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疆域化,还是部落化?——英语人文学界的理论旅行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5,共16页
欧美思想界形成的左翼“后学”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激进社会政治运动,70年代末退隐入学院象牙塔。历经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孵化蜕变,理论从英语人文学术界越界,走过了从学术话语去疆域化到深度卷入英美社会的意识形态两极化和... 欧美思想界形成的左翼“后学”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激进社会政治运动,70年代末退隐入学院象牙塔。历经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孵化蜕变,理论从英语人文学术界越界,走过了从学术话语去疆域化到深度卷入英美社会的意识形态两极化和部落化的理论旅行。后殖民主义理论麾下的种族和族裔研究、性别研究机构,通过大众媒体、互联网、中小学教材等渠道,使学术话语广泛、迅速地通俗化,与反种族主义、女权主义和LGBTQ群体的社会运动紧密结合。认同政治和政治正确的话语与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思潮相互推波助澜,形成了今天世界的混乱局面。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提供了有力的批判与反思的武器,来解析理论的旅行和英美社会的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疆域化 部落 后学理论 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与“生态”:新农村电影中“流动现代性”
2
作者 黄望莉 宗欣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共5页
农村题材电影中农村风貌的变迁见证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出现的农村电影以不同的视觉呈现与主题表达洞悉农村所出现的新变化。风景与自然的影像呈现出新型文化与生态意识,摩托车、卡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穿梭其中,携带着不同的文化经验往返于... 农村题材电影中农村风貌的变迁见证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出现的农村电影以不同的视觉呈现与主题表达洞悉农村所出现的新变化。风景与自然的影像呈现出新型文化与生态意识,摩托车、卡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穿梭其中,携带着不同的文化经验往返于城市与乡村,在现代与传统接壤的缝隙中逐渐模糊了乡村的边界。因此,将“风景”作为方法,借用“去疆域化”和“再疆域化”理论,通过农村影像中作为现代性载体的“器物”来审视时代的变迁,探寻当下农村现代化的演变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新农村 现代性 疆域化 疆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父》中迈克尔·科利昂从叛逆走向回归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峰 《电影评介》 2009年第6期101-103,共3页
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小说《教父》1969年出版后引起了广泛关注。运用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去疆域化和再疆域化理论对迈克尔·科利昂的人生历程进行分析:成为新一代教父的迈克尔无疑是冷酷无情的罪犯,但是我们在感情上却很难断... 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小说《教父》1969年出版后引起了广泛关注。运用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去疆域化和再疆域化理论对迈克尔·科利昂的人生历程进行分析:成为新一代教父的迈克尔无疑是冷酷无情的罪犯,但是我们在感情上却很难断定到底是憎恨还是同情他,他是魔鬼还是天使?在评价他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到他的性格发展经历了从叛逆到回归的过程,应该考虑促使他走上再疆域化过程的原因。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他既是魔鬼,又是天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疆域化和再疆域化理论 叛逆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家庭:弗朗索瓦·欧容的复沓与延续
4
作者 苗琳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84-86,共3页
在弗朗索瓦·欧容的作品中,“杀死家庭”与“定格家庭”的双重隐喻的复沓与延续使他能够在商业电影与作者电影中游刃有余。这一隐喻在“解域家庭”与“再疆域化家庭”中得以完成,既象征着对父权制家庭体系的逆反,对激进因素、身份... 在弗朗索瓦·欧容的作品中,“杀死家庭”与“定格家庭”的双重隐喻的复沓与延续使他能够在商业电影与作者电影中游刃有余。这一隐喻在“解域家庭”与“再疆域化家庭”中得以完成,既象征着对父权制家庭体系的逆反,对激进因素、身份的包容,反之又强调了家庭的中心地位,让整个电影与法国共和政体相呼应。因而除开对类型片元素的杂糅与应用,这才是欧容成功的核心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死家庭” 解域与再疆域化 欧容 法国共和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