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检测鉴定及在植株体内分布规律研究
1
作者 高香 于泽洋 +1 位作者 陈康 史娟 《农业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47-52,共6页
对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简称Cmm)侵染番茄引起的细菌性溃疡病进行田间调查,采用胶体金试纸条和PCR方法,对田间疑似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植株及其根、茎、叶等不同组织进行Cmm检测和... 对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简称Cmm)侵染番茄引起的细菌性溃疡病进行田间调查,采用胶体金试纸条和PCR方法,对田间疑似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植株及其根、茎、叶等不同组织进行Cmm检测和鉴定。结果表明:番茄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溃疡病;病情随生育期推移而加重,露地生产的发病程度重于设施栽培的发病程度。分离菌株均为Cmm,随病情加重,病菌随维管束扩散至全株,主要分布在番茄根部、茎秆、叶片、叶柄和果实等组织中,试纸条检测和PCR检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病原菌鉴定 胶体金试纸条检测 PCR 植株体内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处理种子对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的除害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溪桥 左佳妮 +2 位作者 尤佳 李春雷 王军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97,共6页
利用不同剂量的磷酸三钠、次氯酸钙、苏纳米、甲醛、高锰酸钾、盐酸和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对带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的番茄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旨在筛选出各药剂除菌的最适处理剂量和最宜处理时间。借助传统PCR方法检测药剂处理对人工... 利用不同剂量的磷酸三钠、次氯酸钙、苏纳米、甲醛、高锰酸钾、盐酸和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对带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的番茄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旨在筛选出各药剂除菌的最适处理剂量和最宜处理时间。借助传统PCR方法检测药剂处理对人工接菌种子的除害效果,同时采用活菌培养法测定各药剂对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各药剂最适宜的除害处理条件为:8%磷酸三钠处理30 min,1%次氯酸钙处理20 min,0.4%苏纳米处理20 min,甲醛100倍液处理20 min,p H值1.5的盐酸处理10 min,1%高锰酸钾处理30 min,二氯异氰尿酸钠700倍液处理40 min。应用纸床法进行发芽试验,检测各药剂处理对番茄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对番茄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明显不利影响。综合7种药剂的特点、最适除害处理条件和对发芽率的影响,二氯异氰尿酸钠为最理想的种子除害处理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番茄种子 除害处理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番茄溃疡病的发现与分子确诊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江利 欧阳林杰 +1 位作者 郭淼淼 蒋士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9-352,361,共5页
2009-04在河南省中牟县番茄保护地内发现疑似番茄溃疡病病株,对来自发病植株及其根围土壤的20种细菌性分离物进行了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特征分析,初步确定其中出现最频繁的一种分离物J16为番茄溃疡病菌,将其人工接种时能... 2009-04在河南省中牟县番茄保护地内发现疑似番茄溃疡病病株,对来自发病植株及其根围土壤的20种细菌性分离物进行了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特征分析,初步确定其中出现最频繁的一种分离物J16为番茄溃疡病菌,将其人工接种时能够诱发出溃疡病症状.利用番茄溃疡病菌的16S-23S rDNA ITS序列特异性引物(ITS1/ITS2)和毒性基因特异性引物(CMM5/CMM6)进行的PCR联合分子鉴定表明,分离物J16的基因组中能扩增出与预期一致的420 bp与614 bp的目标片段.对扩增出的ITS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ITS序列的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J16菌株属于CMM亚种,而与同种的其它4个亚种亲缘关系较远,但与已知CMM菌株又有所区别.至此,确定该保护地番茄病害为番茄溃疡病,在河南省是首次采用分子方法鉴定该病害.研究还表明,基于ITS和毒性基因的PCR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特异地鉴定番茄溃疡病菌,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103cfu.mL-1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发现 PCR 分子确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