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Zr-Cu-Ni钎料钎焊TA2钛合金的界面组织和拉伸强度研究
1
作者 刘全明 肖俊峰 +5 位作者 唐文书 高松 孙华为 秦建 程亚芳 龙伟民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5,共10页
目的通过自制Ti-Zr-Cu-Ni钎料实现TA2钛合金钎焊连接,研究Ti-Zr-Cu-Ni钎料合金组织特征、接头界面组织、熔蚀特性及拉伸强度,为燃机损伤部件钎焊修复用钛基钎料及钎焊工艺研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SEM、XRD分析了钎料及钎焊接头的组织... 目的通过自制Ti-Zr-Cu-Ni钎料实现TA2钛合金钎焊连接,研究Ti-Zr-Cu-Ni钎料合金组织特征、接头界面组织、熔蚀特性及拉伸强度,为燃机损伤部件钎焊修复用钛基钎料及钎焊工艺研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SEM、XRD分析了钎料及钎焊接头的组织,研究了钎料类型对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降低钎料中Cu、Ni的含量并添加Sn或V元素后,(Ti、Zr)固溶体相尺寸减小;Sn、V更倾向于与Ti、Zr结合形成复杂的晶体相并向(Ti、Zr)固溶体中汇集,元素扩散区深度减小,晶间渗入距离未见变化;引入5.0%(质量分数)Sn、1.5%(质量分数)V后,接头拉伸强度分别为300.6 MPa和302.7 MPa;非晶钎料无明显晶体相,晶间渗入距离明显增大,接头拉伸强度为267.0 MPa。结论钎焊接头界面为完全反应型结构,当钎料中引入5.0%Sn、1.5%V后,拉伸强度小幅降低,非晶钎料钎焊接头拉伸强度大幅降低,塑性指标均有所提升。少量微元素形成的晶体相对接头强度影响有限,非晶钎料钎焊界面冶金反应充分,形成更多脆性相,导致接头强度大幅下降。添加Sn或V后,分别在接头组织中形成Ti_(2)Sn_(3)、Ti_(6)Sn_(5)、Zr_(5)Sn_(3)或Ni_(3)VZr_(2)、NiV_(3)、Ni_(2)V等晶体相,可改善接头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Cu-Ni钎料 钎料组织 TA2钛合金 钎焊界面组织 接头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对复合铸造铝/钢双金属界面组织及结合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黄梦娇 徐宏 +4 位作者 张国伟 张丹 宋和谦 吕伟泽 薛帅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8-206,共9页
目的利用磁场改善铝/钢双金属界面的微观结构并提高其结合性能。方法通过磁场辅助复合铸造方法实现铝/钢双金属界面的冶金结合,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双金属界面微观结构、元素分布和相组成等进行分析,借助万能... 目的利用磁场改善铝/钢双金属界面的微观结构并提高其结合性能。方法通过磁场辅助复合铸造方法实现铝/钢双金属界面的冶金结合,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双金属界面微观结构、元素分布和相组成等进行分析,借助万能试验机测试双金属界面结合性能,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界面断口形貌进行表征。结果磁场在复合铸造过程中发挥着多维剪切流作用,不仅有效减薄了铝/钢双金属界面反应层的厚度,而且使界面反应层的形貌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在所选择的磁场电流参数(10、100、300 A)范围内,双金属界面均呈冶金结合状态,随着磁场电流参数的增加,界面反应层的厚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无磁场时的8.90μm降至4.50μm(300 A),界面反应层靠近铝合金一侧的形貌依次呈树突状、颈缩状、锯齿状特征。当磁场电流参数为100 A时,界面形成了由硬质相和软质相组成的复合结构,从而使铝/钢双金属呈现较高的界面结合强度,相较于无磁场时界面结合强度提高了83.8%。结论利用磁场辅助复合铸造能够有效改善铝/钢双金属界面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而提高双金属界面结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铝/钢双金属 复合铸造 界面组织 结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次间加热对LSDR原理轧制镁/铝层合板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冯光 满亚谦 +1 位作者 张晨龙 黄凯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3,共9页
基于点阵强变形轧制(LSDR)原理,设定道次间加热温度分别为300、350和400℃,保温时间分别为15和30 min,研究了其对镁/铝层合板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道次轧制后镁合金侧晶粒细化明显,出现大量等轴晶,300℃+15 min条件下... 基于点阵强变形轧制(LSDR)原理,设定道次间加热温度分别为300、350和400℃,保温时间分别为15和30 min,研究了其对镁/铝层合板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道次轧制后镁合金侧晶粒细化明显,出现大量等轴晶,300℃+15 min条件下镁合金组织再结晶程度最低并有大量孪晶存在,当加热温度升高至350℃或保温时间延长至30 min后,镁合金组织发生充分动态再结晶,“350℃+15 min”时镁合金平均晶粒尺寸最小,约为5μm。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沿轧向和横向界面扩散层厚度分别从2μm增大至8和24μm,在加热温度高于350℃后开始有金属间化合物生成,层合板界面结合强度随之降低。在350℃+15 min条件下层合板有最大的结合强度,且有最佳的抗拉强度与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DR原理 镁/铝层合板 道次间加热 界面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层熔体温度对7075/6061复合界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4
作者 苏晓琳 郑小平 +4 位作者 谢文杰 郝梓煜 张世旭 牛梦娇 韩玉雪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94,共5页
利用固/液复合法制备了7075/6061双金属复合铸锭,分析了包覆层6061铝合金熔体温度对复合界面组织、成分与硬度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复合界面的冶金结合机制。结果表明:剪切平台可有效去除内层7075铝合金半固态坯料的表层氧化物,使得复合界... 利用固/液复合法制备了7075/6061双金属复合铸锭,分析了包覆层6061铝合金熔体温度对复合界面组织、成分与硬度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复合界面的冶金结合机制。结果表明:剪切平台可有效去除内层7075铝合金半固态坯料的表层氧化物,使得复合界面纯净无污染;随着包覆层熔体温度的升高,复合界面的Cu、Mn、Zn元素扩散距离逐渐增大,界面宽度逐渐增大,内层合金的半固态组织呈枝晶化演变趋势增强;复合界面主要以熔体对流与原子扩散的协同作用实现高效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材料 固/液复合 铝合金 界面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l异种金属钎焊及其界面组织调控的研究现状
5
作者 常云峰 高雅 +2 位作者 黄俊兰 纠永涛 王红娜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5,共13页
Cu/Al复合结构因具有质量轻、综合性能优良等特点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铜铝连接最常用的方法是焊接,但Cu、Al的物理化学性能差异较大,焊接性差。钎焊可以实现Cu/Al异种金属的可靠连接,但焊接过程中接头界面区易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 Cu/Al复合结构因具有质量轻、综合性能优良等特点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铜铝连接最常用的方法是焊接,但Cu、Al的物理化学性能差异较大,焊接性差。钎焊可以实现Cu/Al异种金属的可靠连接,但焊接过程中接头界面区易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层过厚会使接头连接强度降低。本文综述了Cu/Al钎焊常用的焊接方法和主要钎料体系,对比了各种焊接方法的优缺点和钎料体系的组织性能特点,重点从钎焊工艺调控、钎料合金化和母材表面金属层改性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对钎焊接头界面区组织调控的研究现状。采用超声波复合钎焊、固相焊辅助钎焊、半固态钎焊等钎焊工艺,虽然可以提升接头性能,但设备复杂和操作问题限制了这些方法在Cu/Al钎焊工业中的应用;在母材表面复合中间层/过渡层的方式则需要增加焊前预处理工序,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钎料合金化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合金元素对钎料组织和性能的实验研究方面,未来可与材料计算相结合,运用材料基因组技术为Cu/Al钎焊材料的研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异种金属 钎焊工艺 钎料合金化 金属间化合物 界面组织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065A高温合金塑性连接过程中界面组织演变行为
6
作者 苏力东 孟庆琪 +3 位作者 宁永权 黄烁 张文云 张北江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9,共11页
为了解GH4065A合金在塑性连接过程中界面组织的演变规律,在1050~1110℃,20~40 MPa和20~35 min的条件下,开展GH4065A合金塑性连接实验。通过OM,SEM,EBSD表征接头中连接区与未连接区之间的特殊位置,深入研究连接温度、保载时间、连接压力... 为了解GH4065A合金在塑性连接过程中界面组织的演变规律,在1050~1110℃,20~40 MPa和20~35 min的条件下,开展GH4065A合金塑性连接实验。通过OM,SEM,EBSD表征接头中连接区与未连接区之间的特殊位置,深入研究连接温度、保载时间、连接压力对界面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重点关注塑性连接时界面上再结晶晶粒的形成以及原始界面的愈合过程。结果表明:提高连接温度、压力,延长保载时间有利于实现界面愈合,但与此同时也会促进接头晶粒的粗化,在1080℃,30 MPa,30 min的参数下所得的塑性连接接头组织均匀且无明显缺陷,具有良好的冶金结合效果。在界面冶金结合形成的过程中,发生晶界弓出形核为主的非连续性动态再结晶,存在亚晶渐进性转动形核的连续性动态再结晶。随着塑性连接的持续进行,再结晶晶粒形核并向原始界面生长,从而促进界面的消除。塑性连接致冶金结合形成主要经历初始接触、形核与晶粒长大、接头形成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065A高温合金 塑性连接 界面微观组织 动态再结晶 界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含量对WC增强镍基复合涂层界面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星星 田家豪 +4 位作者 武胜金 康克家 凌自成 杜全斌 温国栋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6,I0005,I0006,共9页
WC(碳化钨)增强镍基复合涂层具有高耐磨、耐腐蚀、高硬度特点,在盾构部件、旋耕刀具、石油钻探等领域广泛应用.为提高水力机械过流部件服役寿命,以WC颗粒和镍基粉状钎料为涂层材料,采用真空炉中热辐射钎涂方法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成功制... WC(碳化钨)增强镍基复合涂层具有高耐磨、耐腐蚀、高硬度特点,在盾构部件、旋耕刀具、石油钻探等领域广泛应用.为提高水力机械过流部件服役寿命,以WC颗粒和镍基粉状钎料为涂层材料,采用真空炉中热辐射钎涂方法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成功制备WC增强镍基复合钎涂层,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钎涂层显微组织和界面行为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硬质相WC与镍基钎料界面结合存在机械咬合与冶金结合双重作用;钎涂层与钢基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成分扩散,其较狭窄扩散区宽度约100μm;当WC含量低于25%时,复合钎涂层对不锈钢基体润湿性较好,可制备出最低孔隙率1.08%的复合钎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 复合涂层 WC增强镍基钎料 界面组织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钛基钎料钎焊TiAl合金接头的界面组织及性能
8
作者 冷斌 袁雷昕 +3 位作者 王一轩 陈昱橦 罗芬 李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6-31,38,共7页
采用机械球磨制备的Ti H_(2)-65Ni和Ti B_(2)复合粉末钎料对Ti-47Al-2Nb-2Cr-0.15B(at%)合金进行钎焊连接,钎焊温度1190~1250℃、钎焊时间10 min。研究了Ti Al合金钎焊接头界面组织及钎焊温度对接头组织与室温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机械球磨制备的Ti H_(2)-65Ni和Ti B_(2)复合粉末钎料对Ti-47Al-2Nb-2Cr-0.15B(at%)合金进行钎焊连接,钎焊温度1190~1250℃、钎焊时间10 min。研究了Ti Al合金钎焊接头界面组织及钎焊温度对接头组织与室温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i Al钎焊接头由3个界面反应层组成,主要物相为α_(2)-Ti_(3)Al、τi_(3)-Ali_(3)Ni Ti_(2)、Ti B。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形成的连续α_(2)-Ti_(3)Al层壁垒被打破,钎料元素向母材的扩散量及母材的溶解量增加,导致钎缝厚度增加。Ti Al钎焊接头抗剪强度随钎焊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当钎焊温度为1230℃时,与钎缝基体具有相似的热膨胀系数的Ti B晶须尺寸细化,数量增加,层Ⅲ中组织更细化、物相分布更均匀,获得的接头抗剪强度最大,为332.87 MPa。钎焊接头以准解理断裂方式脆断于以τi_(3)-Ali_(3)Ni Ti_(2)为主要物相的层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粉末钎料 TIAL合金 钎焊温度 界面组织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SUS410/BNi-2/Hastelloy X钎焊接头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付伟 孙浩 +2 位作者 陈兴东 宋晓国 胡胜鹏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30,共7页
目的针对汽封部件的高质量制造需求,系统研究了温度对SUS410/BNi-2/Hastelloy X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以SUS410/BNi-2/Hastelloy X搭接结构装配的试样放入真空炉中在不同温度(1060~1140℃)下进行钎焊连接,利用SEM和... 目的针对汽封部件的高质量制造需求,系统研究了温度对SUS410/BNi-2/Hastelloy X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以SUS410/BNi-2/Hastelloy X搭接结构装配的试样放入真空炉中在不同温度(1060~1140℃)下进行钎焊连接,利用SEM和EDS等手段分析钎料与母材之间的相互作用,测试接头的力学性能并分析接头断裂行为,研究温度对接头界面组织演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钎缝主要由Ni(s,s)与Cr-B相组成,B元素扩散进入两侧母材,在晶界处聚集形成硼化物相。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钎缝中富Cr的硼化物和浅灰色Ni(s,s)相消失,形成均匀的Ni(s,s)组织,两侧母材中B元素扩散深度增加。随着钎焊温度不断升高,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逐渐上升,上升到某一强度后,温度继续升高,但强度反而下降,断裂位置由钎缝中心先转移至Hastelloy X基体,随着温度继续升高,断裂位置又转移至SUS410扩散区。断裂形式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结论采用BNi-2黏带钎料实现了SUS410与Hastelloy X合金的可靠连接,接头典型界面组织为SUS410/扩散区((Fe,Cr)+(Fe,Cr)-B)/钎缝区(Ni(s,s)+Cr-B+β_(1)-phases)/扩散区(γ-phase+(Cr,Ni)-B+(Cr,Ni,Mo)-B)/Hastelloy X;钎焊接头的最大抗剪强度为235.6 MPa(1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410 Hastelloy X 真空钎焊 界面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合金及其蜂窝钎焊界面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云华 陶军 +1 位作者 续润州 孙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6-391,共6页
采用Ti基、Ni基和Nb基三种钎料进行了铌合金板板真空钎焊和铌合金蜂窝真空钎焊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了铌合金板板钎焊界面和蜂窝钎焊界面组织特征,采用能谱仪分析了钎焊界面物相成分,采用EBSD方法分析了钎焊界面物相分布... 采用Ti基、Ni基和Nb基三种钎料进行了铌合金板板真空钎焊和铌合金蜂窝真空钎焊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了铌合金板板钎焊界面和蜂窝钎焊界面组织特征,采用能谱仪分析了钎焊界面物相成分,采用EBSD方法分析了钎焊界面物相分布,并对铌合金板板钎焊复合板和蜂窝钎焊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铌合金板板钎焊时,Ti基钎料钎焊界面由固溶体Nb和(Ti,Zr)-(Ni,Cu)化合物组成,Nb基钎料钎焊界面由Co-Nb化合物、Nb的固溶体和Co-Ti化合物组成,而Ni基钎料钎焊时,钎料与铌合金母材扩散反应较弱,钎焊界面主要为凝固钎料,且Ni与Nb的高温线膨胀系数差异较大,钎焊界面存在因热应力带来的微裂纹问题;铌合金蜂窝钎焊时,Ti基钎料在铌合金蜂窝箔材表面润湿铺展性能较差导致钎焊界面钎角欠佳及钎焊界面焊合质量较差;Ni基钎料钎焊时,随着钎焊保温时间的延长,存在钎焊界面溶蚀问题导致钎焊界面焊合质量下降。在保温时间30 min时,Ni基钎料和Nb基钎料钎焊后的铌合金蜂窝界面焊合质量较好;Ni基钎料钎焊蜂窝因界面存在微裂纹,导致钎焊界面强度下降,Nb基钎料钎焊蜂窝力学性能最佳,蜂窝拉脱强度达到7.9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合金 蜂窝结构 真空钎焊 界面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时间对DD6单晶高温合金TLP接头界面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曹健 宋晓国 +1 位作者 郑祖金 冯吉才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6,113,共4页
采用厚度30μm的商用BNi2钎料为中间层,在钎焊温度1 100℃,保温时间20 min条件下实现了DD6单晶高温合金的TLP连接.研究了在温度1 180℃不同扩散时间对DD6单晶高温合金TLP接头界面组织的影响规律,重点分析了接头区域合金元素随扩散时间... 采用厚度30μm的商用BNi2钎料为中间层,在钎焊温度1 100℃,保温时间20 min条件下实现了DD6单晶高温合金的TLP连接.研究了在温度1 180℃不同扩散时间对DD6单晶高温合金TLP接头界面组织的影响规律,重点分析了接头区域合金元素随扩散时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扩散时间的延长,接头界面处形成的针棒状硼化物逐渐溶解并消失;长时间扩散后,DD6母材中γ′相不断长大并相互连接,形成网状组织;Al,Si元素经16 h扩散处理后在焊缝和母材中基本实现均匀化,Co,Cr元素由于扩散速度较小,均匀化程度较差,而W,Re是难熔合金元素,由于其扩散速率最小,很难实现其在接头区域的均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瞬时液相连接 扩散 界面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AgCuTi/不锈钢钎焊连接界面组织与结构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卓然 顾伟 冯吉才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共4页
采用Ag-Cu-Ti钎料对日用陶瓷与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钎焊连接.用扫描电镜、能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形貌、特征点的成分以及钎焊接头的物相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头界面处形成了多种化合物,包括TiO,TiSi2,Ti5Si3... 采用Ag-Cu-Ti钎料对日用陶瓷与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钎焊连接.用扫描电镜、能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形貌、特征点的成分以及钎焊接头的物相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头界面处形成了多种化合物,包括TiO,TiSi2,Ti5Si3和Fe2Ti.当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5min时,接头界面结构为1Cr18Ni9Ti不锈钢/Fe2Ti/Ag[s,s]+Cu[s,s]+Fe2Ti/TiO+Ti5Si3+TiSi2/陶瓷.当钎焊温度较高或保温时间较长时,界面反应层厚度增加,界面中基体相Ag[s,s],Cu[s,s]所占比例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钎焊 界面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温度对GH4169合金TLP接头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晓国 曹健 +2 位作者 冯吉才 窦冬柏 金贵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516-2521,共6页
采用50μm厚的Ni82CrSiB非晶箔片为中间层,通过瞬时液相扩散连接(TLP)方法实现GH4169合金的连接。研究TLP接头的界面组织结构,重点分析连接温度对接头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GH4169合金TLP接头由等温凝固区(ISZ)和扩散... 采用50μm厚的Ni82CrSiB非晶箔片为中间层,通过瞬时液相扩散连接(TLP)方法实现GH4169合金的连接。研究TLP接头的界面组织结构,重点分析连接温度对接头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GH4169合金TLP接头由等温凝固区(ISZ)和扩散区(DZ)组成。等温凝固区为单相镍基固溶体,B元素向母材的扩散导致在扩散区内晶界处形成大量的针棒状硼化物。随着连接温度的升高,扩散区厚度逐渐增加,而等温凝固区厚度基本保持不变。当连接温度为1 120℃、连接时间为2 h时,接头室温及高温(600℃)抗拉强度最高,分别为692和599 MPa,为母材强度的82%和71%。断口分析结果表明:随连接温度的升高,室温拉伸时接头断裂位置由等温凝固区逐渐转向扩散区,而高温拉伸时接头均在等温凝固区发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169合金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 界面组织 连接温度 断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钎焊时间对TZM合金与ZrC_p-W复合材料接头界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韩桂海 赵洪运 +3 位作者 付伟 宋晓国 田骁 冯吉才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2,共4页
采用Ti-28Ni(质量分数,%)钎料在1 040℃实现了TZM合金与Zr Cp-W复合材料的真空钎焊连接,分析了钎焊时间对TZM合金与Zr Cp-W复合材料接头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接头的典型界面结构为TZM/Ti(s,s)/Ti2Ni/(Ti,Zr)C+W(s,s)/... 采用Ti-28Ni(质量分数,%)钎料在1 040℃实现了TZM合金与Zr Cp-W复合材料的真空钎焊连接,分析了钎焊时间对TZM合金与Zr Cp-W复合材料接头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接头的典型界面结构为TZM/Ti(s,s)/Ti2Ni/(Ti,Zr)C+W(s,s)/Zr Cp-W,钎缝宽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中Ti(s,s)层的厚度没有变化,Ti2Ni层厚度略有降低,而扩散层厚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稍有增加.当保温时间为10 min时,接头获得最大抗剪强度值120 MPa,接头断裂发生在TZM母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 TZM钼合金 ZrCp-W复合材料 界面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对镁/铝液固扩散连接界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光晨 陈翌庆 +2 位作者 刘丽华 Alan LUO 马立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43-2748,共6页
利用压铸工艺将液态镁和固态铝液.固复合是一种镁/铝异种材料焊接的新工艺。镁/铝异种活性金属液.固连接的难点首先是固态铝合金属表面存在一层氧化膜,阻碍镁/铝异种活性金属之间形成冶金结合,其次是镁/铝液固复合过程中无法避免地形成... 利用压铸工艺将液态镁和固态铝液.固复合是一种镁/铝异种材料焊接的新工艺。镁/铝异种活性金属液.固连接的难点首先是固态铝合金属表面存在一层氧化膜,阻碍镁/铝异种活性金属之间形成冶金结合,其次是镁/铝液固复合过程中无法避免地形成大量的金属间化合物,这些脆性相极大地破坏了界面的力学性能。对铝合金表面进行氧化膜去除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制的液固双金属复合装置将液态镁镧中间合金与经过表面处理的固态铝合金进行液固复合。研究镁合金中的稀土La对镁铝液固扩散连接界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合金中加入稀土La后,镁铝扩散连接界面处的βMg变少、变细,铸态晶粒细化;大部分La与Al结合生成高熔点、高热稳定性的稀土相Al相;当镁合金中含有1%(质量分数)稀土La时,界面可达到最大的抗剪强度88.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氧化膜 镁/铝复合 La界面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0.7Cu-xNi无铅钎料界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葛进国 杨莉 +1 位作者 刘海祥 景延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37-239,共3页
研究了Ni颗粒对Sn0.7Cu无铅钎料界面组织、铺展性能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量Ni颗粒的加入不仅使基体中的Cu6Sn5弥散分布,还可以改变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IMC)层的形貌,由原先延伸入基体中的针状转变为较为平缓整齐的贝壳状;... 研究了Ni颗粒对Sn0.7Cu无铅钎料界面组织、铺展性能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量Ni颗粒的加入不仅使基体中的Cu6Sn5弥散分布,还可以改变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IMC)层的形貌,由原先延伸入基体中的针状转变为较为平缓整齐的贝壳状;当Ni含量超过0.05 wt%时,IMC表现出明显的长大趋势,最大厚度达2.463μm;铺展系数和显微硬度随Ni含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i颗粒的最佳添加量为0.05 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0.7Cu-xNi钎料 界面组织 铺展性能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合金与C/SiC复合材料钎焊接头界面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振文 张丽霞 +1 位作者 刘玉章 何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68,116,共4页
采用AgCu箔片对TiAl合金和C/SiC复合材料进行钎焊,研究了接头界面组织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分析了界面组织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Al合金的溶解量对接头界面组织的影响较大,当钎焊温度为900℃,保温10 min时,TiAl侧观察到团块状AlCu2T... 采用AgCu箔片对TiAl合金和C/SiC复合材料进行钎焊,研究了接头界面组织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分析了界面组织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Al合金的溶解量对接头界面组织的影响较大,当钎焊温度为900℃,保温10 min时,TiAl侧观察到团块状AlCu2Ti相,并伴随少量的条状AlCuTi相和AlCu4相,靠近复合材料侧焊缝存在大量的AgCu共晶组织和富银区,TiC反应层的生成实现了复合材料的可靠连接.钎焊温度为900℃,保温25 min时,生成的团块状AlCu2Ti相弥散分布在整个焊缝,强化了接头,接头的抗剪强度达到7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铝合金 C/SIC复合材料 钎焊 界面组织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素体-奥氏体异种钢接头的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孟庆森 韩培德 +1 位作者 杨世杰 梁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4-28,共5页
为提高电站锅炉过热器铁素体-奥氏体异种钢焊接接头的高温蠕变断裂强度和服役寿命,设计了专用的镍基填充材料及组合焊接接头。通过对不同焊缝接头的高温蠕变力学试验、焊缝界面组织变化分析、碳扩散和热应力的测试分析,认为在高温低... 为提高电站锅炉过热器铁素体-奥氏体异种钢焊接接头的高温蠕变断裂强度和服役寿命,设计了专用的镍基填充材料及组合焊接接头。通过对不同焊缝接头的高温蠕变力学试验、焊缝界面组织变化分析、碳扩散和热应力的测试分析,认为在高温低应力的条件下,接头焊缝界面及热影响区碳元素扩散迁移和碳化物聚集是影响接头蠕变断裂强度的重要原因;用镍基焊缝作为过渡段的组合接头具有较小的界面热应力和较高的持久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钢 接头 焊接 界面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激光熔覆非晶合金涂层界面组织结构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彦芳 孙旭 +2 位作者 宋增金 李娟 石志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65,共5页
目的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和开拓非晶涂层的应用。方法将Fe-Cr-Si-P非晶态合金粉末预涂覆于304L不锈钢基材表面,采用宽带激光熔覆技术制备非晶涂层。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界面组织特征。采用FLUENT软件建立... 目的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和开拓非晶涂层的应用。方法将Fe-Cr-Si-P非晶态合金粉末预涂覆于304L不锈钢基材表面,采用宽带激光熔覆技术制备非晶涂层。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界面组织特征。采用FLUENT软件建立宽带激光熔覆的流场模型,并模拟激光熔池内的流场分布。结果涂层组织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涂层界面区为平面晶和外延树枝晶,涂层中部区域为大面积非晶区,涂层表面为等轴树枝晶,且界面外延生长层的高度随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激光熔池的流动为对流机制,熔体流动速度在熔池中部出现了低谷,最大速度出现在熔池表面,在熔池下部流体也会出现一个速度峰值。峰值距熔池底端的距离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结论宽带激光熔覆的Fe-Cr-Si-P涂层由非晶和树枝晶结晶相组成,涂层组织为分层结构。熔池底部峰值距熔池底端的距离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且与外延生长层厚度的实测距离基本吻合。建立了激光工艺参数与外延生长层厚度的关系模型,为宽带激光熔覆大面积非晶涂层的可控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宽带激光熔覆 非晶涂层 组织结构 界面组织 流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钛基钎料钎焊TiAl/GH536的接头界面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小强 娄立 +2 位作者 屈盛官 杨超 李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0-85,I0004,I0005,共8页
采用Ti-Zr-Fe-Cu-Ni-Co-Mo钎料实现了TiAl合金与GH536合金的有效钎焊连接.运用SEM,EDS,XRD等手段对钎焊接头的界面组织进行了分析,并检测了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钎焊接头的典型界面组织由TiAl合金一侧到GH536合金一侧包括Ⅰ层(T... 采用Ti-Zr-Fe-Cu-Ni-Co-Mo钎料实现了TiAl合金与GH536合金的有效钎焊连接.运用SEM,EDS,XRD等手段对钎焊接头的界面组织进行了分析,并检测了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钎焊接头的典型界面组织由TiAl合金一侧到GH536合金一侧包括Ⅰ层(Ti3Al+TiAl)、Ⅱ层(Al3NiTi2)、Ⅲ层(以AlNi2Ti为主,并含有富铬(Cr,Ni,Fe)SS、富镍(Cr,Ni,Fe)SS和(Ni)SS+TiNi3)和Ⅳ层(以富铬(Cr,Ni,Fe)SS为主,并含有富镍(Cr,Ni,Fe)SS,AlNi2Ti和(Ni)SS+TiNi3).当钎焊时间为10 min时,在1110~1170℃的钎焊温度范围内,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先升高后降低.钎焊温度对原子扩散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较低或较高的温度都会导致接头强度偏低.1150℃钎焊10 min获得的接头抗剪强度最高,为183 MPa,接头主要断裂在Ⅱ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铝合金 镍基合金 钎焊 界面组织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