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疑罪从无处理的程序法规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姚显森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110,共15页
疑罪从无处理程序的法治化,是贯彻疑罪从无原则的客观需要,又是提升疑罪案件从无处理过程及结果社会认同度与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为解决疑罪从无处理程序规范不足与司法实践随意性大等问题,应依法规制疑罪从无处理权,明确赋予侦查机... 疑罪从无处理程序的法治化,是贯彻疑罪从无原则的客观需要,又是提升疑罪案件从无处理过程及结果社会认同度与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为解决疑罪从无处理程序规范不足与司法实践随意性大等问题,应依法规制疑罪从无处理权,明确赋予侦查机关疑罪从无处理建议权,类型化配置存疑不起诉决定权,完善审判机关证据不足无罪判决权以及司法救济权;应依法规制证据不足的判断标准,重视证据不足判断标准的相对独立性,完善与细化现行证据不足的判断标准,强化证据不足无罪判决与存疑不起诉决定的说理制度;应依法规制疑罪从无处理过程,设立相对独立的疑罪处理程序,全面实现疑罪处理程序的多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罪从无 程序法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罪从无”的当代命运与规则要义 被引量:8
2
作者 郝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7,173,共6页
旨在人权保障的"疑罪从无"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屡屡受阻,而"疑罪从轻"的判决却比比皆是。"疑罪从轻"备受指责,被认为是冤案的祸根。事实上,诸如赵作海等案件中"疑罪从轻"与冤案的发生并没有必然... 旨在人权保障的"疑罪从无"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屡屡受阻,而"疑罪从轻"的判决却比比皆是。"疑罪从轻"备受指责,被认为是冤案的祸根。事实上,诸如赵作海等案件中"疑罪从轻"与冤案的发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既然赵作海等冤案的从轻判决是法官在明知其无罪下的无奈选择,应对之策只能是:尊重司法规律,还权于审判法官;建立判决说理机制,保证法官面对"明显疑点"案件时能够果断作出无罪判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罪从轻 刑事证明 疑罪从无 判决说理机制 明显疑点 错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疑罪从有”到“疑罪从无”看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人权保障进程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瑞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48,共3页
对疑罪的处理是刑事司法中的难题。新中国刑事司法对疑罪的处理 ,经历了从“疑罪从有”到“疑罪从无”的历程 ,由此折射出我国刑事司法的价值取向从注重社会保护功能到社会保护功能与人权保障功能并重的转变 。
关键词 疑罪从有 疑罪从无 刑事诉讼法 刑法价值 人权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疑罪从无”谈测谎技术在侦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朱营周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4期190-192,共3页
通过测谎 ,不仅可以甄别犯罪嫌疑和无辜 ,消除因“疑罪从无”而放纵坏人的疑虑 ,还有助于了解更多的案情信息及犯罪嫌疑的心理特点 ,为侦破活动提供侦查方向和心理策略指导。
关键词 疑罪从无 测谎 侦查 应用 犯罪嫌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罪从无原则在侦查阶段的适用
5
作者 刘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88,共7页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检、法机关适用疑罪从无原则并无争议。侦查机关是否适用疑罪从无以及如何适用则未形成共识。侦查阶段存在疑罪是一种客观存在,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无法处理疑罪问题。在侦查阶段确立疑罪从无原则有其合理性。为解决...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检、法机关适用疑罪从无原则并无争议。侦查机关是否适用疑罪从无以及如何适用则未形成共识。侦查阶段存在疑罪是一种客观存在,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无法处理疑罪问题。在侦查阶段确立疑罪从无原则有其合理性。为解决疑罪的适用问题,应该在保持现有的撤案条件不变的基础上,修改相关法律规定,拓展终止侦查的适用条件,赋予侦查机关疑罪终止侦查的建议权,决定权在检察院,加强公安、检察机关在疑罪案件终止侦查中的相互制约,规定疑罪案件终止侦查的适用期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罪从无 终止侦查 撤销案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疑案及疑罪从无原则
6
作者 杜睿荣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疑罪从无”原则 被告人 证据不足 刑事诉讼法 疑案 司法实践 事实清楚 疑罪从有 司法机关 法律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象危险犯反证的理论证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彬喆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161,共15页
在抽象危险犯立法日益增多的刑法活性化时代,研究抽象危险犯能否反证具有重要意义。抽象危险犯是结果犯,且实施构成要件行为仅推定产生抽象危险结果。除一般产生危险的情形外,存在例外无危险的情形,此时应当允许反证出罪以合理限制处罚... 在抽象危险犯立法日益增多的刑法活性化时代,研究抽象危险犯能否反证具有重要意义。抽象危险犯是结果犯,且实施构成要件行为仅推定产生抽象危险结果。除一般产生危险的情形外,存在例外无危险的情形,此时应当允许反证出罪以合理限制处罚范围。反证既不违反疑罪从无原则,也不会将抽象危险犯异化为具体危险犯。所有抽象危险犯在理论上均允许反证。反证时,应当以行为人人身特性之外的客观情况为素材,在行为时以社会一般人标准考察是否存在抽象危险。此外,“但书”条款并非反证的适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危险犯 反证 推定 疑罪从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控制制度的数学描述与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孙绍荣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8-232,共5页
以管理实践中广泛应用的"疑罪从无"以及"奖励制度"为例,给出了制度的回报概率描述与博弈树描述,制度有效条件的数学模型描述等研究方法.特别是给出了制度有效条件的数学模型,以及制度的观测力度、控制回报差异、自... 以管理实践中广泛应用的"疑罪从无"以及"奖励制度"为例,给出了制度的回报概率描述与博弈树描述,制度有效条件的数学模型描述等研究方法.特别是给出了制度有效条件的数学模型,以及制度的观测力度、控制回报差异、自然回报期望值差异,行为成本差异等重要概念,指出在维持制度的有效性的前提下,这些因素之间的制约关系.这些都可以推广应用于各种制度的研究中,为制度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与统计观测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数学模型 疑罪从无 奖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无与从轻:疑罪的理论界分与实践运行 被引量:4
9
作者 邵劭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8,共8页
刑事司法个案的复杂性决定了疑罪类型的多样性,它不仅表现为犯罪是否成立存疑,还表现为犯罪性质存疑和纯正量刑情节存疑。疑罪的界定不应拘于疑罪从无的语境,当穷尽所有的事实认定手段,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仍然存在合理怀疑的就应当纳入... 刑事司法个案的复杂性决定了疑罪类型的多样性,它不仅表现为犯罪是否成立存疑,还表现为犯罪性质存疑和纯正量刑情节存疑。疑罪的界定不应拘于疑罪从无的语境,当穷尽所有的事实认定手段,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仍然存在合理怀疑的就应当纳入疑罪范畴。疑罪的认定应当设置相对独立的疑罪认定程序。疑罪从无仅仅是疑罪的处理方式之一,对犯罪性质或量刑情节存疑的案件适用疑罪从轻更具有合理性。疑罪从无与疑罪从轻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疑罪类型,共同构成统一的疑罪处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罪 疑罪从无 疑罪从轻 并举 合理怀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觅制度的那颗善良的中国心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建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2,共5页
2016年年底,多年来备受关注的聂树斌强奸及故意杀人案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聂树斌无罪而告平反昭雪。这是继云南杜培武故意杀人案、湖北佘祥林故意杀人案、河南赵作海故意杀人案、浙江张高平及张辉叔侄故意杀人案、福建念斌... 2016年年底,多年来备受关注的聂树斌强奸及故意杀人案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聂树斌无罪而告平反昭雪。这是继云南杜培武故意杀人案、湖北佘祥林故意杀人案、河南赵作海故意杀人案、浙江张高平及张辉叔侄故意杀人案、福建念斌投毒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故意杀人案、海南陈满故意杀人案等之后,又一起牵动我国社会公众的神经与情感,在当事人家属反复不断申冤、各界人士鼎力相助几十年之后,终于迎来但的确迟到的那一缕司法正义的阳光。自然地,每一桩冤案错案的平反昭雪,都会让当事人家属稍感欣慰,对无端沉冤而消失的生命也有那么一点稍许的慰藉,同样也都会让社会公众多多少少舒那么一口气。但对于当代中国的法律人而言,恐怕少许的欣慰实在无法缓解心中基于职业良知而背负的司法正义不到或者迟到的"罪孽"的沉重。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社会可能至今都还有很多的冤案错案,正在排队等候着见到司法正义曙光的那一刻;我们的社会今后依然可能还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冤案错案,从而让正义蒙羞。与众多得到平反或者未能得到平反的冤案错案一样,聂树斌案也好,呼格吉勒图案也好,无论其影响程度有多大、影响范围有多广,都终将归于沉寂而成为历史中的一个事件。但作为法律人,我们恐怕不应该轻易忘记这些冤案错案,也不应该随意地越过这些冤案错案,尤其是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通过对这些冤案错案的理性反思,来对我国的相关制度及其实践以及对作为制度实践的参与者的我们自身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以寻求即使不能杜绝也要尽可能减少冤案错案的发生,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不断迈进。为此,我们邀请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周光权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林维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徐岱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及法律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姚建宗教授,共同参与这次以"反思冤案错案"为主题的笔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罪从无”原则 无罪判决 中国 善良 制度 寻觅 最高人民法院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对全面贯彻证据裁判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旭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36-43,共8页
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以区分事实认定问题与法律适用问题为基础,而证据能力规制作为一个"混合问题",原则上属于职业法官的专属职权,但人民陪审员对于特定证据能力问题仍有权参与判定。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机制改革没有明确... 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以区分事实认定问题与法律适用问题为基础,而证据能力规制作为一个"混合问题",原则上属于职业法官的专属职权,但人民陪审员对于特定证据能力问题仍有权参与判定。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机制改革没有明确事实认定问题上的平等票决机制,不当地给予审判长进行事实归纳的权力,不合理地对事实认定附加了过度的科层控制,这些做法有碍证据裁判与证明力自由评价的平衡,应予以调整。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机制改革不加区分地给予人民陪审员提前阅卷和在庭审中直接发问的权利,这有碍贯彻无罪推定、疑罪从无,也应当予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裁判 人民陪审 证据能力 自由证明 无罪推定 疑罪从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冤错案件与人权保护——佘祥林案的法理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14-19,共6页
我国司法长期以来深受“有罪推定”、“疑罪从有”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刑讯逼供违法取证行为至今仍难以禁绝,严重损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动摇了人们对司法公正的期盼,也严重危及司法权威的树立和司法机关的形象。佘祥林... 我国司法长期以来深受“有罪推定”、“疑罪从有”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刑讯逼供违法取证行为至今仍难以禁绝,严重损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动摇了人们对司法公正的期盼,也严重危及司法权威的树立和司法机关的形象。佘祥林错案折射了司法者理念上的缺憾,也反映了司法程序上的纰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罪从无 人权保障 刑讯逼供 防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交通肇事罪认定的结果责任 被引量:13
13
作者 蔡仙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2-154,共13页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结果)过失犯。司法实践中,由于过失犯本身类型化程度低等因素,使得交通肇事罪的认定陷入了结果责任的泥潭。其具体表现为:简单地将"违反交通法规"作为过失犯的实行行为;将自然意义上的条件关系作为(刑法上的...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结果)过失犯。司法实践中,由于过失犯本身类型化程度低等因素,使得交通肇事罪的认定陷入了结果责任的泥潭。其具体表现为:简单地将"违反交通法规"作为过失犯的实行行为;将自然意义上的条件关系作为(刑法上的)因果关联加以认定;刑事诉讼程序中采"存疑从有"的原则。为了避免这种结果责任,以维持刑法中的责任主义原则,必须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入手。在实体法方面,应当以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作为定罪的根据,并以规范性角度(包括结果避免可能性理论、规范保护目的范围及信赖原则的适用)对构成要件进行解释;在诉讼程序中,坚持"疑罪从无"原则,对交通事故鉴定的内容进行完善以利于法官裁判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结果责任 构成要件行为 因果关系 疑罪从无 规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要件证明难题的一体化破解——兼论要素分析模式之提倡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歌旋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4-83,共10页
我国关于主观要件的证明已实现三大转变:一是证明依据由“主观性证据至上”到“客观性证据优先”;二是证明对象由“主观要件优先”到“客观要件优先”;三是证明方法由“思路单一”到“对策多元”。主观要件证明难题的解决需要实体法与... 我国关于主观要件的证明已实现三大转变:一是证明依据由“主观性证据至上”到“客观性证据优先”;二是证明对象由“主观要件优先”到“客观要件优先”;三是证明方法由“思路单一”到“对策多元”。主观要件证明难题的解决需要实体法与程序法协力并进。实体法层面宜改采要素分析模式,允许在一罪名内部存在不同性质的主观要素,不以行为人对后果的主观态度作为罪过唯一的判断标准,承认主观要素在刑法规范层面存在位阶关系。要素分析模式符合罪责原则,与我国推行的陪审员制度改革精神契合,且符合疑罪从无的要求,可以显著降低证明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要素 罪过分析 罪疑唯轻 疑罪从无 刑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罪推定涵义探析
15
作者 程燕姬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无罪推定原则 被告人 新刑事诉讼法 举证责任 疑罪从无 刑事诉讼法学 犯罪嫌疑 证明有罪 有罪推定 确定有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该案如何定性?
16
作者 王咏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95-95,共1页
该案如何定性?王咏梅案情:被告人吴某某,男,江苏省某县建设银行住房信贷部会计。被告人人恒某某,男,个体工商户。被告人恒某某,因做香烟生意资金不足,便请求吴某某为其开空头转帐支票购香烟。吴遂在恒帐户余额不足的情况下,于... 该案如何定性?王咏梅案情:被告人吴某某,男,江苏省某县建设银行住房信贷部会计。被告人人恒某某,男,个体工商户。被告人恒某某,因做香烟生意资金不足,便请求吴某某为其开空头转帐支票购香烟。吴遂在恒帐户余额不足的情况下,于1992年11月至1993年4月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行为 被告人 行贿罪 伪造有价证券罪 转帐支票 正常管理活动 挪用公款罪 帐户余额 利用职务之便 疑罪从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的现状及其发展
17
作者 童强 《河北农机》 2019年第6期111-112,共2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国家法律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刑法学方面的刑事理论和刑法上的司法实践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立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国家法律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刑法学方面的刑事理论和刑法上的司法实践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立法上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无罪推定原则,但一些法条已经体现无罪推定原则的精神,即便如此无罪推定原则仍在我国处于尴尬的境地,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未经审判机关审判有罪前,对被控告者推定其是无罪的。换而言之,证明犯罪的责任应由控诉一方承担,被告人不负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无罪推定原则也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罪推定原则 疑罪从无 程序正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