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教育发展中地方政府作为的思考——基于重庆南川M镇“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工程”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梅健 林健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6,共4页
政府在农村教育上的最大责任也是最大作为就是在全社会中进行一种价值引导。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教育,使全社会形成一种支持教育的合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文化生态环境。当所有的社会成员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得到提升时,受益的就... 政府在农村教育上的最大责任也是最大作为就是在全社会中进行一种价值引导。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教育,使全社会形成一种支持教育的合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文化生态环境。当所有的社会成员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得到提升时,受益的就不仅是孩子,它所形成的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文化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政府作为 教育发展 留守儿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精准扶贫实践偏离的运作逻辑及其启示——以S村留守儿童教育为个案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施磊磊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11-24,共14页
教育精准扶贫中政策实践与政策目标之间的背离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通过个案研究,借用马克思的主体性概念,构建起系统性的分析框架。以国家级贫困县下辖的S村留守儿童教育为个案,探讨作为贫困治理重要参与者的家庭、学校、社会组织、... 教育精准扶贫中政策实践与政策目标之间的背离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通过个案研究,借用马克思的主体性概念,构建起系统性的分析框架。以国家级贫困县下辖的S村留守儿童教育为个案,探讨作为贫困治理重要参与者的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基层政府的行为策略对扶贫实践偏离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维度的“惯习排斥”机制、学校维度的“资源弱积累”机制、社会维度的“资源限制”机制、政府维度的“形式治理”机制是导致教育扶贫实践偏离的重要原因。对教育精准扶贫实践偏离机制的解释和认知的深化,可以为现代教育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精准扶贫 参与主体 主体性缺失 实践偏离 留守儿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家校政协同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被引量:18
3
作者 戴斌荣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7-33,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既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发展,又关系到他们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努力。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应当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选好临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既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发展,又关系到他们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努力。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应当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选好临时监护人,努力弥补孩子缺失的家庭教育,切实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学校应当正确看待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为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切实承担起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体责任;政府应当建立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长效机制,为他们提供各种社会支持,高质量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使他们不再留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家庭教育 父母责任 学校教育 主体责任 政府重视 关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姝婧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3-125,共3页
农村留守儿童是城乡差异化发展的产物,是影响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既影响了教育公平,更影响了乡村稳定和长远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为家长就近就业创造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是城乡差异化发展的产物,是影响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既影响了教育公平,更影响了乡村稳定和长远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为家长就近就业创造机会,完善社会力量,合力相伴儿童成长,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 留守儿童教育 社会支持网络 构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晋升: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人格培养状态及改进策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金秀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0-13,共4页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缺少成长引导主体,容易导致人格的晋升链条出现断裂,从而产生缺失现象。当前留守儿童人格培养状态同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留守儿童在形成自我人格中,存在心理健康、言行举止、情感认知上的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缺少成长引导主体,容易导致人格的晋升链条出现断裂,从而产生缺失现象。当前留守儿童人格培养状态同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留守儿童在形成自我人格中,存在心理健康、言行举止、情感认知上的教育失序现象;另一方面,在从自我向超我人格晋升中存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的无序引导现象。学校必须以人格有序晋升为导向,针对留守儿童不同主体人格教育开展整体设计。首先,要立足完整人格培养,梳理人格的多元成因,聚焦人格的显性表现,统筹人格培养的内外渠道,明确留守儿童人格的晋升规律;其次,要用好学校平台,强化理性思维的训练、加强校园文化改造、做好个案分析和指导、依托集体小组协作,促进留守儿童自我人格觉醒;再则,要统筹家庭和社会,创新方式实施关怀教育、政策倾斜促进资源平衡、加强社区支撑构建合力,明确留守儿童超我人格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 人格晋升 人格缺失 有序晋升 人格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儿童教育中乡村教师的角色定位、危机与应对
6
作者 杨锦丹 凡勇昆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20期42-47,共6页
明晰留守儿童教育中乡村教师的角色,关乎乡村儿童和乡村教育的发展。乡村教师是留守儿童成长中的传道者、授业者和陪伴者,应以德育为核心塑造留守儿童健康人格,以知识和技能确立留守儿童生存之本,以情怀和责任引领留守儿童成长方向。在... 明晰留守儿童教育中乡村教师的角色,关乎乡村儿童和乡村教育的发展。乡村教师是留守儿童成长中的传道者、授业者和陪伴者,应以德育为核心塑造留守儿童健康人格,以知识和技能确立留守儿童生存之本,以情怀和责任引领留守儿童成长方向。在留守儿童教育中,乡村教师面临着多角色与少自由、高付出与低回报以及高期待与边缘化三种充满冲突的角色危机。留守儿童教育中乡村教师角色危机的应对路径是:理清教师专业责任,类型化教师角色;关注教师精神世界,精准补偿教师需求;提升乡村教育生态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以低成本、抓重点、高效果的方式缓解乡村教师角色危机,提高乡村教师自我认同感和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 乡村教师 角色定位 专业责任 精神世界 生态环境 角色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筑关爱工程 共建爱心档案——四川省留守儿童档案工作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林红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39,共2页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巨大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远离父母。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巨大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远离父母。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据2013年全国妇联《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四川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最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档案工作 四川省档案局 全国妇联 劳务输出大省 城乡流动 经济发展 家庭收入 留守学生 留守儿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被引量:1
8
作者 尉崇江 于曰庆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0-61,共2页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农民为寻求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纷纷走入城市,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留守儿童。他们或与祖辈生活在一起,或与亲戚生活在一起,或在学校住宿,也有很大一部分自己独自生活。
关键词 儿童心理 农村留守儿童 情感缺失 生存空间 教育教学方式 留守儿童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氛围 对话者 发展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幼儿教育的困境与破解——基于重庆秀山县金珠苗寨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卫民 张敏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当前金珠苗寨民族村幼儿教育遭遇的主要困境包括家庭早期教育缺失、幼儿园教育缺位、村寨教育的缺撼等。为破解这些困境,应在提高各级政府和教育相关部门对民族幼儿接受学前教育问题的重视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完善的流动儿童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金珠苗寨民族村幼儿教育遭遇的主要困境包括家庭早期教育缺失、幼儿园教育缺位、村寨教育的缺撼等。为破解这些困境,应在提高各级政府和教育相关部门对民族幼儿接受学前教育问题的重视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完善的流动儿童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当地经济,留住外出人员,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应最大限度地争取当地村寨委员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建设一所能真正发挥学前教育职能的幼儿园或学前班,以自然教育思想为指导,建立一支专业幼儿教师队伍,同时加强村寨幼儿教育的人文重建,还幼儿一个精彩而又富有内涵的文化教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幼儿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态势及其引申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晓慧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5期37-43,共7页
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主要包括留守儿童教育与流动儿童教育两大部分。通过对留守儿童教育与流动儿童教育研究的回顾与梳理,发现既有研究仍存在不足:研究方法上过于注重问卷调查,缺乏宏观研究;理论提升与理论构建仍然比较缺乏;问题化存在... 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主要包括留守儿童教育与流动儿童教育两大部分。通过对留守儿童教育与流动儿童教育研究的回顾与梳理,发现既有研究仍存在不足:研究方法上过于注重问卷调查,缺乏宏观研究;理论提升与理论构建仍然比较缺乏;问题化存在过度的隐忧;横断面研究过多,而趋势研究较少;重复研究较多,新研究域开辟不够。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趋势是:研究方法上应注重质性研究方法的补充和对宏观研究的推进;理论层面更应注重理论分析的深化和理论构建的拓展;问题化应向事实化转换;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趋势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 流动儿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已遇到的与将改变的:高中留守学生学校生活实证研究
11
作者 马多秀 毕秀琴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1-34,共4页
高中留守学生的留守生活主要由家庭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消费生活和闲暇生活五部分构成。通过对陕西省凤翔县一所农村高中的考察发现:高中留守学生的留守生活存在亲子情感陌生化倾向;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习目标不明确;少数学生没... 高中留守学生的留守生活主要由家庭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消费生活和闲暇生活五部分构成。通过对陕西省凤翔县一所农村高中的考察发现:高中留守学生的留守生活存在亲子情感陌生化倾向;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习目标不明确;少数学生没有好朋友,曾经被同学欺负;教师对学生的日常关怀欠缺等。建议多措并举提升留守学生学习与生活质量,如对学生情感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唤醒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质量,引导学生建立科学消费观和消费习惯、合理安排闲暇活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高中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 高中留守学生 符号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团化办学 精准助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永才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6-48,共3页
青海省西宁市第七中学为配合当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自2016年起开始进行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和尝试。一是打破区域和行政壁垄,统一集团化办学基本运行规范;二是在尊重各校实际的基础上,营造集团内各美共美、... 青海省西宁市第七中学为配合当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自2016年起开始进行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和尝试。一是打破区域和行政壁垄,统一集团化办学基本运行规范;二是在尊重各校实际的基础上,营造集团内各美共美、多元互融的发展生态;三是通过开展常态化交流,激发乡村学校教师的内生动力;四是通过实施精准教研,有力提升乡村学校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教育一体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集团化办学:集团文化 精准教研:留守儿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