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罗涤 李颖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3-87,共5页
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重庆市4所高校的800名在校留守大学生开展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涉及34项,5种类型。不同留守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各有差异。留守大学生对于5种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评价以奋进品质最高,快乐品质最... 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重庆市4所高校的800名在校留守大学生开展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涉及34项,5种类型。不同留守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各有差异。留守大学生对于5种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评价以奋进品质最高,快乐品质最低。对各项积极心理品质重要性评价中,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责任感强、自制力强、善于适应。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理论模型由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行为层面三者的两性互动循环构成。从积极引导、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分类指导与重点帮扶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工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大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与边缘型特质现状剖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曙民 李建秀 李素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8-1049,1052,共3页
目的了解留守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与边缘型特质现状并进行病因性剖析。方法采用米氏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因子检测表(MIS-BPD)作为问卷,同时在问卷中附加自编留守大学生的定义为"自3岁起由其他照育者抚养至18岁"一项,以甄别出... 目的了解留守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与边缘型特质现状并进行病因性剖析。方法采用米氏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因子检测表(MIS-BPD)作为问卷,同时在问卷中附加自编留守大学生的定义为"自3岁起由其他照育者抚养至18岁"一项,以甄别出留守大学生人数。对2600名大一新生(包括补充网上收集问卷2100份,现场集体答卷500份)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2391份,其中留守大学生107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4.88%。罹患边缘型人格障碍人数百分比比较:留守大学生明显高于未留守大学生(χ2=49.38,P<0.01)。边缘型特质(四特征)分型比较,在情感扰乱、认知系统紊乱、紊乱的人际关系方面,留守大学生人数百分比明显高于未留守大学生。边缘型特质亚型因子阳性符合一种以上诊断率,共病率远高于有关报道"大学生共病率26.30%"的水平。结论留守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罹患率较高,达到42.03%,边缘型特质亚型因子阳性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诸如此类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会诱发各种心理和社会问题的危险信号。社会支持程度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罹患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大学生 边缘性人格障碍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校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锐 刘万英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77-79,共3页
留守大学生童年期与父母长期分离,与非留守大学生相比自尊水平低,人际关系方面困扰多,社会支持少,依恋回避程度高,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低,更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为促进留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应搭建与家庭沟通互动的平台,... 留守大学生童年期与父母长期分离,与非留守大学生相比自尊水平低,人际关系方面困扰多,社会支持少,依恋回避程度高,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低,更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为促进留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应搭建与家庭沟通互动的平台,借助家庭尤其是母亲的力量来提升该群体的自我价值感;通过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咨询,帮助其在活动体验中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对留守大学生的成长和改变持积极理念,并通过宣传教育着力改善其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大学生 心理健康 自我价值 人际交往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留守大学生自尊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自我和谐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曹杏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09-112,共4页
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对随机选取的381曾留守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自尊和自我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和自我刻板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0.54,-0.56,P值均<0.01);积极心理品质和自... 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对随机选取的381曾留守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自尊和自我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和自我刻板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0.54,-0.56,P值均<0.01);积极心理品质和自我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和自我刻板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0.37,-0.36,P值均<0.01);控制自我和谐变量检验发现自尊对积极心理品质的直接效应不显著(LLCI=-0.376,ULCI=0.245);自我和谐中介效应显著(LLCI=0.099,ULCI=0.094)。结论:曾留守大学生自我和谐对自尊和积极心理品质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和谐 自尊 积极心理品质 留守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经历大学生生活技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曙民 李建秀 原冬霞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8-809,共2页
目的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生活技能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谢华真教授制定的健商问卷,并且在卷中加入自编留守大学生定义为"未与父母连续居住在一起10年以上"以甄别留守大学生的人数。对500名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一... 目的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生活技能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谢华真教授制定的健商问卷,并且在卷中加入自编留守大学生定义为"未与父母连续居住在一起10年以上"以甄别留守大学生的人数。对500名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一新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收回的464份有效问卷中的数据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收回的464份有效问卷中,符合留守条件的留守大学生212人,占调查总数的45.69%;生活技能分值水平比较,留守大学生低于未留守大学生(χ2=18.0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的OR值显示:影响生活技能水平分值主要的因素是居住地、留守时间和性格类型。结论留守大学生生活技能分值水平明显偏低,如果不及时干预,占大学生人数近50%的该群体今后自身软实力水平的提升将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罹患心身疾病的比率会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大学生 健商 生活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 被引量:70
6
作者 刘海霞 王玖 +3 位作者 林林 胡乃宝 韩春蕾 孙红卫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6-638,641,共4页
目的了解高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为未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CL-90量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 目的了解高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为未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CL-90量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市三所高校16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AS9.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所高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占19.44%,66.7%的人认为留守经历使得性格发生正向改变,只有22.8%的人认为周围的人对自己较关心,有一半的人承认自己和周围的师生及朋友关系一般,而这些人恰巧是自己平时的倾诉对象;35.58%的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存在某种心理障碍,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前三位的为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敌对因子;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与非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10个因子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10个因子在不同类型院校、性别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是否独生子女这个因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因子不同生源地之间存在差异,来自农村的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整体高于城市的学生;多因素分析显示,人际关系因子、敌对因子、强迫因子、师生关系四个变量是影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调查的留守人群心理问题阳性率较高,提示留守经历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性别、学校类型、生源地10个因子间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提示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这部分人群,挖掘留守背景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提高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的大学生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留守农村大学生的学业成就:现状、特征与精准帮扶——基于4596名本科生的调查 被引量:18
7
作者 贾勇宏 黄道主 张凌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3-184,共12页
基于8所高校4596名本科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曾留守农村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整体处于中上游水平,其自我概念发展得分最高,能力发展次之,学习成绩最低。群体比较后得知,曾留守农村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整体低于其他大学生群体,也明显低于... 基于8所高校4596名本科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曾留守农村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整体处于中上游水平,其自我概念发展得分最高,能力发展次之,学习成绩最低。群体比较后得知,曾留守农村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整体低于其他大学生群体,也明显低于其他普通农村大学生;不同留守类型大学生与非留守大学生学业成就差异较大;曾留守农村大学生中男生的学业成就整体不如女生;曾留守农村大学生在大三之前与普通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差异都很显著,但在大四期间二者差异开始缩小并趋于一致;不同农村留守经历类型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差异不显著;留守大学生的城乡差异不显著。早期的曾留守农村经历对大学生当前的学业成就具有持续的负面影响,是导致曾留守农村大学生当前学业成就相对低下的首要因素。提高其学业成就需要从学业指导、心理关怀和生活帮扶三方面予以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农村大学生 学业成就 精准帮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9
8
作者 王玉花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0年第2期71-75,共5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武汉七所高校319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和400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和社会支持问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 该研究旨在探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武汉七所高校319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和400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和社会支持问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1)他们的依恋回避维度、消极情感高于一般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方面得分显著低于一般大学生;2)依恋、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3)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依恋焦虑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依恋焦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加入社会支持后下降。结论:社会支持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依恋通过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 依恋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自信人格的影响与朋辈心理辅导 被引量:4
9
作者 孙一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79-82,共4页
文章在认识自信人格内涵及其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留守经历对大学生所造成的各种影响,然后着力探讨了朋辈心理辅导对消除消极影响、促进积极影响的作用,提出了予以特别关注与尊重、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增强认同感、挖掘其留守经历中的积极... 文章在认识自信人格内涵及其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留守经历对大学生所造成的各种影响,然后着力探讨了朋辈心理辅导对消除消极影响、促进积极影响的作用,提出了予以特别关注与尊重、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增强认同感、挖掘其留守经历中的积极因素、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交流四方面具体措施,为具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自信人格发展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大学生 自信人格朋辈心理辅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经历大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悦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自尊和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以70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尊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进行筛查,进行相关分析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与自尊和...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自尊和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以70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尊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进行筛查,进行相关分析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与自尊和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和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能显著调节自尊对社交焦虑的作用。结论:留守经历大学生中心理弹性较高的个体,随着自尊水平的升高,社交焦虑水平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自尊 心理弹性 留守经历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