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茬覆盖免耕条件下土壤休闲期节水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姚宝林 景明 施炯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在河西内陆河灌区将储水灌溉和留茬覆盖免耕技术相结合,经2003-2004年度和2004-2005年度的试验研究表明:留茬覆盖免耕在夏季休闲期比常规耕作和秸秆还田土壤分别多贮水18.09 mm、13.54 mm和12.06 mm、17.06 mm;冬季休闲期具有明显的抑... 在河西内陆河灌区将储水灌溉和留茬覆盖免耕技术相结合,经2003-2004年度和2004-2005年度的试验研究表明:留茬覆盖免耕在夏季休闲期比常规耕作和秸秆还田土壤分别多贮水18.09 mm、13.54 mm和12.06 mm、17.06 mm;冬季休闲期具有明显的抑蒸保墒效应,抑制蒸发率随储水定额的增加出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储水定额为975 m^3·hm^-2时达到最大,分别为38.1%和33.4%,在储水定额为2100 m^3·hm^-2时减少到7.3%和6.6%,结合播前土壤水分,初步确定储水定额为975 m^3·hm^-2时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茬覆盖免耕 休闲期 储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灌区留茬覆盖免耕储水灌溉在休闲期的节水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金霞 施坰林 刘成元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了休闲期秸秆覆盖免耕储水灌溉的节水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休闲期,NTS(覆盖免耕)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雨水蓄集和减少土壤的蒸发,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日均蒸发量和蒸发率随着储水定额的增大而增大.NTS的蒸发率比C... 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了休闲期秸秆覆盖免耕储水灌溉的节水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休闲期,NTS(覆盖免耕)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雨水蓄集和减少土壤的蒸发,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日均蒸发量和蒸发率随着储水定额的增大而增大.NTS的蒸发率比CTS(秸秆还田)和CTB(常规耕作)分别减小22.58%和40.86%,其日均蒸发量比CTS和CTB分别减少38.53%和51.45%(P<0.01);储水定额750 m3/hm2的蒸发率比1 200、1 6502、100 m3/hm2储水定额分别减小了14.11%2、6.12%和41.13%;储水定额为750 m3/hm2的日均蒸发量比1 200 m3/hm21、650 m3/hm2和2 100 m3/hm2分别减少了32.83%、49.76%和65.04%(P<0.01);且储水定额为750 m3/hm2的条件下NTS的日均蒸发量比CTS和CTB的分别减少了71.43%和77.78%.所以,在NTS条件下适宜的储水定额为750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茬覆盖免耕 储水灌溉 休闲期 节水效应 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茬覆盖免耕对河西走廊灌区春玉米田土壤容重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颖 张恩和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1582-1586,共5页
在20 cm留茬压倒(NPS20)、40 cm留茬压倒(NPS40)、40 cm立秆留茬(NS40)、20 cm立秆留茬(NS20)和传统耕作(CT)5个处理的基础上增加5 400 m3/hm2灌溉量(I1)、3 600 m3/hm2灌溉量(I2)两种灌溉量,共设计了10个处理,研究了小麦不同留茬高度... 在20 cm留茬压倒(NPS20)、40 cm留茬压倒(NPS40)、40 cm立秆留茬(NS40)、20 cm立秆留茬(NS20)和传统耕作(CT)5个处理的基础上增加5 400 m3/hm2灌溉量(I1)、3 600 m3/hm2灌溉量(I2)两种灌溉量,共设计了10个处理,研究了小麦不同留茬高度、不同留茬方式以及不同灌水量对春玉米田土壤容重和土壤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覆盖免耕处理有助于休闲期土壤表层疏松,留茬覆盖免耕处理0-5 cm层的平均土壤容重较CT降低2.04%;苗区适当的留茬覆盖量能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稳定性;增大灌水量提高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的通透性能;土壤耕作可以显著减小耕层土壤的抗楔入性,而免耕则使耕层土壤的抗楔入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灌区 留茬覆盖免耕 土壤容重 土壤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水灌溉结合留茬覆盖免耕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4
作者 姚宝林 张永玲 施炯林 《耕作与栽培》 2007年第3期1-3,18,共4页
在河西内陆河灌区采用储水灌溉结合留茬覆盖免耕技术的试验研究表明:留茬覆盖免耕在夏季和冬季休闲期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储水定额;留茬覆盖免耕依据气温和春小麦生育期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调温效应,留茬覆盖免耕产生的“增温效应”... 在河西内陆河灌区采用储水灌溉结合留茬覆盖免耕技术的试验研究表明:留茬覆盖免耕在夏季和冬季休闲期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储水定额;留茬覆盖免耕依据气温和春小麦生育期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调温效应,留茬覆盖免耕产生的“增温效应”和“降温效应”在土壤表层表现突出;对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和散黑穗病调查发现,留茬覆盖免耕和秸秆还田处理对这3种病害的发生几乎没有影响;随储水定额的增加,条锈病发病减轻,散黑穗病发病加重,对春小麦白粉病影响不大;不同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茬覆盖免耕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冷凉风沙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玉米耕层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雯 赵洪亮 +1 位作者 丛巍巍 侯立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8-662,共5页
以东北冷凉风沙区普遍采用的玉米垄作保护性耕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定点试验(2004~2007年),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玉米耕层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大于传统耕作(CK),其中留茬覆... 以东北冷凉风沙区普遍采用的玉米垄作保护性耕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定点试验(2004~2007年),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玉米耕层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大于传统耕作(CK),其中留茬覆盖(B2)>留茬(B1)>灭茬(B3)。灭茬方式(B3)的土壤脲酶活性最高,留茬覆盖(B2)处理前期土壤脲酶活性较低,但后期增长迅速。留茬覆盖(B2)措施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最显著。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传统耕作(CK),其中留茬覆盖(B2)比对照高1.58%,但差异不显著。同一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都表现出随覆盖年限的延长而提高的趋势,留茬覆盖(B2)方式的有机质含量增加明显,2007年比2004年增加0.18g·kg-1。年际间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传统耕作(CK),且随着保护性耕作方式实施年限延长,同一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下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其中留茬覆盖(B2)的增幅最大,2007年比2004年分别增加35.3%和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保护性耕作 留茬覆盖免耕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