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氰酸酯树脂与高强高模型碳纤维的界面相容和性能匹配研究
1
作者 张月义 唐小惠 +2 位作者 高尚兵 李刚 杨小平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8,共8页
自行制备了两种增刚氰酸酯树脂(7180M和7180S),比较了与纯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和力学性能,在氰酸酯树脂主链中引入高刚性链段和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提高了交联密度和刚性,其拉伸模量分别达到3 450 MPa(7180M)和3 400 MPa(7180S)。研究... 自行制备了两种增刚氰酸酯树脂(7180M和7180S),比较了与纯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和力学性能,在氰酸酯树脂主链中引入高刚性链段和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提高了交联密度和刚性,其拉伸模量分别达到3 450 MPa(7180M)和3 400 MPa(7180S)。研究了CCM55J/氰酸酯单丝、束丝和单向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与界面相增强机理,与CCM55J/CE复合材料相比,CCM55J/7180M和CCM55J/7180S复合材料单丝界面剪切强度、束丝横向拉伸强度与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高42.5%和30.6%、152.2%和91.6%、18.1%和15.5%,提出了拓宽的界面相厚度和平缓的界面相模量过渡容易传递外加载荷,提高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增强机理。考察了单向复合材料的耐湿热性能和空间性能,与CCM55J/CE复合材料相比,CCM55J/7180M和CCM55J/7180S复合材料360 h的沸水吸湿率降低至0.67%、0.83%;质量损失和可凝挥发物分别降低至0.11%、0.095%和0.04%、0.006%。树脂基体完善的交联网络结构导致复合材料界面相应力集中减少,有效阻止水分子进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湿热和空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高模型碳纤维 氰酸酯树脂 界面相 界面性能 耐湿热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碳酸乙烯酯电解液定向构筑正极电解质界面相实现高电压钴酸锂的宽温域稳定运行
2
作者 彭羽 陈嘉威 +5 位作者 殷悦 曹永杰 廖莫愁 王丛笑 董晓丽 夏永姚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114,共12页
提升钴酸锂(LCO)正极的充电截止电压是提高锂离子电池(LIBs)能量密度的直接策略。然而,高电压下正极-电解质界面相(CEI)的不稳定性严重制约了高能量密度LIBs的发展。因此,本研究利用无碳酸乙烯酯(EC)的电解液设计,通过构建兼具化学稳定... 提升钴酸锂(LCO)正极的充电截止电压是提高锂离子电池(LIBs)能量密度的直接策略。然而,高电压下正极-电解质界面相(CEI)的不稳定性严重制约了高能量密度LIBs的发展。因此,本研究利用无碳酸乙烯酯(EC)的电解液设计,通过构建兼具化学稳定性与机械强度的氟/硼复合CEI以提升界面稳定性。采用碳酸丙烯酯(PC)及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作为溶剂,增强电解液的抗氧化稳定性,促进CEI中氟化锂(LiF)组分的生成,提升其机械强度。同时,引入双草酸硼酸锂(LiBOB)添加剂,在CEI中形成含硼交联聚合物(LiB_(x)O_(y))组分,以其柔性结构特征弥补LiF层的不足之处。最终,构建出具有富无机相(LiF和Li_(2)C_(2)O_(4))嵌入含硼类聚合物(LiB_(x)O_(y))基体结构的刚柔并济CEI。这种CEI其兼具结构致密性、良好的机械稳定性与电化学稳定性等优点,有效抑制高电压下LCO的界面副反应及不可逆结构退化。实验结果表明,无EC的PC基电解液使LCO正极在4.6 V高截止电压下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0.5C倍率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82%。此外,石墨||LCO全电池在4.5 V截止电压下表现出显著提升的循环稳定性,并实现−40–80℃宽温域范围内的稳定运行,验证了该优化电解液衍生的刚柔并济CEI的有效性。本研究突破传统EC基电解液设计范式,为开发高性能、宽温域及可持续PC基电解液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压电解液 无碳酸乙烯酯电解液 添加剂 钴酸锂 正极-电解质界面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拔试验的沥青胶砂-集料界面相黏结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永生 周吉森 +1 位作者 高大鹏 徐永丽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0-438,共9页
沥青胶砂-集料界面相的低温黏结性能对寒区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水稳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基于拉拔试验并采用ImageJ软件对破坏面进行图像分析,通过黏结强度和黏结失效比2个指标,分析不同低温(-10、-20、-30℃)和有水条件下沥青、... 沥青胶砂-集料界面相的低温黏结性能对寒区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水稳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基于拉拔试验并采用ImageJ软件对破坏面进行图像分析,通过黏结强度和黏结失效比2个指标,分析不同低温(-10、-20、-30℃)和有水条件下沥青、沥青胶浆、沥青砂浆与石灰岩集料组成的界面相黏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沥青-集料界面相在-20℃黏结强度最大,黏结失效比随着温度的降低在增大;水的介入会使界面相低温黏结强度的衰减率达到49%,界面连续脱落,黏结失效比增大44%;合适的粉胶比能提高沥青胶浆的低温黏结强度,粉胶比为1.2的沥青胶浆黏结强度为沥青基质的1.44倍,并通过弯曲蠕变劲度试验验证与沥青胶浆低温黏结强度结果的一致性;矿粉和细集料的加入改变了界面的接触形式,破坏位置和黏结失效比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沥青胶浆的破坏位置发生于胶浆内部,沥青砂浆的破坏位置多发生于界面处,其黏结失效比远大于沥青胶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胶砂-集料界面相 低温环境 黏结强度 黏结失效比 拉拔试验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增韧机理及界面相微区性能测试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浩林 吴晓晨 +3 位作者 甄霞丽 李露 郑瑞晓 马朝利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4-186,共13页
作为一种典型的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SiC_(f)/SiC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耐高温、抗氧化和抗热震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纤维和基体中间的界面相具有保护纤维、传递载荷、偏转裂纹等作用,赋予Si... 作为一种典型的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SiC_(f)/SiC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耐高温、抗氧化和抗热震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纤维和基体中间的界面相具有保护纤维、传递载荷、偏转裂纹等作用,赋予SiC_(f)/SiC复合材料伪塑性断裂特征。界面相的设计方案会显著影响其微区性能,进而影响SiC_(f)/SiC复合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和损伤失效模式。近年来发展的基于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FIB)的微纳加工技术和基于纳米压痕的微观力学测试技术是表征SiC_(f)/SiC复合材料界面相微区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综述了SiC_(f)/SiC界面相现有设计方案及界面相微区性能对增韧效果的影响机制,重点总结了单纤维顶出/顶入、微柱压缩等小尺寸力学测试(small-scale mechanical testing,SSMT)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各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最后,对CMC界面相微区性能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初步展望,并指出测试方法的标准化、测试环境的高温化及测试数据的模型化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 界面相 增韧机制 小尺寸力学测试技术 界面相微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表面PyC界面相微观结构及均匀性的工艺调控 被引量:1
5
作者 薛轶凡 李玮洁 +2 位作者 张中伟 庞旭 刘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9-408,I0010-I0012,共13页
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界面相的微观结构和均匀性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在碳纤维布表面沉积PyC界面相,探究沉积温度、丙烯分压、滞留时间和氢气分压等工艺参数对PyC界面相微观结构及均匀性的影响规律。使用多种手段对PyC界面相微观形貌... 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界面相的微观结构和均匀性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在碳纤维布表面沉积PyC界面相,探究沉积温度、丙烯分压、滞留时间和氢气分压等工艺参数对PyC界面相微观结构及均匀性的影响规律。使用多种手段对PyC界面相微观形貌、织构进行表征,并分析了微观结构、均匀性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界面相织构的规整度随沉积温度和丙烯分压的提高而提高,随氢气分压的提高而降低,而受滞留时间影响较小;沉积温度和丙烯分压升高均导致界面相厚度分布更加不均匀,且丙烯分压过高会直接产生炭黑,延长滞留时间有利于提高界面相的均匀性;对于中织构和高织构,随着氢气分压提高,界面相均匀性先降低后增加,而低织构的界面相均匀性受其影响较小。最后,阐明了PyC界面相生长模式,揭示了工艺参数对PyC界面相织构形态及均匀性的影响规律,为PyC界面相的精细调控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PyC界面相 均匀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过渡界面相的单向C_(f)/C复合材料界面脱黏有限元模拟研究
6
作者 李正宁 黄清涟 +2 位作者 陈立杰 金华 许伟伟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3,共10页
建立合理的复合材料界面模型并系统分析纤维脱黏过程是解析C_(f)/C防热复合材料损伤失效微观机制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实验文献报道,考虑纤维与基体间亚微米尺度的界面过渡区,提出了一种包含纤维、界面相、基体三相的界面模型。采用指数... 建立合理的复合材料界面模型并系统分析纤维脱黏过程是解析C_(f)/C防热复合材料损伤失效微观机制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实验文献报道,考虑纤维与基体间亚微米尺度的界面过渡区,提出了一种包含纤维、界面相、基体三相的界面模型。采用指数梯度模型对界面相的平均力学性能进行校准,并对比分析了传统两相和改进三相界面处理方式在预测材料有效弹性性能上的差异性。模拟结果显示三相模型相比两相模型能够更为精确地模拟出材料的整体力学响应行为。进一步地,使用该三相模型对单纤维顶出实验进行模拟,分析界面参数对纤维渐进脱黏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界面临界断裂能释放率与内聚力强度的取值分别为0.001~0.006 N/mm和13~33 MPa时,纤维的最大顶出力与这两个参数均呈正相关,超出该范围提升效果不再显著;增大界面临界断裂能释放率或减小内聚力强度可以延缓界面完全损伤的过早发生,提升界面的断裂韧性。此外,通过试验-仿真结合的细观力学方法对界面内聚参数进行校准。分析结果将为后续多尺度研究C_(f)/C复合材料界面损伤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过渡界面相 单纤维顶出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碳界面相的精细调控
7
作者 庞旭 洪旺 张中伟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78-85,共8页
热解碳(PyC)界面相是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_(f)/SiC)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为了精细调控PyC界面相的织构类型,本文设计并制备了9组(低织构、中织构和高织构)PyC界面相。利用DETCHEM软件计算了9组不同... 热解碳(PyC)界面相是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_(f)/SiC)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为了精细调控PyC界面相的织构类型,本文设计并制备了9组(低织构、中织构和高织构)PyC界面相。利用DETCHEM软件计算了9组不同化学气相沉积(CVD)参数下前驱体气源(甲烷)的裂解组分及其含量,识别了决定PyC界面相织构类型的关键参数R'。当甲烷的裂解组分R'≥22时,倾向于沉积出低织构PyC界面相;当甲烷的裂解组分R'≤8.1时,倾向于沉积出高织构PyC界面相;当22>R'>8.1时,倾向于沉积出中织构PyC界面相。此外,得到了不同织构类型PyC界面相的CVD参数范围和PyC织构相图,构建了不同织构类型PyC界面相的生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碳(PyC)界面相 微结构 精细调控 化学气沉积(CVD)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f/SiC复合材料界面相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海韬 程海峰 +1 位作者 王军 唐耿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4,30,共6页
分析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FRCMCs)中界面相类型以及各界面相在CFRCMCs中的作用,综述了热解碳(PyC)、氮化硼(BN)、难熔氧化物以及复合界面相在SiCf/SiC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SiCf/SiC复合材料界面相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SICF/SIC复合材料 界面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C/SiC界面相对PIP法制备3D HTA C/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9
作者 朱云洲 黄政仁 +2 位作者 董绍明 袁明 江东亮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7-331,共5页
利用三维编织炭纤维预制件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制备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热解碳(PyC) /SiC界面相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弯曲性能通过三点弯曲法测试,复合材料的断口和抛光面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通过等温化... 利用三维编织炭纤维预制件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制备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热解碳(PyC) /SiC界面相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弯曲性能通过三点弯曲法测试,复合材料的断口和抛光面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通过等温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纤维表面沉积PyC/SiC界面相以后,复合材料的三点抗弯强度从46MPa提高到247MPa。沉积界面的复合材料断口有明显的纤维拔出现象,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适当,起到了增韧作用;而未沉积界面相复合材料的断口光滑、平整,几乎没有纤维拔出,纤维在热解过程中受到严重的化学损伤,性能下降严重,材料表现为典型的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界面相 力学性能 PI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生长界面相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国华 王大伟 黄志良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1-177,共7页
在分析前人的晶体生长理论时 ,作者认为晶体生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界面相 ;在分析各种晶体生长现象后认为 ,晶体生长过程中界面相是存在的 ,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研究 ,将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界面相划分为 3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界面... 在分析前人的晶体生长理论时 ,作者认为晶体生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界面相 ;在分析各种晶体生长现象后认为 ,晶体生长过程中界面相是存在的 ,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研究 ,将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界面相划分为 3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界面层、吸附层和过渡层 ;并进一步论述了界面层、吸附层和过渡层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界面相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相 界面 吸附层 过渡层 模型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中氮化硼界面相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俊生 张长瑞 李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4-21,共8页
界面相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包括载荷传递、力学熔断、缓解残余应力和保护增强纤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界面相的设计原则。氮化硼具有类似热解炭的层状晶体结构和优于热解炭的抗氧化性能,此外还具有优... 界面相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包括载荷传递、力学熔断、缓解残余应力和保护增强纤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界面相的设计原则。氮化硼具有类似热解炭的层状晶体结构和优于热解炭的抗氧化性能,此外还具有优异的耐高温和化学惰性,氧化产物(B2O3)具有裂纹弥合作用,因此发展成为重要的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相材料。阐述了氮化硼界面相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介绍了氮化硼界面相在SiCf/SiC、Cf/SiC、金属基复合材料、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界面相的组成、结构和厚度等因素与材料性能的关系规律。综述了氮化硼界面相制备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指出,构建完善的氮化硼界面相对材料性能影响的物理模型,将是氮化硼界面相在今后的发展方向,获得特定结构的氮化硼界面相涂层是今后研究的难点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界面相 陶瓷基复合材料 纤维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相及其特性、表征与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管志远 刘铮 +1 位作者 丁富新 袁乃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56-361,共6页
提出了界面相的概念及利用界面相与主体相分离以实现溶质分离的设想;建立了测定界面相体积及组分在界面相与主体相之间分配比的实验方法,以葡萄糖为示踪剂,测定了Cu(Ⅱ)的分配比,考察了操作条件对界面相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出气... 提出了界面相的概念及利用界面相与主体相分离以实现溶质分离的设想;建立了测定界面相体积及组分在界面相与主体相之间分配比的实验方法,以葡萄糖为示踪剂,测定了Cu(Ⅱ)的分配比,考察了操作条件对界面相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出气-液界面相分离方法在化工、环保及生物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界面相 分配比 溶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相的作用及其设计 被引量:9
13
作者 尹洪峰 徐永东 张立同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3-28,共6页
本文综述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相的作用及其设计。指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决定其力学响应。界面相的保护作用要求其具有化学相容性和高温稳定性。通过对界面相材质的选择、组织结构及其厚度的控制进而可调节脱粘面上的滑移阻力。
关键词 陶瓷基 复合材料 界面相 复合陶瓷 纤维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法在单丝碳纤维复合材料体系界面相传载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博明 孙新杨 李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5-460,共6页
为研究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界面相应力传递性能差异,对T300碳纤维单丝进行拉伸实验,同步测量碳纤维单丝的电阻和应变对应关系,采集的数据表明二者存在线性关系,通过计算得到其灵敏系数K.然后搭建二维加载平台对斜十字模型进行拉伸... 为研究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界面相应力传递性能差异,对T300碳纤维单丝进行拉伸实验,同步测量碳纤维单丝的电阻和应变对应关系,采集的数据表明二者存在线性关系,通过计算得到其灵敏系数K.然后搭建二维加载平台对斜十字模型进行拉伸,并通过数码偏光显微镜实时观察加载状态下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中心区域应力均匀.在此基础上,将单丝碳纤维电阻测量法和斜十字模型相结合,利用灵敏系数确定斜十字模型中碳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相剪切应力,结合电阻法中灵敏系数来确定单丝复合材料体系界面相应力传递效率,结论实现了混合载荷下界面相力学性能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法 单丝复合体系 界面相 灵敏系数 十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界面相模型的耐火材料损伤演化的表征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志刚 陈小祥 +1 位作者 刘昌明 孔建益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4-428,共5页
微损伤是造成耐火材料宏观非线性力学行为的主要原因,研究耐火材料损伤演化的表征方法对其服役过程的仿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细观力学方法,采用界面相模型,通过改变界面相的物理参数来等效模拟微观损伤对耐火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 微损伤是造成耐火材料宏观非线性力学行为的主要原因,研究耐火材料损伤演化的表征方法对其服役过程的仿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细观力学方法,采用界面相模型,通过改变界面相的物理参数来等效模拟微观损伤对耐火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利用该方法,从MgO-C质耐火材料力学试验出发,采用数值拟合的方法得出应变与界面参数的关系;结合耐火材料的损伤机理,建立材料宏观损伤与界面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在此基础上,对MgO-C质耐火材料的拉压非线性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耐火材料的非线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界面相模型 界面参数 镁碳质耐火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粘弹性界面相短纤维/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纤维临界长径比数学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大胜 顾伯勤 陈晔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93,共6页
建立了含粘弹性界面相短纤维/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纤维临界长径比理论模型,得到了不同界面相破坏形式下初始和长时的纤维临界长径比,并讨论了界面相剪切强度、界面相剪切松弛变量、界面相厚度等诸多参数对纤维临界长径比的影响。结果表明:... 建立了含粘弹性界面相短纤维/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纤维临界长径比理论模型,得到了不同界面相破坏形式下初始和长时的纤维临界长径比,并讨论了界面相剪切强度、界面相剪切松弛变量、界面相厚度等诸多参数对纤维临界长径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临界长径比和时间有关,初始时最小,长时最大;三种不同的界面相破坏形式下,纤维临界长径比计算方法也不同;纤维临界长径比和诸多力学性能和结构参数有关,它随着界面相剪切强度和厚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纤维体积含量、弹性模量、断裂强度以及界面相剪切松弛变量的增大而增大;界面相厚度不同,纤维临界长径比差别甚大。所建模型既适合于具有一定厚度界面相的短纤维/弹性体复合材料,也适合于薄界面相或纤维没有经过表面处理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纤维 弹性体 复合材料 粘弹性界面相 纤维临界长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Ti合金界面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勇 朱景川 尹钟大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8,共3页
回顾了有关钛合金界面相研究的情况 ,包括界面相的微观形态及与基体的位相关系、界面相的形成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对各种观点进行了初步的评述。
关键词 钛合金 界面相 力学性能 位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P-g-MAH与铝板粘接界面相的XPS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明安 张新明 谢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82-886,共5页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铝板/聚丙烯层状复合材料的粘接界面相,提出了粘接界面的化学反应机制.研究发现,聚丙烯(PP)中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时,铝板面上Al2p、O1s谱线明显向高结合能端移动,表明PP-g-MAH与铝板表面发生...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铝板/聚丙烯层状复合材料的粘接界面相,提出了粘接界面的化学反应机制.研究发现,聚丙烯(PP)中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时,铝板面上Al2p、O1s谱线明显向高结合能端移动,表明PP-g-MAH与铝板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Al-O-C配位键.配位键的形成使界面粘接强度明显提高.PP中不含PP-g-MAH时,铝板面上Al2p、O1s谱线处于低结合能端,聚丙烯未与铝板表面形成化学配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板/聚丙烯复合材料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界面相 配位键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相设计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毅佳 马拯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63,共4页
综述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相的类型及作用,对SiCf/SiC陶瓷复合材料界面相的设计方法作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用能使得纤维表面富碳的先驱体作为纤维涂层,制作了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试样。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富碳涂层可减少纤维强... 综述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相的类型及作用,对SiCf/SiC陶瓷复合材料界面相的设计方法作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用能使得纤维表面富碳的先驱体作为纤维涂层,制作了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试样。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富碳涂层可减少纤维强度损失,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同时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界面相 设计 增强体 强度 韧性 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非均匀界面相的颗粒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弹性静力学问题的解析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慧玲 王建祥 +1 位作者 黄筑平 黄红波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9-315,共7页
 通过将以位移表示的平衡方程转化为黎卡提方程,得到了具有非均匀界面相的颗粒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非均匀界面相内弹性场的解析解· 所得的解析解是弹性模量呈幂次方变化的非均匀界面相解的通用形式· 任意给定1个幂指数,可...  通过将以位移表示的平衡方程转化为黎卡提方程,得到了具有非均匀界面相的颗粒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非均匀界面相内弹性场的解析解· 所得的解析解是弹性模量呈幂次方变化的非均匀界面相解的通用形式· 任意给定1个幂指数,可以得到具有非均匀界面相的颗粒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体积模量的解析表达式· 通过改变幂指数及幂次方项的系数,此解析解可适用于具有多种不同性质的非均匀界面相· 结果表明:界面相模量和厚度对复合材料模量有很大的影响,当界面相存在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界面相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解析解 体积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