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
作者 唐璐 马丽芳 +3 位作者 史华伟 赵性泉 高颖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项目组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1-258,共8页
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主要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编制流程,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在现实诊... 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主要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编制流程,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在现实诊疗环境中将现有的最佳证据与专家经验结合起来,通过问卷调研、专家访谈的形式收集临床应用建议,根据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局指标、研究类型(population、interventions、comparisons、outcomes、study design,PICOS)原则确定临床问题并进行证据评价和推荐等级评估(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经过名义组法形成推荐意见7条(其中强推荐3条,弱推荐4条),共识建议23条,明确了疏血通注射液的适应病证、用药时机、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等,完善了安全性信息,补充更新了第1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药理毒理内容,为临床合理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提供参考。本共识已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审核,并进行了发布,编号GS/CACM345-2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疏血通注射液 专家共识 证据 临床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致出血风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钱程 程雪桦 +4 位作者 吴建博 常昕楠 周海峰 高宁舟 陈志龙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1-314,共4页
目的分析疏血通注射液用药后诱发出血的风险因素。方法对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的161例住院患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诱发出血的风险因素,ROC曲线预测出血风险临界值。结果50例患者(占比31.06%)发生出血... 目的分析疏血通注射液用药后诱发出血的风险因素。方法对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的161例住院患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诱发出血的风险因素,ROC曲线预测出血风险临界值。结果50例患者(占比31.06%)发生出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凝血酶原时间(PT)、用药时间及联用抗血小板药、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对疏血通注射液出血有显著影响(P<0.05)。出血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AUC为0.939,PT大于14.05 s(灵敏度0.920,特异度0.892)或用药时间长于11.5 d(灵敏度0.740,特异度0.793)易引发出血。结论在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等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时,建议对患者开展出血风险因素评估,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出血 风险因素 临床安全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地苯醌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电生理指标及Hcy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兴波 鞠洁旸 +3 位作者 段磊 涂烨玲 孙高慧 吴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地苯醌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电生理指标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地苯醌口服...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地苯醌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电生理指标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地苯醌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脑血流灌注、神经电生理指标及血清Hcy变化,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脑血流灌注指标(CBF)、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容积(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BF及CBV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MT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300潜伏期及波幅、(δ+θ)/(α+β)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P300潜伏期及(δ+θ)/(α+β)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300波幅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能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及神经电生理功能,降低血清Hcy水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艾地苯醌 血管性认知障碍 脑梗死 脑血流灌注 神经电生理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宁 顾锡镇 +1 位作者 邓颖 袁昌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8-179,共2页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4 8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GMP - 14 0、PAgT、D -Dimer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结果 疏血通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 3项血小板活化指标明显下降 ...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4 8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GMP - 14 0、PAgT、D -Dimer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结果 疏血通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 3项血小板活化指标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清除脑梗死患者血循环中活化血小板 ,有抑制血小板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疏血通注射液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对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婉玉 左毅 廖峻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95-1199,共5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对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疗程14 d。检测临床疗效、NIHSS评分、血液流变...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对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疗程14 d。检测临床疗效、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血脂指标(TC、TG、HDL-C、LDL-C)、血清指标(Hcy、hs-CRP)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TC、TG、LDL-C、血清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HDL-C更高(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可安全有效地改善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Hcy、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吡拉西坦 高血压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赵锡丽 李生兵 +2 位作者 徐秋 杨刚毅 李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30-933,共4页
目的:客观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有效性。方法:以疏血通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主观症状改善的OR值为统计量检索和筛选目前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包RevMan4.3.1对各研究... 目的:客观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有效性。方法:以疏血通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主观症状改善的OR值为统计量检索和筛选目前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包RevMan4.3.1对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合并,并进行发表偏倚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对不能进行Meta分析的文献和相关指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结果。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11篇,共937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P=0.09)。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有效(P<0.00001),其合并OR(95%CI)为6.05(3.83,9.55),发表偏倚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Meta分析结果是肯定和可靠的。相关文献研究提示疏血通注射液在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粘度等方面效果也是明显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的减轻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各种症状,改善相关实验室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疏血通注射液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 被引量:63
7
作者 刘云海 方淑贤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6期378-379,共2页
中药水蛭和地龙制成的疏血通注射液较传统口服给药法更快地发挥通络化瘀功效 ,有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及保护细胞等作用 ,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因高血压病等引发的血管血流障碍性疾病、周围血管血流障碍... 中药水蛭和地龙制成的疏血通注射液较传统口服给药法更快地发挥通络化瘀功效 ,有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及保护细胞等作用 ,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因高血压病等引发的血管血流障碍性疾病、周围血管血流障碍性疾病、视网膜血管阻塞及高血脂、高血粘度、高凝血症、血稠等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通络化瘀 组方特点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_1及Col-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蒋文娟 郭瑞清 +1 位作者 郭常辉 郑天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14-1517,共4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尿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Ⅳ型胶原(Collegen type Ⅳ,Col-Ⅳ)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尿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Ⅳ型胶原(Collegen type Ⅳ,Col-Ⅳ)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N未治疗组、疏血通治疗组、苯那普利对照组,8周后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iro globulin,β2-MA)、肾脏肥大指数(KW/BW)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Col-IV的表达水平。结果:与DN未治疗组相比,疏血通组的UAER、尿β2-MA、KW/BW均下降(P<0.05或P<0.01),肾组织TGF-β1、Col-Ⅳ表达下调(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组织TGF-β1、Col-Ⅳ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疏血通注射液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Ⅳ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殷汉贤 王志艺 +4 位作者 林松 骆志鹏 李旺 陈锋文 陈寿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51-352,共2页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 急性脑梗死患者 临床疗效观察 纤维蛋白溶解 中药注射液 改善微循环 血栓形成 血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微循环及血小板状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晶晶 杨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540-1543,共4页
目的:分析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微循环及血小板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 目的:分析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微循环及血小板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5 d。统计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微循环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24 h缺血发作次数及ST段最大下降幅度均明显减少,ST段下降时间明显缩短(P<0.01),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管襞畸形率、白微栓率及红细胞聚集率均明显降低,2组襞顶直径明显缩短,管襞数目均明显减少,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D62p、CD63及GMP-140表达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较对照组的14.29%显著降低(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显著减少AMI患者心梗频次,减轻其心梗程度,同时可明显抑制患者血小板活化,改善AMI患者微循环,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药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疏血通注射液 心电图 微循环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合并用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疑似病例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书华 李丽 陈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454-2457,共4页
目的对疑似因疏血通注射液用药期间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 876份临床应用疏血通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4例在疏血通注射液用... 目的对疑似因疏血通注射液用药期间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 876份临床应用疏血通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4例在疏血通注射液用药期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分析其出血与应用疏血通注射液的相关性。结果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4例患者均〉70岁;4例患者与疏血通注射液合并应用的药物除阿司匹林肠溶片外,还包括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芪蛭通络胶囊、红花黄色素注射液等抗栓药物,合并用药3~6 d后出现黑便、腹胀、腹痛、呕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停药和抑酸治疗4~9 d后出血症状好转或痊愈。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合并用药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用药导致出血可能与阿司匹林等抗栓药物有关,临床应警惕多种中西抗栓药物的联合应用有导致出血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胃肠出血 合并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抗血栓形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应用于脑梗死认知行为学及神经影像学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岳若蒙 蒋蕾 梁丽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1-153,共3页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认知行为学及神经影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2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认知行为学及神经影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2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认知行为学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神经影像学指标[标准化梗死灶体积、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值(rADC)]、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2%(50/52)、88.5%(46/52),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体现在神志状态、头晕目眩、心悸气短方面。治疗前两组MMSE、MOC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标准化梗死灶体积、rAD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标准化梗死灶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rAD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5/52),对照组为5.8%(3/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提高认知行为能力,并改善神经影像学指标,而且用药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疏血通注射液 认知行为学 神经影像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50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明炜 陶连方 张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2806-2807,共2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注射液组(A组,n=50)和丹参注射液组(B组,n=50),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踝/肱血压指数(ABI...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注射液组(A组,n=50)和丹参注射液组(B组,n=50),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踝/肱血压指数(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B组总有效率为84%,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B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比丹参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糖尿病 2型 老年人 疏血通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7
14
作者 张彩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2-996,共5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在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PCI术的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在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PCI术的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及心肌损伤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χ2=6.530,P=0.038<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红细胞电泳时间(EET)、全血黏度(ηb)、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g 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人溶血磷脂酸(LPA)、活化血小板糖基化复合物(PAC-1)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血小板α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肌肌钙蛋白(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较治疗前升高,而观察组的c Tn I、CK-MB及h-FABP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以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提高血小板活化功能,保护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活化功能 心肌损伤 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相关急性左心衰竭四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书华 李丽 陈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217-2220,共4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与急性左心衰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4例使用疏血通注射液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分析患者的发病特点、用药关联性及作用机制。结果4例患者均为年龄>65岁老年人,基础疾病复杂,用药后第1~1...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与急性左心衰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4例使用疏血通注射液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分析患者的发病特点、用药关联性及作用机制。结果4例患者均为年龄>65岁老年人,基础疾病复杂,用药后第1~11天发病,停药及急救处理后较前好转。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与急性左心衰竭可能相关。推测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急性左心衰竭有可能是药物过敏反应病情恶化新的临床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疏血通注射液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ACEI/ARB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荣辉 谢丽萍 +4 位作者 苏朝东 谢永祥 史伟 刘少会 杜少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25-230,共6页
目的:评价疏血通注射液联合ACEI/ARB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Medline)、Embase、P... 目的:评价疏血通注射液联合ACEI/ARB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Medline)、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收集关于疏血通注射液联合ACEI/ARB治疗DN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以及采用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疏血通注射液联合ACEI/ARB能明显降低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SMD=-2. 27,95%CI[-3. 03,-1. 52]);降低血肌酐(Scr)(MD=-9. 67,95%CI[-14. 67,-4. 68])和尿素氮(BUN)(MD=-0. 28,95%CI[-0. 45,-0. 12])以及降低总胆固醇(TC)(MD=-0. 73,95%CI[-1. 33,-0. 13]),但对于降低甘油三酯(TG)(MD=-0. 17,95%CI[-0. 41,0. 08]);降低空腹血糖(FBG)(MD=-0. 32,95%CI[-0. 63,0. 00]);降低餐后2 h血糖(2 h PBG)(MD=-1. 20,95%CI[-2. 63,0. 22)];与对照组相比疗效相当。结论:在降低UAER、Scr、BUN、TC方面,疏血通注射液与ACEI或ARB类药物联优于单用ACEI或ARB类药物。在降低TG、FBG、2 h PBG方面,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由于纳入的文献数量少、研究方法学证据强度低,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相关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糖尿病肾病 ACEI ARB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致发热发绀1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戴春雷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3期322-322,共1页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发热 发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立群 张宜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通过对疏血通注射液(水蛭和地龙提取物)治疗PNS的临床观察,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PNS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PNS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临床纳入脾肾两虚,水湿壅盛兼有瘀血型PNS患者5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在... 目的:通过对疏血通注射液(水蛭和地龙提取物)治疗PNS的临床观察,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PNS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PNS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临床纳入脾肾两虚,水湿壅盛兼有瘀血型PNS患者5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以2个月为1个疗程,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治疗组在减少尿蛋白排出量,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血脂,改善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疏血通注射液配合基础治疗,能明显改善PNS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连续用药对白细胞粒细胞,肝功能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疏血通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血栓性静脉炎21例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春杰 余柏林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9期1572-1572,共1页
血栓性静脉炎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肿胀”、“青蛇毒”相似 ,系由于瘀血停滞 ,阻塞脉络 ,营血回流受阻 ,水津外溢 ,聚而为湿 ,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 ,瘀阻是病理变化之根本 ,故通瘀活络是本病的治疗基本原则。
关键词 血栓性静脉炎 疏血通注射液 中医药疗法 通瘀活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崔晓燕 王圣 +2 位作者 岑运光 王太昊 田徐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按照患者的出生日期单日、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按照患者的出生日期单日、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数量、面积和炎性因子。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均增高(t=10.134,8.918,6.356,-2.512,13.081,12.405,15.018,-4.902,P<0.05),治疗后的组间对比中,观察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t=6.292,4.931,7.877,-2.609,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中层厚度,粥样斑块面积与数量均降低(t=2.603,2.528,3.497,6.914,5.630,6.814,P<0.05),治疗后的组间对比中,观察组的颈动脉-中层厚度,粥样斑块面积与数量均低于对照组(t=4.964,3.044,3.220,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IL-8、TNF-α均降低(t=13.203,12.639,31.157,18.611,14.298,38.414,P<0.05),治疗后的组间对比中,观察组的CRP、IL-8、TNF-α均低于对照组(t=8.756,3.700,5.817,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2.494,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81,0.077,0.064,0.000,0.135,0.374,P>0.05)。结论利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缓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瑞舒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血脂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