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及畦式栽培比较试验
被引量:
6
1
作者
滑帆
邢万里
高义平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4期24-27,共4页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大球盖菇的高产、高效栽培,提出了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概念。2019年~2021年,在露地、林下和温室3种栽培条件下,进行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与传统的畦式栽培比较试验。在相同培养料投入量情况下,对不同栽培模式的单位...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大球盖菇的高产、高效栽培,提出了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概念。2019年~2021年,在露地、林下和温室3种栽培条件下,进行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与传统的畦式栽培比较试验。在相同培养料投入量情况下,对不同栽培模式的单位土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单位面积产量、一级商品菇率等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波浪式栽培模式的单位土地面积有效利用率比传统畦式栽培提高了7.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7.3%以上,生物学效率提高了4.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波浪
式
栽培
畦式栽培
土地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区单季稻畦式栽培对病虫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小荣
王连生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82-283,共2页
山区单季稻畦式栽培对病虫发生及产量的影响*李小荣王连生(浙江省丽水地区农科所323000)山区单季稻大多分布在山间峡谷之中,日照短、湿度大,易于多种病虫害发生。农田也因常年冷水灌溉,水温、土温较低,影响了水稻正常生长...
山区单季稻畦式栽培对病虫发生及产量的影响*李小荣王连生(浙江省丽水地区农科所323000)山区单季稻大多分布在山间峡谷之中,日照短、湿度大,易于多种病虫害发生。农田也因常年冷水灌溉,水温、土温较低,影响了水稻正常生长,抗病虫能力降低,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畦式栽培
病虫害发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畦式栽培法在制种上的应用
3
作者
崔志顺
徐大丹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6-56,共1页
建湖县庆丰乡是全国杂交稻种子生产重点基地之一,以面积、单产、总产领先的乡级单位。1977年开始搞制种生产,10多年来,技术不断更新,单产不断提高,质量稳步上升。科技人员在研究“三系七圃”原种生产的同时,于1983年开始将传统粗放栽培...
建湖县庆丰乡是全国杂交稻种子生产重点基地之一,以面积、单产、总产领先的乡级单位。1977年开始搞制种生产,10多年来,技术不断更新,单产不断提高,质量稳步上升。科技人员在研究“三系七圃”原种生产的同时,于1983年开始将传统粗放栽培改为畦式栽培。经几年的研究和摸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畦式栽培
制种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畦式免耕抛秧栽培的产量效应和产量构成分析
被引量:
6
4
作者
刘怀珍
黄庆
+3 位作者
刘军
陆秀明
程永盛
付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0-12,共3页
1 999年早、晚造对大、中、小畦免耕抛秧栽培进行了产量效应和产量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 ,畦式免耕抛秧每 667m2 产量 40 8~ 5 49kg ,小畦处理产量较高 ,中畦处理次之 ,大畦处理再次 ,早造产量差异不显著 ,晚造产量差异极显著。小畦处...
1 999年早、晚造对大、中、小畦免耕抛秧栽培进行了产量效应和产量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 ,畦式免耕抛秧每 667m2 产量 40 8~ 5 49kg ,小畦处理产量较高 ,中畦处理次之 ,大畦处理再次 ,早造产量差异不显著 ,晚造产量差异极显著。小畦处理获得高产的原因主要是 :分蘖出现早、够苗早、有效穗数多 ,够苗至幼穗分化期的长粗时间长、茎秆粗壮、叶面积指数占优势、干物质积累多 ,后期穗大粒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畦
式
免耕抛秧
栽培
产量效应
产量构成
秧苗素质
生长发育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畦式好气栽培法试验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高达
姜建初
+4 位作者
邝伟生
裴铁雄
吕巨智
蓝立斌
梁和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296-1299,共4页
以传统栽培为对照,研究畦式好气栽培对水稻根系、群体消长、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畦式好气栽培显著提高了整个生育期水稻根系的生物量,与传统栽培相比,增幅达5.46%-11.18%;显著增加了抽穗后10cm以下土层的根系比例和根...
以传统栽培为对照,研究畦式好气栽培对水稻根系、群体消长、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畦式好气栽培显著提高了整个生育期水稻根系的生物量,与传统栽培相比,增幅达5.46%-11.18%;显著增加了抽穗后10cm以下土层的根系比例和根系活力,提高了根冠比,促进了水稻分蘖的发生,显著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每公顷可比传统栽培增产稻谷637.5kg,增产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畦
式
好气
栽培
法
根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孢蘑菇地畦式高效栽培技术(上)
6
作者
李金红
《农家致富》
2018年第4期31-32,共2页
双孢蘑菇地畦式栽培是淮北地区主要栽培方式之一,它具有棚室搭建简单容易、农事操作便利、高产稳产等优点,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项目。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畦式栽培
高效
栽培
技术
栽培
方
式
淮北地区
棚室搭建
高产稳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麻畦式浅层覆土仿野生栽培高产新技术
7
作者
胡文华
《安徽农业》
2001年第1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天麻
畦
式
浅层覆土仿野生
栽培
高产技术
栽培
时间
场地选择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球盖菇生料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
12
8
作者
刘跃钧
郑文彪
《林业科技开发》
2004年第4期37-38,共2页
对大球盖菇生料栽培进行层架式栽培、畦式栽培、地坑式栽培 3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地坑式栽培明显优于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 ,地坑式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达 5 8 4 %、出菇产量 14 6kg/m2 、净收入 2 2 8元/m2 、投入产出比 1∶...
对大球盖菇生料栽培进行层架式栽培、畦式栽培、地坑式栽培 3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地坑式栽培明显优于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 ,地坑式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达 5 8 4 %、出菇产量 14 6kg/m2 、净收入 2 2 8元/m2 、投入产出比 1∶4 4 ,其生物学效率分别比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高出 12 2 %和 2 6 1% ,净收入分别比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提高了 33 3%和 12 3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生料
栽培
模
式
层架
式
栽培
畦式栽培
地坑
式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木耳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8
9
作者
王怡暄
《食药用菌》
2019年第6期418-420,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玉木耳栽培效益,对3种栽培模式的玉木耳原基形成时间、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对比试验并分析。结果表明:吊袋栽培模式优于荫棚内畦式栽培模式和设施栽培模式,其表现原基形成早,耳片质量优,平均单耳重4.24 g,平均耳片厚度1.09 ...
为进一步提高玉木耳栽培效益,对3种栽培模式的玉木耳原基形成时间、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对比试验并分析。结果表明:吊袋栽培模式优于荫棚内畦式栽培模式和设施栽培模式,其表现原基形成早,耳片质量优,平均单耳重4.24 g,平均耳片厚度1.09 mm,平均单袋产量0.416 kg,产量与其他2种栽培模式达到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木耳
吊袋
栽培
荫棚内
畦式栽培
设施
栽培
产质量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鸡腿菇栽培新方法试验研究
10
作者
张富平
王敏强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2期51-52,共2页
目前,鸡腿菇栽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铺料畦式栽培,存在菌丝不容易完全吃透料,感染率高,头潮菇死菇率高,产量低。(2)摆袋(规格为12cm×28cm的聚丙烯袋)栽培,存在栽培袋口径小,装料少,费工费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鸡腿菇栽培方法...
目前,鸡腿菇栽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铺料畦式栽培,存在菌丝不容易完全吃透料,感染率高,头潮菇死菇率高,产量低。(2)摆袋(规格为12cm×28cm的聚丙烯袋)栽培,存在栽培袋口径小,装料少,费工费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鸡腿菇栽培方法对产量的影响入手,作了大量的对比研究,提出利用大口径短袋(经过筛选以25cm×35cm规格的料袋效果最好,发好的菌棒高度正好与畦床深度一致)栽培鸡腿菇,取得了成功。既控制了栽培料的感染率,同时又提高了栽培料的利用率,使鸡腿菇的产量有了较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菇
栽培
技术
铺料
畦式栽培
摆袋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掌握新技术,食用菌生产再上新台阶
11
作者
曹德宾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第10期27-27,共1页
众所周知,新技术是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必然,任何产业都是如此,食用菌产业自然也不例外.比如我国的食用菌生产,自20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逐渐普及,在压块栽培的基础上,很快研究出了袋料栽培,大大提高了栽培空间的利用率;至80年代末期,阳...
众所周知,新技术是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必然,任何产业都是如此,食用菌产业自然也不例外.比如我国的食用菌生产,自20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逐渐普及,在压块栽培的基础上,很快研究出了袋料栽培,大大提高了栽培空间的利用率;至80年代末期,阳畦式栽培、平畦式栽培等新技术相继试验成功,使相同原辅料和菌株的条件下,平菇产菇量几近翻番,可谓一次“技术革命”,但由于该项技术的鲜菇产品含水率高、沾有泥沙、储存期短、无法长运等弊端,推广面积不大;至90年代初中期,“菌墙式栽培技术”的研发,彻底解决了畦式栽培占地面积大、鲜菇不宜运输等弊端,产菇量高、菇品周正、商品率高以及墙式栽培的一劳永逸、管理简便等优势,使得该项技术直至今天尚有沿用,说明了该技术的实用性之高;截止新世纪初,熟料栽培、小袋出菇、高架模式,几乎一夜之间替代了原有的集约化生产方式;至2013年,富硒平菇、富硒香菇、富硒灵芝、超嫩菇等等新名词的相继出现,其背后无不与新技术相关联,有新技术做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生产
新技术
台阶
袋料
栽培
畦式栽培
产业升级
墙
式
栽培
占地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茭白鱼鸭的立体养殖
被引量:
1
12
《河南农业》
2004年第4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茭白
鱼
鸭
立体种养模
式
垄
畦
式
宽窄地
栽培
合理投放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及畦式栽培比较试验
被引量:
6
1
作者
滑帆
邢万里
高义平
机构
保定市农业科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学部
出处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4期24-27,共4页
基金
保定市科技计划项目(2111N002)。
文摘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大球盖菇的高产、高效栽培,提出了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概念。2019年~2021年,在露地、林下和温室3种栽培条件下,进行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与传统的畦式栽培比较试验。在相同培养料投入量情况下,对不同栽培模式的单位土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单位面积产量、一级商品菇率等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波浪式栽培模式的单位土地面积有效利用率比传统畦式栽培提高了7.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7.3%以上,生物学效率提高了4.8%以上。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波浪
式
栽培
畦式栽培
土地利用率
Keywords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wave cultivation
furrow cultivation
land utilization rate
分类号
S646.1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区单季稻畦式栽培对病虫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小荣
王连生
机构
浙江省丽水地区农科所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82-283,共2页
文摘
山区单季稻畦式栽培对病虫发生及产量的影响*李小荣王连生(浙江省丽水地区农科所323000)山区单季稻大多分布在山间峡谷之中,日照短、湿度大,易于多种病虫害发生。农田也因常年冷水灌溉,水温、土温较低,影响了水稻正常生长,抗病虫能力降低,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关键词
单季稻
畦式栽培
病虫害发生
产量
分类号
S511.4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畦式栽培法在制种上的应用
3
作者
崔志顺
徐大丹
机构
建湖县庆丰农技站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6-56,共1页
文摘
建湖县庆丰乡是全国杂交稻种子生产重点基地之一,以面积、单产、总产领先的乡级单位。1977年开始搞制种生产,10多年来,技术不断更新,单产不断提高,质量稳步上升。科技人员在研究“三系七圃”原种生产的同时,于1983年开始将传统粗放栽培改为畦式栽培。经几年的研究和摸索。
关键词
畦式栽培
制种
水稻
分类号
S511.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畦式免耕抛秧栽培的产量效应和产量构成分析
被引量:
6
4
作者
刘怀珍
黄庆
刘军
陆秀明
程永盛
付华
机构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0-12,共3页
文摘
1 999年早、晚造对大、中、小畦免耕抛秧栽培进行了产量效应和产量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 ,畦式免耕抛秧每 667m2 产量 40 8~ 5 49kg ,小畦处理产量较高 ,中畦处理次之 ,大畦处理再次 ,早造产量差异不显著 ,晚造产量差异极显著。小畦处理获得高产的原因主要是 :分蘖出现早、够苗早、有效穗数多 ,够苗至幼穗分化期的长粗时间长、茎秆粗壮、叶面积指数占优势、干物质积累多 ,后期穗大粒多。
关键词
畦
式
免耕抛秧
栽培
产量效应
产量构成
秧苗素质
生长发育
水稻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畦式好气栽培法试验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高达
姜建初
邝伟生
裴铁雄
吕巨智
蓝立斌
梁和
机构
南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广西大学农学院
出处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296-1299,共4页
基金
广西农业厅农业发展重点项目(桂农业办发[2008]109号)
南宁市科技局科技成果与转化项目(200802070B)
文摘
以传统栽培为对照,研究畦式好气栽培对水稻根系、群体消长、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畦式好气栽培显著提高了整个生育期水稻根系的生物量,与传统栽培相比,增幅达5.46%-11.18%;显著增加了抽穗后10cm以下土层的根系比例和根系活力,提高了根冠比,促进了水稻分蘖的发生,显著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每公顷可比传统栽培增产稻谷637.5kg,增产9.48%。
关键词
水稻
畦
式
好气
栽培
法
根系
产量
Keywords
rice
ridged aerobic cultivation
root system
yield
分类号
S511.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孢蘑菇地畦式高效栽培技术(上)
6
作者
李金红
机构
江苏省沭阳县农技推广中心
出处
《农家致富》
2018年第4期31-32,共2页
文摘
双孢蘑菇地畦式栽培是淮北地区主要栽培方式之一,它具有棚室搭建简单容易、农事操作便利、高产稳产等优点,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项目。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畦式栽培
高效
栽培
技术
栽培
方
式
淮北地区
棚室搭建
高产稳产
分类号
S646.11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麻畦式浅层覆土仿野生栽培高产新技术
7
作者
胡文华
出处
《安徽农业》
2001年第1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天麻
畦
式
浅层覆土仿野生
栽培
高产技术
栽培
时间
场地选择
田间管理
分类号
S567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球盖菇生料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
12
8
作者
刘跃钧
郑文彪
机构
浙江省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松阳县食用菌研究所
出处
《林业科技开发》
2004年第4期37-38,共2页
文摘
对大球盖菇生料栽培进行层架式栽培、畦式栽培、地坑式栽培 3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地坑式栽培明显优于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 ,地坑式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达 5 8 4 %、出菇产量 14 6kg/m2 、净收入 2 2 8元/m2 、投入产出比 1∶4 4 ,其生物学效率分别比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高出 12 2 %和 2 6 1% ,净收入分别比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提高了 33 3%和 12 3 5 %
关键词
大球盖菇
生料
栽培
模
式
层架
式
栽培
畦式栽培
地坑
式
栽培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木耳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8
9
作者
王怡暄
机构
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食药用菌》
2019年第6期418-420,共3页
文摘
为进一步提高玉木耳栽培效益,对3种栽培模式的玉木耳原基形成时间、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对比试验并分析。结果表明:吊袋栽培模式优于荫棚内畦式栽培模式和设施栽培模式,其表现原基形成早,耳片质量优,平均单耳重4.24 g,平均耳片厚度1.09 mm,平均单袋产量0.416 kg,产量与其他2种栽培模式达到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玉木耳
吊袋
栽培
荫棚内
畦式栽培
设施
栽培
产质量差异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鸡腿菇栽培新方法试验研究
10
作者
张富平
王敏强
机构
河南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2期51-52,共2页
文摘
目前,鸡腿菇栽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铺料畦式栽培,存在菌丝不容易完全吃透料,感染率高,头潮菇死菇率高,产量低。(2)摆袋(规格为12cm×28cm的聚丙烯袋)栽培,存在栽培袋口径小,装料少,费工费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鸡腿菇栽培方法对产量的影响入手,作了大量的对比研究,提出利用大口径短袋(经过筛选以25cm×35cm规格的料袋效果最好,发好的菌棒高度正好与畦床深度一致)栽培鸡腿菇,取得了成功。既控制了栽培料的感染率,同时又提高了栽培料的利用率,使鸡腿菇的产量有了较大幅提高。
关键词
鸡腿菇
栽培
技术
铺料
畦式栽培
摆袋
栽培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掌握新技术,食用菌生产再上新台阶
11
作者
曹德宾
机构
山东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第10期27-27,共1页
文摘
众所周知,新技术是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必然,任何产业都是如此,食用菌产业自然也不例外.比如我国的食用菌生产,自20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逐渐普及,在压块栽培的基础上,很快研究出了袋料栽培,大大提高了栽培空间的利用率;至80年代末期,阳畦式栽培、平畦式栽培等新技术相继试验成功,使相同原辅料和菌株的条件下,平菇产菇量几近翻番,可谓一次“技术革命”,但由于该项技术的鲜菇产品含水率高、沾有泥沙、储存期短、无法长运等弊端,推广面积不大;至90年代初中期,“菌墙式栽培技术”的研发,彻底解决了畦式栽培占地面积大、鲜菇不宜运输等弊端,产菇量高、菇品周正、商品率高以及墙式栽培的一劳永逸、管理简便等优势,使得该项技术直至今天尚有沿用,说明了该技术的实用性之高;截止新世纪初,熟料栽培、小袋出菇、高架模式,几乎一夜之间替代了原有的集约化生产方式;至2013年,富硒平菇、富硒香菇、富硒灵芝、超嫩菇等等新名词的相继出现,其背后无不与新技术相关联,有新技术做支撑。
关键词
食用菌生产
新技术
台阶
袋料
栽培
畦式栽培
产业升级
墙
式
栽培
占地面积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茭白鱼鸭的立体养殖
被引量:
1
12
出处
《河南农业》
2004年第4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茭白
鱼
鸭
立体种养模
式
垄
畦
式
宽窄地
栽培
合理投放
饲养管理
分类号
S964.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S645.2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及畦式栽培比较试验
滑帆
邢万里
高义平
《中国食用菌》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山区单季稻畦式栽培对病虫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李小荣
王连生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畦式栽培法在制种上的应用
崔志顺
徐大丹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畦式免耕抛秧栽培的产量效应和产量构成分析
刘怀珍
黄庆
刘军
陆秀明
程永盛
付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水稻畦式好气栽培法试验
李高达
姜建初
邝伟生
裴铁雄
吕巨智
蓝立斌
梁和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双孢蘑菇地畦式高效栽培技术(上)
李金红
《农家致富》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天麻畦式浅层覆土仿野生栽培高产新技术
胡文华
《安徽农业》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大球盖菇生料栽培模式研究
刘跃钧
郑文彪
《林业科技开发》
2004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木耳产质量的影响
王怡暄
《食药用菌》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鸡腿菇栽培新方法试验研究
张富平
王敏强
《农业科技通讯》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掌握新技术,食用菌生产再上新台阶
曹德宾
《四川农业科技》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茭白鱼鸭的立体养殖
《河南农业》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