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覆层填料物理力学特性对复合衬垫界面剪切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贵花 王湘春 +2 位作者 贺建清 陈秋南 李军伟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采用改进ZLB-1型三联流变直剪仪研究了填料特性对复合衬垫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得到上覆层填料不同物理力学特性在不同法向应力下的剪切应力-位移曲线。结果表明,黏土与砂土均出现了位移软化现象,且随含砂率增加,位移软化现象更明显;土工... 采用改进ZLB-1型三联流变直剪仪研究了填料特性对复合衬垫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得到上覆层填料不同物理力学特性在不同法向应力下的剪切应力-位移曲线。结果表明,黏土与砂土均出现了位移软化现象,且随含砂率增加,位移软化现象更明显;土工膜-钠基膨润土垫界面在复合衬垫界面中摩擦系数最低,且饱和状态下界面摩擦系数明显低于非饱和状态下界面摩擦系数。含砂率增加,复合衬垫界面间似黏聚力降低,似摩擦角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含水率增加,似黏聚力和似摩擦角均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层 填料 直剪仪 衬垫材料 防渗材料 界面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级配和表面纹理对饱和砂-钢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逸凡 李大勇 张雨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5-344,共10页
钢桩和钢制吸力基础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土体与基础结构界面力学特性决定着其承载能力。通过饱和砂-钢界面排水剪切试验,揭示了颗粒级配、表面纹理和法向边界条件对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由于颗粒剪切方式和孔隙水压力消散... 钢桩和钢制吸力基础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土体与基础结构界面力学特性决定着其承载能力。通过饱和砂-钢界面排水剪切试验,揭示了颗粒级配、表面纹理和法向边界条件对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由于颗粒剪切方式和孔隙水压力消散方式的不同,常法向应力(CNL)下剪应力-位移曲线出现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变法向应力(VNL)下,界面剪切强度随法向应力的增大不断提高。对于光滑和凸起构造,界面摩擦角随不均匀系数C_(u)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增长。对于凹槽构造,界面摩擦角随C_(u)的增加而减小。饱和砂-粗糙度钢板界面剪切效能的发挥受水的影响显著,砂与钢板之间水膜的存在减弱了砂颗粒和钢界面的摩擦,使得界面摩擦性能不能完全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剪切特性 颗粒级配 表面纹理构造 法向边界条件 界面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密实度对沉贯中吸力基础桶壁–砂土界面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大勇 侯新宇 +1 位作者 张雨坤 高玉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98-1607,共10页
吸力基础是一种系泊海洋浮动平台及固定海上风电塔架的基础形式。吸力基础在砂土中吸力贯入时,沉贯阻力主要由内外壁摩阻力组成。吸力基础沉贯过程中基础–土体界面力学特性决定侧壁摩阻力的大小。开展界面剪切试验,研究了相对密实度及... 吸力基础是一种系泊海洋浮动平台及固定海上风电塔架的基础形式。吸力基础在砂土中吸力贯入时,沉贯阻力主要由内外壁摩阻力组成。吸力基础沉贯过程中基础–土体界面力学特性决定侧壁摩阻力的大小。开展界面剪切试验,研究了相对密实度及沉贯深度对吸力基础–砂土界面沉贯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吸力基础–砂土界面剪应力随剪切位移增加,呈现出软化特征;随砂土密实程度的增加,界面摩擦系数、界面峰值强度和相对应的剪切位移逐渐增大;但上述参数随沉贯深度的增加先减小后逐渐增大。研究工况条件下,界面摩擦系数量值处于0.2~0.34。根据试验结果,得到了不同沉贯深度处基础桶壁摩阻力,基础侧壁摩阻力–贯入深度之间关系可用指数函数表示;内外壁摩阻力随砂土密实程度增加逐渐增大,外壁摩阻力增长幅度较内壁摩阻力更加明显,外壁摩阻力最大值是相同沉贯深度处内壁摩阻力的2.1倍。界面剪切试验中,砂土发生明显挤出现象,砂土挤出主要发生在剪切初期,对应剪切位移较小,可用于揭示吸力基础沉贯过程中,由于桶壁贯入造成的砂土置换侧向挤出现象。界面剪切过程中砂土颗粒发生破碎,填充至砂土颗粒间孔隙中,导致土体试样高度下降,砂土呈现出“剪缩”现象。发现界面摩擦角与土体内摩擦角之比随土体密实程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研究内容有助于准确得到沉贯摩阻力和沉贯所需吸力,确保吸力基础沉贯至预定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剪切试验 吸力基础沉贯 相对密实度 界面摩擦系数 侧壁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土工织物软体排布与土层的摩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家柱 代世军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12,共2页
1引言复合土工织物软体排布是由丙纶编织布、无纺土工布和丙纶加筋带编织而成的膜袋,与岸坡坡面接触的为无纺土工布。膜袋内灌装砂后整体拖铺于水下、覆盖河槽坡面上,其上抛石压重。膜袋保护着河槽岸坡土体,改善了河槽岸坡的抗冲刷... 1引言复合土工织物软体排布是由丙纶编织布、无纺土工布和丙纶加筋带编织而成的膜袋,与岸坡坡面接触的为无纺土工布。膜袋内灌装砂后整体拖铺于水下、覆盖河槽坡面上,其上抛石压重。膜袋保护着河槽岸坡土体,改善了河槽岸坡的抗冲刷性能,这种方法施工简单,不需围堰、支模和断流。为固定铺设于岸坡上的复合土工织物软体排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土工织物软体排布 直剪试验 界面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地基中吸力筒基础内土塞高度研究
5
作者 黄山田 王震 +2 位作者 董振强 申志超 邵亮亮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吸力筒基础在海洋工程领域应用广泛,其在沉贯过程中易出现土塞现象,影响基础的顺利安装。关于吸力筒基础在沉贯过程中土塞高度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黏土地基,针对砂土地基的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中VUMAT子程序,将... 吸力筒基础在海洋工程领域应用广泛,其在沉贯过程中易出现土塞现象,影响基础的顺利安装。关于吸力筒基础在沉贯过程中土塞高度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黏土地基,针对砂土地基的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中VUMAT子程序,将亚塑性本构嵌入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数值模型,研究砂土地基中吸力筒沉贯过程的土塞隆起效应。首先,将本文数值模拟结果与现有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进一步开展参数分析,探究吸力筒径厚比、砂土相对密度和筒-土界面摩擦系数对筒内最大土塞高度的影响;并基于数值计算,提出了砂土地基中吸力筒沉贯过程中筒内最大土塞高度的预测公式。结果表明:吸力筒径厚比和砂土相对密度是筒内最大土塞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筒-土界面摩擦系数的影响程度较小。研究成果为吸力筒的设计和安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力筒基础 土塞高度 砂土 数值模拟 亚塑性模型 径厚比 砂土相对密度 筒-土界面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轮胎条与格栅加筋土剪切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丽华 崔飞龙 +3 位作者 肖衡林 杨超 任增乐 万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废旧轮胎在岩土工程中加筋的应用,与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原理比较相似。通过大型土工合成材料直剪仪,对废旧轮胎条与双向格栅、三向格栅加筋土剪切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筋材的界面摩擦系数比均小于1,其中废旧轮胎条的界面... 废旧轮胎在岩土工程中加筋的应用,与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原理比较相似。通过大型土工合成材料直剪仪,对废旧轮胎条与双向格栅、三向格栅加筋土剪切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筋材的界面摩擦系数比均小于1,其中废旧轮胎条的界面摩擦系数比达到0.98,与素土界面摩擦系数最接近;三种筋材的加筋效果均较为显著,抗剪强度明显增大;不同加筋土内摩擦角与素土内摩擦角接近,但黏聚力显著提高,废旧轮胎条、双向格栅及三向格栅加筋土黏聚力增幅分别为24%、36%和60%;三种筋材加筋效果系数均随垂压增大而减小,相对于双向、三向格栅而言,废旧轮胎条加筋效果系数对垂压变化不太敏感。因此,在垂压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废旧轮胎条用作筋材优势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性能 界面摩擦系数 加筋效果系数 废旧轮胎条 加筋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塑土工格栅在土石混合料中的拉拔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杜坤乾 李国祥 +1 位作者 李品华 张红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4-650,共7页
整体钢塑土工格栅在筋土界面相互作用中具备卓越的加筋摩擦镶嵌咬合性能,因而在加筋土结构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拉拔试验被认为能较好地反映加筋材料在填筑土体中的界面特性。通过钢塑土工格栅在土石混合料中的拉拔试验,测定了钢塑... 整体钢塑土工格栅在筋土界面相互作用中具备卓越的加筋摩擦镶嵌咬合性能,因而在加筋土结构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拉拔试验被认为能较好地反映加筋材料在填筑土体中的界面特性。通过钢塑土工格栅在土石混合料中的拉拔试验,测定了钢塑土工格栅与不同土石比例混合填筑料之间的界面摩擦系数、界面似摩擦角,得出当混合填筑料全部为石渣料时,其界面似摩擦系数(界面似摩擦角)最大;天然状态下,界面似摩擦系数为0.81,界面似摩擦角为39.0°;饱和状态下,界面似摩擦系数为0.63,界面似摩擦角为32.2°。分析了上覆压力、含水量及混合填筑料中土石比例对界面摩擦系数、界面似摩擦角的影响程度,得出混合填筑料的界面似摩擦系数、界面似摩擦角均随着上覆垂直荷载的增大而减小;在石渣料含量一定时,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界面似摩擦系数(界面似摩擦角)降低;在填料含水量一定时,随着石渣料含量的增大,界面似摩擦系数(界面似摩擦角)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塑土工格栅 土石混合料 拉拔试验 界面摩擦系数 界面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nalytical p-y curve method based on compressive soil pressure model in sand soil 被引量:1
8
作者 JIANG Jie FU Chen-zhi +2 位作者 WANG Shun-wei CHEN Chao-qi OU Xiao-du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987-2004,共18页
With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rban buildings,higher requirements are come up with for lateral bearing capacity of laterally loaded piles.Consequently,a more accurate analysis to predict the lateral response of... With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rban buildings,higher requirements are come up with for lateral bearing capacity of laterally loaded piles.Consequently,a more accurate analysis to predict the lateral response of the pile within an allowable displacement is an important issue.However,the current p-y curve methods cannot fully take into account the pile-soil interaction,which will lead to a large calculation difference.In this paper,a new analytical p-y curve is established and a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lateral response of pile is proposed,which can consider the separation effect of pile-soil interface and the coefficient of circumferential friction resistance.In particular,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i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compressive soil pressure by dividing the compressive soil pressure into two parts:initial compressive soil pressure and increment of compressive soil pressure.In addi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ressive soil pressure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pile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reasonable assumption.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through four examples.Based on the verified method,a parametric analysis is also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factors on lateral response of the pile,including internal friction angle,pile l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of p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ly loaded piles compressive soil pressure model separation effect of pile-soil interface coefficient of circumferential friction resistance analytical p-y curv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