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刚石薄膜的表面金属化及与Ti薄膜的界面扩散反应的AES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郑斌 朱永法 +3 位作者 姚文清 王鹤泉 曹立礼 胡为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6-19,共4页
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金刚石薄膜表面沉积了250nm厚的金属Ti层,通过300~600℃的真空热处理,促进了Ti与金刚石之间的界面扩散反应。利用俄歇电子能谱研究了Ti/金刚石薄膜界面的结合状态,发现在界面上形成了Ti的... 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金刚石薄膜表面沉积了250nm厚的金属Ti层,通过300~600℃的真空热处理,促进了Ti与金刚石之间的界面扩散反应。利用俄歇电子能谱研究了Ti/金刚石薄膜界面的结合状态,发现在界面上形成了Ti的碳化物。并发现Ti与金刚石薄膜发生了大幅度的界面扩散反应,Ti元素渗入金刚石层达600nm,促进了Ti与金刚石之间形成良好的化学结合,为获得高性能的金刚石切削工具提供了可能。界面扩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表明Ti/金刚石界面扩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2.3kJ/mol。过高的热处理温度(高于600℃)会导致金属Ti层严重的氧化,不利于界面扩散反应的进行。热处理时间的增加有利于TiC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界面扩散反应 AES 薄膜 金属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ZrN_2/Si薄膜界面扩散反应的研究
2
作者 王莉 殷木省 朱永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41-646,共6页
利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法在Si基底上制备了Ti/ZrN_2/Si多层薄膜,利用俄歇深度剖析和线形分析研究了真空热处理前后膜层间的界面状态及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Ti膜和ZrN2膜均在沉积过程中发生了界面扩散作用,真空热处理可以显著地增强Ti/Z... 利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法在Si基底上制备了Ti/ZrN_2/Si多层薄膜,利用俄歇深度剖析和线形分析研究了真空热处理前后膜层间的界面状态及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Ti膜和ZrN2膜均在沉积过程中发生了界面扩散作用,真空热处理可以显著地增强Ti/ZrN2/Si膜层间的界面扩散和化学反应,并分别在界面层生成了TiNx和SiNx等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N2/Si薄膜 界面扩散反应 俄歇电子能诺 氮化锆薄膜 化学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Ni储氢合金箔的制备及储氢性能研究
3
作者 贾志华 王玉平 刘文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1-123,共3页
根据机械合金化和界面固相扩散反应的基本原理,开创性地提出了机械碾压法加化学镀配料加氢化燃烧合成的三步合成工艺,制备出高容量的 Mg-Ni 储氢合金。研究表明,气相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及保温时间对燃烧产物的组成有较大的影响,通... 根据机械合金化和界面固相扩散反应的基本原理,开创性地提出了机械碾压法加化学镀配料加氢化燃烧合成的三步合成工艺,制备出高容量的 Mg-Ni 储氢合金。研究表明,气相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及保温时间对燃烧产物的组成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反应过程的分析得出了合成 Mg-Ni 合金箔的反应机理。热分析测试表明所得Mg-Ni 合金箔在220℃放氢,放氢量为2.6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界面固相扩散反应 Mg-Ni储氢合金箔 机械碾压法 气相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i content on interface reaction of iron-based hot-dip aluminizing on Fe sheet 被引量:1
4
作者 PENG Hao-ping MA Ming +4 位作者 XI Shi-heng LIU Ya LEI Yun SU Wei SU Xu-p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3581-3591,共11页
Based on the diffusion channel,the influence of Si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iron-based hot-dip Al-χSi coating was analyzed(χ=0,1.5 wt%,3.0 wt% and 7.0 w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Based on the diffusion channel,the influence of Si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iron-based hot-dip Al-χSi coating was analyzed(χ=0,1.5 wt%,3.0 wt% and 7.0 w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Si makes the reaction interface change from the lingual-tooth interface of hot-dip Al to the flat interface of hot-dip Al-Si.It also reduces the thickness of the alloy layer in the coating,especially the Fe_(2)Al_(5) layer.When the Si content is 1.5 wt%or 3.0 wt%,the diffusion channel crosses the conjugate line of the two-phase region(FeAl_(3)+liquid phase)into the FeAl_(3) single-phase region,and then moves to the region with higher Si content.Next,the diffusion channel cuts off the conjugate line of FeAl_(3)phase,τ_(1)/τ_(9) phase,and Fe_(2)Al_(5)phase,which promotes the form ofτ_(1)/τ_(9) phase.The formedτ_(1)/τ_(9) phase inhibits the diffusion between Fe and Al atoms.When the Si content is 7.0 wt%,the diffusion channel passes through the two-phase region(liquid phase+τ_(5))and enters theτ_(5) single-phase region.The form ofτ_(5) single-phase region has a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interatomic diffusion of Fe and Al,thereby reduc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coating,especially the Fe_(2)Al_(5)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dip Al-Si diffusion channel interface reacti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COA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