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造数值建模过程界面换热系数反算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正烨 董安平 +3 位作者 隋大山 陈忠奉 桂大兴 孙宝德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0-551,共12页
铸造过程数值建模已经成为预测铸造缺陷、优化铸造工艺的一种关键有效工具。界面换热系数是铸造数值建模的重要边界条件之一,难以通过直接测量获取,常通过反算技术确定。反算技术具有非线性、计算量大和解不适定等特性,增加了反算求解... 铸造过程数值建模已经成为预测铸造缺陷、优化铸造工艺的一种关键有效工具。界面换热系数是铸造数值建模的重要边界条件之一,难以通过直接测量获取,常通过反算技术确定。反算技术具有非线性、计算量大和解不适定等特性,增加了反算求解的难度。综述了铸造数值建模过程中界面换热系数反算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归纳了界面换热系数的主要反算求解方法,并详细论述了基于反算法的界面换热系数对于铸造过程数值建模精度的影响。探讨了现有反算技术的不足和局限性,并提出了界面换热系数反算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 数值建模 边界条件 界面换热系数 反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车轮铸造模具水冷界面换热系数反算求解
2
作者 董国疆 李世德 +3 位作者 王克奇 王海翔 王佶 毕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5-1505,共11页
铝车轮低压铸造过程中,模具温度场是影响铝液凝固的重要因素。水冷作为铸造模具的主要冷却方式,对模具温度场的影响机理仍不明晰,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铝车轮铸造模具的边模水冷模块为研究对象,设计水冷降温实验并采集水冷过程中的模具... 铝车轮低压铸造过程中,模具温度场是影响铝液凝固的重要因素。水冷作为铸造模具的主要冷却方式,对模具温度场的影响机理仍不明晰,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铝车轮铸造模具的边模水冷模块为研究对象,设计水冷降温实验并采集水冷过程中的模具温度数据。通过ProCAST及ANSYS分析冷却水流动状态,以实测温度数据为基础进行软件反求解,基于Beck非线性估算法,建立界面换热数值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两种界面换热系数求解方式,并正向求解以验证两种求解方式的准确性,以期为铝车轮低压铸造模拟验证提供数据支撑,有望获取冷却水与模具的真实换热系数,并揭示其传热行为和换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铸造 界面传热 换热系数 模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算法的铝合金铸造过程界面换热系数的反问题模型
3
作者 王一帆 温治 +1 位作者 豆瑞锋 于博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29,共8页
铝合金铸造过程铸件-铸模之间的界面换热系数的变化非常复杂,且预测非常困难。本文基于L-M(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建立了铝合金铸造过程传热反问题模型,通过反问题分析获得铝合金铸造过程中铸件-铸模界面换热系数。通过将铸件-铸模... 铝合金铸造过程铸件-铸模之间的界面换热系数的变化非常复杂,且预测非常困难。本文基于L-M(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建立了铝合金铸造过程传热反问题模型,通过反问题分析获得铝合金铸造过程中铸件-铸模界面换热系数。通过将铸件-铸模界面换热系数反演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验证传热反问题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铸模上测点位置(与铸件-铸模界面距离、相邻测点间距)和温度测量误差对铸件-铸模界面换热系数反演值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最优的测点布置方案和温度测量误差要求。通过铝合金铸造实验,用该反问题模型能求解出铝合金凝固过程中的铸件-铸模界面换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 反传热模型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界面换热系数 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成形工艺中界面换热系数求解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常颖 唐行辉 +3 位作者 王斌 盈亮 王存宇 赵坤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08-1214,共7页
根据高强度钢热成形特点,通过圆台模具实验,分别利用热平衡法、Beck非线性估算法以及基于优化的有限元仿真法(FEM优化法)求解热成形用22MnB5钢在模具淬火下的实时界面换热系数(IHTC),并对3种求解方法的结果和适用性进行比较和仿真验证... 根据高强度钢热成形特点,通过圆台模具实验,分别利用热平衡法、Beck非线性估算法以及基于优化的有限元仿真法(FEM优化法)求解热成形用22MnB5钢在模具淬火下的实时界面换热系数(IHTC),并对3种求解方法的结果和适用性进行比较和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Beck非线性估算法、热平衡法与FEM优化法3种方法求解IHTC的平均误差率分别为3.7%,7.5%和10.3%左右,Beck非线性估算法最准确;同时,得出马氏体相变的发生会对样件与模具间的IHTC有正的增益效果,压强与IHTC间存在着近似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形 22MnB5钢 界面换热系数(ihtc) 热平衡法 Beck非线性估算法 FEM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界面换热系数和密度对热溶质对流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强 莫春立 +2 位作者 康秀红 李殿中 钱百年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4-98,共5页
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凝固过程热和溶质的传输,以二元合金为例,研究了在单边散热条件下,不同界面换热系数和密度对热溶质对流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材料密度一定时,随着界面换热系数的提高,沿散热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增大,热溶质对流的效果增强... 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凝固过程热和溶质的传输,以二元合金为例,研究了在单边散热条件下,不同界面换热系数和密度对热溶质对流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材料密度一定时,随着界面换热系数的提高,沿散热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增大,热溶质对流的效果增强;当界面换热系数为1000W/(m2·K)时,在凝固初期铸件底部出现涡流现象;在界面换热系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材料密度的增加,铸件内液体金属的热溶质对流效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溶质对流 凝固 界面换热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H96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淬火过程界面换热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家锋 邹金文 +1 位作者 康进武 柳百成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29,共4页
以试验方法研究了FGH96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在空冷、风冷和油淬等条件下的表面换热行为,进而反算求解得到了界面换热系数,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盘件热处理过程的数值模拟当中。结果表明,油淬条件下的界面换热系数远大于其他两种冷却方式,其... 以试验方法研究了FGH96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在空冷、风冷和油淬等条件下的表面换热行为,进而反算求解得到了界面换热系数,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盘件热处理过程的数值模拟当中。结果表明,油淬条件下的界面换热系数远大于其他两种冷却方式,其最大值约为空冷换热系数最大值的10倍。现有工艺适合文中涡轮盘的热处理,淬火应力低于材料对应温度的屈服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 热处理 界面换热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分析法的凝固过程中界面换热系数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立强 李落星 +1 位作者 朱必武 李昭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6,共5页
以实验测得的温度为基础,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和优化方法的反分析方法计算求解了A356铝合金铸件冷却凝固过程中铸件与金属铸型间的界面换热系数,分析了铸件与铸型间界面换热系数随界面温度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界面换热系数在固相温... 以实验测得的温度为基础,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和优化方法的反分析方法计算求解了A356铝合金铸件冷却凝固过程中铸件与金属铸型间的界面换热系数,分析了铸件与铸型间界面换热系数随界面温度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界面换热系数在固相温度以上和545℃以下基本保持为一个常数,分别约为3 000 W.m-2.K-1和500 W.m-2.K-1;而液相温度在545~555℃间为突变的线性关系,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近似的数学模型.应用反求得到的界面换热系数与界面温度的变化规律,结合数值模拟软件ProCAST计算得到铸型初始温度450℃时铸件的温度与实验测量温度吻合较好.验证了通过反分析方法求解的换热系数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界面换热系数 数值模拟 反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型界面换热系数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郝炜 康健 +3 位作者 马敏团 黄引平 赵孟舟 雍艺龙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1-15,共5页
为有效提高数值模拟的准确性,通过实测反求法对材料界面换热进行了测定,提出界面间换热是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值。按照实验方案,在保证测量仪器,仪表精度的基础之上,采用特制热电偶进行了温度场数据的采集工作。通过实测温度场数据、数值... 为有效提高数值模拟的准确性,通过实测反求法对材料界面换热进行了测定,提出界面间换热是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值。按照实验方案,在保证测量仪器,仪表精度的基础之上,采用特制热电偶进行了温度场数据的采集工作。通过实测温度场数据、数值模拟与凝固过程中界面换热系数的反向求解相结合的方法,得出铸件/铸型界面间的换热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值。通过应用ProCAST软件反求模块进行逆运算,确定了现有某铸铁材料与树脂砂铸型材料间的界面换热值。计算结果表明,整个凝固过程中热电偶处的温度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在±10℃内,数值模拟精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说明了此界面换热测定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反求法 数值模拟 界面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环形铸件凝固过程的界面换热系数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邱克强 张令 +2 位作者 孙治国 向青春 张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6-162,共7页
为了提高铸造数值模拟软件精度,考虑到外砂型和内砂芯的传热过程差异性,针对典型铝合金环形铸件设计了砂型重力铸造过程测温实验,建立了环形铸件外砂型及内砂芯的界面热流和界面换热系数的反算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界面换热系数... 为了提高铸造数值模拟软件精度,考虑到外砂型和内砂芯的传热过程差异性,针对典型铝合金环形铸件设计了砂型重力铸造过程测温实验,建立了环形铸件外砂型及内砂芯的界面热流和界面换热系数的反算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界面换热系数反算程序.结果表明,铸件凝固过程中铸件/内砂芯的界面换热系数始终大于铸件/外砂型的界面换热系数,且铸件/外砂型界面换热系数的变化主要来源于界面间隙,反算误差结果验证了反算程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型铸造 环形铸件 外砂型 内砂芯 界面热流 界面换热系数 反算数学模型 界面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造凝固界面换热系数求解的反热传导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立强 李落星 +1 位作者 谭文芳 徐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90,共9页
考虑到铸件凝固过程中因潜热释放造成的数值计算结果难于收敛问题,建立基于等效比热法的反热传导模型,并分析模型中各种计算参数如阻尼系数μ、未来时间步长R、正热传导计算时的时间步长Δθ及收敛误差值Tcr等对反算求解结果稳定性及... 考虑到铸件凝固过程中因潜热释放造成的数值计算结果难于收敛问题,建立基于等效比热法的反热传导模型,并分析模型中各种计算参数如阻尼系数μ、未来时间步长R、正热传导计算时的时间步长Δθ及收敛误差值Tcr等对反算求解结果稳定性及准确性的影响,应用所建立的反热导模型,通过铸件内温度数据计算得到A356铝合金与铜冷却介质间的界面换热系数。结果表明,界面换热系数是随铸件凝固时间变化的,其变化范围在1200~6200 W/(m2?K)之间,而且变化过程中因为结晶潜热的释放存在两个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铝合金 凝固潜热 等效比热法 反热传导 界面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换热系数对淬火过程变形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程柏松 肖纳敏 +1 位作者 李殿中 李依依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86-190,共5页
对马氏体不锈钢纵切圆柱水冷淬火过程中发生的热处理变形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界面换热系数对变形模拟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文献的界面换热系数,纵切圆柱变形趋势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完全相反。而采用实测的界... 对马氏体不锈钢纵切圆柱水冷淬火过程中发生的热处理变形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界面换热系数对变形模拟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文献的界面换热系数,纵切圆柱变形趋势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完全相反。而采用实测的界面换热系数,变形趋势吻合良好。不同的界面换热系数对材料的屈服行为计算影响很大,较大的界面换热系数加剧了纵切圆柱不同部位的冷速差异,导致工件在组织应力作用下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是影响最终变形结果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换热系数 计算机模拟 热处理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件/铸型热力耦合界面换热系数的稳态法测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建华 宋刚 +1 位作者 王亚军 曾礼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2-66,共5页
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研究了A356/H13钢在热力耦合下的界面换热系数随温度和接触载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由滑轮增力机构和液压增力机构组成的二级增力机构加载的稳态热流方法,可以对铸型/铸件热力耦合界面换热系数进行测量研究... 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研究了A356/H13钢在热力耦合下的界面换热系数随温度和接触载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由滑轮增力机构和液压增力机构组成的二级增力机构加载的稳态热流方法,可以对铸型/铸件热力耦合界面换热系数进行测量研究;双边加热实验比单边加热实验具有优越性;在所测量的温度和载荷范围内,A356/H13钢界面换热系数随着温度和载荷的增加而呈增大趋势;温度较高时的A356/H13钢界面换热系数对温度的敏感性比温度较低时大;A356/H13钢界面换热系数与界面载荷成近似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系数 界面 耦合 铸件 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XXX系铝合金HFQ温成形界面换热系数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盈亮 高天涵 +2 位作者 蒋迪 侯文彬 胡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2-669,共8页
基于自主设计的圆台模具淬火实验平台,研究高强度7075-T6铝合金在HFQ温成形过程中的瞬态传热规律。通过Beck非线性估算法(Beck反算法)获得界面换热系数(IHTC)在不同因素下(包括合模压强与表面粗糙度)随温度变化的瞬态换热规律,并分析各... 基于自主设计的圆台模具淬火实验平台,研究高强度7075-T6铝合金在HFQ温成形过程中的瞬态传热规律。通过Beck非线性估算法(Beck反算法)获得界面换热系数(IHTC)在不同因素下(包括合模压强与表面粗糙度)随温度变化的瞬态换热规律,并分析各因素对IHTC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Beck反算法在计算瞬态换热系数时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7075-T6铝合金与模具界面的瞬态换热系数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当压强增大到80 MPa时,瞬态平均换热系数IHTC趋近于3375 W/(m^2?K)。进一步,表面粗糙度也会影响7075-T6铝合金温成形过程的IHTC,当粗糙度大于0.57μm并小于0.836μm时,IHTC随粗糙度的增大而明显减小,当粗糙度小于0.57μm或大于0.836μm时,IHTC值均随粗糙度的增大而缓慢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T6铝合金 HFQ温成形 界面换热系数 Beck反算法 工艺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型铸造界面换热系数峰值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戎 李落星 +2 位作者 张立强 朱必武 卜晓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0-957,共8页
在改进Hamasaii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金属型铸造界面换热系数峰值hmax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表面张力参数,定量研究其对界面换热的影响。采用A356铝合金金属型重力铸造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求计算的hmax约为5944 W/(m2·... 在改进Hamasaii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金属型铸造界面换热系数峰值hmax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表面张力参数,定量研究其对界面换热的影响。采用A356铝合金金属型重力铸造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求计算的hmax约为5944 W/(m2·K),采用Hamasaiid模型计算的hmax约为7987 W/(m2·K),误差约为34%;新模型未考虑表面张力时计算的hmax约为6228 W/(m2·K),误差约为5%,考虑表面张力时计算的hmax约为5992W/(m2·K),误差约为1%。新模型计算精度有较大提升,计算结果与反求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面张力对计算精度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换热系数 金属型重力铸造 表面粗糙度参数 表面张力 接触热阻 反热传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合金定向凝固界面换热系数逆向求解与验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卜昆 高斌 +1 位作者 张现东 邱飞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74-78,共5页
通过实验采集了DD6单晶叶片定向凝固过程温度场数据,基于数值模拟逆向求解确定了定向凝固过程中界面换热系数。采用这些界面换热系数进行了ProCAST数值模拟,得到了凝固过程位移场,并与真实叶片实测位移场进行比较,证实仿真结果与试验结... 通过实验采集了DD6单晶叶片定向凝固过程温度场数据,基于数值模拟逆向求解确定了定向凝固过程中界面换热系数。采用这些界面换热系数进行了ProCAST数值模拟,得到了凝固过程位移场,并与真实叶片实测位移场进行比较,证实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反求界面系数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熔模精铸 位移场 界面换热系数 涡轮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对流条件下冰水界面换热系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晓东 Knut Hyland +1 位作者 王安良 季顺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0-148,共9页
在冰脊的固结过程中,由于接触面积与温差的大幅提升,冰水之间的换热强度显著增强。本文通过浸没试验对自然对流条件下冰水间的换热系数进行了研究。在试验过程中,对试样内部的温度分布与体积变化分别用温度梯度测试系统与数字图像进行... 在冰脊的固结过程中,由于接触面积与温差的大幅提升,冰水之间的换热强度显著增强。本文通过浸没试验对自然对流条件下冰水间的换热系数进行了研究。在试验过程中,对试样内部的温度分布与体积变化分别用温度梯度测试系统与数字图像进行测量。为研究初始条件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分别采用不同初始温度与厚度的试样在瞬态热传导的环境下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换热系数与表面温差呈指数增长,且在本文试验条件下的变化区间为0.3~175 W/(m2·K)。试样的初始温度及厚度并不是影响换热系数的直接因素,而其根本因素为流-固界面的边界层状态。在自然对流状态下流体的驱动条件是热胀效应,即当边界层存在温度差时,虽然外界并不存在扰动流体状态的因素,但由于液体自身温差引起的密度差进而驱动流体运动并影响了换热系数。随着边界层温度梯度的增加,边界层的影响区域扩大,从而导致了较高的换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系数 自然对流 温度梯度 冰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层界面上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
17
作者 王超 王启杰 +1 位作者 杨小琼 罗来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5-340,共6页
依据实测的固液界面的运动规律和界面上的能量守恒。讨论了一种确定国管外凝国层界面上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凝固实验中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推算表明:凝固时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不同于圆管外单相介质的稳定局部对流换热系数。
关键词 凝固 固液界面 局部对流 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及黄铜与模具钢界面稳态接触换热行为的研究
18
作者 国林磊 张驰 +3 位作者 张立文 陈仁朝 运新兵 邵志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26,共5页
接触换热系数直接决定金属热加工过程的温度分布,进而影响零件的微观组织及使役性能。本文采用自主开发的稳态接触换热设备和测量系统,系统研究了纯铜及H62黄铜与H13模具钢在接触面温度为200~600℃、压力为1.56~12.56 MPa下的接触换热... 接触换热系数直接决定金属热加工过程的温度分布,进而影响零件的微观组织及使役性能。本文采用自主开发的稳态接触换热设备和测量系统,系统研究了纯铜及H62黄铜与H13模具钢在接触面温度为200~600℃、压力为1.56~12.56 MPa下的接触换热行为。结果表明,载荷加载的历程对接触换热系数有较大影响,相比于从低载荷加载到目标压力时,从高载荷卸载到同一目标压力测得的接触换热系数更高;在相同加载历程下,接触换热系数随着界面温差的升高而增加,且界面温度高于400℃时接触换热系数增速变快;接触换热系数与压力呈幂指数关系增长,随着压力的增大,接触换热系数增长逐渐变得缓慢;在相同条件下,黄铜/H13传热时的温度梯度更大,导致黄铜/H13的接触换热系数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 热加工工艺 接触换热系数 界面温差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反求的热拉弯成形界面接触换热系数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同生 李东升 +2 位作者 李小强 李尚 卢娇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5-241,共7页
使用热拉弯成形工艺中常用的石棉水泥板设计了一套平板模具,通过成形界面热传导试验,获得了钛合金板材与石棉水泥板模具在5~25 MPa载荷范围内进行热传导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研究了两者间的传热规律,通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反求对比,获得... 使用热拉弯成形工艺中常用的石棉水泥板设计了一套平板模具,通过成形界面热传导试验,获得了钛合金板材与石棉水泥板模具在5~25 MPa载荷范围内进行热传导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研究了两者间的传热规律,通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反求对比,获得了不同载荷条件下的界面接触换热系数。研究发现:接触载荷越大,钛合金板料向模具传热越快,模具表面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越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具温度逐渐下降,不同载荷条件下模具的最终温度趋于一致;钛合金与石棉水泥板模具之间的界面接触换热系数随着接触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但当载荷大于15 MPa时,两者间的微观接触状态基本趋于稳定,界面接触换热系数增大的越来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热拉弯 界面接触换热系数 有限元反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造成形过程用界面换热系数求解的轴对称件反传热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伟 夏跃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6-118,121,共4页
准确设置边界条件是保证数值模拟精度的前提。本文针对凝固过程中的轴对称铸件建立相应的反传热模型求解其界面换热系数,对Pro CAST仿真的温度值与正传热算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实了正传热算法的计算精度,进而对比假设的实际热流与... 准确设置边界条件是保证数值模拟精度的前提。本文针对凝固过程中的轴对称铸件建立相应的反传热模型求解其界面换热系数,对Pro CAST仿真的温度值与正传热算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实了正传热算法的计算精度,进而对比假设的实际热流与反算的热流值,验证了建立的轴对称反传热模型计算界面换热系数和界面热流的有效性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传热模型 界面换热系数 轴对称铸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