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江滩防洪林对钉螺分布密度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万贤 杨毅 +6 位作者 程炯 唐万鹏 孙启祥 胡兴宜 吴明煜 柯文山 马安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0-315,共6页
调查发现在血吸虫疫区江滩主要防洪林有枫杨林、意杨林、旱柳林和芦苇林。在每一林地内取5块样地(20m×20m),每块样地均设5个样方(1m×1m),统计林底植物种类及覆盖度,测定样地光照和土壤湿度。同时在每个样方内随机设置一平方尺... 调查发现在血吸虫疫区江滩主要防洪林有枫杨林、意杨林、旱柳林和芦苇林。在每一林地内取5块样地(20m×20m),每块样地均设5个样方(1m×1m),统计林底植物种类及覆盖度,测定样地光照和土壤湿度。同时在每个样方内随机设置一平方尺(即0.11m2)的样框调查地表钉螺数并统计其死亡率。经统计分析得出:(1)疫区江滩枫杨林钉螺密度(每0.11m2内个数)与意杨林、旱柳林和芦苇林的差值置信区间分别为8.2809—18.2309、-0.7622—1.6462和5.3190—13.3809;(2)枫杨林下常见的9种植物中,益母草、葎草、紫苏、夹竹桃、篓蒿等与钉螺呈负相关,其中夹竹桃、益母草与钉螺显著负相关,化感作用明显;草、水芹、鸡矢藤和木贼呈正相关;(3)枫杨林群落生态因子与钉螺的相关性表现为:最适宜于钉螺孳生的光照为5×100—15×100lx、土壤湿度为20%—40%、林底植被覆盖度为40%—70%;(4)室内对照实验显示,枫杨鲜叶0.5%浓度水浸液抑螺效果在6d后为84%,优于同浓度凋落物的42.7%钉螺死亡率。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改善防洪林群落结构,增强防洪林群落抑螺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区江滩防洪林群落 钉螺 分布密度 生态因子 抑螺效果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