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制备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华鹏 朱海霖 +1 位作者 王峰 郭玉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1,共5页
通过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糊料挤出和拉伸烧结成型方法,制备PTFE中空纤维膜.考察了拉伸倍数、温度和速度等拉伸工艺和烧结工艺对PTFE中空纤维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膜参数中,随着拉伸倍数和温度的增加,平均孔径和孔隙率... 通过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糊料挤出和拉伸烧结成型方法,制备PTFE中空纤维膜.考察了拉伸倍数、温度和速度等拉伸工艺和烧结工艺对PTFE中空纤维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膜参数中,随着拉伸倍数和温度的增加,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增加,泡点降低;随拉伸速度增大,膜平均孔径变小,泡点增加,拉伸速度对孔隙率的影响则呈现无规律变化;烧结可提高PTFE中空纤维膜的强度,孔径和孔隙率增加.PTFE中空纤维膜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中空纤维 拉伸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包缠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其亲水改性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峰 朱海霖 +2 位作者 张华鹏 陈建勇 郭玉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38,共4页
针对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制备过程中孔径与孔隙率调控之间存在的矛盾,通过包缠法在中空纤维膜表面包缠平板膜,构建不对称微孔结构,制备孔径小、孔隙率高的PTFE包缠中空纤维膜。此外,提出"藤缠树"亲水改性方法,在疏水P... 针对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制备过程中孔径与孔隙率调控之间存在的矛盾,通过包缠法在中空纤维膜表面包缠平板膜,构建不对称微孔结构,制备孔径小、孔隙率高的PTFE包缠中空纤维膜。此外,提出"藤缠树"亲水改性方法,在疏水PTFE包缠中空纤维膜的原纤及节点表面稳定地包覆亲水剂,赋予其优异的表面润湿性能,拓展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包缠 亲水改性 微滤 中空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压成型-拉伸法制备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国昌 吕经烈 +2 位作者 陈颖 关毅鹏 李晓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87-192,共6页
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是海水利用行业急需的一种超疏水性膜产品。本文选用高结晶度、高压缩倍率的PTFE分散树脂,经推压成型制备PTFE初生中空纤维,首先分析该初生中空纤维力学特征,进而开展拉伸制膜试验,考察拉伸和热定型工艺条件... 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是海水利用行业急需的一种超疏水性膜产品。本文选用高结晶度、高压缩倍率的PTFE分散树脂,经推压成型制备PTFE初生中空纤维,首先分析该初生中空纤维力学特征,进而开展拉伸制膜试验,考察拉伸和热定型工艺条件对膜微孔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20℃下PTFE初生中空纤维的最大拉伸强力和断裂伸长率随拉伸速率提高而增大,应力-应变曲线中10%和40%处存在两个屈服点。制膜过程中,提高拉伸倍率,膜孔隙率增加、孔径增大;30℃下,拉伸倍率100%时获得的PTFE中空纤维膜孔隙率为51%、平均孔径为107.2nm,提高拉伸温度至100℃,所获得的膜表面孔径分布更加均匀;热定型时间延长,可增大膜孔径,提高孔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中空纤维 拉伸工艺 微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成功实现国产化
4
作者 郭玉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43,共1页
PTFE中空纤维膜具有高孔隙率、高强度等特点,应用于高温、酸碱、腐蚀性强的废水上优势明显.但产品一直为被日本住友电工公司和美国戈尔等公司垄断.
关键词 中空纤维 聚四氟乙烯 国产化 住友电工公司 高孔隙率 PTFE 高强度 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材料对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黎鹏 王霞 +1 位作者 侯克锁 曹亚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9-224,共6页
采用挤出拉伸烧结法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通过调整分散树脂、润滑剂等原材料配比制得中空纤维膜。研究发现以DF132F树脂、Isopar G润滑剂为原料,选择最佳原料质量比为100∶24时,可制备出具有最佳性能的PTFE中空纤维膜。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 分散树脂 润滑剂 纤维 原料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用量对聚四氟乙烯/Al_(2)O_(3)复合疏水纤维膜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赵金国 李新梅 +3 位作者 李旸 杨晓光 曹明闯 张晨阳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55,共5页
超疏水材料因其表面特殊的浸润性在各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氧化铝(Al_(2)O_(3))的负载对聚四氟乙烯(PTFE)超疏水纤维膜性能的影响,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TFE/聚乙烯醇(PVA)/Al_(2)O_(3)复合纤维膜,并通过烧结去除PVA使Al_(2)... 超疏水材料因其表面特殊的浸润性在各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氧化铝(Al_(2)O_(3))的负载对聚四氟乙烯(PTFE)超疏水纤维膜性能的影响,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TFE/聚乙烯醇(PVA)/Al_(2)O_(3)复合纤维膜,并通过烧结去除PVA使Al_(2)O_(3)成功负载,得到PTFE/Al_(2)O_(3)复合纤维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定仪等研究了Al_(2)O_(3)的质量分数对PTFE/Al_(2)O_(3)复合纤维膜形貌特征、纤维直径以及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疏水PTFE纤维膜表面负载纳米级Al_(2)O_(3)颗粒能够在保持纤维膜表面形貌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强其疏水性能;当Al_(2)O_(3)质量分数为0.5%时,纤维膜表面疏水性最强,疏水角高达163°;当烧结温度为330℃时,PVA分解速度快、除去率高,烧结后PTFE/Al_(2)O_(3)复合薄膜不会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聚四氟乙烯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聚苯胺/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的制备及油水乳液分离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任文 张国立 +4 位作者 闫涵 胡兴华 李焜 王景凤 李瑞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6-854,共9页
以苯胺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在聚四氟乙烯(PTFE)基体上合成聚苯胺/聚四氟乙烯(PANI/PTFE)复合膜.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静态水接触角测试对PANI/PTFE复合膜的... 以苯胺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在聚四氟乙烯(PTFE)基体上合成聚苯胺/聚四氟乙烯(PANI/PTFE)复合膜.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静态水接触角测试对PANI/PTFE复合膜的形貌、结构和浸润性进行分析,并对其油包水乳液分离性能、通量和循环使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PANI/PTFE复合膜仅在重力条件就能有效分离油包水乳液;而且重复数十次过滤后,PANI/PTFE复合膜仍具有良好的抗污能力和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 聚苯胺聚四氟乙烯复合 乳液分离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静电纺丝制备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可用于膜蒸馏
8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86,共1页
据易丝帮2019年5月9日讯近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李玉平研究员以聚四氟乙烯纳米纤维为原料,首次采用无旋转集电极乳液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一种环保型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并进行了高温烧结.此外,作者研究了PTFE/PEO质量比和烧结温度对... 据易丝帮2019年5月9日讯近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李玉平研究员以聚四氟乙烯纳米纤维为原料,首次采用无旋转集电极乳液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一种环保型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并进行了高温烧结.此外,作者研究了PTFE/PEO质量比和烧结温度对所得薄膜形貌和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中空纤维 静电纺丝法 制备 乳液 蒸馏 纳米纤维 过程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宏斌研究员团队提出新型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制备方法
9
作者 赵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8-28,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曹宏斌研究员团队提出以水溶液粘度高、易于热分解的聚氧乙烯(PEO)作为粘结剂和PTFE颗粒混合成水性纺丝液,以非旋转线电极作为连续化制备的接收器。PEO包覆PTFE颗粒在高电压下被拉伸成PTFE/PEO混合纳米纤... 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曹宏斌研究员团队提出以水溶液粘度高、易于热分解的聚氧乙烯(PEO)作为粘结剂和PTFE颗粒混合成水性纺丝液,以非旋转线电极作为连续化制备的接收器。PEO包覆PTFE颗粒在高电压下被拉伸成PTFE/PEO混合纳米纤维,沉积在线电极上形成初始膜。在一定温度下烧结后,初始膜中的PEO分子被完全分解,PTFE颗粒之间熔融成纳米纤维并通过纤维节点粘结组装成目标PTFE中空纤维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 纺丝液 颗粒混合 纳米纤维 热分解 PEO 高电压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委动态: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亲水交联网络改性提升耐污和耐化学性能
10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28,共1页
我刊编委刘富研究员团队近期于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期刊(2021,630,119301)发表题目为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hollow fibers modified by hydrophilic crosslinking network(HCN)for robust resistance to fouling and ha... 我刊编委刘富研究员团队近期于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期刊(2021,630,119301)发表题目为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hollow fibers modified by hydrophilic crosslinking network(HCN)for robust resistance to fouling and harsh chemical cleaning的文章.该文章第一作者为刘婉婷,通讯作者为林海波高级工程师和刘富研究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化学性能 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 交联网络 耐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接收器用于天然气脱二氧化碳膜分离装置在马来西亚试车成功
11
作者 刘丹丹 李萌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122,共1页
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DNL0905组曹义鸣团队与马来西亚石油公司(PETRONAS)共同研发的用于天然气脱二氧化碳中空纤维膜接收器工业现场中试装置(Pilot Scale MBC)在位于马来西亚东海岸的天然气净化厂试车成功.
关键词 天然气净化厂 脱二氧化碳 中空纤维 马来西亚 试车成功 接收器 分离装置 聚四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大水业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成功投身于水处理领域
12
作者 赵丹青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76,共1页
东大水业集团历时4年从生产净水器配件的传统企业转型,成功迈入水处理领域,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东大水业集团以敏锐的嗅觉发力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研发,每年拿出企业销售总收入5%以上的经费用于水处理科研,先后与天津军事医... 东大水业集团历时4年从生产净水器配件的传统企业转型,成功迈入水处理领域,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东大水业集团以敏锐的嗅觉发力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研发,每年拿出企业销售总收入5%以上的经费用于水处理科研,先后与天津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所、杭州水处理中心、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合作.如今,水处理产品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研发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除了应用于次坞电镀污水处理厂、白毛尖垃圾渗漏液处理等本地一些工程外,也吸引了许多外地企业的目光.该产品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限制,更适用于强酸强碱高污染水,能广泛应用于印染、化工、垃圾废水等各个领域的水污染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中空纤维 聚四氟乙烯 浙江工业大学 企业转型 科研单位 水污染处理 新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多重微孔结构设计与构建”项目通过验收
13
作者 郭建辉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35,共1页
由天津工业大学肖长发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性能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多重微孔结构设计与构建”于2013年通过专家验收。
关键词 中空纤维 聚四氟乙烯 结构设计 微孔 多重 性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天津工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首次成功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
14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3,共1页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曹义鸣团队开发的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接触器技术成功应用于提钒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脱除项目。废水处理量50t/d、进水氨氮浓度为2000~5000mg/L,设计的出水氨氮浓度为10mg/L。工业项目由该所和南京...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曹义鸣团队开发的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接触器技术成功应用于提钒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脱除项目。废水处理量50t/d、进水氨氮浓度为2000~5000mg/L,设计的出水氨氮浓度为10mg/L。工业项目由该所和南京碧盾新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PTFE膜组件及工艺流程设计,攀枝花碧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工程设计和制造以及现场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接触器 氨氮废水处理 聚四氟乙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工艺流程设计 氨氮浓度 高浓度氨氮 PT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滤膜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郭玉海 朱海霖 +2 位作者 王峰 唐红艳 张华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9-153,共5页
为了进一步开发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介绍了PTFE滤膜的应用、微孔特点、关键加工技术及最新发展,指出滤膜孔径的精准控制以及在新风系统和膜蒸馏等领域的应用是滤膜发展的趋势。认为采用调整制膜参数、双层共拉伸、后整理和包缠等技术... 为了进一步开发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介绍了PTFE滤膜的应用、微孔特点、关键加工技术及最新发展,指出滤膜孔径的精准控制以及在新风系统和膜蒸馏等领域的应用是滤膜发展的趋势。认为采用调整制膜参数、双层共拉伸、后整理和包缠等技术在孔径控制上有优势,后整理含有羧基、羟基、磺酸基等基团的亲水材料是赋予亲水性能的主要方法。我国在服装膜、除尘膜上尚可满足国内要求,但泡点膜、亲水膜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平板 中空纤维 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平板膜超疏水改性及在膜蒸馏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金王勇 吴益尔 +3 位作者 朱海霖 郭玉海 冯涛 朱春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25,共3页
为赋予PTFE平板膜持久的疏水性,采用自制的超疏水剂进行改性,并对改性效果和在膜蒸馏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PTFE平板膜与蒸馏水、油的接触角均明显提高;超声波震荡表明改性剂可稳定地吸附在膜上;改性PTFE平板膜组件... 为赋予PTFE平板膜持久的疏水性,采用自制的超疏水剂进行改性,并对改性效果和在膜蒸馏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PTFE平板膜与蒸馏水、油的接触角均明显提高;超声波震荡表明改性剂可稳定地吸附在膜上;改性PTFE平板膜组件进行工厂放大膜蒸馏试验,表明组件可保持较高膜通量;改性明显降低了膜污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水性 改性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烯烃点击反应制备超疏水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及其加湿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文欣 陈华艳 +3 位作者 吴朝廷 贾悦 武春瑞 吕晓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7-173,共7页
为更好地发挥中空纤维膜加湿器的加湿作用,提高加湿性能,提出对中空纤维膜进行超疏水改性。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SiO_(2)),八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OV-POSS)与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SH)通过巯基烯烃点击反应形成POSS-S-PDMS... 为更好地发挥中空纤维膜加湿器的加湿作用,提高加湿性能,提出对中空纤维膜进行超疏水改性。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SiO_(2)),八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OV-POSS)与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SH)通过巯基烯烃点击反应形成POSS-S-PDMS聚合物,利用涂覆法将其涂覆在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表面。在膜表面与涂层、涂层与涂层之间均利用化学键连接以提高涂层的牢固度,制备了一种具有SiO_(2)-PDMS-POSS稳定性涂层的超疏水复合膜。研究了光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二氧化硅粒径影响因素对复合膜的影响,并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最终制备的复合膜接触角达到156°,加湿效率由48%提高为5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 中空纤维加湿 水表面 巯基烯烃点击反应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制备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巧明 王琪 +1 位作者 吴良英 俞三传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12,共2页
本文研究了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微滤膜的制备。采用亲水聚合物材料(如PMMA、改性聚醚硅油等)对聚偏氟乙烯材料进行共混改性,显著提高了膜材料的亲水性;同时由于材料性质的改变,导致膜材料在成膜时的凝胶特性和相转化发生变化,所成... 本文研究了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微滤膜的制备。采用亲水聚合物材料(如PMMA、改性聚醚硅油等)对聚偏氟乙烯材料进行共混改性,显著提高了膜材料的亲水性;同时由于材料性质的改变,导致膜材料在成膜时的凝胶特性和相转化发生变化,所成膜的孔径、通水量、孔隙率、表面性能等也发生改变。通过选择合适的共混体系,可制备出高性能、高孔隙率、表面亲水的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 中空纤维 制备 共混改性 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组件操作过程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建刚 郑有飞 +2 位作者 杨艳 徐建强 陈敏东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8-722,共5页
采用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组件和去离子水分离混合气中CO2,研究了气液流速、混合气CO2浓度和操作温度以及膜形态等因素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通过传质阻力层方程和质量微分方程的关联,建立了新型数学模型,模拟了各种条件下的传质过程。结果表... 采用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组件和去离子水分离混合气中CO2,研究了气液流速、混合气CO2浓度和操作温度以及膜形态等因素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通过传质阻力层方程和质量微分方程的关联,建立了新型数学模型,模拟了各种条件下的传质过程。结果表明,流体力学状态的改变能够加强传质,但加强程度有限;提高气相CO2浓度能够提高总传质系数;具有高孔隙率的膜组件拥有高传质系数;提高操作温度能够促进扩散,提高传质系数,在较高温度下,存在膜孔湿润的现象。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膜接触器—物理吸收过程,模型值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疏水性中空纤维模组件传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中空纤维 CO2 物理吸收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臭氧接触式反应器传质机理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福春 毕莹莹 +4 位作者 唐晨 杜明辉 李泽莹 张耀宗 孙晓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9-1097,共9页
将疏水性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组装成膜接触器,开发了膜接触式臭氧(O_(3))传质技术。对比了气泡传质和膜接触传质的差异,通过O_(3)传质模型和阻力模型对该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传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_(3)可以有效地通过... 将疏水性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组装成膜接触器,开发了膜接触式臭氧(O_(3))传质技术。对比了气泡传质和膜接触传质的差异,通过O_(3)传质模型和阻力模型对该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传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_(3)可以有效地通过疏水性PTFE膜进行传质,当搅拌速度达到1500r/min时,膜传质的表观传质系数(0.3049min-1)与气泡传质(0.3109min-1)相当。同时,膜表面的疏水结构将尾气的湿度降低到0.8g/m^(3)以下,远低于气泡传质(>11.5g/m^(3)),符合进入臭氧发生器的标准,具备回收氧气的可行性。O_(3)的传质通量受液体流速、p H、污染物浓度、气体流量以及进气O_(3)浓度的影响。在pH=11、苯酚浓度为0或pH=7、苯酚浓度为20mg/L时,传质通量达到了0.16g/(m^(2)·h)。O_(3)传质过程的传质阻力主要由膜阻力和液相阻力组成,而通过液相条件控制可以有效减小液相阻力,因此进一步降低传质阻力需要膜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 臭氧 接触式反应器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