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北京税收可持续增长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姚东旭 李金娟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121,共10页
北京已被确立为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这是它的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致使北京产业外迁,进而造成税收流失。本文认为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高端化来保证北京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这不... 北京已被确立为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这是它的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致使北京产业外迁,进而造成税收流失。本文认为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高端化来保证北京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这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北京应着力在科技创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流通与消费等高端产业上培育新税源,实现北京经济的良性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产业升级 产业高端化 税源 税收可持续增长 疏解非首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特大城市对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借鉴 被引量:8
2
作者 涂满章 詹圣泽 詹国南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5-118,共4页
文章借鉴世界主要特大城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成功经验,对北京及其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必将大有助益,同时对我国其他特大城市的建设发展和开辟新型城市化建设道路都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探索、比较和借鉴世界经典特大城... 文章借鉴世界主要特大城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成功经验,对北京及其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必将大有助益,同时对我国其他特大城市的建设发展和开辟新型城市化建设道路都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探索、比较和借鉴世界经典特大城市的建设模式和理念,对于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描绘并建设好雄安新区;对于有效改变特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区域资源错配路径和方法依赖,避免重蹈特大城市"摊大饼"建设的覆辙;对于科学布局合理的产业链,实施规范的产业政策;对于严格大城市在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控制其发展空间、承载人口等的无序扩张都极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雄安新区 特大城市 首都功能疏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首都功能疏解下的城市通勤决策逻辑——以首钢家庭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中一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34,共11页
按照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战略部署,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将陆续向津冀等地迁移。在各地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的前提下,为了争取孩子高考升学等现实性利益,在相关产业就业的部分家庭会做出一方随迁、一方留京的通勤决策。在现实生活... 按照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战略部署,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将陆续向津冀等地迁移。在各地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的前提下,为了争取孩子高考升学等现实性利益,在相关产业就业的部分家庭会做出一方随迁、一方留京的通勤决策。在现实生活中,城市家庭通勤决策往往不仅仅是当事者个体职业发展单一层面的考量结果,国家政策规制与家庭利益权衡等也会对通勤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由此,相关部门在制定产业外迁政策时,不仅要重视微观家庭人际互动因素在通勤决策中的作用,也要关注宏观国家政策因素在通勤决策中的影响,更要关注通勤决策的复杂性、情境性和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家庭 行动逻辑 疏解非首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内涵、影响机理及其疏解思路 被引量:46
4
作者 张可云 蔡之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6-123,共8页
如何疏解非首都功能,被认为是保持北京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和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在明确指出非首都功能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非首都功能的形成机理及其对北京自身和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影响,对目前几种流行的疏解北京非... 如何疏解非首都功能,被认为是保持北京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和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在明确指出非首都功能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非首都功能的形成机理及其对北京自身和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影响,对目前几种流行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思路进行分析,并指出这些思路存在三个误区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应该坚持的两大基本原则。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应该秉持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京津冀 可持续发展 协同发展 疏解北京首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京津产业对接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于化龙 臧学英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7-73,共7页
非首都功能疏解是缓解首都"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常态下首都发展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更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先导。通过产业转移实现非首都经济功能的疏解应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先行步骤。天津作为京津冀都市群... 非首都功能疏解是缓解首都"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常态下首都发展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更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先导。通过产业转移实现非首都经济功能的疏解应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先行步骤。天津作为京津冀都市群重要的增长中心,与首都北京有着紧密的经济社会联系,并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条件,能够承接非首都功能中的高端制造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型企业转移。为推动京津产业对接,天津应努力克服产业对接中可能产生的发展压力、环境差异与利益冲突等困难,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一体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等举措,为京津产业对接创造良好条件,并通过京津产业对接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功能疏解 产业转移 京津产业对接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首都功能疏解视角下流动青年去留问题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扬 王冰璐 +1 位作者 刘姝雯 沈宇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9-164,共6页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亟待优化,非首都功能疏解成为了大家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而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中,人口疏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解决人口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视角下研究流动青年人口相关问题,具...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亟待优化,非首都功能疏解成为了大家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而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中,人口疏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解决人口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视角下研究流动青年人口相关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对流动青年人口的留京意愿进行了深入而细致地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对于流动青年的吸引力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因而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此提出了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加强宣传教育、进行政策调整并动态变化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功能疏解 流动青年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3
7
作者 杜立群 和朝东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6期17-20,共4页
功能疏解是治理北京"大城市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入梳理北京的城市功能体系的演化机制以及内部构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功能优化、疏解和重组策略。首先根据全市就业情况分析了城市功能的基本状况,接着通过梳理建国以来城市功... 功能疏解是治理北京"大城市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入梳理北京的城市功能体系的演化机制以及内部构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功能优化、疏解和重组策略。首先根据全市就业情况分析了城市功能的基本状况,接着通过梳理建国以来城市功能的发展演变历程,分析了功能繁衍与城市增长的内在机制。随后基于对城市功能体系大的构成以及内部环节的划分提出了城市功能体系优化的原则,并对近期准备疏解的4类功能进行了详细解析。在此基础上,对功能疏解后的城市功能重组进行了展望。最后,从实施角度提出了确保功能疏解与重组顺利实现的政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城市功能体系 演变 首都功能疏解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安树伟 李瑞鹏 李瑶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78,101,共10页
通过对北京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基于调查所得数据,采取列联表分析、卡方检验、对应分析、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展开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居民生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北京居民生活的影响具有异质性;(2)非首都功... 通过对北京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基于调查所得数据,采取列联表分析、卡方检验、对应分析、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展开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居民生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北京居民生活的影响具有异质性;(2)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北京居民生活影响的异质性决定了居民对于该项政策的态度,对该项政策持反对态度的多是认为疏解对其生活产生影响的居民;(3)性别、年龄、职业、是否有北京户口、月收入和居住地点等因素与疏解对居民生活影响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力度的逐渐加大,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显著。因此,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应注意把握疏解尺度,要以不影响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为前提,加快后续服务设施的建立;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的新城及地区,要以产城融合为重点,适度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由于疏解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绝不能为了疏解而疏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功能疏解 居民生活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域内外视角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柴浩放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5-217,共3页
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战略,从北京域内和域外两种视角观察可以发现,其所起作用的方式和重要性均有差别。非首都功能疏解之于北京的意义是城市病治理和核心功能提升,它居于目前北京城市治理和发展的核心地位。视角切... 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战略,从北京域内和域外两种视角观察可以发现,其所起作用的方式和重要性均有差别。非首都功能疏解之于北京的意义是城市病治理和核心功能提升,它居于目前北京城市治理和发展的核心地位。视角切换到北京域外,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促进因素,是强化三地联系的重要纽带,但作用的途径和效果具有不确定性。为此,三地一方面需要不断加深对疏解内在规律的认识,完善工作层面的体制机制以推进疏解工作的顺畅进行,同时还应针对单一疏解政策存在的产业一体化短板出台补充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功能疏解 视角 规律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首都功能疏解下京津冀高科技产业创新的模块化重构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斌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4-43,共10页
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将会促使京津冀城市群深度整合区域科技资源。异地资本产业化、技术人员流动、跨区知识技能转化等因素也会重新塑造京津冀高科技产业创新的模块化空间结构。基于区域科技资源耦合的视角,本文构建京津冀高科技产... 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将会促使京津冀城市群深度整合区域科技资源。异地资本产业化、技术人员流动、跨区知识技能转化等因素也会重新塑造京津冀高科技产业创新的模块化空间结构。基于区域科技资源耦合的视角,本文构建京津冀高科技产业创新的模块化共生机制。同时,设计迭代模型进行数据模拟,结论为:当形成互利性模块化创新时,京津冀各创新单元及区域高科技产业的整体创新规模会显著扩大;另一方面,提高通勤运输便利度和知识技能转化率将会促使北京科技资本、技术人员向周边城市流动与迁移,缩小城市间产业创新规模及知识总量的差距,使其在区域空间内呈均匀分布,有益于推动京津冀高科技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功能疏解 京津冀 高科技产业 模块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医院职工对非首都医疗功能疏解需求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瑞红 孙丽芳 《中国医院》 2017年第7期79-80,共2页
及时了解非首都医疗功能疏解过程中医务人员职工群体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和自身职业发展需求,分析当前医疗行业职工队伍在疏解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医疗资源疏解的积极性,促进医疗行业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 首都功能疏解 医务人员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京津冀区域物流时空演化研究
12
作者 刘艳 雷柯萍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47-150,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非首都功能疏解内涵并总结其特点,对京津冀区域13个节点城市的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进而利用探索性数据法研究了京津冀区域物流业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发现,自京津冀协同工作全面铺开以来,北京地区物流业疏解取得了明显... 本文通过分析非首都功能疏解内涵并总结其特点,对京津冀区域13个节点城市的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进而利用探索性数据法研究了京津冀区域物流业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发现,自京津冀协同工作全面铺开以来,北京地区物流业疏解取得了明显效果,石家庄市成为继北京、天津之后的第三个物流业发展增长极,各增长极辐射强度及方向依赖于各节点城市的功能与地理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功能疏解 区域物流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金融创新与流通产业协同发展——基于非首都功能疏解视角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若望 张晓萍 李小娟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8-162,共5页
在雄安新区建设初期,如何实现金融创新与流通产业的协同发展,将为未来雄安新区的发展奠定基调。本文基于已有研究,从金融资本流动角度出发,考虑到金融资本流动对人力资本流动的影响,进而与流通产业协同的关系,采用资产化贴现值、空间作... 在雄安新区建设初期,如何实现金融创新与流通产业的协同发展,将为未来雄安新区的发展奠定基调。本文基于已有研究,从金融资本流动角度出发,考虑到金融资本流动对人力资本流动的影响,进而与流通产业协同的关系,采用资产化贴现值、空间作用力、衰减系数分别构建了金融资本流动系数、人力资本流动系数和流通产业协同系数,基于经验数据对2020-2030年雄安新区的金融创新和流通产业协同发展情况展开预测。研究发现:第一,雄安新区的金融承接总量和效率在预测期内逐年上升,流通业资本化幅度未呈现"指数化"趋势;第二,北京地区对雄安地区的空间作用力和人力资本流动系数均呈现"倒U型"结构,雄安新区预计于2022年时间点完成核心功能区建设;第三,北京与雄安新区的流通业之间存在技术势差,且不断缩小,预计于2024年实现"协同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功能疏解 雄安新区 流通产业 金融创新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下北京四大功能区碳排放时空演化及区域异质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曦 孟椿雨 +1 位作者 林竞立 王佳豪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7-90,共14页
本文聚焦近年备受关注的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分析该行政政策对于空间碳排放和北京市各区域发展的影响。选取北京市四大功能区工业能源碳排放为研究样本,基于各功能区域的异质性及其对碳排放的综合影响,提出北京市各... 本文聚焦近年备受关注的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分析该行政政策对于空间碳排放和北京市各区域发展的影响。选取北京市四大功能区工业能源碳排放为研究样本,基于各功能区域的异质性及其对碳排放的综合影响,提出北京市各区域差异化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果有:从空间上看,北京四大功能区的工业能源碳排放从高到低依次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首都功能核心区。从历史时间上看,2008—2010年北京四大功能区总体的工业能源碳排放不断增加,2010—2012年基本持平,从2013年开始,各功能区工业能源碳排放不断减少。从政策减排效果看,城市发展新区的工业能源碳排放降低幅度最大,年均降幅达21.76%;首都功能核心区却在2016年不降反增,出现了15.59%的增长。进一步分析区域异质性的综合影响,发现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仍需加强工业管理并提升城镇劳动生产率;城市发展新区更需要关注工业能源使用情况并提升城镇就业水平;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城镇劳动生产率和城镇就业水平的提高对降低工业能源碳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工业环境治理已步入完备阶段。最后结合区域政策给出了各区具体的分析结果和政策建议,为首都城市规划和区域差异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功能疏解政策 功能 碳排放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的北京市郊铁路“微中心”发展策略
15
作者 冯燕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3-3,140,共2页
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单位的《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市域(郊)铁路发展,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功能布局优化,扩大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推进新型城镇化... 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单位的《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市域(郊)铁路发展,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功能布局优化,扩大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北京市政府2020年12月发布了《北京市轨道微中心名录(第一批)》,将规划建设71个轨道“微中心”。其中,市郊铁路“微中心”有28个,占比达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郊铁路 北京市轨道交通 公共交通服务 城市空间布局 首都功能疏解 新型城镇化建设 市域(郊)铁路 城市功能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非首都功能转移承接能力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沈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2-170,共9页
疏解非首都功能旨在解决两大难题:其一,北京人口增长过快,“大城市病”问题凸显;其二,区域发展差距悬殊,公共服务水平落差大。功能承接绝不是简单的“转移搬迁”,需要结合迁入地的发展条件和承载能力精准对接。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生... 疏解非首都功能旨在解决两大难题:其一,北京人口增长过快,“大城市病”问题凸显;其二,区域发展差距悬殊,公共服务水平落差大。功能承接绝不是简单的“转移搬迁”,需要结合迁入地的发展条件和承载能力精准对接。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生态足迹和都市区功能算法,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约束和优势功能等三个角度综合评估天津及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非首都功能转移承接能力,从而为京津冀地区疏解政策和具体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及河北各市承接能力差异较大,具体可分为均衡发展、经济制约、生态制约、相对滞后等四种类型。根据各市功能优势不同,建议天津承接高新技术、先进制造功能,石家庄、秦皇岛承接交通仓储、商务贸易功能,廊坊、保定承接加工制造、电子信息功能,唐山重点改善生态环境,其余各市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疏解非首都功能 承接能力 生态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功能核心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凤春 王效科 +1 位作者 郑华 马东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65,共5页
根据北京市节水型区创建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评价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域的用水水平和节水现状,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针对区域的节水潜力,以首都功能核心区的经济社会特征为出发点,研究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还存... 根据北京市节水型区创建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评价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域的用水水平和节水现状,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针对区域的节水潜力,以首都功能核心区的经济社会特征为出发点,研究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还存在着节水管理体制和计划用水管理制度不健全、节水监控管理水平不高、节水宣传不够等问题,在公共服务业、居民家庭、园林绿化等方面还有一定的节水潜力,因此从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建设、借助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各行业节水管理、加强节水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节水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支撑首都功能核心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紧缺 节水型社会 首都功能疏解 首都功能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疏解战略的空间影响、国际镜鉴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可云 董静媚 杨孟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56,共7页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战略可能会导致内城地区问题的出现。在界定内城地区内涵、分析内城地区问题出现原因、内城地区问题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的定量冲击影响,文章认为北京的疏解战略可能会带来内城发展问题。通过对...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战略可能会导致内城地区问题的出现。在界定内城地区内涵、分析内城地区问题出现原因、内城地区问题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的定量冲击影响,文章认为北京的疏解战略可能会带来内城发展问题。通过对英、法、荷三个西欧国家疏解首都过度功能历程进行回顾与比较,最后就如何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战略中避免内城衰退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解非首都功能 内城地区问题 控制首都聚集体 疏解腾退空间 功能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教育资源配置与人口发展态势的互动 被引量:8
19
作者 尹德挺 胡玉萍 郝妩阳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70,共9页
基于2001-2015年的《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利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发现北京市教育资源配置和人口发展态势表现为以下关联特点:中等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相对较少;义务教育阶段非京籍学生占比骤增;学校数量"高校和高中增加、其他... 基于2001-2015年的《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利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发现北京市教育资源配置和人口发展态势表现为以下关联特点:中等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相对较少;义务教育阶段非京籍学生占比骤增;学校数量"高校和高中增加、其他皆降";小学和大学阶段的师生比下降,资源配置略显紧张;基础教育阶段的就学人口主要聚集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其占比仍在提升;高等教育的核心培养对象所占比例已降至不足四成。为了促进教育和人口的良性互动,政府部门未来应关注六个问题:人口发展惯性引发的教育需求增长拐点问题、流动人口子女不同流向引发的人力资本提升受阻问题、人口空间布局优化引发的教育资源有效配置问题、人口疏解视野下高等教育的"瘦身"问题以及职业人才匮乏引发的创新支撑不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资源 首都功能疏解 资源配置效率 人口发展态势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的功能布局调整与人口发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进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3,共7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新时期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区域内人口调控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核双城三轴多节点"格局初步形成;但是,京津冀人口规模巨大且增速较快,存...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新时期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区域内人口调控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核双城三轴多节点"格局初步形成;但是,京津冀人口规模巨大且增速较快,存在人口空间极化现象严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和中心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需要深入分析京津冀地区的人口规模和空间布局等现状特点及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并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京津冀地区功能布局调整和人口发展的对策建议:坚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基本遵循,强化功能布局;树立全局观念,发挥京津两地的联动优势和辐射作用,适度加大河北省的人口吸收能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走"就地城镇化"路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立人口发展良好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疏解非首都功能 人口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