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传统医学典籍中的疫灾书写——基于吴有性《温疫论》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卜风贤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27,共4页
传统医学典籍中有相当丰富的传染病知识,秦汉以降伤寒理论发展到温病学说,医学典籍中的传染病理论建构渐趋完善。在明末吴有性《温疫论》中,不但基于传统医学理论对传染病的病因、症状、病理及诊治办法进行了论述解说,也对温疫类传染病...
传统医学典籍中有相当丰富的传染病知识,秦汉以降伤寒理论发展到温病学说,医学典籍中的传染病理论建构渐趋完善。在明末吴有性《温疫论》中,不但基于传统医学理论对传染病的病因、症状、病理及诊治办法进行了论述解说,也对温疫类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路径及防治策略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戾气病因说、时疫危害说和杂气治疫说等传染病解释体系,并据此对传染病的流行危害进行知识建构和历史书写。相对于《五行志》中按照灾情、灾期和灾区三要素为主的疫灾书写,传统医学典籍诸如《温疫论》中运用戾气、杂气和时疫等概念进行疫灾书写,完全不同于《五行志》的疫灾认识,温病学说中的疫灾书写具备历史灾害书写二分化的鲜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
疫
论》
传染病
疫灾书写
《五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传统医学典籍中的疫灾书写——基于吴有性《温疫论》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卜风贤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27,共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灾害书写及其文献体系研究”(批准号:18BZS154)阶段性成果。
文摘
传统医学典籍中有相当丰富的传染病知识,秦汉以降伤寒理论发展到温病学说,医学典籍中的传染病理论建构渐趋完善。在明末吴有性《温疫论》中,不但基于传统医学理论对传染病的病因、症状、病理及诊治办法进行了论述解说,也对温疫类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路径及防治策略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戾气病因说、时疫危害说和杂气治疫说等传染病解释体系,并据此对传染病的流行危害进行知识建构和历史书写。相对于《五行志》中按照灾情、灾期和灾区三要素为主的疫灾书写,传统医学典籍诸如《温疫论》中运用戾气、杂气和时疫等概念进行疫灾书写,完全不同于《五行志》的疫灾认识,温病学说中的疫灾书写具备历史灾害书写二分化的鲜明特点。
关键词
《温
疫
论》
传染病
疫灾书写
《五行志》
Keywords
Treatise on Pestilence
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c Disaster Writing
Historical Research
分类号
R254.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传统医学典籍中的疫灾书写——基于吴有性《温疫论》的初步考察
卜风贤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