寿命已越来越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 ,但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设计方法可以遵循。针对潜艇锥柱结合壳连接焊缝处的... 随着潜艇用钢屈服强度的不断提高 ,潜艇耐压壳体的直径及锥壳的半锥角的不断加大 ,潜艇耐压壳体锥柱结合壳连接焊缝焊趾处的疲劳寿命已越来越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 ,但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设计方法可以遵循。针对潜艇锥柱结合壳连接焊缝处的受力特点为压弯组合应力 ,在分析了平行于裂纹面的应力、曲率的约束以及液楔的作用对潜艇焊趾表面裂纹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分析后认为 ,潜艇锥柱结合壳焊趾表面裂纹疲劳寿命计算可以采用对压应力进行修正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型。本文给出了对压应力进行修正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式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能考虑焊趾处应力集中以及焊接残余应力等影响的受压弯应力焊接结构焊趾裂纹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对初始表面裂纹形状和大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了系列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本方法预报出的疲劳寿命与实验结果在量级上是吻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艇 锥柱结合壳 焊趾 表面裂纹 疲劳寿命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轿车扭转梁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霄锋 邹平 陈元卫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0年第3期15-18,22,共5页
对一种轿车扭转梁在台架扭转疲劳试验中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应用模态瞬态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这种疲劳试验进行了模拟,计算出有限元模型中关键单元的带符号Von Mises应力时间历程。应用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软件处理该应力时... 对一种轿车扭转梁在台架扭转疲劳试验中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应用模态瞬态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这种疲劳试验进行了模拟,计算出有限元模型中关键单元的带符号Von Mises应力时间历程。应用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软件处理该应力时间历程的稳态段,计算疲劳寿命。结果表明,该计算疲劳寿命相当接近于这种扭转梁的平均试验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扭转梁 台架扭转疲劳试验 模态瞬态有限元分析 疲劳寿命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间长度等分的疲劳损伤寿命预测模型
3
作者 翟银秀 叶南海 +2 位作者 蔡鹏 闫彩伟 王利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91-1094,共4页
现有疲劳损伤模型寿命计算存在着经验数据,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在疲劳载荷谱技术的基础上,将疲劳加载区间长度进行虚拟等分,根据MINER思想进行疲劳损伤寿命的计算。提出了基于区间长度虚拟等分的疲劳损伤寿命预测模型,并从理论... 现有疲劳损伤模型寿命计算存在着经验数据,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在疲劳载荷谱技术的基础上,将疲劳加载区间长度进行虚拟等分,根据MINER思想进行疲劳损伤寿命的计算。提出了基于区间长度虚拟等分的疲劳损伤寿命预测模型,并从理论层面和仿真分析试验两个方面加以证明和验证。算例表明:基于区间长度等分的疲劳损伤模型,寿命预测结果的准确与可信性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载荷谱 损伤模型 虚拟区间长度等分 疲劳寿命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骑跨式机架的随机振动疲劳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琳琳 王丽红 +2 位作者 坎杂 付威 李成松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28,共6页
为了提高矮化密植红枣收获机的工作性能,以骑跨式机架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机架进行模态分析,得出机架的固有频率与振型,并与各激励频率范围比较,可知机架的固有频率仍在发动机的激振频率范围之内。为避免机架产生共振,在发动... 为了提高矮化密植红枣收获机的工作性能,以骑跨式机架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机架进行模态分析,得出机架的固有频率与振型,并与各激励频率范围比较,可知机架的固有频率仍在发动机的激振频率范围之内。为避免机架产生共振,在发动机安装位置添加弹性元件,对机架采用减振方案的谐响应分析,计算得出应力、变形量变化曲线。结合机架结构材料的S-N曲线和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机架进行疲劳分析,验证机架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减振方案的谐响应分析使机架的最大变形量由2.977mm变到0.358mm,减小了87.974%,明显改善了机架的振动特性;在激振载荷的作用下对添加减振元件前后的机架分别计算疲劳寿命,得出添加减振元件后机架的疲劳寿命为1.84×10~8次,高于1.0×10~6次,满足机架疲劳强度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收获机 骑跨式机架 动态特性分析 谐响应分析 疲劳寿命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不对中度对中介圆柱滚子轴承动态性能影响分析
5
作者 范新强 邓四二 +2 位作者 崔永存 高利霞 晏军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3-1023,共11页
针对转子不对中导致航空发动机双转子轴承-轴系统中介轴承失效的问题,对中介轴承性能受转子不对中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和转子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滚动轴承-双转子系统不对中动力学模型,并采用了预估-校正Gea... 针对转子不对中导致航空发动机双转子轴承-轴系统中介轴承失效的问题,对中介轴承性能受转子不对中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和转子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滚动轴承-双转子系统不对中动力学模型,并采用了预估-校正Gear刚性积分器(GSTIFF)变步长积分算法求解了动力学微分方程组;然后,分析了转子平行不对中度与偏角不对中度对中介轴承滚子与滚道间接触应力、保持架打滑率、质心轨迹、振动特性以及轴承寿命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滚动轴承-双转子系统试验台转子不对中试验,对动力学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平行不对中度与偏角不对中度的增大均会导致滚子与滚道间接触应力增加,使保持架打滑率降低;转子不对中会影响中介轴承的稳定性,不对中度的增加会导致轴承内圈频率谐波次数及对应幅值增加,并使轴承内圈质心轨迹发生改变,使轴承寿命减小;偏角不对中对滚子与滚道间的接触应力以及轴承寿命的影响远大于平行不对中,偏角不对中度超过12′时,轴承寿命低于4000 h,为满足航空发动机轴承寿命需求,该圆柱滚子轴承偏角不对中度应小于12′。该研究为探寻转子不对中度对中介轴承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轴系统动力学模型 中介轴承失效 平行不对中度与偏角不对中度 振动特性 轴承疲劳寿命计算模型 Gear刚性积分器 动力学微分方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非高斯振动疲劳频域求解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朱帅康 董龙雷 +2 位作者 官威 王珺 李斌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93-99,共7页
很多机械结构在工作环境下经受的随机载荷有着较强的非高斯性,按照传统的高斯假设对这些结构进行疲劳计算会带来很大误差。针对非高斯载荷下结构疲劳寿命难以预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高斯随机载荷下对结构进行疲劳计算的频域方法。首先... 很多机械结构在工作环境下经受的随机载荷有着较强的非高斯性,按照传统的高斯假设对这些结构进行疲劳计算会带来很大误差。针对非高斯载荷下结构疲劳寿命难以预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高斯随机载荷下对结构进行疲劳计算的频域方法。首先引入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对载荷进行描述,并使用期望最大(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建立的模型可以准确描述单峰及多峰非高斯载荷。在此基础上结合Tovo-Benasciutti方法推导出一种多峰非高斯载荷下的频域疲劳计算方法。为了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对一个双峰分布的非高斯载荷信号进行了疲劳分析,以雨流计数法作为参考,结果表明在双峰非高斯载荷下,对多种材料,该方法与直接使用传统频域疲劳计算方法相比计算精度提升明显,验证了该方法的精确性及较广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斯载荷 高斯混合模型(GMM) 期望最大(EM)算法 频域疲劳寿命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旧钢桥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夏樟华 宗周红 《世界桥梁》 2004年第4期58-62,共5页
由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替换所有旧钢桥,因此在德国,旧钢桥的评估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介绍德国旧钢桥模拟方面的一些经验,解释了公路钢桥疲劳寿命计算的一般方法和德国铁路公司提出的计算铁路钢桥疲劳寿命的新标准方法。通过对几座公路桥... 由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替换所有旧钢桥,因此在德国,旧钢桥的评估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介绍德国旧钢桥模拟方面的一些经验,解释了公路钢桥疲劳寿命计算的一般方法和德国铁路公司提出的计算铁路钢桥疲劳寿命的新标准方法。通过对几座公路桥梁和铁路桥梁的评估,解释了旧钢桥评估方面的一些典型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钢桥 德国铁路 铁路桥梁 公路桥梁 疲劳寿命计算 铁路钢桥 新标准 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 porosity and its effect on fatigue performance of 7050 aluminum thick plates 被引量:1
8
作者 XIAO Xiang ZHANG Qi +2 位作者 JIANG Hui-xue LIU Cheng CAO Ling-f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912-923,共12页
Micro porosity in aluminum alloys may contribute to fatigue life degradation, which can largely limit the application of alloys. Therefore, the fatigue life of a commercial 7050-T7451 thick plate and an experimental p... Micro porosity in aluminum alloys may contribute to fatigue life degradation, which can largely limit the application of alloys. Therefore, the fatigue life of a commercial 7050-T7451 thick plate and an experimental plate with different porosities was compared in this study. The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CT) was utilized to characterize the size, number densit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rosity inside various samples, and the fracture surface of fatigued specimens was compared b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atigue cracks prefer to initiate from constituent particles in the commercial alloy. Whereas the micro porosity is the predominant site for crack nucleation and subsequent failure in the experimental one. The presence of micro porosity in experimental7050-T7451 thick plate may reduce the fatigue life by an order of magnitude or more compared with the defect-free alloy. The pores close to sample surface are the main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site, among which larger and deeper pore leads to a shorter fatigue life. The crack initiation is also affected by the pore geometry and direction. Besides, the overall porosity inside the bulk can affect the crack propagation during fatigue t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porosity fatigue life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7050 aluminum alloys thick pl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