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构型对疏水微孔膜的性能影响及共混膜制备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唐娜 宋阳阳 +1 位作者 张蕾 王维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以分子构型对聚丙烯疏水微孔膜在热致相分离制膜过程中的影响规律为研究对象,考查了3种分子构型的聚丙烯成膜后的微观形态和综合分离性能.结果表明:由于热致相分离制膜过程中不同分子构型的聚丙烯的结晶行为不同,等规聚丙烯(iPP)易于形... 以分子构型对聚丙烯疏水微孔膜在热致相分离制膜过程中的影响规律为研究对象,考查了3种分子构型的聚丙烯成膜后的微观形态和综合分离性能.结果表明:由于热致相分离制膜过程中不同分子构型的聚丙烯的结晶行为不同,等规聚丙烯(iPP)易于形成规则的蜂窝状球晶,具有较好的平均孔径,而无规聚丙烯(aPP)和间规聚丙烯(sPP)易于形成致密的蜂窝状结构,等规聚丙烯和无规聚丙烯两种结构共混膜增大了等规聚丙烯的平均孔径和孔隙率,有助于提高其通量及机械稳定性,等规聚丙烯和无规聚丙烯共混膜渗透通量达20.30 kg/(m^2·h),截留率均超过9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分子构型 疏水微孔膜 共混 真空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微孔膜萃取研究
2
作者 吴邦明 吴秋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6-20,共5页
本文研究了以聚丙烯超细无纺布、聚碳酸酯核孔膜、聚四氟乙烯微孔滤膜为微孔隔膜,用10%TBP—煤油溶液苹取水相中酚的过程。计算了以水相为基准的总传质系数,考察了边界层对传质速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测定膜相传质阻力的方法,并对膜基萃... 本文研究了以聚丙烯超细无纺布、聚碳酸酯核孔膜、聚四氟乙烯微孔滤膜为微孔隔膜,用10%TBP—煤油溶液苹取水相中酚的过程。计算了以水相为基准的总传质系数,考察了边界层对传质速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测定膜相传质阻力的方法,并对膜基萃取的工业应用前景作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微孔膜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诱导法辅助相转化法制备疏水PDMS-PVDF微孔膜及其结构性能研究
3
作者 于万礼 贾琳琳 +1 位作者 王岩 孙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0,136,共5页
采用蒸汽诱导法辅助浸没沉淀相转换法制备了硅橡胶-聚偏氟乙烯(PDMS-PVDF)疏水微孔膜并用于真空膜蒸馏NaCl水溶液,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仪对微孔膜的形貌结构和表面接触角进行... 采用蒸汽诱导法辅助浸没沉淀相转换法制备了硅橡胶-聚偏氟乙烯(PDMS-PVDF)疏水微孔膜并用于真空膜蒸馏NaCl水溶液,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仪对微孔膜的形貌结构和表面接触角进行表征和测试,研究了相对湿度对微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微孔膜表面接触角逐渐增加,孔隙率提高,平均孔径为(31±2)nm;截留率均达到99.9%以上,渗透通量先增加后降低;相对湿度为70%时制备的微孔膜渗透通量可达5.2k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诱导法 浸没沉淀相转化法 疏水微孔膜 真空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微乳膜在膜分离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庸烈 刘静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0-43,共4页
根据文献报道和作者的工作实践,介绍了疏水微孔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并对膜蒸馏等一些采用疏水微孔膜的新型膜分离过程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疏水微孔膜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蒸馏用PDMS/PVDF/PTFE三元共混微孔膜制备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美芹 孙德 +3 位作者 李冰冰 张金艳 邢子龙 普亚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0,共5页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PDMS/PVDF/PTFE)三元共混微孔膜,并用于20 g/L NaCl水溶液的膜蒸馏脱盐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接触角、膜孔隙率和膜平均孔径分析,研究了PTFE含量对膜结构...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PDMS/PVDF/PTFE)三元共混微孔膜,并用于20 g/L NaCl水溶液的膜蒸馏脱盐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接触角、膜孔隙率和膜平均孔径分析,研究了PTFE含量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TFE含量的增加,共混微孔膜断面的指状孔逐渐被海绵状取代,平均孔半径由0.234μm增加到0.354μm,膜孔隙率由53.4%增加到81.3%;膜下表面与水接触角从118.52°增加到131.11°;膜蒸馏过程中通量逐渐增加,截留率先稳定后降低,PTFE含量为40%(质量分数,下同)时达最大,为99.99%,此时膜蒸馏通量达16.60 k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四氟乙烯 聚偏氟乙烯 疏水微孔膜 真空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蒸馏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刚 武春瑞 吕晓龙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23,32,共5页
采用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微孔膜,以3.5%的NaCl水溶液为测试液,进行直接接触膜蒸馏(DCMD)脱盐过程研究。考察了盐水温度、流速、PVDF膜的壁厚、内径、组件长度及封装分率等因素对DCMD过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水温度、流... 采用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微孔膜,以3.5%的NaCl水溶液为测试液,进行直接接触膜蒸馏(DCMD)脱盐过程研究。考察了盐水温度、流速、PVDF膜的壁厚、内径、组件长度及封装分率等因素对DCMD过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水温度、流速提高都有利于提高DCMD过程的通量;随中空纤维膜壁厚增加,通量逐渐降低;内径从0.5mm增加到1.0mm,通量略有提高,且壁厚较薄的膜,内径变化对通量的影响较明显;膜组件长度、装填分率增加,产水通量降低但组件产水总量提高。截留率受操作条件、膜和组件结构的影响较小,基本保持在99.99%,产水电导率<4μ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接触蒸馏(DCMD) 聚偏氟乙烯(PVDF) 中空纤维 疏水微孔膜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fR中表面改性疏水性PVDF中空纤维膜污染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温琦 郝春霞 +3 位作者 王暄 吕晓龙 张利娟 袁晓彤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0-53,共4页
针对膜生物膜反应器(MBf R)研究中疏水性微孔膜供氧能力不足、耐污染性较差等问题,采用界面聚合法对自制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表面改性,研究制备适用于MBf R技术的中空纤维复合膜。选取典型有机污染物牛血清白蛋白(BSA... 针对膜生物膜反应器(MBf R)研究中疏水性微孔膜供氧能力不足、耐污染性较差等问题,采用界面聚合法对自制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表面改性,研究制备适用于MBf R技术的中空纤维复合膜。选取典型有机污染物牛血清白蛋白(BSA)、腐殖酸(HA)、海藻酸钠(SA),考察原膜及表面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结果表明,表面改性膜的BSA、HA、SA吸附量均低于原膜,分别为原膜的58.6%、56.1%及96.0%;进一步的氧传质实验结果表明3种有机物污染后,改性膜的氧总转移系数衰减率分别为14.4%、15.5%及21.1%,均低于原膜(分别为23.8%、26.8%及38.9%),显示表面改性膜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疏水微孔膜 表面改性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中空纤维膜在DEA溶液中的自发浸润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卢建兴 丁忠伟 刘丽英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6,共8页
基于醇胺溶液在疏水膜上的吸附入侵机理,采用表面张力接触角和黏附张力法并结合吸附方程,测得了二乙醇胺(DEA)分子在PVDF中空纤维疏水膜壁上的吸附量.进而明确了液气相压差在自发浸润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多层三相接触线的观点,... 基于醇胺溶液在疏水膜上的吸附入侵机理,采用表面张力接触角和黏附张力法并结合吸附方程,测得了二乙醇胺(DEA)分子在PVDF中空纤维疏水膜壁上的吸附量.进而明确了液气相压差在自发浸润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多层三相接触线的观点,并辅以浸润实验进行验证.通过膜孔中侵入溶液的平均质量法计算出DEA溶液在PVDF中空纤维膜孔道中的平均接触角接近90°.并将膜的渗入方程与MATLAB模拟算法相结合,建立了膜的自发浸润动力学模型,与浸润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吻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微孔膜 自发浸润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凝固浴对膜蒸馏聚偏氟乙烯膜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剌玲敏 莫愿斌 +2 位作者 邓成雨 卢彦越 廖安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0-55,59,共7页
以聚偏氟乙烯(PVDF)、磷酸-N,N-二甲基乙酰胺为铸膜液体系,采用非溶剂相转化法,通过双凝固浴制备高性能的PVDF疏水微孔膜。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考察凝固浴条件对PVDF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凝固浴法对膜的结构和性能有很大的影... 以聚偏氟乙烯(PVDF)、磷酸-N,N-二甲基乙酰胺为铸膜液体系,采用非溶剂相转化法,通过双凝固浴制备高性能的PVDF疏水微孔膜。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考察凝固浴条件对PVDF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凝固浴法对膜的结构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第1凝固浴中乙醇含量的增加,固液分相逐渐占据主导,促进了膜表面微纳米粗糙结构的形成,提高了膜表面的疏水性。以温度为60℃的质量分数40%乙醇作为第1凝固浴,浸泡时间20 s,温度60℃的水作为第2凝固浴所制备的PVDF膜,其直接接触膜蒸馏通量为28.3 kg/(m^2·h),孔隙率为84.5%,平均孔径为1.05μm,接触角为1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溶剂相转化法 双凝固浴法 PVDF疏水微孔膜 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