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肽免疫活性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代卉 施用晖 +2 位作者 韩芳 孙进 乐国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73-476,共4页
本文旨在研究Alcalase水解小麦蛋白产物中免疫活性组分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调节作用及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小麦活性肽可提高小鼠抗体生成细胞含量、血清溶血素水平、脾细胞增殖能力以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小麦活性肽... 本文旨在研究Alcalase水解小麦蛋白产物中免疫活性组分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调节作用及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小麦活性肽可提高小鼠抗体生成细胞含量、血清溶血素水平、脾细胞增殖能力以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小麦活性肽还可提高小鼠血清清除DPPH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增强小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丙二醛含量。且该组分调节机体抗氧化的能力与其免疫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肽 免疫活性 抗氧化活性 疏水性氨基酸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米醇溶蛋白对小鼠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勇 姚惠源 王强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5-199,共5页
比较了分别饲喂酪蛋白、大豆分离蛋白、黄米醇溶蛋白小鼠的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和动脉硬化指数,旨在评价黄米醇溶蛋白对小鼠胆固醇代谢的特定作用。结果显示:黄米醇溶蛋白(添加1.82%Lys... 比较了分别饲喂酪蛋白、大豆分离蛋白、黄米醇溶蛋白小鼠的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和动脉硬化指数,旨在评价黄米醇溶蛋白对小鼠胆固醇代谢的特定作用。结果显示:黄米醇溶蛋白(添加1.82%Lys和0.23%Trp)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P<0.05),降低动脉硬化指数;但体外实验表明:黄米醇溶蛋白不能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即不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黄米醇溶蛋白对小鼠血清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作用与其蛋氧酸与甘氨酸含量之比、疏水性氨基酸、含硫氨基酸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米醇溶蛋白 胆固醇调节 HMG—CoA还原酶 动脉硬化指数 含硫氨基酸 疏水性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鳞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丰香 王霞 周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利用DA201-C大孔吸附树脂对鱼鳞肽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活性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改变洗脱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20%、40%、60%、80%)得到不同极性的鱼鳞肽组分。随着乙醇洗脱浓度的增加,各洗脱组分灰分含量从1.20%降到0.68%,疏水性氨基酸从3... 利用DA201-C大孔吸附树脂对鱼鳞肽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活性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改变洗脱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20%、40%、60%、80%)得到不同极性的鱼鳞肽组分。随着乙醇洗脱浓度的增加,各洗脱组分灰分含量从1.20%降到0.68%,疏水性氨基酸从33.83%增加到37.67%,平均疏水值从4.25 kJ/mol增加到4.92 kJ/mol。鱼鳞肽的抗氧化活性、还原能力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都随鱼鳞肽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鱼鳞肽对DPPH·的清除作用与肽的疏水性的大小呈反比关系,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还原能力以及对ACE活性的抑制作用与肽的疏水性呈正相关。与抗氧化活性和还原能力相比,相同浓度下鱼鳞肽具有更高的ACE抑制活性,且鱼鳞肽的活性与其极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疏水性氨基酸 抗氧化活性 还原能力 ACE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酶解物苦味形成机理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周雪松 《粮食与油脂》 2004年第8期20-24,共5页
蛋白质酶解后产生不同程度苦味主要是由产物中含疏水性氨基酸低分子肽所形成,这些苦味严重影响蛋白质水解产物在食品工业中应用。该文综述不同食物蛋白质酶解物中苦味肽形成机理及蛋白质酶解物苦味的降低、去除及控制方法研究最新进展,... 蛋白质酶解后产生不同程度苦味主要是由产物中含疏水性氨基酸低分子肽所形成,这些苦味严重影响蛋白质水解产物在食品工业中应用。该文综述不同食物蛋白质酶解物中苦味肽形成机理及蛋白质酶解物苦味的降低、去除及控制方法研究最新进展,主要包括选择性分离、苦味掩盖、酶法及微生物脱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解物 苦味肽 疏水性氨基酸 脱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排阻色谱纯化核桃蛋白源ACE抑制肽条件优化
5
作者 朱振宝 卢洋 +1 位作者 易建华 周慧江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7-51,共5页
为了得到新的ACE抑制肽,采用分子排阻色谱对核桃蛋白碱性蛋白酶水解物进行分离、纯化。优化了分子排阻色谱分离、纯化核桃蛋白水解物的洗脱剂、洗脱流速、上样体积和样品浓度,比较了其纯化前后ACE抑制活性变化、分析了不同组分RP–HPLC... 为了得到新的ACE抑制肽,采用分子排阻色谱对核桃蛋白碱性蛋白酶水解物进行分离、纯化。优化了分子排阻色谱分离、纯化核桃蛋白水解物的洗脱剂、洗脱流速、上样体积和样品浓度,比较了其纯化前后ACE抑制活性变化、分析了不同组分RP–HPLC图谱及其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以Sephadex G–15为分离介质的色谱优化条件为:超纯水为洗脱剂、洗脱流速0.4 m L/min、上样体积1.5 m L、样品浓度150 mg/m L。在此条件下,经过分子排阻色谱纯化后,得到4个主要组分,其中活性最高组分的ACE抑制率达90.35±0.25%,其IC50值为0.158 mg/m L。经过RP–HPLC进一步分离,分子排阻色谱纯化后高活性组分保留时间主要集中于10 min、13 min、17 min和21 min,并且其疏水性氨基酸的含量得到显著富集,其中芳香族氨基酸Tyr、Phe的含量分别达10.46%和2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分子排阻色谱 纯化 疏水性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炖煮鸡汤中多肽与鲜味构效关系 被引量:19
6
作者 林萌莉 王洁 +1 位作者 廖永红 周晓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6,共5页
以传统炖煮鸡汤为对象,研究多肽与鲜味之间的构效关系。将炖煮3 h的鸡汤利用10、5、3 k D的超滤膜分离,取味道鲜美的分子质量小于3 k D的组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多肽组分分析,获得了93条多肽序列。通过分析发现:加热降解产生的多... 以传统炖煮鸡汤为对象,研究多肽与鲜味之间的构效关系。将炖煮3 h的鸡汤利用10、5、3 k D的超滤膜分离,取味道鲜美的分子质量小于3 k D的组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多肽组分分析,获得了93条多肽序列。通过分析发现:加热降解产生的多肽序列中甜鲜氨基酸的比例高,强疏水性氨基酸的比例低;加热降解过程中肽键断裂具有选择性,亲水氨基酸形成的肽键更易断裂。鲜味多肽主要来源于肌肉蛋白,其次是胶原蛋白、酶、抗体等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汤 多肽 鲜味 水性氨基酸 疏水性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氨酸氨肽酶的制备及在大米肽脱苦中的协同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强 吴警涛 田亚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09-113,共5页
采用絮凝、超滤和冷冻干燥组合的方法制备重组枯草芽孢杆菌亮氨酸氨肽酶,以氨肽酶切除末端疏水性氨基酸为酶解脱苦效果的指标,考察了该氨肽酶与脯氨酸氨肽酶协同水解大米肽的脱苦效果。酶的制备工艺条件如下:加入0.15%±0.008%的絮... 采用絮凝、超滤和冷冻干燥组合的方法制备重组枯草芽孢杆菌亮氨酸氨肽酶,以氨肽酶切除末端疏水性氨基酸为酶解脱苦效果的指标,考察了该氨肽酶与脯氨酸氨肽酶协同水解大米肽的脱苦效果。酶的制备工艺条件如下:加入0.15%±0.008%的絮凝剂,2.5%±0.006%的硅藻土,调节p H8.0进行过滤,采用30 k Da的PES卷式膜,超滤浓缩7倍,氨肽酶的总回收率为64.69%±1.29%;在优化的酶解条件下,大米肽的酶解液中的亮氨酸、精氨酸及游离的疏水性氨基酸总量分别是酶解前的3.39±0.10、16.48±0.49、4.39±0.13倍,酶解后分子量500~1000 Da的肽含量降低了30.63%±0.61%,经双酶协同水解后脯氨酸含量是单酶水解后的1.78±0.07倍。优化后工艺简便,且该酶在大米肽脱苦中有良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氨肽酶 提取 回收率 协同水解 疏水性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合木聚糖酶的设计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邵天赐 何优 +3 位作者 张枫凯 蔡刘滕子 田艳杰 周晨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58-62,共5页
人工设计合成木聚糖酶,为木聚糖酶分子改造研究提供新思路。采用合成生物学思路,以黑曲霉XZ-3S木聚糖酶XynZF-2基因序列为基础,将N端48个氨基酸替换成EvXyn11 N端的34个氨基酸;引入芳香族氨基酸P9Y和H14F;在C端引入二硫键Cys38-Cys191;... 人工设计合成木聚糖酶,为木聚糖酶分子改造研究提供新思路。采用合成生物学思路,以黑曲霉XZ-3S木聚糖酶XynZF-2基因序列为基础,将N端48个氨基酸替换成EvXyn11 N端的34个氨基酸;引入芳香族氨基酸P9Y和H14F;在C端引入二硫键Cys38-Cys191;α-螺旋及cord区域分别引入疏水性氨基酸K164M、G166A、N160I、V111A以及G109A,设计杂合酶XynZL。基因全合成后,构建毕赤酵母重组表达质粒pPIC9K-ZL,将其转化酵母菌GS115,对工程菌GS115-XynZL进行单因素发酵条件优化及重组酶酶学性质测定。最佳发酵培养基为土豆培养基,最佳诱导温度为28℃,最佳种龄为20 h,最佳诱导时间为168 h,最佳诱导起始pH值为6.5,甲醇诱导最佳体积分数为15 mL/L。重组酶酶学性质显示:最佳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5.0,杂合酶XynZL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后具有特定性质和功能,其设计方法拓宽了木聚糖酶分子改造研究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糖基化 二硫键 芳香族氨基酸 疏水性氨基酸 合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