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表征及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梅志 顾明元 吴人洁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6年第3期1-5,共5页
界面是复合材料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而确切地表征界面是控制和改善复合材料的最重要基础之一。本文从界面组成及成分变化、界面区的位错分布、界面残余应力的测定和界面结构的高分辨观察及其原子模拟等四个方面综述了金属基复合材... 界面是复合材料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而确切地表征界面是控制和改善复合材料的最重要基础之一。本文从界面组成及成分变化、界面区的位错分布、界面残余应力的测定和界面结构的高分辨观察及其原子模拟等四个方面综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表征的方法及其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 复合材料 界面表征
全文增补中
美国电化学会《Interface》刊登“锂离子电池界面表征”专辑
2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7-457,共1页
美国电化学会会员刊物《Interface》每期刊登由学会各学组(Division)分别组稿的专辑,由知名专家撰文评述各相关领域的进展和发展方向.专辑内容丰富,论述中不仅列出了各专门领域的近期重要文献,也表述了作者对相关问题的观点.还起到了... 美国电化学会会员刊物《Interface》每期刊登由学会各学组(Division)分别组稿的专辑,由知名专家撰文评述各相关领域的进展和发展方向.专辑内容丰富,论述中不仅列出了各专门领域的近期重要文献,也表述了作者对相关问题的观点.还起到了不同电化学研究领域学者互相交流的作用.深受电化学家和研究生的关注和欢迎.以2011年为例,先后刊出了以石墨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会 锂离子电池 专辑 界面表征 美国 化学研究 研究生 化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钛上沉积金刚石膜的表面及界面表征
3
作者 武宏让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0年第7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纯钛 金刚石膜 结合强度 界面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界面微观力学表征方法及界面细观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静 徐爽 +3 位作者 姚健 任荣 熊需海 李令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5-162,共8页
复合材料界面的应力传递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界面相的组成、结构、使用温度及强度的研究极为重要。文中对单丝复合材料界面微观测试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介绍了微观测试方法在高温下、动态载荷加载过程中、串珠纤维表征... 复合材料界面的应力传递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界面相的组成、结构、使用温度及强度的研究极为重要。文中对单丝复合材料界面微观测试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介绍了微观测试方法在高温下、动态载荷加载过程中、串珠纤维表征、原位检测可视化等界面表征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细观力学模型在界面失效、界面增强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目前研究中界面理论的缺失,并就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合理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丝复合材料 微观力学 界面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区激光熔化6511SS/GH3536多材料界面特性和力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孙权威 杨文美 +2 位作者 臧文茁 白倩 徐如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25,共10页
目的考虑不同材料对应的最优工艺参数的差异,研究材料的沉积顺序对多材料界面特性的影响,获得界面无明显缺陷、力学性能良好的多材料部件。方法采用SLM制备6511不锈钢/GH3536高温合金/6511不锈钢多材料试样,研究材料的沉积顺序对界面特... 目的考虑不同材料对应的最优工艺参数的差异,研究材料的沉积顺序对多材料界面特性的影响,获得界面无明显缺陷、力学性能良好的多材料部件。方法采用SLM制备6511不锈钢/GH3536高温合金/6511不锈钢多材料试样,研究材料的沉积顺序对界面特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EDS)、X射线衍射(XRD)观察界面微观结构和元素分布情况。通过显微硬度和拉伸实验表征界面的力学性能。结果采用SLM制备的多材料试样的界面无明显缺陷,表明6511不锈钢(6511SS)和GH3536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冶金结合特性。由于6511SS与GH3536的最优工艺参数存在差异,GH3536/6511SS的界面扩散区(480μm)宽于6511SS/GH3536的界面扩散区(330μm)。6511SS/GH3536扩散区的硬度介于6511SS与GH3536之间,而GH35636/6511SS扩散区的硬度小于6511SS和GH3536的硬度。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多材料试样在GH3536高温合金处断裂,其极限拉伸强度与GH3536高温合金相当,多材料试样的断裂伸长率低于GH3536高温合金试样的断裂伸长率。结论证明了采用SLM制备6511不锈钢和GH3536高温合金多材料零件的可行性,揭示了沉积顺序对界面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可为SLM制造多材料零件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材料 6511不锈钢 GH3536高温合金 选区激光熔化 界面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平 陆春 +1 位作者 于祺 李俊燕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药品性、生产周期短、可二次加工等特点,克服了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韧性差,断裂延伸率低,易发生早期应力开裂等缺点,可在使用环境苛刻,承载能力要求高的场合得到应用.本文从复合材料界面... 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药品性、生产周期短、可二次加工等特点,克服了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韧性差,断裂延伸率低,易发生早期应力开裂等缺点,可在使用环境苛刻,承载能力要求高的场合得到应用.本文从复合材料界面设计思想入手,评述了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剪滞法对微复合材料的界面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界面改性 界面表征 界面强度微观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EPDM共混体系界面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唐德敏 许晓秋 +3 位作者 冯建新 寇晓娣 李克宏 任昆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9-64,共6页
本文采用马来酸酐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进行熔融接枝改性,将改性后的EPDM与聚丙烯(PP)共混,对PP/EPDM和PP/EPDMgMAH两种共混体系的界面状况进行了对比。运用Huggins参数(χ)、界面张力... 本文采用马来酸酐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进行熔融接枝改性,将改性后的EPDM与聚丙烯(PP)共混,对PP/EPDM和PP/EPDMgMAH两种共混体系的界面状况进行了对比。运用Huggins参数(χ)、界面张力系数(γ12)对界面状况进行了表征;运用扫描电镜(SEM)和偏光显微镜对共混物的冲击断口形貌以及结晶情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探讨了界面状况与共混物力学性能以及流变性能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丙橡胶 聚丙烯 共混 界面表征 橡塑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聚物界面及其改性 被引量:9
8
作者 樊晓红 赵建青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4年第1期64-66,共3页
介绍高聚物界面的概念,其基本参数的定义及测定方法。以界面理论为指导,详细阐述等离子体处理、接枝共聚等界面改性途径和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
关键词 高聚物界面 界面表征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电磁学的理论与应用
9
作者 杨帆 何嘉岳 +3 位作者 杨瑶佳 金一飞 许慎恒 李懋坤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61,共10页
近年来以超构表面(metasurface)为代表的各种新型电磁表面在微波、太赫兹、光学频段不断涌现,一个新的被称为“界面电磁学”的电磁学研究领域正在逐渐浮现。文章首先对界面电磁学做了一个概述,主要明确了其学科定位和研究框架。基于其... 近年来以超构表面(metasurface)为代表的各种新型电磁表面在微波、太赫兹、光学频段不断涌现,一个新的被称为“界面电磁学”的电磁学研究领域正在逐渐浮现。文章首先对界面电磁学做了一个概述,主要明确了其学科定位和研究框架。基于其研究框架,对界面电磁学的基础理论、表面设计和系统应用三个方面逐一进行了深入介绍。相信界面电磁学的系统深入研究将会给电子信息系统带来重大的影响和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电磁学 界面表征理论 电磁界面设计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 6G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锆/钢爆炸复合材料的影响
10
作者 刘林杰 朱磊 +1 位作者 尚稚轩 魏艺斌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05,共5页
锆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采用爆炸焊接法制备的锆/钢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造耐腐蚀容器。为验证锆/钢复合材料在制造耐腐蚀容器及容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加工要求和严苛的工况。本研究对锆/钢复合材料进行不同制度的热处理,并对复合... 锆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采用爆炸焊接法制备的锆/钢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造耐腐蚀容器。为验证锆/钢复合材料在制造耐腐蚀容器及容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加工要求和严苛的工况。本研究对锆/钢复合材料进行不同制度的热处理,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界面组织进行检测与分析,研究不同热处理制度对锆/钢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锆/钢复合材料通过不同热处理,在500℃保温6 h后,其粘接强度达到最大值245 MPa,在界面处并未发生剧烈反应,在锆/钢材料界面处发现约为2μm的过渡层,其主要元素为Ze、Fe,且元素呈现出梯度分布。锆钢复合材料热处理后其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与解离断裂相结合的混合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复合 R60700/Gr.60 粘接强度 界面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纳米化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赟 刘璇 +3 位作者 崔益华 余彤 武康乐 潘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3-233,共11页
植物纤维是一种来源广、价格低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以植物纤维代替传统的合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有效缓解环境压力。然而,植物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不相容限制了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PFRP)的广泛应用。对PFRP进行界面改性可以有效增强其... 植物纤维是一种来源广、价格低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以植物纤维代替传统的合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有效缓解环境压力。然而,植物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不相容限制了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PFRP)的广泛应用。对PFRP进行界面改性可以有效增强其界面结合,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传统的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对植物纤维自身有一定损伤,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PFRP界面纳米化改性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植物纤维的物理构造与化学组成,其次详述了PFRP界面纳米化改性方法,最后总结了界面表征方法和应用,并对今后PFRP界面纳米化改性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 复合材料 纳米化改性 界面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质分子缔合作用机制、表征、理论计算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惠敏 田莹 +5 位作者 刘思亿 邹佳航 张润泽 贺常晴 何林 隋红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995-4019,共25页
石油中沥青质分子的缔合聚集现象对于石油(尤其是重质油或致密油藏等非常规石油)的开采、储运、加工等具有重要影响,直接决定了原油的体相和界面性质,是矿物或管道器壁表面石油组分吸附沉积、油水(固)乳化、原油高黏等现象的主要成因。... 石油中沥青质分子的缔合聚集现象对于石油(尤其是重质油或致密油藏等非常规石油)的开采、储运、加工等具有重要影响,直接决定了原油的体相和界面性质,是矿物或管道器壁表面石油组分吸附沉积、油水(固)乳化、原油高黏等现象的主要成因。系统地综述了沥青质分子间缔合现象及理论发展,从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角度探究了沥青质分子缔合聚集的作用机制,阐述了静电与色散作用主导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对于沥青质缔合聚集的决定性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分子模拟等理论计算与界面表征技术在沥青质界面现象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方向。最后,基于沥青质分子缔合现象与理论,探讨了其在固体表面吸脱附、沉积、分散、破乳技术开发、降黏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应用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分子缔合聚集 分子模拟 界面表征 非共价相互作用 氢键 π-π堆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锂负极界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俊俏 沈之川 +2 位作者 钟嘉炜 谢文浩 施志聪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77,共16页
固态锂电池是新能源领域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之一。本文以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锂负极界面的构型特征和形成机理为基础,系统讨论界面接触性、界面化学和电化学反应、锂负极枝晶生长等问题对二者之间的界面稳定性与兼容性的... 固态锂电池是新能源领域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之一。本文以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锂负极界面的构型特征和形成机理为基础,系统讨论界面接触性、界面化学和电化学反应、锂负极枝晶生长等问题对二者之间的界面稳定性与兼容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了掺杂改性、结构设计等手段在三种聚合物基体与锂负极之间的界面的应用。此外,本文还综述了常见界面表征手段及其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锂负极界面的应用情况。最后,基于设计和构筑稳定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锂负极界面的相关策略,本文对掺杂、核层设计等界面优化手段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电池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锂负极 固-固界面 界面修饰 界面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板用绿色胶黏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新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共22页
目前,木材行业用的主要黏合剂来自石油基产品,特别是甲醛树脂,由于其高黏合性能,通常用于人造板行业。然而,化石资源有限且其开采过程会造成环境污染,醛类胶黏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甲醛,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以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 目前,木材行业用的主要黏合剂来自石油基产品,特别是甲醛树脂,由于其高黏合性能,通常用于人造板行业。然而,化石资源有限且其开采过程会造成环境污染,醛类胶黏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甲醛,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以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质基胶黏剂或以无机胶黏剂作为传统三醛树酯胶黏剂的替代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天然高分子物质,如单宁、木质素、蛋白质、淀粉等,开发生物质基胶黏剂,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其在木材胶黏剂中的应用能够降低甲醛等有害物质的释放,减少环境污染,提升人居环境的安全性。此外,生物质胶黏剂在性能上也具有较好的可调节性,能够满足木材行业对黏合强度、耐水性和耐热性的多重要求。除生物质胶黏剂外,无机胶黏剂作为传统有机胶黏剂的有力补充,也逐渐受到关注。无机胶黏剂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和高温稳定性,已被应用于部分人造板产品的生产中。与有机胶黏剂相比,无机胶黏剂在固化过程中不会释放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小,具有较好的绿色属性。因此,发展无机胶黏剂,尤其是与生物质胶黏剂结合的复合胶黏剂,是未来木材胶黏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综述近年来利用生物质替代或改性传统石油基胶黏剂的研究进展,概述木材胶黏剂的发展历史、胶接机制,重点介绍单宁、木质素、蛋白质、淀粉等生物质胶黏剂和硅酸盐、氯氧镁、硫氧镁、磷酸盐等无机胶黏剂在人造板行业中的应用及功能性胶黏剂的发展,分析了不同类型胶黏剂的优缺点,评价生物质的替代能力和改性效果,探讨其在人造板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并预测绿色木材胶黏剂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新型绿色胶黏剂的开发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板 生物质胶黏剂 无机胶黏剂 胶接机制 界面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部消息
15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共6页
薄首行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教授、未来电池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固态电池研究研发过程与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其团队围绕固态电池开展超快离子导体、表界面表征以及成像诊断等相关研究。研... 薄首行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教授、未来电池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固态电池研究研发过程与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其团队围绕固态电池开展超快离子导体、表界面表征以及成像诊断等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入围世界科技大奖能源类决选(全球共6项),获得未来储能技术创意大赛最高奖(全国共3项)。个人还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唐立新教学名师奖”等奖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快离子导体 电池研究 创意大赛 储能技术 科技大奖 研发过程 界面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6
16
作者 朱洪洲 谭祺琦 +2 位作者 杨孝思 范世平 赵鸿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73-2584,共12页
纤维材料作为一种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和稳定剂,能有效改善沥青路面的各项性能指标,首先从纤维材料的自身特性出发,介绍了几种常用路用纤维的物理力学特性以及近年来开发出的新型绿色环保型纤维材料;通过复合材料理论、界面理论等相关理论... 纤维材料作为一种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和稳定剂,能有效改善沥青路面的各项性能指标,首先从纤维材料的自身特性出发,介绍了几种常用路用纤维的物理力学特性以及近年来开发出的新型绿色环保型纤维材料;通过复合材料理论、界面理论等相关理论模型解释了纤维材料对沥青混合料的微细观改性机理;总结了现有关于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界面表征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今后在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对于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研究在复合材料相互作用机理、路用性能评价指标和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还有待完善。推行基于复配纤维或改性剂的组合形式是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这一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提升沥青混合料性能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用纤维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作用机理 界面表征方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划分并行填充的混凝土细观建模方法及其在弹体超高速侵彻中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旭 刘彦 +4 位作者 闫俊伯 时振清 王虹富 许迎亮 黄风雷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43-3561,共19页
基于超高速深侵彻细观模拟中对大型复杂模型快速生成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材料属性关联和区块划分并行填充的混凝土细观模型构建方法,并基于界面过渡区(ITZ)表征方法的差异化建模验证其在准静态与超高速侵彻条件下的表征能力。研究结果表... 基于超高速深侵彻细观模拟中对大型复杂模型快速生成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材料属性关联和区块划分并行填充的混凝土细观模型构建方法,并基于界面过渡区(ITZ)表征方法的差异化建模验证其在准静态与超高速侵彻条件下的表征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加速建模方法在建模效率与精确度上具备显著优势,可实现大型复杂形状混凝土构件的快速建模和细观组分的精确占比投放。进一步总结了ITZ实体单元法、无ITZ法和粘结失效接触法3种不同ITZ表征方法的适用条件与材料参数初判标准,不同于准静态模拟中的普遍优越性,超高速侵彻模拟中ITZ实体单元法对侵深与弹坑尺寸的预测效果最佳(偏差小于10%),粘结失效接触法则因未引入应变率效应与易出现数值不稳定现象而在弹坑尺寸预测中表现相对最差。此外,细观模拟中对侵蚀弹体的响应计算和形貌表征与已建立的头部演化高速侵彻模型表现出高度一致性。该研究成果可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大型复杂细观靶体建模困难,并为超高速深侵彻的细观尺度机理探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观模拟 并行加速 界面表征 超高速侵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金刚石薄膜固体超滑的研究现状和挑战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康 陈新春 马天宝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1,共12页
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薄膜,具有高硬度、高化学惰性及低摩擦磨损等特性,特别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超滑特性(摩擦系数低于0.01),为真正的近零摩擦和磨损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在固体润滑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从元素掺... 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薄膜,具有高硬度、高化学惰性及低摩擦磨损等特性,特别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超滑特性(摩擦系数低于0.01),为真正的近零摩擦和磨损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在固体润滑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从元素掺杂种类和键合结构特点,概述了DLC薄膜的种类多样性,归纳了不同DLC薄膜的力学及摩擦学特性。通过对比分析不同DLC薄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摩擦学行为,阐述了DLC薄膜超滑实现的环境敏感性,其中薄膜和环境中氢原子的作用十分关键,同时提出Si等元素掺杂改善超滑环境敏感性的可行方案。重点介绍了3种DLC超滑机理——界面钝化理论、界面石墨化理论以及转移膜形成理论,这三者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更深入且全面认识DLC超滑仍是一个科学难题。最后强调了先进界面检测和表征技术对探秘DLC超滑态界面组成的重要性,并对今后亟需开展的深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超滑 种类多样性 环境敏感性 超滑机理 界面表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铜/钢爆炸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磊 刘林杰 王虎年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6-210,232,共6页
爆炸焊接制备T2/316L铜钢复合材料,测试其力学性能,并通过对界面处金相组织、元素分布、SEM分析,研究铜钢复合材料爆炸焊接机理和热处理对铜钢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钢复合材爆炸态的抗拉强度约为336.6 MPa,剪切强度为约183 MPa;... 爆炸焊接制备T2/316L铜钢复合材料,测试其力学性能,并通过对界面处金相组织、元素分布、SEM分析,研究铜钢复合材料爆炸焊接机理和热处理对铜钢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钢复合材爆炸态的抗拉强度约为336.6 MPa,剪切强度为约183 MPa;在620℃下保温20 h的热处理后,抗拉强度约为224.6 MPa,剪切强度约为131 MPa,2种状态下的拉伸试样均在铜侧断裂。在铜钢界面处形成爆炸焊接特有的波状结构,爆炸态界面处晶粒被拉伸、破碎变得细小,热处理后界面两侧晶粒恢复长大;界面两侧未发生元素扩散现象,界面处漩涡内存在金属融化物,其中主要包含Cr、Fe、Ni、Cu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复合 T2/316L 界面表征 剪切强度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fac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elective laser melted multilayer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被引量:6
20
作者 WANG Di DENG Guo-wei +4 位作者 YANG Yong-qiang CHEN Jie WU Wei-hui WANG Hao-liang TAN Chao-l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155-1169,共15页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FGM)can tailor properties of components such as wear resistance,corrosion resistance,and functionality to enhanc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The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additive manufact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FGM)can tailor properties of components such as wear resistance,corrosion resistance,and functionality to enhanc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The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additive manufacturing highlights the capability in manufacturing FGMs with a high geometrical complexity and manufacture flexibility.In this work,the 316L/CuSn10/18Ni300/CoCr four-type materials FGMs were fabricated using SLM.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FGMs were investigated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SLM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the defects.A large number of microcracks were found at the 316L/CuSn10 interface,which initiated from the fusion boundary of 316L region and extended along the building direction.The elastic modulus and nano-hardness in the 18Ni300/CoCr fusion zon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less than those in the 18Ni300 region or the CoCr region.The iron and copper elements were well diffused in the 316L/CuSn10 fusion zone,while elements in the CuSn10/18Ni300 and the 18Ni300/CoCr fusion zones showed significantly gradient transitions.Compared with other regions,the width of the CuSn10/18Ni300 interface and the CuSn10 region expand significantly.The mechanisms of materials fusion and crack generation at the 316L/CuSn10 interface were discussed.In addition,FGM structures without macro-crack were built by only altering the deposition subsequence of 316L and CuSn10,which provides a guide for th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FGM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multilayer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interfacial characterization crack defec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