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收敛模型下肝素和疫苗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
1
作者 周洋 谢旻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828-2838,共11页
凝血收敛模型整合凝血、炎症与先天免疫的交互作用,为解析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和疫苗诱导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的复杂病理生... 凝血收敛模型整合凝血、炎症与先天免疫的交互作用,为解析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和疫苗诱导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的复杂病理生理及指导其差异化诊疗提供了新视角。本文系统对比了两者在模型下的核心病生差异:二者虽共享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 4, PF4)依赖性血栓形成通路,但在抗体特性及免疫放大效应上存在显著差异。HIT与VITT的诊断优化新进展:HIT的快速诊断框架TORADI-HIT与VITT的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标志物检测的诊断实用性。针对难治性与重症病例,在常规治疗与免疫优化治疗以外,基于模型引入靶向治疗策略成为研究热点,包括抑制NETs形成(NETs formation, NETosis)通路、阻断补体级联及干预FcγRⅡa信号等,其临床应用前景值得关注,NETs降解产物、补体活化片段等监测亦助于治疗调整与预后管理。本综述构建并图示了HIT与VITT“诊断-治疗-监测”整合临床路径,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标准化管理工具,该模型揭示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NETs-免疫血栓轴,亦为理解并分层精准干预此类复杂免疫性血栓疾病提供了关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收敛模型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疫苗诱导的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胞胞外陷阱 诊断优化 靶向治疗 临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先珍 白淑霞 +2 位作者 付宇 张曼 王金堂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6期755-756,共2页
1病例介绍 患儿,男,2个月,体质量6 kg。因发现全身散在出血点2 d,于2013年11月7日入院。2013年10月26日肌内注射进口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深圳赛洛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号:J0445-1),当时无异常表现。2013年11月5日全身出现针... 1病例介绍 患儿,男,2个月,体质量6 kg。因发现全身散在出血点2 d,于2013年11月7日入院。2013年10月26日肌内注射进口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深圳赛洛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号:J0445-1),当时无异常表现。2013年11月5日全身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并逐渐增多,无瘀斑,无牙龈出血,无血尿及黑便。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及其他特殊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活疫苗 脊髓灰质炎 进口 疫苗接种 血小板减少 免疫性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4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洪志 谷涌泉 +1 位作者 齐书山 廉亮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88,共4页
随着对血栓性疾病的深入认识,积极抗凝成为公认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方法,普通肝素及及低分子肝素以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成为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不良反应也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过敏、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1],其中... 随着对血栓性疾病的深入认识,积极抗凝成为公认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方法,普通肝素及及低分子肝素以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成为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不良反应也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过敏、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1],其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类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由抗体介导产生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伴血栓形成(HIT with thrombosis,HITT)或不伴血栓形成(孤立HIT)[2]。HIT患病率虽然较低,为0.1%~5.0%[3],但可继发形成致命性血栓,病死率高达5%~10%[3]。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更加注重因肝素类药物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往往会忽视HIT和HITTS的发生。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科接受血管介入治疗的610例中,28例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3~7 d出现HIT,其中24例Ⅰ型HIT,4例Ⅱ型HIT,现将4例Ⅱ型HIT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普通肝素 血管介入治疗 血栓性疾病 抗体介导 出血性疾病 血栓形成 肝素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ICOS在IT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付姿 瞿文 +7 位作者 邵宗鸿 王化泉 邢莉民 董喜凤 刘召云 李晓娜 张洋 丁少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0-1175,共6页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诱导型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探讨二者在ITP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就诊的ITP患者28例,包括13例...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诱导型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探讨二者在ITP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就诊的ITP患者28例,包括13例新诊断患者,15例慢性患者,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2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PD-1、ICOS的表达水平,并评估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慢性组ITP患者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新诊断组及对照组(P<0.05);新诊断组及慢性组ITP患者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CO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ITP患者中,PD-1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942,P<0.01),与ICOS呈正相关(r=0.4342);PD-1、ICOS与淋巴细胞计数均呈负相关(r_(PD-1)=-0.4374;r_(ICOS)=-0.4492)。结论:在ITP患者中,PD-1和ICOS的不平衡表达可能干扰机体的免疫稳态,可以作为ITP患者的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诱导型共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