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水性聚氨酯泡沫的吸油性能及其连续吸油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楼 刘晓宁 +3 位作者 李彦敏 徐炎华 魏荣卿 郑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3-108,共6页
研究交联剂三乙醇胺和催化剂辛酸亚锡的用量对合成的疏水性聚四氢呋喃(聚醚)聚氨酯(PU-PTHF)泡沫快速吸油材料吸油率的影响,考察PU-PTHF对多种油品的吸附作用及在振荡混合的柴油-水体系中对柴油的选择性吸附和重复使用性.结果表明... 研究交联剂三乙醇胺和催化剂辛酸亚锡的用量对合成的疏水性聚四氢呋喃(聚醚)聚氨酯(PU-PTHF)泡沫快速吸油材料吸油率的影响,考察PU-PTHF对多种油品的吸附作用及在振荡混合的柴油-水体系中对柴油的选择性吸附和重复使用性.结果表明:当三乙醇胺和辛酸亚锡的用量分别为2.1~2.6份和0.24份,且m(聚四氢呋喃三元醇(PTHF-T,Mw≈4 400))∶m(聚氧化丙烯三元醇(PPO-T,Mw,≈4 400))∶m(有机硅油)∶m(水)∶m(三乙烯二胺)∶m(甲苯二并氰酸酯(TDI))=15∶85∶1.5∶5.0∶0.8∶40时,其吸油性能最佳;对油品的吸油率分别为:四氯化碳69.1 g/g、二甲苯51.1 g/g、甲苯50.5 g/g和柴油29.8 g/g;在振荡混合的柴油-水体系中具有较好的油-水选择吸附性,对柴油的吸油率仍达到29.5 g/g,重复10次吸油率仍无改变.值得强调的是该材料具有快速吸油的特点,3 ~5 min内即可达到吸油平衡,0.5 min内可达到饱和吸附量的95%.在上述性能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连续可升降履带式快速溢油处理装置.该装置将上述快速吸油材料包覆在连续可升降履带上可实现对水面溢油事故的连续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聚四氢呋喃聚氨酯 快速溢油处理装置 快速吸油材料 溢油事故 连续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疏水性高吸油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彦敏 刘晓宁 +2 位作者 徐炎华 魏荣卿 郑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7-843,共7页
以甘油或水引发合成新型疏水性聚四氢呋喃三醇(PTHF-T)或聚四氢呋喃二醇(PTHF-G/PTMG),并和聚氧化丙烯三醇(PPO-T)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合成一种疏水性高吸油软质聚氨酯泡沫(PU)。研究聚四氢呋喃用量、官能度、分子量(Mw)等对PU... 以甘油或水引发合成新型疏水性聚四氢呋喃三醇(PTHF-T)或聚四氢呋喃二醇(PTHF-G/PTMG),并和聚氧化丙烯三醇(PPO-T)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合成一种疏水性高吸油软质聚氨酯泡沫(PU)。研究聚四氢呋喃用量、官能度、分子量(Mw)等对PU吸油率的影响,考察该材料对多种油品的吸附性能,并探讨材料在震荡混合的甲苯水体系中对甲苯的选择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当PU的原料配比为PTHF-T(Mw≈4400):PPO-T(Mw≈4400):三乙烯二胺:辛酸亚锡:泡沫稳定剂:三乙醇胺:水:TDI=15:85:0.80:0.24:1.50:2.40:5.00:40(质量比)时,制得的疏水性高吸油软质PU材料吸油性能最佳。该材料可快速吸油,3 min内即可达到平衡,其对油品的吸油率(g·g-1)分别为:四氯化碳69.1、二甲苯51.1、甲苯50.5、乙醇41.0、柴油29.8;在震荡混合的甲苯-水体系中对甲苯的吸油率与在纯甲苯体系的相当,为51.0 g·g-1左右,且重复使用8次后,材料吸油率仍未改变。因此该材料可有效、快速地用于水面溢油的回收和溢油事故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呋喃三醇 四氢呋喃二醇 水性高吸油聚氨酯泡沫 溢油事故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含量聚醚/聚酯型阴/非离子水性聚氨酯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韩颜庭 董伟 +1 位作者 陈政 辛中印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1期24-29,共6页
以乙氧基封端聚合物二醇(N-120)和二羟甲基丁酸(DMPA)为亲水单体,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聚酯二醇(PEBA)为主要原料,制备了高固含量(45%)的聚酯型阴/非离子水性聚氨酯和聚醚型阴/... 以乙氧基封端聚合物二醇(N-120)和二羟甲基丁酸(DMPA)为亲水单体,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聚酯二醇(PEBA)为主要原料,制备了高固含量(45%)的聚酯型阴/非离子水性聚氨酯和聚醚型阴/非离子水性聚氨酯(PTMG-PU/PEBA-PU)。研究表明:两种乳液粒径呈双峰宽分布;PTMG-PU和PEBA-PU膜存在适度的微相分离,PEBA-PU膜的表面粗糙度和水接触角大于PTMG-PU,而耐液体介质性不如PTMG-PU;PTMG-PU和PEBA-PU的抗张强度分别为29.15 MPa和25.60 MPa,断裂伸长率分别为745.0%和786.7%,结合DMA测试结果表明涂膜为韧性断裂,力学性能较好;DSC和TG测试结果表明涂膜的耐寒性能和耐热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量 四氢呋喃二醇 酯二醇 阴/非离子 水性聚氨酯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聚氨酯的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精华 刘伟区 +1 位作者 宣宜宁 张斌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2-96,共5页
 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氨基硅油改性聚氨酯,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疏水性及微观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聚氨酯具有更优良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及表面疏水性,且材料呈微观相分离形态。
关键词 氨乙基氨丙基二甲基硅氧烷 改性聚氨酯 力学性能 耐热性 表面水性 微观相分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聚偏氟乙烯防水透气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美惠 沈惠玲 王双双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55,共4页
采用湿法相转换法制备了聚氨酯/聚偏氟乙烯(PU/PVDF)共混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PU/PVDF共混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PU/PVDF共混膜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了PVDF的含量对共混膜透气性、亲水性及力学性能的影... 采用湿法相转换法制备了聚氨酯/聚偏氟乙烯(PU/PVDF)共混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PU/PVDF共混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PU/PVDF共混膜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了PVDF的含量对共混膜透气性、亲水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PVDF可显著改善膜孔结构,随着PVDF含量的增多,结晶度增大;共混膜的透气性、疏水性、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PU/PVDF比例为80/20时,各值均达到最大值,此时,透气性由1.034 L/(cm2·min)增加到6.881 L/(cm2·min),接触角由71.67°增加到92.51°,拉伸强度由1.25 MPa增加到1.56 MPa,断裂伸长率由401%增加到460%,综合性能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偏氟乙烯 共混膜 透气性 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预聚体改性聚乳酸/木粉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6
作者 杨琳强 金立维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7-92,共6页
通过共混挤出法制备聚氨酯预聚体(PUP)改性的聚乳酸/木粉(PLA/WF)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动态热机械分析、接触角测量以及断面扫描电镜分析。力学性能分析表明:当PUP用量(以PLA和WF的质量计)为20%时,复合材料断裂弯曲... 通过共混挤出法制备聚氨酯预聚体(PUP)改性的聚乳酸/木粉(PLA/WF)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动态热机械分析、接触角测量以及断面扫描电镜分析。力学性能分析表明:当PUP用量(以PLA和WF的质量计)为20%时,复合材料断裂弯曲应变和冲击强度分别为5.78%和18.3 k J/m2,较未改性的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209%和123%,PUP显示出较好的增韧效果。动态热机械分析表明:随着PUP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中PUP相和PLA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所下降,并且储能模量显著降低,材料韧性得到改善。PUP的加入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对水的接触角,材料疏水性能得到改善。当PUP用量为25%时,接触角达83.7°,较未增韧复合材料接触角(66.6°)提高25.7%。拉伸断面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添加PUP的复合材料断面有更多的木粉被拉出且空穴变多,断面更为不平整,呈现韧性断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木粉 聚氨酯 增韧 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基复合膜对水, 氨水与二氯甲烷的渗透性
7
作者 Ali Asghar Zomorodkia Saeed Bazgir +2 位作者 Davood Zaarei Mohsen Gorji Mehdi Ardjmand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9-751,共13页
以氧化石墨烯(GO)、聚氨酯(PU)和亲水性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PAMPS)为原料,制备出无支撑的PU基复合膜和PAMPS基复合膜。研究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基膜用于含极性材料废液如水、氨水、以及含非极性二氯甲烷和氨-二氯甲烷混合废液的... 以氧化石墨烯(GO)、聚氨酯(PU)和亲水性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PAMPS)为原料,制备出无支撑的PU基复合膜和PAMPS基复合膜。研究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基膜用于含极性材料废液如水、氨水、以及含非极性二氯甲烷和氨-二氯甲烷混合废液的渗透行为。采用不同表征方法如X射线衍射仪(XRD)、接触角、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红外光谱仪(FT-IR)和力学性能测试仪来评价所制复合膜的综合性能。采用ASTM E96/96-M14设备进行复合膜的渗透测试。结果表明,PAMPS基复合膜因较高的亲水性,具有最佳的水和氨渗透性能,而PU基复合膜具有最佳的二氯甲烷渗透性,最差的水和氨的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 氧化石墨烯 渗透性 水性 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