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聚桂醇留置量在甲状腺囊肿硬化治疗中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邱秀萍 张桔顺 +5 位作者 蔡仅 黄汝哨 陈阳 涂梅 李仕海 邱思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分析评价不同聚桂醇留置量行甲状腺囊肿硬化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龙岩市第一医院治疗的200例(200枚)甲状腺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聚桂醇抽尽组和聚桂醇留置量分别为囊液体积10%、20%、30%、50%组等5组,每组40例... 目的分析评价不同聚桂醇留置量行甲状腺囊肿硬化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龙岩市第一医院治疗的200例(200枚)甲状腺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聚桂醇抽尽组和聚桂醇留置量分别为囊液体积10%、20%、30%、50%组等5组,每组40例。术后1、3、6、12个月复查甲状腺彩色超声,观察分析囊肿硬化后囊腔体积变化、疗效、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结果各组抽出液体均呈暗红色,均为囊性结节。术前囊腔体积为(20.43±5.86)cm3。各组手术前后囊腔体积变化显示,术后1个月与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显著缩小(均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相当(P>0.05)。术后6个月各组总有效率为87%(174/200),各组间术后6个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6个月疗效为因变量,年龄、性别、厚囊壁、囊腔分隔、术前囊腔体积等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厚囊壁(OR=0.24,95%CI=0.08~0.72,P=0.01)、囊腔分隔(OR=0.21,95%CI=0.07~0.67,P=0.01)是影响术后6个月疗效的因素。各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疼痛,均可忍受,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导引下聚桂醇硬化治疗甲状腺囊肿与聚桂醇留置量无关,术后6个月疗效最佳,可作为最佳随访复查时间。厚囊壁及囊腔分隔是影响硬化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甲状腺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囊肿 聚桂醇 硬化治疗 留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