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丝CVD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简小刚 朱正宇 雷强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11-16,共6页
硬质合金基体金刚石涂层工具产业化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在于涂层的膜基界面结合强度较差,易引发涂层早期脱落。提高膜基界面结合强度、保证刀具正常使用寿命,已成为金刚石涂层工具产业化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介绍了近年来在提高硬质... 硬质合金基体金刚石涂层工具产业化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在于涂层的膜基界面结合强度较差,易引发涂层早期脱落。提高膜基界面结合强度、保证刀具正常使用寿命,已成为金刚石涂层工具产业化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介绍了近年来在提高硬质合金基体金刚石涂层膜基界面结合强度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新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其膜基界面结合强度的新思路,以促进热丝CVD金刚石涂层工具的产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 金刚石涂层 界面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界面行为对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新学 林瑞森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15,共2页
测定了在破乳剂作用下原油乳状液的油水界面张力、界面膜强度及破乳脱水率。结果表明 ,界面张力的变化与体系的初始状态有关 ,它反映了破乳剂分子在界面上的吸附程度 ,界面张力的高低不能作为破乳剂破乳效果的依据。具有较强的油水界面... 测定了在破乳剂作用下原油乳状液的油水界面张力、界面膜强度及破乳脱水率。结果表明 ,界面张力的变化与体系的初始状态有关 ,它反映了破乳剂分子在界面上的吸附程度 ,界面张力的高低不能作为破乳剂破乳效果的依据。具有较强的油水界面吸附能力而又能显著降低界面膜强度的破乳剂分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破乳剂 界面张力 界面膜强度 原油乳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特原油活性组分的结构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明进 李明远 +4 位作者 彭勃 吴肇亮 林梅钦 郭继香 董朝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2-465,共4页
测定了从沙特原油中分离出的胶质和沥青质的红外、紫外光谱和相对分子质量。对含有胶质、沥青质的模拟油和模拟水体系,测定了其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胶质和沥青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97和1 786;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质比胶质含... 测定了从沙特原油中分离出的胶质和沥青质的红外、紫外光谱和相对分子质量。对含有胶质、沥青质的模拟油和模拟水体系,测定了其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胶质和沥青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97和1 786;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质比胶质含有更多的芳香环结构。含胶质和沥青质体系的界面张力分别是33.205 8 mN/m、31.732 5 mN/m,相差不大。对于界面剪切黏度,沥青质体系远大于胶质体系,同在100 mg/L,胶质体系剪切速率在0-0.5 rad/s时,界面剪切黏度最大不超过0.002 5 mN/m,而沥青质体系剪切速率在0.3 rad/s下,界面剪切黏度最大值大于1.000 0 mN/m,并且其曲线具有吸附曲线的特征,沥青质体系具有较强的界面膜,其界面膜的形成经历了从液态扩张膜到液态凝聚膜的变化过程。界面膜强度的大小与界面活性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和芳香环结构含量的多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界面 界面剪切黏度 界面膜强度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嵌段聚醚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陶滔 段明 +2 位作者 方申文 史群妮 宋先雨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63-1368,共6页
通过测定不同沥青质含量下,典型支链型嵌段聚醚破乳剂AE-1和直链型嵌段聚醚破乳剂SP169在不同质量浓度和温度下的界面张力、界面扩散热力学参数和界面扩张模量,研究了两种嵌段聚醚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P169破乳剂降低... 通过测定不同沥青质含量下,典型支链型嵌段聚醚破乳剂AE-1和直链型嵌段聚醚破乳剂SP169在不同质量浓度和温度下的界面张力、界面扩散热力学参数和界面扩张模量,研究了两种嵌段聚醚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P169破乳剂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更强;在温度与沥青质含量不变的情况下,SP169破乳剂的熵变小于AE-1破乳剂,表明SP169破乳剂分子在界面上的混乱度更小,组成了比AE-1破乳剂更为有序、紧凑的排列;AE-1破乳剂与沥青质形成的界面膜的扩张模量小于SP169破乳剂与沥青质所形成的界面膜的扩张模量,即加入AE-1破乳剂的油水界面膜的强度更弱。在温度65℃、含水率(以水的质量分数计)40%的条件下,AE-1破乳剂具有比SP169破乳剂更好的破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聚醚 破乳剂 沥青质 界面张力 界面膜强度 热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浅油田老化油的乳化特性与破乳工艺优选
5
作者 李家学 马尧 +3 位作者 孙杰 鲁文君 李晓燕 杨遥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3-371,共9页
老化油是原油经过长时间曝氧老化在原油油罐中油水过渡层位置形成的一种具有高乳化稳定性的油水固混合物,常规的破乳脱水处理非常困难。文章通过测试红浅油田老化油的油水界面张力和界面膜强度,分析固体颗粒、聚合物、无机盐离子和曝氧... 老化油是原油经过长时间曝氧老化在原油油罐中油水过渡层位置形成的一种具有高乳化稳定性的油水固混合物,常规的破乳脱水处理非常困难。文章通过测试红浅油田老化油的油水界面张力和界面膜强度,分析固体颗粒、聚合物、无机盐离子和曝氧时间对老化油体系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同时采用有机、无机破乳剂对老化油进行破乳脱水实验,确定最优的破乳剂配方和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固体颗粒含量、聚合物含量和延长曝氧时间均会提高老化油的乳化稳定性,从而导致老化油破乳处理难度增加。无机盐能降低老化油油水界面膜强度,有助于老化油的破乳处理。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X-100)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按质量比3∶1的复配破乳剂,在加量为2%、加热温度控制60~65℃、有效沉降时间30 min以上,可实现老化油脱水率接近100%,且脱出水质澄清。所形成的老化油脱水处理剂配方和工艺参数为红浅油田老化油处理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实验所得的油田老化油乳化特性及破乳剂选择实验规律可为国内外其他油田老化油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油 油水界面膜强度 乳化特性 破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驱模拟采出液动力学稳定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单秀华 翟克平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9-303,308,共6页
根据油田现场提供采出液中驱油剂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室内配制ASP驱模拟采出液,从宏观角度监测了ASP驱采出液中驱油剂类型和质量浓度变化对体系脱水率、背散射光和稳定性表征值(TSI值)的影响,同时测定了采出液的流变性和界面膜强度,从微... 根据油田现场提供采出液中驱油剂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室内配制ASP驱模拟采出液,从宏观角度监测了ASP驱采出液中驱油剂类型和质量浓度变化对体系脱水率、背散射光和稳定性表征值(TSI值)的影响,同时测定了采出液的流变性和界面膜强度,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模拟采出液的动力学稳定机理。结果表明,脱水率和TSI值对ASP采出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一致。使用TURBISCAN稳定性分析仪对采出液体系进行扫描测定,得到了乳状液失稳过程的动态实时变化;随着碱质量浓度的增大,界面黏弹性先增大后减小,碱对体系黏性影响较小,界面膜强度先增强后变弱,采出液稳定性先变好后变差,当碱质量浓度为900 mg/L时采出液最稳定;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的增大界面膜弹性增大,黏性变化不大,界面膜强度增加,采出液稳定性增加;随着聚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大,油/水界面黏弹性增大、界面膜强度增加,采出液稳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驱 W/O乳状液 脱水率 稳定性 黏弹性 界面膜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松香基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稳泡性能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扬 王振地 王玲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9-64,共6页
为合成一种泡沫稳定的高原混凝土引气剂,以马来松香(MS)、环氧氯丙烷和四甲基乙二胺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二氯化-N,N'-二(3-马来松香酰氧-2-羟丙基)四甲基乙二胺(MRE)。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中间产物(MSM)... 为合成一种泡沫稳定的高原混凝土引气剂,以马来松香(MS)、环氧氯丙烷和四甲基乙二胺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二氯化-N,N'-二(3-马来松香酰氧-2-羟丙基)四甲基乙二胺(MRE)。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中间产物(MSM)和产物MRE产率的影响,并采用FT-IR、界面膜法对其分子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MSM适宜的反应条件为:MS和环氧氯丙烷摩尔比为1∶2,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90℃;合成MRE理想的反应条件为:MSM与四甲基乙二胺摩尔比2∶0.6,反应时间为20 h,反应温度为85℃。MRE的表面活性比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低,但是MRE溶液的气泡膜强度比SDBS高36.0%,低气压下泡沫高度减少率比SDBS小8.6%。MRE产生气泡稳定性高,比SDBS更适合在低气压条件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松香 双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界面膜强度 气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包水乳状液的稳定性与沥青质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一潞 康万利 +4 位作者 殷夏 耿杰 唐雪辰 杨立华 苑慧莹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2-599,共8页
以长庆轻质原油为例,探讨了原油组分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煤油萃取轻质组分及二甲苯溶解沥青质两种方法证实了沥青质是稳定轻质油包水乳状液的主要因素;采用流变仪、布氏黏度计和光学显微镜等仪器测定了含水原油乳状液界面膜... 以长庆轻质原油为例,探讨了原油组分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煤油萃取轻质组分及二甲苯溶解沥青质两种方法证实了沥青质是稳定轻质油包水乳状液的主要因素;采用流变仪、布氏黏度计和光学显微镜等仪器测定了含水原油乳状液界面膜强度、油相黏度和乳状液尺寸。结果表明,取决于沥青质的油-水界面膜强度和油相黏度是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沥青质含量越高,油-水界面膜强度和油相黏度越大,乳状液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原油 稳定性 沥青质 界面膜强度 原油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稳定剂和稠油降黏剂对稠油乳状液破乳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美蓉 丁俐 +2 位作者 孙凯 宗华 尹志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5-169,180,共6页
为研究三次采油过程中黏土稳定剂和稠油降黏剂对破乳的影响机理,采用界面膨胀流变仪考察了阳离子型黏土稳定剂NT-1A、阴离子和非离子复配型稠油降黏剂JN-1A对滨南原油及四组分破乳体系界面膜强度的影响,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NT-1A、JN... 为研究三次采油过程中黏土稳定剂和稠油降黏剂对破乳的影响机理,采用界面膨胀流变仪考察了阳离子型黏土稳定剂NT-1A、阴离子和非离子复配型稠油降黏剂JN-1A对滨南原油及四组分破乳体系界面膜强度的影响,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NT-1A、JN-1A对沥青质聚集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中沥青质有较高的扩张模量;NT-1A通过静电吸引作用促进沥青质分子交联聚集体的形成,使聚集体粒径由489 nm增至665nm,导致界面膜强度增强,原油界面扩张模量由3.23 m N/m增至5.93 m N/m,脱水率由77.27%降至7.80%;JN-1A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能力较强,部分顶替原油中的活性组分,抑制沥青质分子在油水界面上的聚集,聚集体粒径由489 nm降至215 nm,导致界面膜强度降低,原油界面扩张模量由3.23 m N/m降至1.68 m N/m,脱水率由77.27%增至87.50%。NT-1A、JN-1A主要通过改变原油中的活性组分沥青质的交联强度,影响界面扩张模量,从而影响稠油乳状液的破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黏剂 黏土稳定剂 沥青质 破乳 界面扩张模量 界面膜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辐照下W/O乳状液中水滴的聚并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小明 王洪萍 +1 位作者 何利民 闫海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3-811,共9页
超声波辐照使W/O乳状液中水滴产生位移效应,水滴向波腹或波节运动、聚集,并发生碰撞及聚并。采用显微高速摄像系统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对水滴的聚并行为进行了拍摄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削减W/O乳状液的油-水界面膜强度,促进... 超声波辐照使W/O乳状液中水滴产生位移效应,水滴向波腹或波节运动、聚集,并发生碰撞及聚并。采用显微高速摄像系统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对水滴的聚并行为进行了拍摄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削减W/O乳状液的油-水界面膜强度,促进水滴聚并。水滴在聚并前作类正弦振荡运动,在超声波声强4.89W/cm2、频率20kHz、油-水界面张力13.62mN/m的实验条件下,W/O乳状液中粒径200~400μm的水滴振荡剧烈,聚并效果最好。超声波声强、频率,W/O乳状液的水滴粒径、油相黏度、油-水界面张力显著影响W/O乳状液中水滴的振荡频率和聚并时间。随着超声波声强的增大,水滴聚并时间减小;随着超声波频率的增大,水滴聚并时间增大;随着水滴粒径、油相黏度的减小,水滴振荡频率增大,聚并时间减小;随着油-水界面张力的减小,水滴振荡频率先增大后减小,聚并时间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辐照 油中水滴 聚并 界面膜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