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留膜留茬免耕栽培对旱作玉米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4
1
作者
张建军
党翼
+4 位作者
赵刚
王磊
樊廷录
李尚中
雷康宁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陇东黄土旱塬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土壤容重、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留膜留茬免耕栽培(T)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CK)2个处理,测定不同生育时期0~10 cm、10~20 cm、20~40 cm 3个土层...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陇东黄土旱塬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土壤容重、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留膜留茬免耕栽培(T)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CK)2个处理,测定不同生育时期0~10 cm、10~20 cm、20~40 cm 3个土层土壤养分含量、水解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留膜留茬免耕栽培显著(P<0.05)提高了收获期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全量磷钾及速效磷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有机质及全量和速效磷钾含量均呈递减趋势。碱解氮含量在0~20 cm土层降低,在20~40 cm土层出现聚集。留膜留茬免耕栽培显著(P<0.05)增加了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幅为7.1%~12.4%。不同耕作方式玉米0~40 cm土层微生物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耕作方式对不同土层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数量整体上影响显著(P<0.05),为T>CK。同一生育期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整体上呈减少趋势,以表层(0~10 cm)最高,为T>CK。与CK相比,T的细菌和真菌在苗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收获期分别增加23.7%、64.5%、7.6%、44.0%、5.6%和31.1%、91.7%、85.7%、10.5%、33.3%。放线菌在苗期、拔节期、收获期分别增加79.8%、15.1%、17.6%,抽雄期、灌浆期分别减少17.2%、33.2%。耕作方式对不同土层各生育期土壤酶活性整体上影响显著(P<0.05),为T>CK。同一生育期随土层深度增加,酶活性逐渐降低,以表层(0~10 cm)最高,T效果优于CK,与CK相比,T的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在玉米全生育期增幅分别为4.7%~126.1%、9.8%~47.0%、5.4%~33.7%、2.3%~43.2%。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细菌与蔗糖酶显著(P<0.05)相关,与磷酸酶极显著(P<0.01)相关,放线菌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水平。因此,留膜留茬免耕栽培在旱作农田条件下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及磷钾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膜留茬免耕
栽培
旱作农田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留膜留茬免耕栽培对甘肃中部旱作区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
作者
张健
马明生
张建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69,共5页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T1)和留膜留茬免耕栽培(T2)2种处理方式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耗水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膜留茬免耕栽培处理对旱地玉米产量和耗水特征存在显著影响,并与降雨年型密切相关。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T1)和留膜留茬免耕栽培(T2)2种处理方式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耗水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膜留茬免耕栽培处理对旱地玉米产量和耗水特征存在显著影响,并与降雨年型密切相关。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T1)相比,季节性干旱平水年,留膜留茬免耕栽培(T2)能有效调节玉米耗水进程,花后和全生育期土壤耗水量显著增加9.3%和4.2%,穗粒数和百粒重显著提高了85.2%和7.0%,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16.3%和14.7%,明显提高了灌浆期叶面积指数4.7%,节省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纯收益增加2.3%,节本增效和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留膜留茬免耕栽培能显著提高季节性干旱平水年玉米花后耗水量和灌浆期叶面积指数,优化产量构成,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作为甘肃中部旱作区减灾栽培模式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中部旱作区
玉米
留膜留茬免耕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留膜留茬免耕栽培对旱作玉米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4
1
作者
张建军
党翼
赵刚
王磊
樊廷录
李尚中
雷康宁
机构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甘肃省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41561067)
甘肃省自然基金(18JR3RA255,17JR5RA182)
+3 种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4)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CARS-02-5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100206)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列重点研发计划(2019GAAS28)资助
文摘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陇东黄土旱塬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土壤容重、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留膜留茬免耕栽培(T)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CK)2个处理,测定不同生育时期0~10 cm、10~20 cm、20~40 cm 3个土层土壤养分含量、水解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留膜留茬免耕栽培显著(P<0.05)提高了收获期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全量磷钾及速效磷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有机质及全量和速效磷钾含量均呈递减趋势。碱解氮含量在0~20 cm土层降低,在20~40 cm土层出现聚集。留膜留茬免耕栽培显著(P<0.05)增加了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幅为7.1%~12.4%。不同耕作方式玉米0~40 cm土层微生物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耕作方式对不同土层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数量整体上影响显著(P<0.05),为T>CK。同一生育期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整体上呈减少趋势,以表层(0~10 cm)最高,为T>CK。与CK相比,T的细菌和真菌在苗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收获期分别增加23.7%、64.5%、7.6%、44.0%、5.6%和31.1%、91.7%、85.7%、10.5%、33.3%。放线菌在苗期、拔节期、收获期分别增加79.8%、15.1%、17.6%,抽雄期、灌浆期分别减少17.2%、33.2%。耕作方式对不同土层各生育期土壤酶活性整体上影响显著(P<0.05),为T>CK。同一生育期随土层深度增加,酶活性逐渐降低,以表层(0~10 cm)最高,T效果优于CK,与CK相比,T的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在玉米全生育期增幅分别为4.7%~126.1%、9.8%~47.0%、5.4%~33.7%、2.3%~43.2%。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细菌与蔗糖酶显著(P<0.05)相关,与磷酸酶极显著(P<0.01)相关,放线菌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水平。因此,留膜留茬免耕栽培在旱作农田条件下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及磷钾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提高。
关键词
留膜留茬免耕
栽培
旱作农田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数量
Keywords
no-tillage with residues of film and stubble
dryland
soil enzyme activity
soil nutriment
soil microbial quantity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留膜留茬免耕栽培对甘肃中部旱作区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
作者
张健
马明生
张建军
机构
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6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61067)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JR3RA255)。
文摘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T1)和留膜留茬免耕栽培(T2)2种处理方式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耗水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膜留茬免耕栽培处理对旱地玉米产量和耗水特征存在显著影响,并与降雨年型密切相关。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T1)相比,季节性干旱平水年,留膜留茬免耕栽培(T2)能有效调节玉米耗水进程,花后和全生育期土壤耗水量显著增加9.3%和4.2%,穗粒数和百粒重显著提高了85.2%和7.0%,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16.3%和14.7%,明显提高了灌浆期叶面积指数4.7%,节省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纯收益增加2.3%,节本增效和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留膜留茬免耕栽培能显著提高季节性干旱平水年玉米花后耗水量和灌浆期叶面积指数,优化产量构成,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作为甘肃中部旱作区减灾栽培模式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甘肃中部旱作区
玉米
留膜留茬免耕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Keywords
dry farmland in Central Gansu Province
maize
no-tillage plastic and stubble with residues
yield
water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282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留膜留茬免耕栽培对旱作玉米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张建军
党翼
赵刚
王磊
樊廷录
李尚中
雷康宁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留膜留茬免耕栽培对甘肃中部旱作区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健
马明生
张建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