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哀悼、解构和重塑英国性:《长日留痕》中的文化空间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桂林 韩龙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
通过对乡村庄园、地理风景和海滩码头的刻画,《长日留痕》展现了依靠空间隐喻的英国性在怀旧主体行为和思想上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变化。美国崛起祛除了贵族权力,使帝国政治面临衰亡。男管家史蒂文斯俯瞰英格兰,在回忆中质疑尊严和责任,拆... 通过对乡村庄园、地理风景和海滩码头的刻画,《长日留痕》展现了依靠空间隐喻的英国性在怀旧主体行为和思想上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变化。美国崛起祛除了贵族权力,使帝国政治面临衰亡。男管家史蒂文斯俯瞰英格兰,在回忆中质疑尊严和责任,拆解庄园神话,哀悼英国性丧失。史蒂文斯的旅行隐藏对绅士理想的欲望,融合宗主国殖民想象,解构了精英观念。作为记忆主体的史蒂文斯最终修正思想,参加狂欢团体,吸纳文化他者,重塑了多元英国性。小说通过对帝国怀旧浪潮的嘲讽,批判了狭隘民族主义和种族歧视,倡导英国社会营造多种族、多民族混杂共生的文化环境,积极地融入普遍多元主义的世界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长痕》 英国性 文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留日经验对李叔同音乐观的影响——以《音乐小杂志》为中心
2
作者 张千千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8,共5页
1906年2月,在日留学的李叔同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无论是创办音乐期刊的行为本身,还是期刊的具体内容,都折射出李叔同音乐观的显著变化。李叔同高度强调音乐涵育道德的作用并援以为办刊宗旨,他还犀利地指出其时中... 1906年2月,在日留学的李叔同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无论是创办音乐期刊的行为本身,还是期刊的具体内容,都折射出李叔同音乐观的显著变化。李叔同高度强调音乐涵育道德的作用并援以为办刊宗旨,他还犀利地指出其时中国乐界的种种不良风气同国民性以及国家现实危机之间的相关性。《音乐小杂志》不仅是对音乐的探索,还包含着李叔同对重建现代民族国家与现代主体的思考。留日经验对李叔同的音乐观产生了深远影响,李叔同归国后的诸多言行都可视为这一时期思考的延续和深化。重新关注《音乐小杂志》,不仅有助于理解李叔同的人生抉择,更为理解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打开了新的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叔同 《音乐小杂志》 经验 音乐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殖民体验与郁达夫留日时期的创作
3
作者 魏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半殖民的另一面对应的是半封建,所以郁达夫的创作有着反叛传统文化、追求个性自由的一面;而半殖民的事实又必然会让身处日本的郁达夫感受到被征服者的屈辱。他既渴望以一个世界主义者的视角来分享西方/日本的文化,又不得不在现实处境中... 半殖民的另一面对应的是半封建,所以郁达夫的创作有着反叛传统文化、追求个性自由的一面;而半殖民的事实又必然会让身处日本的郁达夫感受到被征服者的屈辱。他既渴望以一个世界主义者的视角来分享西方/日本的文化,又不得不在现实处境中祭起民族国家的大旗来对抗半殖民现实对自己的精神压迫;既要以一个世界主义者的眼界来拥抱西方/日本文化,又不得不在必要的时候以“封建”的态度来对抗西方/日本。这既构成了郁达夫留日时期小说叙事中身份认同的两难,也决定了他对日本以及女性书写的复杂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殖民体验 郁达夫 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政与留日大潮的涌起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棉 王荣国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0-176,共7页
清末新政与留日大潮的关系极为密切,留学日本是当时清政府解决人才缺乏的重要途径并大力提倡的结果,而日本政府为了其在华的长远利益,也试图利用中国人普遍的留日愿望实现自己的阴谋,少数日本有识之士则希望通过接纳中国留学生以维护中... 清末新政与留日大潮的关系极为密切,留学日本是当时清政府解决人才缺乏的重要途径并大力提倡的结果,而日本政府为了其在华的长远利益,也试图利用中国人普遍的留日愿望实现自己的阴谋,少数日本有识之士则希望通过接纳中国留学生以维护中日的传统友谊。清末留日学生人数众多,达20000以上,为当时人类有史以来留学人数之最,且所学专业多样,以师范、法律及军事为主,回国后的主流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大潮 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的东方摩罗诗人——鲁迅留日生涯和“弃医从文”的背后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兆忠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9-113,共5页
七年的留日生涯对"原鲁迅"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虚拟的"幻灯事件"不仅为鲁迅的弃医从文提供了一个真实有力的解释,背后更有着个人气质与禀赋上的原因,是一位文学天才、文化超人的必然之举。日本为鲁迅提供了... 七年的留日生涯对"原鲁迅"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虚拟的"幻灯事件"不仅为鲁迅的弃医从文提供了一个真实有力的解释,背后更有着个人气质与禀赋上的原因,是一位文学天才、文化超人的必然之举。日本为鲁迅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窗口和平台,无形中也制约了他的认识视野与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生涯 弃医从文 摩罗诗力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后50年间留日学生的日本观及其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喜所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108,共8页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开始将日本视为最佳学习榜样。中国留日生的日本观反映出他们对日本的印象从总体上讲是很好的。当时日本是欧美新思想传入中国的一座带有中介意义的“桥”,而留日生则充当了真正的架桥铺路人。
关键词 本观 学生 学生 甲午战后 郁达夫 甲午战争 中国学生 《东游记》 文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生命的悖谬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步朝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9-221,共3页
石黑一雄的代表作《长日留痕》的叙事形态是以老管家史蒂文斯的独白展开的,但在这个主观视角的叙事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对话性因素。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肯顿小姐和达林顿勋爵以内视角的方式与史蒂文斯的"独白"形成对话,小说通过他... 石黑一雄的代表作《长日留痕》的叙事形态是以老管家史蒂文斯的独白展开的,但在这个主观视角的叙事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对话性因素。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肯顿小姐和达林顿勋爵以内视角的方式与史蒂文斯的"独白"形成对话,小说通过他们和史蒂文斯之间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立场的对比展现了作家对生命悖谬性的终极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长痕》 对话 悖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文凭造假与社会组织参与治理:以留日文凭造假和上海律师公会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赵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1,共6页
为应对民族危机和社会转型,近代国家积极倡导、鼓励出国留学,优先录用归国留学生,由此掀起了近代中国史上大规模的留学潮流,其中尤以留学日本占多数。受文凭主义及外国文凭甄别难的影响,出现大量假冒日本大学文凭、混入重要职位的现象,... 为应对民族危机和社会转型,近代国家积极倡导、鼓励出国留学,优先录用归国留学生,由此掀起了近代中国史上大规模的留学潮流,其中尤以留学日本占多数。受文凭主义及外国文凭甄别难的影响,出现大量假冒日本大学文凭、混入重要职位的现象,其中以骗取律师资格进入律师行业最为严重。为此,近代国家进行了积极治理,虽然治理效果不显,但以上海律师公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的治理却较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文凭造假 社会组织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铁与留日教育——以南满中学堂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志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94,共7页
满铁在其附属地内建立了颇为完备的日本人教育系统,而对中国人主要实施初等教育,限制中等教育,直到1917年3月才创办了唯一一所主要接受中国学生的中学——南满中学堂,且以留日预备教育为主。满铁作为"国策会社",在留日教育态... 满铁在其附属地内建立了颇为完备的日本人教育系统,而对中国人主要实施初等教育,限制中等教育,直到1917年3月才创办了唯一一所主要接受中国学生的中学——南满中学堂,且以留日预备教育为主。满铁作为"国策会社",在留日教育态度、政策、结果等方面与日本政府一致,但在留日学生培养的目标、方向和力度方面又具有"株式会社"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铁 南满中学堂 教育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来篇外国作品”寻绎(下)——留日生周树人文学阅读视域下的“文之觉” 被引量:7
10
作者 姜异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4,共21页
(四)文学教科书作为一名留学生,周树人在日本读语言学校期间,一定会修文学阅读课,那么,文学教科书自然成为其外国作品阅读史上不容忽视的考察环节。弘文学院是对中国留学生施行三年日语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校,学科上重视日语和普通学科,... (四)文学教科书作为一名留学生,周树人在日本读语言学校期间,一定会修文学阅读课,那么,文学教科书自然成为其外国作品阅读史上不容忽视的考察环节。弘文学院是对中国留学生施行三年日语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校,学科上重视日语和普通学科,为学生将来报考高等学校与大学做预备,教授的内容相当于中学知识,而周树人作为速成普通科学生,仅就读了两年,便获得毕业资格,可以选择专门学校。北冈正子曾经查看了周树人在校期间的授课科目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资格 高等学校 周树人 阅读史 普通教育 文学阅读 中国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日时期的戴季陶——其日本观形成与留学经历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玉萍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7-185,共9页
在众多近代中国留日知识分子中,戴季陶具有独特的日本观,这与其自少年时代的特殊经历及留日经历有关。考察戴季陶与日本之邂逅,日语能力之培养,在日本大学的学习、退学等问题,通过相关史料,特别是参考日本大学的史料,探讨、分析诸种因... 在众多近代中国留日知识分子中,戴季陶具有独特的日本观,这与其自少年时代的特殊经历及留日经历有关。考察戴季陶与日本之邂逅,日语能力之培养,在日本大学的学习、退学等问题,通过相关史料,特别是参考日本大学的史料,探讨、分析诸种因素对戴季陶日本观的形成产生的影响,藉此,可以思考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留日经验与日本观形成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季陶 本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四川留日速成师范教育及其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凌兴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129,共9页
清廷实行改书院、兴学堂的新政后,督抚士绅将选派留日师范生作为弭祸、兴国、造民、立教的重要手段来提倡,《学务纲要》更是极力倡导各省速派人员到东洋学习师范,四川留日师范教育因此得以发展起来,且规模较大、人数较多。四川留日师范... 清廷实行改书院、兴学堂的新政后,督抚士绅将选派留日师范生作为弭祸、兴国、造民、立教的重要手段来提倡,《学务纲要》更是极力倡导各省速派人员到东洋学习师范,四川留日师范教育因此得以发展起来,且规模较大、人数较多。四川留日师范学生大多在日本接受的是为期半年或一年的速成教育,不仅新学知识参差不齐,而且与传统文化存在疏离和冲突,部分人回国前后加入了同盟会并积极为四川引进民主革命思想与日本教育资源,大多数人回国后从事基层教育工作,部分优秀者还出任省县视学、地方军政官员等职,给四川教育转型、思想学术变迁、社会政治变革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教育转型 师范教育 速成师范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留美生与留日生对中国社会影响之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燕玲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5-40,共6页
近代留美生和留日生是近代中国留学生中的主力,他们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留学走向的不同,也造成了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作用的主要领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留美生侧重于科技领域,留日生侧重于政治领域。形成这... 近代留美生和留日生是近代中国留学生中的主力,他们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留学走向的不同,也造成了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作用的主要领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留美生侧重于科技领域,留日生侧重于政治领域。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留学背景的不同以及留学生对留学所在国的观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学运动 美学生 近代化 社会影响 比较研究 历史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敬文留日研究:东方文化史与民俗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晓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32,共12页
日本早稻田大学培养了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钟敬文与日本学者西村真次、松本信广、松村武雄、竹内好、实藤惠秀和增田涉等结成师生关系或学术友好,通过发表著述和开展学术对话,促进了中日现代人文科学的发展。这是一笔历史遗产,它在一... 日本早稻田大学培养了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钟敬文与日本学者西村真次、松本信广、松村武雄、竹内好、实藤惠秀和增田涉等结成师生关系或学术友好,通过发表著述和开展学术对话,促进了中日现代人文科学的发展。这是一笔历史遗产,它在一二战之间的和平时期发生,在中、日与周围亚洲国家的绵长文化交流史中建设,从日本文化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和文学等多学科成果中吸收理论与方法,同时参照西方先进学说,开展跨学科研究;它将方法论与社会功能结合,使学术国际化的过程对参与其中的学者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起作用,对理论创建与学术社团的社会运动都起作用,也对携带爱国主义与摆脱狭隘的民族优越感都起作用,让一种富有现代文化史理解意义上的文化认同得到加强。尽管到1936年,中日学者已在狼烟中读书和批评战争了,但我们仍能从他们当年的学术活动的融入性思维、平等的概念和多元方法的研究中,找到今天所关注的跨文化研究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敬文 民俗学 跨文化研究 历史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国“遗民”的悲怆与救赎——关于小说《长日留痕》的文化反思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丁纾寒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1-136,160,共7页
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在小说《长日留痕》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史蒂文斯是一类极为特殊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帝国"遗民"形象。一方面,他们是旧时代的亲历者和缔造者,参与了那个时代的政治运作和制度运行,见证着帝国的辉煌与成就,也分享... 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在小说《长日留痕》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史蒂文斯是一类极为特殊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帝国"遗民"形象。一方面,他们是旧时代的亲历者和缔造者,参与了那个时代的政治运作和制度运行,见证着帝国的辉煌与成就,也分享其价值与荣耀;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面对时代的没落、文化的更迭,逐步发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虚幻性,逐渐走出过去的阴影,寻求个体的救赎与新生。石黑一雄透过史蒂文斯这样一位帝国"遗民"的心路历程,对一个消逝的时代和文明进行了生动刻画。既对20世纪的人类政治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又对现代性的矛盾与悖论有所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长痕》 帝国遗民 文化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留日诗人笔下的日本形象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源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现代留日诗人是维系中日文学与文化交流的纽带,笔下的日本形象涵盖了地理结构、民风民俗、社会转型、意识形态、战场风云等不同领域,跨越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不同时期,填补了日本异域和中国大陆的空间界限。日本自然风貌与日本文... 现代留日诗人是维系中日文学与文化交流的纽带,笔下的日本形象涵盖了地理结构、民风民俗、社会转型、意识形态、战场风云等不同领域,跨越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不同时期,填补了日本异域和中国大陆的空间界限。日本自然风貌与日本文明景象是现代留日诗人通过异域求学架构的对他者印象式的再现;日本平民与友人及日本军队与政府则被纳入到战争的话语模式中,是对特定的他者人群左翼意识形态化的书写。四类形象共同组成中国现代留日诗人对日本风土人情与社会变迁的集合,演绎为洞察日本文化的有效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人 本形象 自然风貌 文明景象 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体验与身份纠葛——现代留日作家的洋装书写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强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9-225,共7页
现代留日作家经历了中日之间的跨界体验,洋装书写则是其跨界身份纠葛的寄寓物。《留东外史》试图通过"妖魔化"日本来弥合饱受创伤的国族身份,但其洋装书写又显示出弥合的虚妄。创造社作家笔下穿着洋装的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备受... 现代留日作家经历了中日之间的跨界体验,洋装书写则是其跨界身份纠葛的寄寓物。《留东外史》试图通过"妖魔化"日本来弥合饱受创伤的国族身份,但其洋装书写又显示出弥合的虚妄。创造社作家笔下穿着洋装的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备受歧视,回国后却常以洋装示人,其间蕴含着怨羡夹缠的文化身份。洋装书写在现代留日作家笔下绝非简单的修辞性元素,而是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身份观念。本文将个案分析和群体心态结合起来,从洋装书写这一角度对中国现代文人与文学在文化夹缝中苦思挣扎的复杂情形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洋装书写 跨界体验 身份纠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福建留日教育的动因、历程与学生群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盈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41,172,共12页
福建留日教育自甲午战争之后,在官方政策、民间留日观念变化以及新式教育的推进下日趋高涨,其发展速度远高于同期留美、留欧教育。这一留学趋势的变迁,除受全国留日教育高潮的推动外,也有福建自身诸多因素的影响。清末福建留日学生在留... 福建留日教育自甲午战争之后,在官方政策、民间留日观念变化以及新式教育的推进下日趋高涨,其发展速度远高于同期留美、留欧教育。这一留学趋势的变迁,除受全国留日教育高潮的推动外,也有福建自身诸多因素的影响。清末福建留日学生在留日期间积极学习西学,学以致用,翻译新学,引进新知。归国后,大多数福建学生选择回乡发展,他们或积极创办新式学堂,或在教育部门任职,有些还参加民主革命,活跃于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从不同角度推动了福建教育的新陈代谢,加速了福建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清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女生留日与辛亥革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兰萍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8-61,共4页
晚清女生留日与辛亥革命李兰萍中国社会在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也迎来了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妇女运动的勃兴。以女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国近代妇女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晚清留日女生,则是当时女知识分子的精英。... 晚清女生留日与辛亥革命李兰萍中国社会在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也迎来了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妇女运动的勃兴。以女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国近代妇女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晚清留日女生,则是当时女知识分子的精英。没有这批留日女生,中国近代妇女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时期 学生 女生 辛亥革命 革命倾向 爱国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湖南留日作家群及其创作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黎跃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07-112,共6页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湖南留日诗人、作家有三种类型:1)革命志士、政治活动家,他们以反清革命为大业,文学创作只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他们的创作对促进社会的变革发挥了巨大作用;2)专家学者,他们在精研专业的同时以文学创作为余业;3)职...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湖南留日诗人、作家有三种类型:1)革命志士、政治活动家,他们以反清革命为大业,文学创作只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他们的创作对促进社会的变革发挥了巨大作用;2)专家学者,他们在精研专业的同时以文学创作为余业;3)职业作家艺人,他们为文学倾注主要心血,留日期间开始创作,回国后活跃在文艺界。作为群体,他们的创作表现出共同特点:1)由传统古典文学向现代新文学过渡;2)充满强烈的反帝反封精神;3)创办、发行报刊杂志,推动文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初 作家群 湖湘精神 反帝爱国 文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