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红砗磲生物钟基因Cryptochrome和Period克隆鉴定及光照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杨文红 南祎晗 +4 位作者 李萌 刘春胜 杨毅 於锋 顾志峰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7,共15页
生物钟是生物体适应地球周期性昼夜变化而演化出体内自持的计时机制,Cryptochrome和Period是生物钟的2个核心基因,其通过形成PER/CRY异二聚体调控生物体节律。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生物钟基... 生物钟是生物体适应地球周期性昼夜变化而演化出体内自持的计时机制,Cryptochrome和Period是生物钟的2个核心基因,其通过形成PER/CRY异二聚体调控生物体节律。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生物钟基因Cryptochrome和Period的编码区进行了克隆和特征分析,继而开展了其组织特异性和不同光照周期下的表达节律性研究。结果显示,Cryptochrome编码区碱基序列长1641 bp,编码546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6.08,分子量为62.98 kDa;Period编码区碱基序列长4386 bp,编码1461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6.14,分子量为164.99 kDa;Hdock互作模式研究结果显示,2个蛋白可形成异二聚体,结合能为–279.88 kcal/mol。组织表达分析显示,Cryptochrome和Period在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外外套膜、内外套膜、鳃和闭壳肌相对表达量较高(Cryptochrome在心脏中亦有较高表达量)。Cryptochrome和Period基因在外外套膜、内外套膜、鳃和闭壳肌中均昼夜变化,并呈现振荡表达的规律。在内、外外套膜中,Cryptochrome和Period基因分别在光照后1 h和光照前2 h表达量达到最高,且均随光照周期的推移(光照时间07:00~19:00推迟至09:00~21:00)而推移;在鳃组织中,正常光周期处理的Cryptochrome和Period基因均在光照前1 h表达量达到最高,当光照延迟2 h后,2个基因的最高表达时间推至光照后1 h;与之相反,闭壳肌中Cryptochrome和Period基因在08:00左右表达量最高,且未随光照延迟而发生变化。综上,本研究首次克隆获得番红砗磲2个关键生物钟基因Cryptochrome和Period,初步验证了这2个基因在主要组织表达的昼夜节律性,结果对揭示番红砗磲行为、生理节律和光照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红砗磲 Cryptochrome和Period 昼夜节律 表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和光色对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氨氮、活性磷酸盐及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春胜 刘小霞 +2 位作者 汪浩 王爱民 顾志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318,共6页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以水体中氨氮、活性磷酸盐和溶氧变化为指标研究了光照强度和光色对番红砗磲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10000lx光照时,番红砗磲排氨量逐渐减少,在光照12000lx时转为吸收海水中氨氮,并在16000lx时达到最高[1...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以水体中氨氮、活性磷酸盐和溶氧变化为指标研究了光照强度和光色对番红砗磲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10000lx光照时,番红砗磲排氨量逐渐减少,在光照12000lx时转为吸收海水中氨氮,并在16000lx时达到最高[1.89μg/(ind·h)];在2000lx光照条件下,番红砗磲可吸收海水中活性磷酸盐并释放氧气。其活性磷酸盐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加,在16000lx时达到最高峰。在实验光照范围内,番红砗磲产氧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逐渐增加。上述结果显示番红砗磲最佳光照强度约为16000lx。(2)当番红砗磲自黑暗转移至各光照组后,其氨氮、活性磷酸盐吸收率均随时间逐渐降低,而产氧率则逐渐升高。(3)光色显著影响番红砗磲合成代谢,蓝光最佳,红光次之,白光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红砗磲 光照强度 光色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对不同规格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氧、氨氮及活性磷酸盐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小霞 李乐 +2 位作者 郑兴 顾志峰 刘春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99,共8页
在水温24–26℃下,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5000 lx光照强度和黑暗对壳长为(63.53±1.22)mm(S组)、(75.87±1.50)mm(M组)和(92.75±3.02)mm(L组)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氧、氨氮及活性磷酸盐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水温24–26℃下,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5000 lx光照强度和黑暗对壳长为(63.53±1.22)mm(S组)、(75.87±1.50)mm(M组)和(92.75±3.02)mm(L组)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氧、氨氮及活性磷酸盐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光照条件下,番红砗磲释放氧气,吸收氨氮和活性磷酸盐。黑暗条件下,番红砗磲代谢状况与其他双壳贝类类似。番红砗磲个体代谢率与规格密切相关:光照条件下个体越大,产氧率、对氨氮和活性磷酸盐吸收率越高;黑暗条件下,个体越大,耗氧率、对氨氮和活性磷酸盐释放率亦越高。光照条件下,番红砗磲软体部单位干重代谢率与其个体规格呈负相关,个体越大,单位干重的产氧率、氨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吸收率越小。实验首次量化了不同光照条件下番红砗磲对氧、氨氮及活性磷酸盐的吸收和排泄状况,结果可为研究番红砗磲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供依据,对砗磲人工养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红砗磲 光照 规格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红砗磲外套膜颜色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园园 刘二田 +3 位作者 顾志峰 石耀华 王爱民 刘春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6-182,共7页
本研究以南海西沙海域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为实验对象,通过CSE-1成像色度检测分析系统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其外套膜颜色多态性,同时,比较外套膜颜色与形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大部分番红砗磲外套膜颜色分布在蓝原色和红原色区... 本研究以南海西沙海域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为实验对象,通过CSE-1成像色度检测分析系统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其外套膜颜色多态性,同时,比较外套膜颜色与形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大部分番红砗磲外套膜颜色分布在蓝原色和红原色区域,少部分个体分布在绿原色区域,且偏亮绿色;番红砗磲外套膜颜色共聚为6个颜色类群,各类群间颜色色差均>15,其中,第4类深蓝色和第6类黄色色差最大,为74.68;第3类浅蓝色和第4类深蓝色色差最小,为18.98;番红砗磲外套膜颜色L、a、b值与壳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080、0.2210和0.2375。本研究结果可为砗磲资源保护和珊瑚礁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红砗磲 外套膜颜色 多态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提取条件优化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付正祎 刘二田 +4 位作者 顾志峰 石耀华 王爱民 吴川良 刘春胜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77,共7页
以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为实验对象,通过单因素对比实验对其外套膜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薄层层析色谱法对色素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丙酮和乙醇为适宜的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提取剂;使用丙酮为提取剂时,浸提时间... 以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为实验对象,通过单因素对比实验对其外套膜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薄层层析色谱法对色素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丙酮和乙醇为适宜的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提取剂;使用丙酮为提取剂时,浸提时间为 4 h,提取温度为 25℃,料液比为 1 40。使用乙醇为提取剂时,浸提时间为 4 h,提取温度为 30℃,料液比为 1 200;利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外套膜颜色为蓝色和红棕色的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后发现,蓝色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由 9 种色素组分构成,红棕色个体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由 10 种色素组分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 外套膜色素 提取条件 薄层层析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番红砗磲外套膜颜色变化的影响
6
作者 刘二田 何园园 +3 位作者 顾志峰 石耀华 王爱民 刘春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5,共6页
以蓝色、棕黄色和绿色三种不同外套膜颜色的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为实验对象,设置5000 lx、10000 lx和15000 lx三组光照强度,探究了番红砗磲外套膜颜色变化与光照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蓝色个体外套膜颜色加... 以蓝色、棕黄色和绿色三种不同外套膜颜色的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为实验对象,设置5000 lx、10000 lx和15000 lx三组光照强度,探究了番红砗磲外套膜颜色变化与光照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蓝色个体外套膜颜色加深,棕黄色个体颜色变化不大,而绿色个体外套膜颜色变浅。(2)蓝色个体在光照刺激2周后外套膜颜色即出现显著变化,0~2周色差为13.81~21.59;在不同光照强度刺激下,棕黄色和绿色个体的外套膜颜色的色差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4~6周外套膜颜色色差最大。(3)番红砗磲原外套膜颜色类别对其外套膜颜色红绿特征数值(a)和黄蓝特征数值(b)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对番红砗磲外套膜颜色黄蓝特征数值(b)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和番红砗磲原外套膜颜色类别的交互作用对红绿特征数值(a)的影响显著。上述结果可为定向培育外套膜颜色鲜艳的番红砗磲以及解析砗磲环境适应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红砗磲 光照强度 外套膜颜色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红砗磲水泥池循环水养殖模式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谭围 王荣霞 黄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9期102-103,106,共3页
通过开展番红砗磲水泥池循环水养殖试验,在室外水泥池改造的循环水系统中接种棒叶蕨藻变种藻体吸收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等营养盐,利用该循环水系统净化水质,构建相对稳定的养殖环境,提高番红砗磲中间培育的成活率。采用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以... 通过开展番红砗磲水泥池循环水养殖试验,在室外水泥池改造的循环水系统中接种棒叶蕨藻变种藻体吸收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等营养盐,利用该循环水系统净化水质,构建相对稳定的养殖环境,提高番红砗磲中间培育的成活率。采用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以避免带入外源病原微生物,并实现大量节水,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通过建立这种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为番红砗磲底播增殖提供稳定的大规格苗种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红砗磲 棒叶蕨藻变种 点蓝子鱼 循环水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